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營在太平天國並非一個戰鬥單位,而是一個戶口單位。
金田起義時太平天國就是全家參軍,婦女和小孩編為“內軍”,這個“內軍”就只是戶口編制單位,而不是作戰單位,“軍帥”是“年約四十”,入營前是個用符水給人治病“趁錢餬口”的遊方巫醫的何潮元,此人後來封為前一軍內醫、職同總制,迴歸醫療崗位,非戰將可知,婦女在緊急時刻也會參戰(如永安突圍是太平軍定都前最兇險的一戰,洪秀全在戰前就親自下詔“男將女將盡持刀”,後來突圍中的龍寮嶺戰鬥,太平軍後隊被襲擊死傷一千多人,其中也有許多婦女老弱(因為被襲擊的恰好是家屬隊伍)。
癸好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實施軍營化管理,女營最初編中、前、後、右、左5個軍,後來不斷擴編,最多時從中一至左八編了40個軍,軍的編制是每軍25個卒,每卒4兩,每兩5伍,五人為伍,全軍2500人,40個軍10萬以上,軍的長官為總制,副職為監軍和軍帥,以下為卒長、兩司馬和伍長,總制以下為女性,每個軍各設一名巡查,由老年男性擔任,女軍負責人則是男性,系資格很老的總理女營事務、春官又正丞相蒙得恩。
這些女性並非真正計程車兵,而是城內所有女性都被編了進去,因為1853/1854兩年天京實行男女分營,停止家庭生活,所以不論老的、年輕的都在這個“女營”中,比如清朝間諜張繼庚,曾經在天京城內寫信給南京破城時自殺的清江寧布政司祁宿藻之子,告訴他祁宿藻的妻子在後二軍、自己的母親則在右七軍內,這兩位婦女都是老年人,且均為小腳,她們當然不可能參戰。
女營的主要任務是從事各種生產和勞役,楊秀清也曾讓女營在城內抓老鼠、消滅跳蚤,而洪秀全因為不希望男性進入天王府,在天王府火災後也曾徵調女營施工。此外太平軍缺糧,有時候要派人出城搶割稻子,割稻的主力是女營。有時天京城內缺糧嚴重,守城者會故意在派婦女出城割稻後關閉城門,讓她們自行逃生。因此天京城內婦女有迅速減少的。當然,在女營存在期間每年需經歷一次選秀,選出15名美女,按照天王、東王各6人,北王2人,翼王1人的比例送入各王府。各王府衙署中的女辦事人員也從女營中選拔。
在此期間女營參加過一些戰鬥活動,主要是“守鋪”即在城牆上瞭望,發現敵情後及時報告。廣西大腳婦女在情況危急時曾“妝牌刀手出戰”,但次數不多,人選也很狹窄。
女營解散前太平軍中也出現過出名的女將,如蘇三娘、卞三娘,她們共同的特點是多為原天地會首領,且所帶的也不僅僅是女兵,而主要是男兵,她們的軍隊並不是“女營”的一部分。這些女將有的中途離開(如卞三娘在武昌因和楊秀清發生矛盾自行返回廣西),有的抵達天京後迴歸家庭(如蘇三娘嫁給了同樣是天地會出身的羅大綱),在女營存在期間她們已在軍事上不活躍了。
之所以有那麼多“太平軍女軍”的傳說,一是當時人誤傳(很多人被“軍”和軍隊編制給嚇唬住了,其實看看《天朝田畝制度》就該明白太平軍的農村戶籍編制同樣也是和男、女營如出一轍的《周禮.司馬法》編制,且自始至終未曾改過),二是民國時好事者的“腦補”,三是建國後“三突出”等政治宣傳的需要。
太平天國的女營只存在於天京一城,且早在甲寅四年(1854年)八月二十四日就被楊秀清託天父下凡解散,前後存在了不到一年半時間而已,過多的渲染是不必要的,也不符合歷史。
