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嘟嘟小四月

    《醋叫什麼?醋的功效?》

    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人們的日常生活少不得醋的參與。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醋的認識的加深,醋的殺菌、保健、美容功效越來越受到重視。

    醋,又稱酢、醯、苦酒、米醋,起源於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中國各地物產氣候不同,產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醋。明末清初鎮江香醋、山西老陳醋、福建紅曲米醋與保寧醋並列為清代流傳至今的“四大名醋”

    《李世民與醋》

    關於醋歷史上還有不少有趣的故事,你都知道嗎?據史書記載,唐朝皇帝李世民在洛陽大會群臣,表彰重臣房玄齡輔國之功,特賜美女兩名以代房夫人,房玄齡不敢抗拒,推說夫人肝火至旺,脾氣剛烈,故不允,皇帝要房夫人在“同意”與“賜飲自盡”之間選擇,不想房夫人忠肝烈膽,竟捧壺大飲,卻原來是食醋一壺。故後人把男女情愛嫉妒傳為“吃醋”,為中國食醋史添了一筆笑談。“吃醋”也一直沿用至今。

    《女皇武則天飲醋療疾》

    相傳女皇武則天在東都洛陽,有次龍體欠安,常常腹脹氣滯,不思飲食,御醫們想盡了辦法也未能奏效,有位御醫因此還被砍了頭。後來有一道士進獻洛陽小米陳醋,武則天吃後胃口大開,龍體轉安,從此以後,武則天御膳時總要放上一壺米醋。此習慣傳與民間,洛陽宴席開始先上一大碗米醋,以開胃解酒。

    《來吃一口老陳醋》

    說到醋不得不提山西,眾所周知山西是醋的故鄉,山西的醋尤以老陳醋為首,傳統、正宗的老陳醋是以高粱、大麥、豌豆為製作原料,經過磨、淋、薰、蒸等複雜的手工釀造過程之後,再輔之以“夏伏曬、冬撈冰”的陳放過程,使醋中的雜質沉澱,水分透過蒸發或結冰析出,使醋的濃度越來越高。同時醋中的物質充分地進行化合和分解。在經過至少一年的陳放後,才可以稱為“老陳醋”。老陳醋經過一系列物理和化學的變化,除了是餐桌上的佐餐佳品外,還具有美容、保健、養胃的作用,對人體的健康極為有益。

    老陳醋按陳放期可分為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十年,十年陳放的老陳醋食之既苦又酸,液體已極為黑稠,其藥用價值大於調味價值,一般經過陳放的老陳醋市面上已難於買到,到醋廠裡倒是可以買到,但因其價格偏高,買它的人大都衝著它的藥用價值。據說,老陳醋對降血脂有獨特的功效,而且陳放時間越長,療效越好。用純手工工藝釀造的老陳醋已成為醋中的“孤本”,在國內市場上根本看不到,全部出口海外。至於百姓餐桌上的所謂老陳醋,則是採用科學的方法、先進的工藝經機械加工製造而成,並未經過陳放期,是百姓餐桌上的常用調味品。

    吃錯好處多多,大家一起來吃醋吧

  • 2 # 憶味記

    中國是醋的故鄉,食醋的使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穀物釀醋的國家。前人有句話叫做“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明自古以來醋就在華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據傳說,在古代的中興國(今山西省運城縣)有個叫杜康的人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跟他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後來,黑塔率族移居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在那裡他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浸泡在缸裡存放起來。放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未曾遇到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香味的誘惑下,黑塔不禁嚐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調味酸漿,這種調味漿叫什麼名字呢?他想正置第二十一日的酉時,就用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味酸水即為“醋”字。據說直到今天鎮江恆順醬醋廠釀製一批醋的期限還是二十一天。

