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州新事
-
2 # 天涯孤客G
晉(山西).魯(山東)、豫(河南)、冀(河北)曾經是各個朝代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太原、大同、開封、洛陽、邯鄲等都是曾經有過非常繁華的時期,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曾經的繁華已不復存,只有一些殘垣斷壁能讓人回憶它曾經的繁華。
-
3 # 琴律琴調
中華上下五千年,幾度繁華幾度衰,
都城總伴國運興,唯覺六城憾事多,
盤庚遷都興百年,殷墟考古才得顯,
阿房宮闕三百里,楚人一炬成焦土,
長樂未央宮何處,斷壁殘垣今猶在,
神都花城十三朝,鬥移星移物變遷,
宋都東京昔最潮,昨日繁華夢中留,
邯鄲學步成典故,物事人非容顏改,
興衰沉浮皆過住,百舸爭流看今朝。
-
4 # 木每也
比如說揚州,曾經富甲天下,如今城市發展讓人噓唏。杜牧曾經寫過很多揚州的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5 # 嘉人視界
歷史上曾經有很更多繁華的都城,有的還貴為首都,老嘉首先要提的就是河南的洛陽。
洛陽是九朝古都,也是中國最早建立首都的城市之一,東周、西周,東漢、西漢等都定都於此。洛陽還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古都洛陽是牡丹花之城,牡丹花在洛陽有著悠久的歷史流傳至今。
時至今日洛陽在河南也是二線城市,在國內也沒有什麼知名度了,一個典型的由帝都沒落的古代城市。
第二個城市老嘉要說的是咸陽。說咸陽就不得不說秦朝歷史,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的都城都定都在咸陽,時長達140多年。到了後來的隋、唐時期,咸陽一直是長安的門戶。
皮影戲是咸陽一帶很流行的民間藝術,經常表演給王公大臣們看
老嘉最後要說的是雲南的大理。大理在歷史上雖然不是強大、強壯的國家,但是風調雨順,老百姓們豐衣足食。
大理城的美景在古代就家喻戶曉,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還有瓊瑤的《還珠格格》都有描述
數百年前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如今那些城市已淪為國家二、三線城市,即便放在省內,也被省會城市蓋住了光芒。
但是他們歷經的滄桑,依舊沉澱在古城牆的磚磚瓦瓦上,向當 人訴說著過去……
-
6 # 酎星星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產生了很多歷史文化名城,也有很多在歷史長河中逐漸落寞,比如神都洛陽,大唐時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在如今只是一個三線城市;再比如汴京開封,北宋朝時期的首都,清明上河圖上描繪的繁華的大都市,在如今沒落成了4線小城市。
洛陽洛陽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城市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10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截至現在共有三項六處世界文化遺產。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洛陽在國家中的地位就相當於如今的北上廣深,是古代不折不扣的一線城市。
然而,隨著現代海運的發展,全國的經濟中心向東向南移動,現在最發達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位於沿海地區,發達的港口航運帶動了城市的發展,而內陸地區依然是工業落後,以農業為主的貧困地區。近代以來洛陽的地位不斷下降,現如今經濟GDP上來說,已經在全國40名以後,只能算是一個好一些的三線城市罷了。
開封開封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多年的建成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5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繁華燦爛的“宋文化”,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在歷史上的地位極高,也是現在八大古都之一。宋朝時,八方來朝,當時的地位不弱於現在的紐約倫敦。
然而近代以來,隨著鐵路海運的興盛,工業佔據主導地位,1952年,河南省省會從開封遷至鄭州市,各個單位醫院也遷往鄭州,是近代開封落寞的首要原因,政治地位的下降,也導致經濟的落後,現如今,開封市的GDP在百強之外,在河南省內都已排不上號。更別說在全國之內了,因此現在開封雖然名氣很大,但實力卻不強。
-
7 # 智者溪流D
太原就是歷史上曾經很繁華,而今卻沒落的城市。
1、在隋唐五代之前,古晉陽城曾經是帝王龍興之地,圍繞太原的戰爭,每一次都深刻地影響著中原王朝的歷史程序。 太原曾九次作為都城(包括陪都),歷史地位舉足輕重,文物古蹟遍佈汾河兩岸,隋唐文化傳承龍城大地!
