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吼完就後悔

    簡單說教育內卷或者教育資本化嚴重對孩子正常成長和國家發展都沒什麼好處,並且形成了惡性迴圈,不重拳強令無法改善!

    現在的狀況是全面打擊校外學科培訓,會給習慣了這種模式的家長教培帶來困境,但不嚴厲出手困境更大,長痛不如短痛,最終能找到新的教育平衡,帶來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

  • 2 # 有話我要說153519311

    因為背得起10斤的,加碼成了20斤;背得起30斤的,正在變成背50斤。應試教育、素質教育,雙育並舉。應試比分數,素質拼作品。各項任務,日益增多。學習的、非學習的,校內的、校外的,網上的、線下的……打著各種旗號,順利的成了師生的負擔。學生每天不是在做作業,就是在做作品。喜歡的要做,不喜歡的還是要做。鄉下孩子稍好,城裡學生卻是不堪重負。培訓班、補習班、興趣愛好班,班班不能少;武術課、鋼琴課、書法美術課,課課必參加。唉,如今的童年就是這麼過。

  • 3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教育“減負”應該為提振家庭人口生育能力服務

    《中國統計年鑑2021》資料顯示:2020年全華人口出生率為8.52‰【1950年,總人口約5.5億,新生兒童1419萬人,出生率約25.8‰;三年自然災害最困難的1961年,總人口約6.5億,新生兒童949萬人,出生率14.6‰】,首次跌破10‰,創下了新中國歷史上的最低。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已成全世界人口生育問題最嚴峻的國家。

    生活時間被職業工作+社會娛樂擠佔,年輕人平均每天陪孩子1小時都難、社會消費財富支配權益高度集中,絕大多數家庭整天與債務為伴兒,根本沒有養多個孩子的財力、社會提倡貨幣養老,人們都信了"錢比兒女可靠"……因此,面對高企的撫養成本+複雜的綜合養育環境,選擇主動節育甚至不婚不育的年輕人正在逐年增加。

    學校教育是附帶動力機械進入輔助人類社會生產勞動之後的副產品。因為,一方面操作附帶動力機械的人們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一方面操作附帶動力機械對勞動者綜合文化素質要求更高。所以,必須設立一個專業機構輔助家庭生育,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佈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1763年到1819年,德國基本完善了義務教育法規。

    義務教育,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社會、學校、家庭有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義務】、公益性【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統一性【教學標準、經費標準、建設標準、學生公用經費的標準】,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

    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其中最根本的目標就是要盡最大可能緩解職業工作家庭的人口生育“後顧之憂”,為國家經濟長期繁榮發展服務。因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是一切人類社會文明成果與消費財富的初始締造者和忠實受用者,人口總量與年齡結構變化不僅會對人類社會文明成果與消費財富的消費需求造成間接影響、更會直接決定人類社會文明成果與消費財富的勞動生產能力。但是,如果原本屬於人類養活自己的工作崗位被附帶動力機械替代、育齡期年輕人的生活時間都被奉獻給了發展經濟&並且拿到的酬勞還只夠養活自己、老年人忙著用退休金安享晚年時光......剩下就只有教育能夠系統性為提振人口生育能力服務、具有服務人口生育的職責與義務。

    現代人類社會是各行各業相互即分工又必須協作的共同體,農業生產糧食、工業加工日用消費品、商業連結社會供需各方、醫護為人民的健康生活保駕、公務員維持社會分工協作秩序......教育的職責就是為國家儲才、為家庭人口生育“減負”。所以,教育“減負”它不應該成為一個孤立事件、它應該為提振家庭人口生育能力服務,而不是減少公共教育資源供給、更不是完全要求孩子們的課後時間完全由家庭自己負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走路40分鐘去上班,我覺得很正常,朋友覺得有病,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