女營在太平天國並非一個戰鬥單位,而是一個戶口單位。
金田起義時太平天國就是全家參軍,婦女和小孩編為“內軍”,這個“內軍”就只是戶口編制單位,而不是作戰單位,“軍帥”是“年約四十”,入營前是個用符水給人治病“趁錢餬口”的遊方巫醫的何潮元,此人後來封為前一軍內醫、職同總制,迴歸醫療崗位,非戰將可知,婦女在緊急時刻也會參戰(如永安突圍是太平軍定都前最兇險的一戰,洪秀全在戰前就親自下詔“男將女將盡持刀”,後來突圍中的龍寮嶺戰鬥,太平軍後隊被襲擊死傷一千多人,其中也有許多婦女老弱(因為被襲擊的恰好是家屬隊伍)。
癸好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實施軍營化管理,女營最初編中、前、後、右、左5個軍,後來不斷擴編,最多時從中一至左八編了40個軍,軍的編制是每軍25個卒,每卒4兩,每兩5伍,五人為伍,全軍2500人,40個軍10萬以上,軍的長官為總制,副職為監軍和軍帥,以下為卒長、兩司馬和伍長,總制以下為女性,每個軍各設一名巡查,由老年男性擔任,女軍負責人則是男性,系資格很老的總理女營事務、春官又正丞相蒙得恩。
這些女性並非真正計程車兵,而是城內所有女性都被編了進去,因為1853/1854兩年天京實行男女分營,停止家庭生活,所以不論老的、年輕的都在這個“女營”中,比如清朝間諜張繼庚,曾經在天京城內寫信給南京破城時自殺的清江寧布政司祁宿藻之子,告訴他祁宿藻的妻子在後二軍、自己的母親則在右七軍內,這兩位婦女都是老年人,且均為小腳,她們當然不可能參戰。
女營的主要任務是從事各種生產和勞役,楊秀清也曾讓女營在城內抓老鼠、消滅跳蚤,而洪秀全因為不希望男性進入天王府,在天王府火災後也曾徵調女營施工。此外太平軍缺糧,有時候要派人出城搶割稻子,割稻的主力是女營。有時天京城內缺糧嚴重,守城者會故意在派婦女出城割稻後關閉城門,讓她們自行逃生。因此天京城內婦女有迅速減少的。當然,在女營存在期間每年需經歷一次選秀,選出15名美女,按照天王、東王各6人,北王2人,翼王1人的比例送入各王府。各王府衙署中的女辦事人員也從女營中選拔。
在此期間女營參加過一些戰鬥活動,主要是“守鋪”即在城牆上瞭望,發現敵情後及時報告。廣西大腳婦女在情況危急時曾“妝牌刀手出戰”,但次數不多,人選也很狹窄。
女營解散前太平軍中也出現過出名的女將,如蘇三娘、卞三娘,她們共同的特點是多為原天地會首領,且所帶的也不僅僅是女兵,而主要是男兵,她們的軍隊並不是“女營”的一部分。這些女將有的中途離開(如卞三娘在武昌因和楊秀清發生矛盾自行返回廣西),有的抵達天京後迴歸家庭(如蘇三娘嫁給了同樣是天地會出身的羅大綱),在女營存在期間她們已在軍事上不活躍了。
之所以有那麼多“太平軍女軍”的傳說,一是當時人誤傳(很多人被“軍”和軍隊編制給嚇唬住了,其實看看《天朝田畝制度》就該明白太平軍的農村戶籍編制同樣也是和男、女營如出一轍的《周禮.司馬法》編制,且自始至終未曾改過),二是民國時好事者的“腦補”,三是建國後“三突出”等政治宣傳的需要。
太平天國的女營只存在於天京一城,且早在甲寅四年(1854年)八月二十四日就被楊秀清託天父下凡解散,前後存在了不到一年半時間而已,過多的渲染是不必要的,也不符合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