    華人釀醋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058年的《周禮》中就有記載。周朝時朝廷設有管理醋政之官——“醯人”。南北朝時醋被視為奢侈品,有醋調味成為宴請檔次的一條標準。唐宋時制醋業有了較大發展,醋進入了百姓之家。公元前479年晉陽(太原)城建立時就有一定規模的醋作坊(郝樹侯考證)。公元5世紀的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醋等發酵製品的工藝方法有詳細記述。明清時,釀醋技術出現高峰,洪武初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孫子寧化王朱濟煥建立了著名醋坊“益源慶”專門釀製宮廷食醋。清初順治年間(1644 年~1661 年) ,山西王來福創辦了“美居和”作坊,不斷創新,採用夏伏曬、冬撈冰方法增加醋的酸味和風味,將隔年陳釀醋定名為“老陳醋”。之後在“淋醋”工序之前增加“熏製”工藝,改白醋為燻醋,風味發生了質的變化,香氣倍增,色澤濃郁。王來福還參照汾酒釀造技術,選用當地最好的高粱作原料,總結出一套高粱釀醋的工藝方法,至今被老陳醋生產企業所保留[ 。

    中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南北氣候不同,各地按照其歷史、地理、物產和習慣,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出多種富有特色的制醋工藝和品牌食醋,如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紅曲老醋、四川保寧麩醋、江浙玫瑰醋、喀左陳醋、北京燻醋、上海米醋、丹東白醋、四門貢醋等著名食醋。中國傳統食醋的釀造工藝在選料和操作方面各具特色, 但與國外製醋工藝相比有如下共同特點:以穀物類農副產品為主料(如高粱、糯米、麩皮等),以大麴或藥曲為發酵劑,大多采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 )固態自然發酵工藝,發酵週期長, 酸味濃厚,酯香濃郁,並採用陳釀或燻醅方法強化了食醋的色香味體。

    我們的祖先在不知道何謂微生物的過去,卻能夠成功地釀製出各種食醋?這是因為他們透過長期實踐再加上聰明與勤奮使其摸索並掌握了透過製作大麴或藥曲來富集發酵微生物的工藝技術和包括溫度、水分、通氣等在內的釀造條件。但是,其手工作坊式的釀製工藝,感觀經驗式的工藝管理,簡單落後的生產裝置,季節性很強的生產週期,勢必造成衛生條件差、勞動強度達、生產力低下、質量不穩定的落後局面。

  • 3 # 啊咧咧

    華人釀醋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058年的《周禮》中就有記載。周朝時朝廷設有管理醋政之官——“醯人”。南北朝時醋被視為奢侈品,有醋調味成為宴請檔次的一條標準。唐宋時制醋業有了較大發展,醋進入了百姓之家。公元前479年晉陽(太原)城建立時就有一定規模的醋作坊(郝樹侯考證)。公元5世紀的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醋等發酵製品的工藝方法有詳細記述。明清時,釀醋技術出現高峰,洪武初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孫子寧化王朱濟煥建立了著名醋坊“益源慶”專門釀製宮廷食醋。清初順治年間(1644 年~1661 年) ,山西王來福創辦了“美居和”作坊,不斷創新,採用夏伏曬、冬撈冰方法增加醋的酸味和風味,將隔年陳釀醋定名為“老陳醋”。之後在“淋醋”工序之前增加“熏製”工藝,改白醋為燻醋,風味發生了質的變化,香氣倍增,色澤濃郁。王來福還參照汾酒釀造技術,選用當地最好的高粱作原料,總結出一套高粱釀醋的工藝方法,至今被老陳醋生產企業所保留。

    中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南北氣候不同,各地按照其歷史、地理、物產和習慣,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出多種富有特色的制醋工藝和品牌食醋,如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紅曲老醋、四川保寧麩醋、江浙玫瑰醋、喀左陳醋、北京燻醋、上海米醋、丹東白醋、四門貢醋等著名食醋。中國傳統食醋的釀造工藝在選料和操作方面各具特色, 但與國外製醋工藝相比有如下共同特點:以穀物類農副產品為主料(如高粱、糯米、麩皮等),以大麴或藥曲為發酵劑,大多采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 )固態自然發酵工藝,發酵週期長, 酸味濃厚,酯香濃郁,並採用陳釀或燻醅方法強化了食醋的色香味體。

  • 4 # 大鵬美食分享

    醋是中國比較古老的調味品,醋有幾千年的歷史,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醋的一些貢獻不斷被髮展,醋在釀造過程中產生氨基酸、有機酸、維生素等,能夠有效的促進新陳代謝,近來科學家還發現醋有生髮、美容、降血脂和血壓、減肥的功效。

