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多閃的釋出會上,就注意到三個細節:
第一,穿著破洞牛仔褲的90後產品妹子徐璐冉看起來很乾練,講話自信,語速得體,但不萌,不煽,不嗨,畢竟專業人士,不是隨時唱起來的抖音網紅,一口一個“龍叔”的小姑娘成長為張小龍的對手,有種馮提莫大戰周杰倫的喜感。
首先,她認為微信是一種高成本社交,對於一個爺爺奶奶都在用的產品,這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妹子居然還能自圓其說,因為她指的不是點對點交流,而是朋友圈的社交門檻,每段文字、每張圖片都必須反覆推敲,你分享一首歌、一餐美食,一本書、一部電影都會暴露你的審美、品味甚至消費能力,這是實話。
徐姑娘找到病根了,但開出的藥方靠譜嗎?
多閃的答案是淺層次社交,你甩給朋友的短影片不能點贊、評論,只顯示有誰看過,72小時後會變成相簿裡私密而永遠的存在,也就是說內容是靠熟人關係鏈聚合的,而不是內容本身的廣義質量。多閃大概是看到QQ空間那些低幼的小功能特別吸引95後,所以才進行了重點強化,顯然是想讓年輕人自己嗨起來。
接著,徐璐冉又指摘微信沉澱了太多“熟悉的陌生人”,廣場式社交聲音冗雜,聲量太大,強關係人的內容卻被忽略、被淹沒,這也算一種說法,但怎麼最佳化很值得商榷。多閃認為應該強調親密社交,解法就是把UI的視覺焦點放在拍攝按鈕上,把隨拍變成界於點對點和朋友圈之間的一種形態,降低門檻形成好友間的快速分享。徐璐冉覺得,這樣即使資訊密集也不會構成干擾,反而能刺激分享欲。
但多閃真正想突出的還是交流形式的多樣性,也就是徐璐冉所說的“發現更多社交樂趣”,她把微信描繪為老邁的即時通訊工具,寬泛的關係鏈干擾了好友圈的私密交流,助長了所謂的“點贊之交”,解決的辦法是把文字變成更低門檻的短影片、表情包,多閃為此做了入口簡化,加上特效、貼紙以及聯想功能,收藏、輸入、傳送一氣呵成,還能鬥圖。
技術圈都知道摩爾定律,其實知識文化的迭代同樣如此,今天,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是從年輕一代向其他群體普及,父輩向孩子學習,老師向學生學習,這種反向的代際交流被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稱為“後喻文化”,幾乎所有的爆紅產品都從中獲益。
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些老派產品人看來特別粗糙的產品,年輕人反而容易上手,以往的豆瓣、知乎和得到都是精英化的單向傳播,到了直播和短影片就成了全民生產內容,這是趨勢。多閃的全部優勢和劣勢都在於年輕,活在微信的穹頂之下又被張小龍公開課教育了這麼多年,所有的後來者都值得鼓勵。
移動社交最近的集中爆發,其實反映了三個趨勢:
1. 移動社交泛娛化,社交本身正變為一種殼資源
聊天寶一邊社交一邊賺錢,馬桶MT要復活“無秘”匿名社交,加上各種電商社交、遊戲社交、VR社交層出不窮,門檻越來越低,玩法越來越示好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下沉使用者開始貢獻聲量,平臺的工具屬性必然轉向泛娛化,成為沉澱各種高價值關係鏈的封閉體系。對於大型網際網路平臺來說,社交就是可以執行各種產品的基礎設施,這才是商業模式的核心。
所以王思聰可以出來放炮,“三個社交軟體都是垃圾,沒有機會”,但大家仍然趨之若鶩,因為移動社交的下半場,大家本來就不是真心玩社交的。
2. 做社交要有企圖心,但不能有功利心
社交氛圍的塑造需要一定的時間沉澱,急功近利的商業化傷害很大,聊天寶忙著給參與者提供變現方式,其實是反社交玩法,本質上是流量廣告平臺。
馬桶MT的匿名社交好處是使用者願意生產內容,看客有窺探的衝動,可以低成本迅速獲客,伺服器當天就爆掉也說明了這個事實,但另一方面,這種平臺很容易堆積負能量,內容也難以掌握邊界,是一種高風險的活躍度。
王欣說“熟人社交不要碰,但匿名社交可以”,反應了他對移動社交生態的觀察,後來的公關與反公關本身就說明生態自持的重要意義。
“無聲處聽驚雷”的產品模式幾年前就證明行不通了,足記、臉萌這樣的流星即使突然崛起,系統架構和伺服器也承受不起流量的爆增,何況模式本身根本無法阻止複製,競爭到最後只能是赤裸裸的秀肌肉,當年滴滴補貼最高峰的時候還是依賴騰訊連夜支援的1000臺伺服器才度過難關,可謂前鑑不遠。
騰訊見過的“萬瓷王”太多了,所以懟人都透著霸氣,“隨便做個東西過來就叫挑戰什麼霸權。拿堆紅包出來騙使用者下載,留存,也好意思叫產品。”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此前多閃的釋出會上,就注意到三個細節:
第一,穿著破洞牛仔褲的90後產品妹子徐璐冉看起來很乾練,講話自信,語速得體,但不萌,不煽,不嗨,畢竟專業人士,不是隨時唱起來的抖音網紅,一口一個“龍叔”的小姑娘成長為張小龍的對手,有種馮提莫大戰周杰倫的喜感。
首先,她認為微信是一種高成本社交,對於一個爺爺奶奶都在用的產品,這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妹子居然還能自圓其說,因為她指的不是點對點交流,而是朋友圈的社交門檻,每段文字、每張圖片都必須反覆推敲,你分享一首歌、一餐美食,一本書、一部電影都會暴露你的審美、品味甚至消費能力,這是實話。
徐姑娘找到病根了,但開出的藥方靠譜嗎?
