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岱名川

    農村現在有些比較傳統的還是按輩給孩子取名字,不過大部分現在按輩分的不是很多了,因為每個家庭的孩子就是一兩個,都又比較稀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慾望強烈,所以對取個名字很重視,挑字挑的不是找風水先生檢視八字,就是電腦上花錢取名,只要是寓意深遠,數理很好,洋氣的那就是好名字,心裡上就有寄予厚望,將來有著飛黃騰達希望了,至於輩譜也就九霄雲外了。社會發展好了,金錢的社會,很多人為了功名利祿也就把傳統輩給遺忘了,現在的農村也就是有些六十歲向上的老人,能對輩譜家族淵源知道個一二,至於年輕人基本上一竅不通,有些甚至自己爺爺什麼輩都不知道的大有人在,你說這輩還重要嗎?不過說句公道話,輩譜是一個家族的發展和傳承的證明,源遠流長,值得發揚光大,世代傳承。

  • 2 # 每日新況

    問:農村還在按輩分取名字嗎?這樣固守陳規必要嗎?

    個人覺得按輩分娶名字有點封建傳統,已經流行了上千年,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前,這種按輩分娶名字的思想根深蒂固,但是現在反封建思想越來越普及,取名字就變得很隨意了,不一定要固守成規,但是孩子的姓卻很重要,在人們的眼中,孩子的姓決定是誰家的孩子。

    一般按輩分取名都很有講究,處於一個輩分之下的名字往往都有一個相同的字,還有農村流行在一些物體上取名字,比如在石頭上燒紙擦雞血敬酒,名字中就帶有“石”,在桐樹上擦點雞血然後燒點紙,再敬點酒,名字中就帶有“桐”,如果是柳樹,名字中就帶有“柳”,等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農村對家譜也越來越不重視,只知道村裡有家譜,也沒人為了孩子的事情再去翻家譜取名字,特別是一些思想開通的年輕人,他們更願意自己給孩子取名字,或者叫一些有點文化底蘊的長輩取。

    一般而言,給孩子娶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就行了,並不是說給孩子娶什麼名字,就意味著他們將來的成就,那如果真有那麼靈驗,村裡有些人的名字

    帶“財”、“金”、“發”、“富”、“貴”等,為什麼沒見他們發財?反而家裡窮的要死,所以這些封建思想是不可靠的。

    取名字而已,只要好聽,並且不要太俗氣就行,想怎麼取就怎麼取,沒有那麼多講究的,那些按輩分取名字的已經很少,隨著時代的變遷,按輩分取名字的傳統也逐漸會被人遺棄。

  • 3 # 椑樹

    按輩份取名,這是每個姓氐的特點,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若同族人初次見面,只要互報姓名,就知道互相如何稱呼,一目瞭然。

    但有的家族久未續修宗譜,祖宗所降的輩份已經用完了,就隨便取一個,這樣久而久之,你就與宗族“離譜”了,長此以後,你的後人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再也找不到自己的祖宗在哪裡?他們以前都乾點啥?是否出過名人……等等。但一般在續修宗譜時,凡輩份將近用完時就會重新降輩,以利後人取名,這樣會使整個家族旺盛不衰。

    現在年輕人認為輩份無關緊要,實際上輩份是很有講究的。輩份是衡量一個人在本族裡處於什麼位置,對其他人如何稱呼等起著關鍵作用,也是尊長之間的分界線。

    所以知道自己族裡的輩份,給小孩取名應當按輩份為好,有利於家族的團結,並受到族人的尊重。

  • 4 # 老四雜談

    說到農村孩子起名字,我覺得按輩分取有必要。一方面體現的是一個家族的團結。另一方面體現的是一個家族的內在文化及教養。

    不過現在的家庭孩子都少了,取名字也就隨心而欲了。親兄弟的孩子見面誰都不認識誰了,甚至見面了都不知道本是一輩的一家人叫什麼名字,除了是一個姓外,名字就各有千秋,沒有一個重點。如果此時一輩人都按輩分取名字的話,名字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字就會有種親近的感覺。當說到彼此之間的名字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感覺到咱們都是一家人,瞬間就能拉近距離。同時也能顯示出一個家族的人丁興旺發達。

    過去大的家族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家譜及祖訓,這不僅體現的是一個家族的興旺發達,更多的體現是一個家族的內在文化,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所以按輩分取名並不非固守成規,而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親情的體現。

  • 5 # 好大一個福

    很必要!這不能說的固守承規,而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智慧,避免人倫的悲劇!

    現在有些電視劇的劇情是老丈人和女婿是同輩或比女婿還小一輩的狗血劇情,不知道這種劇情想要宣傳什麼樣的價值觀,但畢竟還是非血親婚姻,所以也不是太嚴重,但這種情況現實中也有,只是一小部分。

    現在有些人進了城,就忘了自己的本,總以為是城裡人了,高大上了,對農村一些事物是這也看不慣,那也是陋習的。輩分這東西如果沒了,不存在了,“城裡人”又不愛走農村親戚,時間長了,可能就會出現人倫悲劇!

    有人會問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城裡人”的下一代是真的城裡人,但是“城裡人”又不願意守農村的規矩,造成城裡人壓根不認識農村裡的三姑六婆親大爺的,萬一那天村裡的窮親戚家的子女到了城裡,但卻和城裡人不認識,又談起了戀愛,那就慘了!兩個年輕人如果是真愛,該乍辦?這婚是結還是不結?

