-
1 # 貓視覺
-
2 # 使用者53293939630
膽囊息肉樣病變可大可小,小的病變確實是膽囊息肉,大的病變可能就攤上事了,攤上大事了。
最近遇到一些病人因為“膽囊息肉樣病變”來就診,有些病人建議定期複查,有些病人收住院手術治療,雖然我的悟空問答裡面有個關於“膽息肉樣病變”的回答,但僅僅是理論,缺乏例項,現結合例項進一步科普下關於“膽息肉樣病變”的醫學知識。
患者系中年男性患者,3天前體檢做彩超發現膽囊息肉樣病變大小為1.3cm*0.5cm,直接收住手術,假如膽囊息肉小於1.0cm,我們一般情況下是建議病人定期複查的。
因為要手術,存在風險,住院後又做了一些檢查,下面是針對膽囊息肉的檢查。
1、腫瘤標誌物:
2、膽囊彩超
3、膽囊增強CT
4、膽囊增強MRI(磁共振),可做可不做,因為時間長,費用貴。
治療:手術切除膽囊是第一位的。手術切除後病理是良性的,如果是膽囊癌,基本上能活過5年的很少很少。100個膽囊癌病人,能活過5年的為個位數。
膽囊息肉樣病變越來越多,什麼情況下需要及時處理?這個問題,教科書已經明確給出答案了。現在就教科書上的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具體說明一下:1、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0cm。
這個是分界點,至於怎麼規定的1.0cm,這是遵循循證醫學的證據的,也就是說,透過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得知,1.0cm以下的膽囊息肉惡變率低,而1.0cm以上的膽囊息肉惡變率高,但凡事無絕對。就像這個病人,大小1.3cm,仍然是良性的。不過,如果直徑大於1.0cm,惡變率大大增加,還是及時處理掉,不可心存僥倖心理。
2、單發病變且基底部寬大:
單發病變是癌的特徵,因膽囊癌是從粘膜層向上長出來的,因此,如果是單發並且基底部寬大,更傾向於癌的樣子。而多發息肉,更像是炎性導致的息肉,良性病變可能性更大。
3、息肉逐漸增大:
這點就不用講了吧,定期複查,越來越大,越要及時處理。
4、合併膽囊結石和膽囊壁增厚:
因為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是膽囊癌最主要的兩個危險因素,如果兩個危險因素都存在,膽囊癌的發生機率大大增加,建議及早清除隱患。
-
3 # 醫學微視
【所有膽囊息肉都需要治療嗎?息肉自己會消失嗎?】
【膽囊息肉可以用藥物來治療嗎?】
主講人:慄光明——北京同仁醫院肝膽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手術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感染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肝臟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MDT專委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要知道膽囊息肉的怎麼來的?
飲食不規律,不吃早晨少吃早晨,熬夜生活不規律等是膽囊息肉的誘發因素。
膽囊息肉分為四種:膽固醇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及腺肌瘤。
膽囊息肉要注意他的生長情況,透過觀察單、大、厚來確定病情到了什麼程度。
如果息肉直徑小於10mm,可以定期做彩超動態觀察有沒有進一步變大,如有持續增大,建議可以切除膽囊。如果直徑大於10mm,建議切除膽囊。
如果膽囊息肉小於10mm,但是位於膽囊頸部或者開口處,因為有引起膽囊梗阻誘發膽囊炎的可能,所以建議手術,如果位於膽囊底部,可以動態觀察不處理。
預防:1.規律飲食,早起早睡,早上早餐要吃好。如果不吃早餐,則晚上分泌的膽汁沒有被充分利用,存留於膽囊內,膽汁在膽囊內滯留時間過長,即可刺激膽囊形成膽囊息肉或使原來的息肉增大、增多。
2.不要喝酒,醉酒。因為酒精在體內主要透過肝臟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損傷肝功能,引起肝膽功能失調,使膽汁的分泌、排出過程紊亂,從而刺激膽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來的息肉增長、變大,甚至增加膽囊息肉的癌變係數。
3.少吃高脂肪高固醇的食物,如雞蛋,魚等等。少吃纖維含量多的食物,多渣的食物,會對腸胃產生刺激,同樣容易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