    所謂醋文化就是醋與文化的有效融合,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教育、藝術、保健、考古、貿易、飲食等等。

    在中華醋文化中,釀醋、食醋的歷史就與文字記載的歷史一樣久長。中國文人的治學富有通曉人文、社會、政治和歷史知識的傳統,對於科學技術卻少有涉獵。不論是先秦儒學、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輕視工藝、技巧和貨殖的傾向,但對於飲食卻是一個例外。在這操作性很強的知識領域,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騷人墨客,都樂於精研此道,撰寫筆記或食單,以美食著述傳於後世。許多經典名著如《周禮》、《禮記》、《論語》、《呂氏春秋》、《黃帝內經》等都為飲食留下至為重要的篇章,所以中國不僅以烹飪技藝的精良揚名世界,更以悠久而豐富的飲食著述,為世人稱道,形成中國本土風格的飲食學。本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商品經濟的繁榮是消費生活的物質基礎,消費生活的主體不外乎衣食住行,在衣食住行的各種消費中又以飲食活動最能敏感地反映一個時代的生活水平,各階層的生活態度和享受生活的慾望,在各類消費中處於領先發展的地位,以濃郁的人文色彩表現出人生的情趣。中國早在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酒茶”之說。當初稱為“八件事”。至元代時略去“酒”,始成為“七件事”。在元代的雜劇《玉壺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詞中,均可見“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句,歷代流傳至今,可見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飲食是生命存在的第一需要,被稱為人的活命之本,但人類與動物不同的是,飲食不僅為填飽肚子,也是生活享受的基本內容。飲食活動不僅是簡單的進食,進食的全過程都講究閒情逸致。人們食醋更是為了追求美味,把追求快樂人生的情趣,融入飲食活動。《明宮史》記載宮廷內的螃蟹宴說:“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這是宮廷內的螃蟹宴中以醋佐酒,以酒助興,以食聯誼, 以餐會友,共享為樂的美食情景的躍然紙上。

  • 5 # 楊梅餐眼

    所謂醋文化,是以醋為載體,並透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醋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是與醋相關的法典,制度,傳說,風俗習慣,禮儀禮節,語言文學,典章故事,以及其所帶來的心理反射和聯想的總和,它不僅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等精神層面,還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等精神層面,還包括所有相關的物質物件。醋文化是涼州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等學科與行業。醋的起源,發現和利用,醋文化形成、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醋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醋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醋文化關係,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不同界層食醋習俗,醋文化功能、醋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等。在涼州飲食文化中,醋文化和酒文化一樣,是人類在涼州這片熱土上創造的以醋為媒介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醋是東方最古老的調味品之一,她又是一種特殊的飲品。醋有幾千年的歷史,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少不了它的身影,鍋、碗、瓢、盆的交響曲中也不泛它的音符。醋文化既古老又年輕,古老的是它的歷史,年輕的是它的作用,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醋的功效不斷地豐富,其寄予人類意識形態的內涵了不斷延伸。醋文化作為歷史文化現象,一直隨著人類社會物質產生和精神文明的發展而發展,總是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俗相適應。這說明人類離不開醋和醋文化,人類在自覺不自覺地創造、繼承與發展著它。從文化學的角度講,一個民族歷史悠久,其文化成果並不永遠是先進的、優秀的,需要不斷地去發展,去創造。中華醋文化在飲食文化長河中源淵流長,人們食醋的歷史,可追溯至數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早在茹毛飲血的年代,就把在勞動中採摘到的梨、棗柿子等果實分別地堆積在一起,以備長期食用,一部分果實在溫度、溼度等適合的條件下,經自然發酵,變成了漿狀酸性醋液。人們食用後,頓覺胃口大開,醋的助消化等功能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成為數千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的調味佳品。現代醫學證明醋具有美容養顏和養生保健之功效,近年來,飲醋蔚然成風成為一種時尚。飲醋可以提神醒腦、逸興舒懷、心曠神怡、悠然自得;女士飲醋,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更柔軟,肌膚更亮麗。

