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孝義皆盡
-
2 # 泛舟星海
這是郭自身的表演侷限性造成的。郭在表演的過程中,喜歡與觀眾頻頻互動。而特定的觀眾會與演員共同營造出一種氛圍,透過這種氛圍來感染人。
在這裡,觀眾既作為作品的欣賞者,又是作品完成的參與者,類似於“捧哏”演員。郭德綱的基本功其實是不差的,但是在藝術創新方面有別於馮鞏、牛群等一些知名相聲演員。馮的相聲,包括之後的小品,在表演過程中,雖然也頻頻跟觀眾互動,但歸根到底,它是靠作品本身打動人的。而不需要依靠一些特定的氛圍。這或許跟兩人的成長路徑不同有關係。馮鞏是“科班”出身,很早就登上春晚舞臺。他的作品都是經過反覆打磨,在對觀眾心理揣摩方面也下足了心力。所以,當他的作品搬上熒屏的那一刻,基本上已是成熟作品。
而郭德綱以前都是在小劇場演出,需要更多照顧現場觀眾情緒。這就決定了他現在的藝術創作風格。當換到一批完全陌生、不熟悉德雲社演出風格的觀眾時,郭在臺上是有些不知所措的。岳雲鵬在一九年春晚舞臺上和孫越說相聲,臺下的觀眾居然有組織的一波一波來鼓掌。這種場面真的很尷尬!
-
3 # 蘭竹ZLZ
我以為太搞笑的相聲作品根本上不了春晚,一切都在計劃之內,也就是說不可以隨意隨風和隨性,臺下的觀眾群亦是特定群體,稽核透過的觀眾也不可以放肆的笑起來,導演說此時可以笑,才能烘托一下氣份。
一切眾生在於特定的環境,老郭也是包括在內,不活躍不互動不交流的平臺,只是為展示有這麼個相聲節目,充實一下舞臺藝術的生活為主題,給臺下看和電視機前的人們觀看而已,那不叫演出而叫“表演”。
一般情況來說春晚大家都放假,看電視機會比較集中,電視裡播出來的是審了再審的相聲,去掉不讓說的,留著的看似可以給人帶來啟迪心智的東西,人們想溶納愉悅心情的笑聲,又總覺得預笑又止。
說句心裡話:清規戒律的束傅,自然就不搞笑。對嗎?記得天津老郭的返場多快樂,他問臺下觀眾:你們想聽什麼?觀眾同喊:“叫小番”,老郭說:好嘞,我給大家來一段!
象這種感覺的鏡頭,在春晚絕不會有的,逗捧受限,互動受限,怎麼會“笑”?
回覆列表
只是他嗎?姓岳的不也一樣嗎?他們離開俗還會說別的嗎?有一段膾炙人口記憶猶深的相聲嗎!他們是三俗相聲的翻案、繼承者 ;是汙染社會空氣的製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