多閃的答案是淺層次社交,你甩給朋友的短影片不能點贊、評論,只顯示有誰看過,72小時後會變成相簿裡私密而永遠的存在,也就是說內容是靠熟人關係鏈聚合的,而不是內容本身的廣義質量。多閃大概是看到QQ空間那些低幼的小功能特別吸引95後,所以才進行了重點強化,顯然是想讓年輕人自己嗨起來。
接著,徐璐冉又指摘微信沉澱了太多“熟悉的陌生人”,廣場式社交聲音冗雜,聲量太大,強關係人的內容卻被忽略、被淹沒,這也算一種說法,但怎麼最佳化很值得商榷。多閃認為應該強調親密社交,解法就是把UI的視覺焦點放在拍攝按鈕上,把隨拍變成界於點對點和朋友圈之間的一種形態,降低門檻形成好友間的快速分享。徐璐冉覺得,這樣即使資訊密集也不會構成干擾,反而能刺激分享欲。
但多閃真正想突出的還是交流形式的多樣性,也就是徐璐冉所說的“發現更多社交樂趣”,她把微信描繪為老邁的即時通訊工具,寬泛的關係鏈干擾了好友圈的私密交流,助長了所謂的“點贊之交”,解決的辦法是把文字變成更低門檻的短影片、表情包,多閃為此做了入口簡化,加上特效、貼紙以及聯想功能,收藏、輸入、傳送一氣呵成,還能鬥圖。
技術圈都知道摩爾定律,其實知識文化的迭代同樣如此,今天,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是從年輕一代向其他群體普及,父輩向孩子學習,老師向學生學習,這種反向的代際交流被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稱為“後喻文化”,幾乎所有的爆紅產品都從中獲益。
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些老派產品人看來特別粗糙的產品,年輕人反而容易上手,以往的豆瓣、知乎和得到都是精英化的單向傳播,到了直播和短影片就成了全民生產內容,這是趨勢。多閃的全部優勢和劣勢都在於年輕,活在微信的穹頂之下又被張小龍公開課教育了這麼多年,所有的後來者都值得鼓勵。
移動社交最近的集中爆發,其實反映了三個趨勢:
1. 移動社交泛娛化,社交本身正變為一種殼資源
聊天寶一邊社交一邊賺錢,馬桶MT要復活“無秘”匿名社交,加上各種電商社交、遊戲社交、VR社交層出不窮,門檻越來越低,玩法越來越示好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下沉使用者開始貢獻聲量,平臺的工具屬性必然轉向泛娛化,成為沉澱各種高價值關係鏈的封閉體系。對於大型網際網路平臺來說,社交就是可以執行各種產品的基礎設施,這才是商業模式的核心。
所以王思聰可以出來放炮,“三個社交軟體都是垃圾,沒有機會”,但大家仍然趨之若鶩,因為移動社交的下半場,大家本來就不是真心玩社交的。
2. 做社交要有企圖心,但不能有功利心
社交氛圍的塑造需要一定的時間沉澱,急功近利的商業化傷害很大,聊天寶忙著給參與者提供變現方式,其實是反社交玩法,本質上是流量廣告平臺。
馬桶MT的匿名社交好處是使用者願意生產內容,看客有窺探的衝動,可以低成本迅速獲客,伺服器當天就爆掉也說明了這個事實,但另一方面,這種平臺很容易堆積負能量,內容也難以掌握邊界,是一種高風險的活躍度。
王欣說“熟人社交不要碰,但匿名社交可以”,反應了他對移動社交生態的觀察,後來的公關與反公關本身就說明生態自持的重要意義。
“無聲處聽驚雷”的產品模式幾年前就證明行不通了,足記、臉萌這樣的流星即使突然崛起,系統架構和伺服器也承受不起流量的爆增,何況模式本身根本無法阻止複製,競爭到最後只能是赤裸裸的秀肌肉,當年滴滴補貼最高峰的時候還是依賴騰訊連夜支援的1000臺伺服器才度過難關,可謂前鑑不遠。
騰訊見過的“萬瓷王”太多了,所以懟人都透著霸氣,“隨便做個東西過來就叫挑戰什麼霸權。拿堆紅包出來騙使用者下載,留存,也好意思叫產品。”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