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依然若水
-
2 # 郝峰濤
應試教育是個誤區!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優勢中心”,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3 # 起點END
我認為一隻獅子帶領一群羊,要遠遠超過一隻羊領導的一群獅子。現如今教師隊伍幾乎沒有不合格的教師。為什麼搞不好教育?關鍵是在一群道德淪喪之人帶領下,把教育當成升官發財來做。教師疲於應付,人心惶惶,無心教學,我認為關鍵是建立一支政治過硬的校長隊伍。
-
4 # 品味物理
隨著城區的快速發展,可謂大部分農村人都在城區買了房,子女也在城區上了學。隨之農村教育凸顯出很多問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學校缺失大量學生一個鎮上有三所初中,縣城發展太快,樓盤一個接一個,家家戶戶都買了房,尤其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子女有個好的教育,你看哪個沒有買房!農村學校缺失大量學生。鎮三中倒下了,緊接著鎮二中也倒下了,現在只有鎮一中苦撐著。
二,私立學校有所發展這幾年,隨著消除大班額實施小班額的發展,公辦學校未免壓力大,私立學校就有了發展的空間。學生寧願上私立學校,也不願在農村學校上。家長也是這個心態,好學校考不上,寧願掏腰包也要讓子女上私立學校,況且現在家長也不缺這個錢。再次打壓了農村學校
再說向私立學校交過費之後,吃、喝、住、包括洗衣服,家長都不用操心了,家長也可以安心工作了,多好呀!農村的學校有些還是辦不到這一點的。
三,學生觀念不一樣了學生觀念發生了變化,我們學生時代都很能吃苦。那時電子產品哪有!什麼智慧手機、平板兒電腦通通沒有!我們有的只是努力學習;那時的縣城與鄉鎮差不多,哪有高樓大廈,哪有商品房住宅高檔小區,沒這個概念。學生的我們也沒什麼念想,只是努力學習。可現在不一樣了,你說啥沒有?學生哪個不想去城裡面上學?大型超市有!美麗的人工湖有!學習環境多好呀!學生自然有種嚮往,這也無可厚非,這就苦了農村學校。
四,教師流失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無可厚非。再加上過去三年,有城區選調考試,大批農村教師考走,學生少,教師也跟著少,教育質量難免下降。
五,"劃片入學"力不從心從今年開始劃片入學,但為了孩子有個更好的教育,家長紛紛買房,房在哪兒就可以在哪兒入學,再不行,去私立學校,“劃片入學”顯得力不從心
總之,城區大力發展與農村教育好像就是個矛盾體,找到平衡點恐怕著實困難
-
5 # 酒都悅讀
國家經濟水平發展到現在,城鎮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確實給城區學校帶來極大壓力,也給農村學校留下大量問題。
一、現狀:
1.學生留不住。農村往鄉鎮流動,鄉鎮往縣城流動,縣城往市區流動,這個流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大勢所趨。城區學校在學位有限的情況下,只能頻頻找合規的辦法選擇學生,確保自身的生源優勢。被掐尖後的農村學校,生源質量損失慘重,極易陷入泥潭苦苦掙扎。
2.老師留不住。和學生的流動趨勢一樣,老師也會合理的流動,也是大勢所趨。城區學校收納了精幹的教師隊伍,相對穩定。農村學校一般情況下呈兩極,剛工作的年輕教師和考不動的年長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很大。不能否認的是,農村絕大部分老師,付出得太多,是慎重對待自己職業的,是把教育當做是自己一生事業來做的。
3.學校發展前景困難。鄉村小學基礎教育薄弱等諸多因素,農村中學沒有良好生源,沒有良好師資,經費有限,學校教育改革、課程改革、資訊化發展前景,領頭人要付出的心血、時間、精力,推動過程是異常艱難的。
4.國家大力推動優質均衡教育,在硬體和師資上,對農村學校劃定了標準,學校條件會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上檔升級。
二、問題:
1.生長軟環境堪憂。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等社會現象普遍,放任式、粗暴式、缺失式家庭教育造成生存環境惡劣。除少部分想透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學生以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沒有上進心、沒有目標,造成了生長環境的困難,敬業愛崗的老師,在學生學業上要想取得好成績,要克服的困難太大,付出太多,絕非易事。
2.學習目的模糊。既不認識農村,又不屬於城市的學生及家庭越來越多,國民經濟活躍和大環境影響下,掙錢手段多,生存方式多,學習目的性越來越模糊。
3.價值引領缺乏。面向未來的教育,人的價值應該被極大可能的激發。在農村學校,社會普遍價值觀意識還不夠,不少成人認為,自己當年如何英明神武,現狀條件足夠,只要孩子有書讀就可以了,完成質量怎麼樣?完成效果怎麼樣?這些似乎都不是問題。
問題還有很多,改變是一個龐大和系統的工程。
-
6 # 跟辮子老師學語文
當前農村中學,特別是農村公立學校的現狀實在堪憂。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十年前有12個班,40多名老師,700多名學生。現在剩六個班,20名老師,不到200名學生。之所以有現在的狀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來自私立學校的衝擊。
2000年的時候,我們鎮建了一所私立學校,自建校以來,發展的一帆風順,到現在已經是我縣北部有名的私立學校了。這有賴於國家當時大力發展私立學校教育的扶持,也因為私立學校的管理體質比公立學校更有利於搞好學生的成績。
在私立學校的衝擊下,我校的生源越來越差。公立學校有沒有自主招生的權利,致使全鎮的差生都集中到我們學校,教學效果當然不會好。家長看到學校教學效果差,但凡有點辦法的家長,都想方設法的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有時候寧可出高價。這樣惡性迴圈,我們學校來的學生越來越少。
二、擇校熱的現狀。
農村和縣城學校的差別越來越大,好多家長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
農村學校不管是校園的硬體設施,還是師資力量,比起縣城都有很大的差距,舉個例子:縣城的學校教室寢室都裝有空調,冬不冷夏不熱,學習條件很好。實驗室、微機室的設施都比農村要好的多,音樂、美術課都有專業的老師上課。一句話,比起農村學校更利於學生多方面才能發展。
我們這裡現在只要是能到縣城上學的,絕不待在農村。有的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在縣城上學,在縣城買房,或是租房,因為城區有劃片招生的政策,好的學區房都賣到6千左右一平。
三、農村學校教學觀念落後。
受到農村教學環境的限制,師資隊伍有明顯的老齡化、缺乏專業教師等現象。目前農村的學校教師依靠普通的理論以及教育模式進行教學,缺乏系統化的教學手段,教學思維並不前衛,存在侷限性。
四、缺失校園文化。
農村學校教育有明顯的缺乏校園文化建設的現象,受到辦學條件的限制,不能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書籍,課外活動的拓展也近乎沒有,只是一味的應試以及機械式的練題。此項因素嚴重製約了校園豐富的教學生活。
綜合以上原因,農村學校越來越不景氣,惡性迴圈,農村中學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國家提倡均衡教育,如果真的能落實到位,農民就不至於這麼費神費力的把孩子送到城裡去。
回覆列表
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不容樂觀,領導方面不專業、不敬業,教師方面學歷低、水平低,學生方面班級少、班額少,教學方面隨意性大、規範性差,學校彼此間距離遠、不便交流、互動性少。今後要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校長的培訓,鼓勵有水平的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加大校際間教育教學的交流互動,重視制度建設,增強教學的規範性,讓優質教育惠及廣大農村,進一步縮小教育方面的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