2、在宋代,古幷州城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堡壘,也是漢民族與少數民族商品和文化交流的地帶,商業發達,市場繁榮,馳名天下,就所謂錦繡太原城!
3、在明代,太原城被列為著名的九邊重鎮,城高牆厚,商業和手工業發達,再加上明晉王朱棡就藩太原,氣魄遠非一般地方能及,在明代一朝,河東太原府就留下了雙塔寺等大量的文物古蹟和歷史遺產。
4、民國時期,太原為山西為全國模範省,民族工業和商業發達程度為歷史頂峰,全國無人敢小覷。
5、"一五"期間,蘇聯援建中國共156個大型專案,太原市落地專案達11個,排名全國三甲,造就了今天太原工業文明的基本格局。
歷史歸歷史,文化歸文化,時代已經不同了,必須承認落後,奮起直追了。 太原興盛時,靠的不是煤炭;昨天能源重化工也沒有讓太原發展起來。
只有轉型發展才是出路!
-
8 # 甘埠大叔
中國曆經幾千年的時光,很多東西都發生了鉅變,城市尤其明顯。中國史上曾經有個很繁華的城市,如今卻變得沒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臨淄是齊國都城。作為 "" 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 "" 的齊國都城長達 800 餘年,是燦爛輝煌的中國齊文化的發祥地。
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階段,臨淄作為齊國的都城,可謂當時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臨淄被譽為世界上人口和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當時的臨淄,有多繁華,不言而喻。很多影視劇中也經常介紹當時的盛況。對於臨淄這一地名,是因為靠近淄水這條河流而得名。不過,現在的臨淄連個城市都算不上,僅僅只是淄博市的一個區。
如今的臨淄,只是中魯重鎮淄博市下屬的一個區,其經濟中心亦不是當年所長的貿易、服務,而是煉油、礦石等重化工行業。這樣的地位落差,想想都覺得可惜。
其實中國還有很多城市曾在歷史上有著耀眼的地位,或是兵家必爭之交通要地,或是文化繁榮的古城。但時光荏苒,有很多光芒已經成為了歷史,輝煌黯淡……
-
9 # 使用者94738516596
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想到了開封。曾經的八朝古都,世界第一大城市。看看如今的地位,淪為了四線小城市。已經不能用沒落這個詞來形容了。如果對於歷史不是很熟悉的人一說到開封估計都不知道在哪裡。
對於河南而言,隨便一座城市拿出來都能有上千年的歷史。而開封就是其中的代表。
從夏朝開始就在此建都,先後建都的政權有戰國時期的魏國,還有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等,特別是在宋朝時期,開封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沒有之一。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畫的當時的開封。
開封還有一個記錄,世界上唯一一個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
北宋時期開封作為都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當時開封的人口就已經達到了百萬,而歐洲要在數百年後才有上百萬人的城市。根據《宋史·地理志》記載,在崇寧年間開封有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七戶,四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口。很多人不理解了不是隻有四十多萬嗎?但是大家覺得可能嗎?二十多萬戶口只有四十多萬人嗎?很顯然是不可能的,那是因為在北宋時期記載人口只是記載男丁,所以說人口要乘以二的,接近百萬的人口。而且根據一些歷史學家分析得出,當時開封的總人口應該是容納了150萬人口左右。
而且我們都知道宋朝是中國曆代以來經濟最發達的朝代,當時開封是全國最發達的城市,在唐朝的時候實行宵禁的,但是在宋朝沒有,根據當時文人孟元老所寫的《東京夢華錄》詳細的記載了開封當時的繁華程度,也提到了開封的夜市,根據記載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是出現了外賣服務。可以說現在的很多城市服務在當時就已經出現了,開封領先了西方世界城市一千年。
但是如今的開封和國內其他的大城市相比,明顯名氣就不行了,雖然說開封現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中心城市之一,但是這麼久了名氣還是沒有提上來。
-
10 # 天涯史館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經歷過數不清的朝代更迭和相伴而來的戰亂摧殘,對傳統的國家行政體系和文化傳統往往帶來難以逆轉的傷害,從而使一些曾經無比繁華的城市逐漸湮沒於歷史的塵埃中,只有在史冊中才能找到一些歷史的遺蹟供人憑弔。
說到曾經的輝煌和後來的落寞,曾身為六朝古都而現在卻散落成幾個小村莊的鄴城顯然是反差最大的典型。
