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1993年7月29日,是鄧稼先逝世七週年。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寫了這篇文章作為紀念,這是一位科學家寫的科學家評傳。作者和鄧稼先同志是中學同學、大學同學,在美留學期間又是同學.他自己說是“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此文珍貴之處是楊先生從科技發展史的高度,將同他有長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國、美國兩位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作了比較評述,既高且深又親切可讀。讀楊振寧教授的回憶文章,可以進一步瞭解鄧稼先同志的才能、風格、思想和為人。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寫作背景:1993年7月29日,是鄧稼先逝世七週年。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寫了這篇文章作為紀念,這是一位科學家寫的科學家評傳。作者和鄧稼先同志是中學同學、大學同學,在美留學期間又是同學.他自己說是“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此文珍貴之處是楊先生從科技發展史的高度,將同他有長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國、美國兩位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作了比較評述,既高且深又親切可讀。讀楊振寧教授的回憶文章,可以進一步瞭解鄧稼先同志的才能、風格、思想和為人。
擴充套件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