    在中華醋文化中,涼州釀醋、食醋的歷史就與文字記載的歷史一樣久長。開啟涼州的歷史,彷彿就能聞到醋文化的芬芳和醇香。中國文人的治學富有通曉人文、社會、政治和歷史知識的傳統,對於科學技術卻少有涉獵。不論是先秦儒學、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輕視工藝、技巧和貨殖的傾向,但對於飲食卻是一個例外。在這操作性很強的知識領域,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騷人墨客,都樂於精研此道,撰寫筆記或食單,以美食著述傳於後世。許多經典名著如《周禮》、《禮記》、《論語》、《呂氏春秋》、《黃帝內經》等都為飲食留下至為重要的篇章,所以中國不僅以烹飪技藝的精良揚名世界,更以悠久而豐富的飲食著述,為世人稱道,形成中國本土風格的飲食學。本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商品經濟的繁榮是消費生活的物質基礎,消費生活的主體不外乎衣食住行,在衣食住行的各種消費中又以飲食活動最能敏感地反映一個時代的生活水平,各階層的生活態度和享受生活的慾望,在各類消費中處於領先發展的地位,以濃郁的人文色彩表現出人生的情趣。中國早在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酒茶”之說。當初稱為“八件事”。至元代時略去“酒”,始成為“七件事”。在元代的雜劇《玉壺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詞中,均可見“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句,歷代流傳至今,可見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飲食是生命存在的第一需要,被稱為人的活命之本,但人類與動物不同的是,飲食不僅為填飽肚子,也是生活享受的基本內容。飲食活動不僅是簡單的進食,進食的全過程都講究閒情逸致。人們食醋更是為了追求美味,把追求快樂人生的情趣,融入飲食活動。《明宮史》記載宮廷內的螃蟹宴說:“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這是宮廷內的螃蟹宴中以醋佐酒,以酒助興,以食聯誼, 以餐會友,共享為樂的美食情景的躍然紙上。

    醋對華人的生活,往往不起眼但又不可或缺。談到醋,到底由誰最先釀造也許不可考,但涼州人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則第一次明確的記載了涼州醋的傳統釀造方法。透過這部區著,也把涼州獨有的釀醋工藝和吃醋習慣傳到中原一帶,使醋與涼州的文化也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千年來, 讓涼州人吃醋吃得好自豪。對醋情有獨鍾的涼州人,早已將醋當成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都對自己的“吃醋”文化引以為傲。

    涼州人認為“吃醋”是一種好的生活習慣。走進涼州醋鄉的大小餐館內,或是拜訪涼州各地的千家萬戶,多數涼州人不但愛吃醋而且精於吃醋,醋在涼州不單是調味料,很多人都以醋健身。涼州的釀醋人常說“飯是經常吃的藥,藥不是經常吃的飯;醋是經常吃的藥,醋更是經常吃的飯”。在涼州人眼中,醋不但可以治百病,甚至成為可以經常吃的藥了。涼州燻醋在釀造過程中,產生的氨基酸、有機酸、糖類、維生素和鹽等,能夠有效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起到食療食補的作用;很多涼州人也都相信,醫療方面用醋入藥,有生髮、美容、降血壓和血脂、減肥之功效。

    涼州還有做“臘八醋”的風俗。臘八日,用燻醋泡上去皮的蒜瓣,密封於壇罐內,置於較暖處, 20天后,其醋色澤深紅,味酸微辣,謂之“臘八醋”,“臘八蒜”。除夕夜吃團圓餃子時,這是不可缺少的佐料。涼州人總說:“這才有年禧味兒呢!”除了山西老陳醋之外,貴州味純園的姜蒜醋味道不錯。推薦大家品嚐。

