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鬼谷煙雲
-
2 # 創業者橙子vlog
如果是流水線,或者崗位制,一個蘿蔔一個坑。根據公司的規模一個也少不了。流水線工資根據當地最低薪資標準,加班另計。崗位制和當地同行業平均薪資標準,根據公司的發展效益,略有上下浮動。服務業,銷售行業,根據營業額和毛利率,基本薪資➕提成
-
3 # 不懂的胖子
需要多少勞動力是工作量和人力配置的問題,其實就是“三定”:定崗定編定員。
確定工作量的前提是工作分析,這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在企業管理基礎比較薄弱、管理人員管理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很難開展。另外,三定在人力資源學科裡邊本身就是一個難題,沒有完全統一的標準。
在此介紹下護理學科計算勞動力的方法:
1、根據工作量計算。
總護理工作量是一個時數,每個護士提供的工作是8小時,總數除以8,就是標準勞動力數值,再調整一定的富餘量(比如,上調20%),就是醫院單個科室護理勞動力的需要量。這種演算法的關鍵是計算護理工作量。
護理工作量由直接護理措施和間接護理措施組成。計算直接護理措施工作量,是把打針、換藥等單個護理技術所需時間進行累加,然後乘以病人總數;計算間接護理措施工作量,比如健康教育、術後康復等,是按照病人流動數進行估量。(具體數值可以參照文獻中研究出的平均時數)。
2、根據行業規範計算。
重點科室床護比1:1.5,普通科室床護比1:1.2,按照床位數量即可計算護理勞動力標準配置量。
其實,很多行業都有標準或標杆,計算勞動力按照行業標準或參照行業標杆設定,在後期執行中進行調整。
員工工資計算。工資由以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如崗位津貼)和補助(如餐補、車補等);加班費(8小時以外加班費和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等)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休假、工傷、產假等)等。
工資組成部分較多,各自部分有各自部分的演算法。比如,固定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水平,但是具體發多少要根據單位效益,參照行業標準發放。獎金要按照績效考核方案,實現多勞多得的目的;補助、加班費等等,也都是要參照行業標準。
總的來說,在企業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工資當然是越多越好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範圍有點廣,因為行業不同,運營模式不同,所需要人工及工資比例也不同。
簡單歸納一下,可以給你一個計算參照,一般員工工資總成本不要超過30%,這個可以根據企業的現狀去參照。初創公司,人員成本較高,但也不要超過40%。員工工資可以根據人員配比來計算。
後勤崗位,人事,財務崗位30%,業務人員50%,技術類崗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