“六朝古都”鄴城鄴城始築於東周王朝中的春秋時代齊桓公時期,到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佔據鄴城,營建王都,鄴城方才成為中原文明的焦點和核心,從此佔據歷史舞臺的中央達幾個世紀之久。
東漢末年(公元204年),曹操擊敗袁紹進佔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鄴北城),營建鄴都,鄴城自此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的都城,所以今日的臨漳才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鄴城作為魏晉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中國城市建築史上佔有輝煌地位,堪稱中國城市建築的典範。全城強調中軸安排,王宮、街道整齊對稱,結構嚴謹,分割槽明顯,這種佈局方式承前啟後,影響深遠。特別是它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的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著很大借鑑和參考價值。
銅雀三臺鄴城最具盛名並在歷史上留下顯著印記且知名度最高的非銅雀臺莫屬,在《三國演義》和無數相關的文學影視作品中口口相傳,一直延續至今。
相傳曹操在消滅河北袁氏後,一統黃河以北後,一次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隻。其首席謀士兼智囊荀攸言:昔日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為霸業將成之預兆。曹操聞之大喜,於是決意建銅雀臺於漳水之上,以彰顯其平定四海之功,後續又進行擴建,前後修築成銅雀、金鳳、冰井三臺,即史書中之“鄴三臺”, 成為建安文學的發祥地。
據史書記載,三臺高約十丈,矗立於漳水之濱,雄偉巍峨,三臺相距六十步遠,中間各架飛橋相連,約有屋百餘間,歷代名人題詠甚多。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蝦蠑。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 曹植 《銅雀臺賦》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虛擬的相關橋段廣為流傳: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為實現聯吳抗操的戰略目的,巧妙地將《銅雀臺賦》中的“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蝦蠑”改成“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以此將周瑜激怒,堅定他抗曹作戰的決心。實際上,《銅雀臺賦》作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赤壁之戰發生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從時間上看顯然是完全虛構的演義情節,但銅雀臺的美名卻因此而傳頌千年,倒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鄴城的建都歷史及拆毀和廢棄三國歸晉(公元266年)後,晉武帝司馬炎遷都洛陽,鄴城開始失去都城地位,但仍然是北方的重要都市之一。
五胡十六國時期(公元304年-439年),後趙皇帝石虎將都城從襄國(今河北邢臺西南)遷至鄴城,鄴城再次成為國都。
此後漢人冉閔建立魏國,亦建都於鄴城。前燕慕容滅冉魏,初時建都於薊城(今北京),後亦遷都於鄴城。前秦苻堅曾以王猛為冀州牧,以鄴城為州治。北魏孝文帝立相州,同以鄴城為州治。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高歡入洛陽,立孝敬帝,遷都於鄴城。後起的北齊亦建都於鄴城。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滅北齊,改鄴城為相州魏郡治所,鄴城從此失去綿延近4個世紀的都城地位。
周靜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大丞相楊堅企圖代周之際,相州總管尉遲迥從鄴城起兵討伐楊堅失敗,後來的大一統之君:隋文帝楊堅下令拆毀古都鄴城,自此一代名都成為廢墟並逐漸消失於歷史的塵埃之中。
現今,這座曾經的六朝古都已經完全散落於河北省臨漳縣的幾個小村莊中,除了在三臺村還能找到銅雀臺、金鳳台、冰井臺三座高臺遺址之外,便再無其他地面建築遺址。
結語不過近年來,位於臨漳縣境內的鄴城遺址產業園正在投資興建,將整合銅雀三臺遺址公園、鄴城博物館、鄴都文化園等資源,根據文獻記載再現古都鄴城的風貌。
回覆列表
這個有很多,宋朝時期的北京,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大名縣,北宋王朝時期,大名城繁華世家,有豪華運動版的盧俊義莊園,有交通繁忙的大運河支流,有古代孫臏減灶射死龐涓的馬陵道,有破釜沉舟的古戰場,可謂南北通衢的大都市,現在大名縣卻是國家級貧困縣,你說沒落成啥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