  • 6 # A不忘初心Z

    醋,古漢字為“酢”,又作“醯”。《周禮》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可以確認,中國食醋西周已有。晉陽(今太原)是我食醋的發祥地之一,史稱公元前8世紀晉陽已有醋坊,春秋時期遍及城鄉。至北魏時《齊民要術》共記述了大酢,秫米神酢等二十二種制醋方法。唐宋以來,由於微生物和制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至明代已有大麴、小曲和紅曲之分,山西醋以紅心大麴為優質醋用大麴,該曲集大麴、小曲、紅曲等多種有益微生物種群於一體,所釀之醋最馳名者應首推中華老字號《益源慶》,史稱明太祖之孫朱濟煥被封太原府為寧化王,《益源慶》名醋被指定為寧化王府的專釀醋,因改部分白醋為燻醅,其風味大增,後世稱為寧化府燻醋。清順治元年(1644年),梗陽(今清徐)中華老字號《美和居》又改高梁大麴燻醋為老陳醋,突出了“夏日曬、冬撈冰”的新醋陳釀工藝,形成該字號食醋的獨特品味,並將產品定名為“老陳醋”,從此名聲大振,被後世稱為“山西老陳醋”,因其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被列為中國“四大名醋”之首。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方心芳先生,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就對《美和居》山西老陳醋的工藝進行了總結和肯定,指出“清源醋之發酵溫度高至40℃以上,其酪酸菌、乳酸菌必起作用,山西醋之氣味別緻亦可證明醋酸菌以外的細菌作用。”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陳騊聲先生則在各種著作中明確指出:清徐《美和居》至今已經歷了300餘年的風雨滄桑,由山西老陳醋集團繼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的民族遺產。

    醋的歷史及起源

    人類食用醋的歷史非常悠久,有人認為約有一萬多年。有關醋的文字記載的歷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是和食鹽一樣屬於最古老的調味品。因此,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樣,醋也是一種文化。

    中國在數千年前已經可以掌握穀物釀醋的技術。公元1058年周公所著《周禮》一書,就有有關釀的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專門釀醋作坊。《齊民要術·作酢法》,“酢,今醋也”。中國古代稱醋為酢、酐、苦酒或醯,《齊民要術》中有詳細釀醋過程的記載。歷史學家郝樹候經過對太原的考證後認為,在公元前479年,晉陽城建立起來時就有了醋的製造者了。外地人稱山西人為“老西兒”,這“西兒”就是古字醋的諧音,把古代的醋字作為山西人的代名詞也可反映出歷史上釀造醋的時間之早和人數之多。因此,可以說山西是釀醋的發源地,醋的釀造至少也有2480多年的歷史。

    春秋時的周朝,晉陽一帶的制醋作坊已遍及城鄉,其中又以梗陽(今清徐)的醋為最佳。清順治元年(1644年),梗陽的“美和居”醋坊結合當時的釀醋工藝特點,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生產工藝。因為整個生產過程需時長且產出的醋醇厚如陳酒,所以,人們把“美和居”所產的醋命名為老陳醋,“美和居”也藉此而發展成為顯赫一時的大商號。直到本世紀30年代,中國的微生物鼻祖馮心芳老先生騎毛驢到清徐實地考察後乃著書稱老陳醋為中國最好的醋。

    在太原市區,至今仍保留著嘉慶二十二年七月成造的蒸料鐵甑。傳說“益源慶”老字號開設於明朝,是專供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寧化王朱濟煥王府釀酒、磨面、制醋的作坊。“益源慶”釀製的醋配料講究,製做精細、味道甜綿、香酸,久存不變質。寧化王除了本府食用外,還把它作為珍品,不斷敬奉皇宮御用,至民國時,“益源慶”的醋仍然是達官顯貴饋贈親朋的佳品,號稱“官禮陳醋”,俗稱“寧化府”醋,一直到解放前夕,其產品仍受到上層人物、社會名流的青睞,如閆錫山的“八大高幹”,晉劇名家丁果仙、丁巧雲府上常年食用“益源慶”的醋。

    山西制醋歷史悠久,山西人愛吃醋遐邇聞名。《尚書》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殷高祖武丁為聘請一位叫傅說的人出來做他的宰相,致詞曰:“若作酒醴,爾惟麴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這裡所說的梅,就是酸梅子,當時是當作醋來使用的。殷武丁這幾句話的意思是:你的才幹多麼卓絕呀——假若是作甜酒,你就是那關鍵的曲和櫱;假若是作羹湯,你就是那必不可少的鹽和醋。可見,早在公元前12世紀以前,山西人不但已經有了吃醋的習慣,而且把醋作為讚許人的高超品格和卓越才能的象徵。