    排輩分是老祖宗的智慧,按輩分字取名,是讓別人一聽到你的名字就知道該怎麼對待你!

  • 6 # 嚴章忠

    在農村,基本都是一個姓氏一個自然村,可以這麼說,是共祖宗的後代,所謂共祖宗,就會有輩份之分,否則就亂套了,誰是爺爺,誰是叔叔,一個姓氏,就要分清楚,這也是中華民族姓氏的一個特!每一個姓氏,基本都有族普,族普就是按輩份的記載和傳承的文獻!一個祖宗的人在一起,輩份有高有低!必須尊老愛幼,稱呼也必定有上有下!按輩取名,就是分上下,否則就會亂套,這是祖輩傳下的規矩!當然離村子,到了外面就不存在了祖規!但回到老家,還必須尊照祖規!

  • 7 # 紅樹林的白鷺

    提問者沒有搞懂一件事,那就是按輩取的字是怎麼來的,他有什麼用處。中國歷史傳承幾千年,很多家族透過族譜可以知道你來自哪裡,這是西方人做不到的。透過輩取名,即使與老祖宗同名,但可以透過上輩的名字和下輩的名字區別。

    輩的字是怎麼來的?輩的字是有循序但不能迴圈使用的。舉個例子:輩的字循序使用字了,這家族(已經分支出來了)會重新討論輩的字的確定,大家覺得:“祖國昌盛、人民富裕、本家興旺、永世傳承”這16個字不錯,就會用這16字做為子孫的輩的字用下去。重新開始的輩第一個是祖,為某祖某,下一輩是國,為某國某,再下一輩是昌,為某昌某……如此類推。雖然我們現在大都不用輩的字上戶口了,但族譜上一定要有的。

  • 8 # 峽谷奇觀1

    接輩份取名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不要把一切舊的文化傳承都說成是陋習,封建傳統墨守成規。的確我們的祖輩們在給他們的家族取名字時是很講究的,這不但不是陋習,而且還是一種文明,一個家族大小,有無文化的象徵。按輩分取名最大的好處就是,過了若干年後,人們也會根據字輩的順序按排,分別出輩份的大小。我身邊有個大家族,他們的祖輩們一下子就他們的後輩們,排了十輩子的字,分別是,太元明啟盛,殿全寶萬連。你就光憑這十個字的安排,就是一付很好的五字聯,足可以從中得知這個家族是個有文化的家族。從字輩的安排也可得知這個姓是個大家族還是小家庭,因為小家庭的香火延續不了幾代,所以取名也就不按輩分按排了。而我們有些人根本就不懂得按輩分取名字的真正涵義,就把它說成是封建的陋習,俗氣等等。其實有好多舊的東西對我們還是很有價值的。

  • 9 # 西山逸隱

    真有點不願意跟你說這些話。可是,國家都在提倡傳統文化,這個問題是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一度提倡大同世界,反對家族之分,如果被普羅大眾接受了,確屬一大進步。那時那種氛圍中,是另一個說法。

    不大同了,私權確定。這個問題就狠重要了!

    長幼有序,層次分明,內外有別,乃人類共同要求。是吧?老朽就認為是。所以就按是說:

    輩序,能不要嗎?恐怕大是不能,不能就必須有!這個還用多說嗎?

    每一個家族,有自己的傳承記錄,國有國史、縣有縣誌、家就有家譜。咋滴啦?怎麼個不行法呢?行。行就自然從而產生了輩序用字兒,一喊名字,就知道該怎麼稱呼。或伯、叔,或爺、孫。如此方便又體現了文明程度,總麼在你這兒就成了問題呢?你一天到晚琢磨些個啥!光知道錢哪?弄滴自個跟個智障似的,怎麼那麼好呢?也真奇了怪了,為錢裝傻,還專逗傻瓜,俺這傻老頭子就天天窮呱啦,都……都成了神經了。呵呵!

  • 10 # TS力星

    在農村,按傳統族譜排序起名字是有積極意義的,這樣起的名字不亂輩。父老鄉親很容易記住誰誰是哪輩兒是誰的孩子。自改革開放以後得70後們沒再重視這個,有的人起名字不再遵循族譜輩分的字,起名比較隨意,偶遇老家個別人人我都不知道是誰的孩子。不過最近十年隨著國學興起,農村人文化程度越來越高,有識之士發現了族譜具有凝聚力,醇厚深邃的鄉土文化積極部分,紛紛修起族譜。其實排輩序是一種古禮,所排每一個字都是具有深邃意義的,有不少的可能是周易伏羲上的字演算來的,因為研究的少我也說不清楚。尤其是我們孔、孟、顏、曾姓氏排輩序是一樣的,全世界孔孟顏曾是一家子,出門在外一報出自己名字和幾代玄孫,一下子拉近倆人距離,得到方方面面的照顧。因為祖先是孔子儒宗,顏子和曾子是孔子學生,孟子是亞聖。儒家思想統治了中國兩千年,連皇帝都尊孔子為萬世師表,自稱是孔子學生。孔姓的輩分是皇帝御賜的,而且賜字的還都是名帝,如朱元璋、乾隆等人應孔子後人請求各賜了8個字,出於對孔子尊重,皇帝賜字時也不是隨便想想一寫的,而是廷儀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很多姓氏排輩字序都是祖先出過有影響的名人的,如果你的姓氏沒有這個,只能說明沒有有影響的歷史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村現在春節送岳父母家節禮,花多少錢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