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讓農產品飛起來

    初一、十五拜佛是對那些平常沒有時間的人說的,讓他們也好藉此(初一、十五)佛門中半月誦戒布薩的殊勝功德(這也是每半月中最殊勝的日子),前往禮敬、供養等種植善根。

    月圓等“月輪的變化會有比較大的加持力”的說法只能是一種方便說,藏密中“根據時輪金剛去推斷月圓的具體時辰,然後讓大家修法讀經”那是另有密意的,你若如此理解為“為了獲得更大加持”則會把自己引向外道知見;要依止善知識、依修行次第、依教奉行才好。

    藏地、尤其是川藏地區,特別強調什麼日子修法念咒、多少倍的功德,均是鼓勵人們精進的種種方便,若執著於此,則難入佛門之究竟。

    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上香以三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

    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 2 # 豬之寶

    本人老家座標貴州,雖然說回去得不多,但每次回去,初一、十五的燒香進廟拜佛都絕對不會少。包括年夜飯之前必須先焚香燒紙,祭祀祖先之後才可以開始吃。即便是不回農村,無法進廟拜佛,也不會少掉飯前燒紙祭祖的活動。用當地話來說,這個叫做“叫老人”。希望祖先能夠保佑家人新的一年順順利利,也希望祖先看看一家人一年來做出的努力,能夠換來怎樣的生活。所以年夜飯都會在家庭能力範圍內地營養豐富,菜色全面。

    所以,初一、十五的活動,其實跟農不農村關係不是很大,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否還在被人們大範圍繼承。

    是的,傳統文化中有糟粕也有精華,可能這些行為在無神論者眼中是封建迷信和落後,但對祖先心懷敬畏真的太重要了。能做到不忘祖先辛勞,不辱祖先英明,即便不能光宗耀祖,也能堂堂正正。有點跑題啦。

  • 3 # 中菇

    燒香拜佛屬於一種信仰,有信仰的人生,才是平安的人生、有意義的人生,才能讓人民永遠銘記。沒有信仰的人生,是不安全的人生,稍不留意,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脫離軌道,甚至粉身碎骨。君不見,那些丟失信仰、迷失信仰的人,最後的歸宿不都是身陷囹圄了嗎?在當前物慾橫流的社會,當下的人們人心不古,但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市場化如何推進,文化又如何呈現多元化,這樣一大批人仍然堅定於他們的信仰,災難之際凸顯出他們的真情,平凡之處彰顯出和人民的心連心。他們是我們社會和諧發展的支撐,是我們國家昌盛富強的希望,也是我們民族興旺發達的棟樑。

  • 4 # 棲楮人家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廣大群眾有到寺院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俗。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故將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太子,後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為大徹大悟的覺者,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

    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養佛、菩薩一定要燒香嗎?

    不一定。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

    三、燒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資訊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燒香禮佛應當許什麼樣的願?

      燒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唸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五、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份虔誠心

  • 5 # 黃少金1

    我們這裡初一十五拜佛菩薩也有,拜地頭老爺也很多,不拜的少部分人。如果形式上香心不誠,郊果沒多。心誠加上拜。平時憑良心做事,這個人是善良的人。有好報。

  • 6 # 雲種養

    當然有了,我家那邊有好幾個廟,土地廟、觀音洞什麼的,有個土地廟,原先就有一個小洞,後來不知怎麼發展成一個廟,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周邊鄉親們都結伴去燒香拜佛,趕在12點拜,去年回家體驗過一次,特有意思,那個土地廟香火很旺,據說還特別靈驗,旁邊樹上掛了不少答謝的條幅。

    觀音洞離的有點遠,我就去過一次,洞在半山崖上,有幾間屋子,廟旁還有一汪水,說是聖水,人們去拜佛時會帶著容器帶一些聖水回來喝。

    還有一個道人巖,位置比較險,但最為出名,一直有人看管,但近年也有所破敗了。

    另外一個廟是這幾年新起的,我小時候放學跑著玩的時候還路過,那時廟裡很破了,菩薩都散落的到處都是,前兩年聽說,有人看見有股煙鑽到廟裡了,附近的人覺得是菩薩顯靈了,就拾掇拾掇,供上了。

    鄉村山高路遠,人們還有一定的迷信意識,所以廟才這麼興盛,到也還好,都是鄉里鄉親的,也沒有人拿廟來斂財什麼的。

  • 7 # 綠光森林59217057

    燒香還以為是什麼好事呢!【彼前 1:24】 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來 9:27】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林後 5:10】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要使生命真正體現價值,只有在神的恩慈裡,要真正認識生命的價值,也只有在神的啟示裡。人被造時神就賞賜他尊貴榮耀之冠冕,人雖處在萬物中,但遠超萬物。神並不因為人的墮落而鄙棄人,相反藉著基督的重價救贖人,並一如繼往地寄希望於人,委重任於人,叫他儘量成為“海陸空”一切活物的管理者和享受者,因為在神的眼裡,生命不是偶然的組合,也不是化學物質的揉搓,人不該是人片刻難以控制的情慾的產物,而應該是偉大、純潔愛情的產物。生命的實質來自生命之主,人應該為造他之主而活!但問題是,有著神形象的人,是否真正認識自己是什麼?是否真正認識造他的主?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的一段合唱中,透過席勒的《歡樂頌》表達了他那種探索和尋求:“億萬生靈,你們撲倒在地嗎?

    世人啊,你們想把上帝探尋?請去那遙遠的星空吧。他的腳蹤就在那星辰的上層。

  • 8 # 應作如是觀

    現在比以前少多了,大部分只在自己家裡拜拜,很少進廟拜佛。這樣的活動,已經很私人化了,不會像小時候那樣集體性拜佛。

    如今,老家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在家裡過年,燒香和磕頭的習俗還有。從初一到初六,一日三餐前,必須要把香燒上。而且,每一扇門旁邊,都要插上香,並且包括廚房、廁所等等。大年西初一那天,會在院子裡報上祭品,祭奠老天爺。燒火紙、磕頭,一樣都不能少。而未出嫁的女孩,不必參與。吃過飯後,要為自己的父母磕頭祈福。

    一般村裡會有一家來搞大型的燒香敬天的活動,叫所謂的“請家堂”。村裡的人在大年初一那天都要派人去磕頭,這個習俗到至今還保留。村民大部分只會在村裡走親訪友,很少會去寺廟拜佛。到了十五,各家一般會製作胡蘿蔔的油燈,以此祈福、一世吉祥。這都發生在晚餐後,鞭炮聲和煙花綻放的絢爛交織在一起,輝映著胡蘿蔔燈,特別美麗。

    以往,過年有各種各樣的習俗,現在已經減少了好多。

  • 9 # 看農講故事

    這個風俗還是有的,畢竟是比較大的節日。只是現在也講究節省簡單方便,相對於幾年前簡單很多了。但是這個風俗是不會改變的。以前農村做一些手工的美食來幾百,現在基本都是買一些糖果充當祭品。

    一般都是初一或十五老媽買一些糖果,然後倒上一些酒水祭拜,以前還有放鞭炮,現在都是燒香而已。差不多半小時就搞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制內,年輕人剛被提拔為領導,管不動鹹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