    辭源記載:“醋本作‘酢’,是一種酸性調味品。”醋“一名苦酒,周時稱醯,漢時稱醋”(《物原事考》)。周代有“醯人”之官,醯者,醋也。“醯人”就是管理釀醋一類的官。春秋戰國時醋還是比較貴重的調味品,漢代才普遍生產。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崔是的《四民月令》也都有制醋的記載。因此,歷史學家郝樹侯教授推斷:至少在公元前497年以前,即“晉陽古城”建立以前就有釀醋者了。

    山西的醋由於釀製得法,所以它不但品種繁多,而且質量精美,成為山西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它從牌號分有老陳醋、陳醋、普醋、雙醋、特醋、名特醋、味醋等;從生產工藝分有燻醋、黃醋、迴流醋、封缸醋、淋醋等;從所用主要原料分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紅薯醋等;從所用曲的類別分,還有大麴醋、快曲醋、自然發酵醋等。真是琳琅滿目,各具特色。

    醋為什麼在山西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晉中(包括太原)一帶的居民習慣吃麵食,用醋來調味,

  • 7 # 一介草鴨

    所謂醋文化,是以醋為載體,並透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醋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是與醋相關的法典,制度,傳說,風俗習慣,禮儀禮節,語言文學,典章故事,以及其所帶來的心理反射和聯想的總和,它不僅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等精神層面,還包括所有相關的物質物件。

    為展示中國醋都的獨特地方文化魅力,清徐縣2007年三月五日舉辦了中國醋文化節。

    清徐縣位於山西省中部,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山川秀麗,物產豐富,素有“醋都、文化城”的美譽,是中國老陳醋的正宗發源地和最大生產基地,有著四千多年的釀醋史。

    中國食品行業人士認為,清徐老陳醋以清香濃郁、綿酸淳厚的品質久盛不衰,位列全國四大名醋之首,被譽為“華夏第一醋”。

  • 8 # 長安史話

    看到這個題目,我突然有個想法,我的家鄉在岐山,在岐山醋是主要的調味品,而且岐山聞名的臊子面,也離不開醋。在我很小的時候,農村人家,每年都會自家制醋。

    在岐山大家還有一個比較熟知的電視劇《封神榜》,在姜子牙分封各路神仙后,給自己留了一個醋罈神。

    我的想法就是在我們岐山,醋文化是不是從西周就有的文化,是否和姜子牙有關係?

  • 9 # 小虎糖

    中國是醋的故鄉,食醋的使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穀物釀醋的國家。前人有句話叫做“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明自古以來醋就在華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據傳說,在古代的中興國(今山西省運城縣)有個叫杜康的人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跟他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後來,黑塔率族移居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在那裡他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浸泡在缸裡存放起來。放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未曾遇到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香味的誘惑下,黑塔不禁嚐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調味酸漿,這種調味漿叫什麼名字呢?他想正置第二十一日的酉時,就用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味酸水即為“醋”字。據說直到今天鎮江恆順醬醋廠釀製一批醋的期限還是二十一天。

    華人釀醋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058年的《周禮》中就有記載。周朝時朝廷設有管理醋政之官——“醯人”。南北朝時醋被視為奢侈品,有醋調味成為宴請檔次的一條標準。唐宋時制醋業有了較大發展,醋進入了百姓之家。公元前479年晉陽(太原)城建立時就有一定規模的醋作坊(郝樹侯考證)。公元5世紀的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醋等發酵製品的工藝方法有詳細記述。明清時,釀醋技術出現高峰,洪武初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孫子寧化王朱濟煥建立了著名醋坊“益源慶”專門釀製宮廷食醋。清初順治年間(1644 年~1661 年) ,山西王來福創辦了“美居和”作坊,不斷創新,採用夏伏曬、冬撈冰方法增加醋的酸味和風味,將隔年陳釀醋定名為“老陳醋”。之後在“淋醋”工序之前增加“熏製”工藝,改白醋為燻醋,風味發生了質的變化,香氣倍增,色澤濃郁。王來福還參照汾酒釀造技術,選用當地最好的高粱作原料,總結出一套高粱釀醋的工藝方法,至今被老陳醋生產企業所保留[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農村人結婚後第一胎是男孩,為什麼生二胎最怕再是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