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沽漂佩資丶王

    文化資本市場總體向好的這一勢頭,既表明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仍處於弱質階段和成長時期,也表明了中國文化產業的政策效應開始持續發力和逐步顯現。也就是說,在科技創新的強力推動下,傳統文化產業形態如廣電、演藝、新聞出版、娛樂業在繼續面臨轉型危機的同時,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活動將繼續升溫,新三板、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機板將逐漸構成中國文化資本市場的多層結構,文化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各板間的聯動作用更加值得期待。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漸趨成熟與完善,為包括文化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面向社會融資提供了暢通快捷的渠道和平臺。

    文化資本市場總體向好

    2009年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的創業板,成為中國眾多中小文化企業的直接融資路徑。縱觀剛剛過去的2017年,很多文化企業藉助資本市場開展了私募股權投融資活動,一些實力較強的優勢文化企業透過股權上市進行了更大範圍更大規模的融資。

    據調查,截至到2017年年底,A股共有文化傳媒類企業144家,加上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品製造等方面的文化企業,在A股上市的文化企業的總體數量非常龐大。

    2017年中國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文化企業達到24家,其中選擇在A股上市的21家(上交所主機板上市10家,深交所創業板上市7家,深交所中小板上市4家),在中國香港上市的有3家(香港交易所創業板上市2家,主機板上市1家)。

    從文化產業行業類別上分析,2017年IPO的文化企業大部分為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等,這說明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比較樂觀

    在傳統文化產業中,影視業的表現更為搶眼,2017年影視企業IPO熱度不減,其中博納影業於當年5月就釋出公告稱處於IPO輔導期,正午Sunny宣稱早已啟動了IPO計劃;爆款頻出的新麗傳媒儘管自2012年到2017年連續6年4次衝擊IPO,雖由於某些內外在因素未果,但目前信心和決心並未嚴重受挫,仍處於積極申請排隊之中。

    尤為風景獨好的是,獨具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在網路語境下發展壯大起來的新型文化產業業態——網路文學,其資本經營業績在2017年可謂可圈可點。作為本年度文化資本市場的兩大亮點,掌閱科技於9月21日在A股上市,閱文集團則於11月8日在香港上市,加之此前於2015年1月21日上市的中文線上,目前國內已有三家經營網路文學的文化企業上市。

    喜中有憂的是,2017年文化企業登陸“新三板”的數量有所減少。自從2013年1月16日“新三板”在北京揭牌以來,迄今已經五年,其設立伊始就被譽為“中國版納斯達克”,對於資金需求強烈、且以中小微型比例較大的文化企業而言,“新三板”具有準入門檻低、包容性強、審批流程快、入市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這些優勢恰恰符合文化企業的特性與需求。所以,登陸“新三板”成為諸多文化企業上市的第一選擇。

    據統計,2015年中國在“新三板”掛盤的文化企業有358家,2016年出現了一個井噴,全年共有818家文化企業登陸“新三板”,增幅高達128.49%。2017年雖然文化企業掛牌“新三板“的熱情不減,截至2017年10月在新三板掛牌的文化企業數量達354家,但與2016年相比較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趨勢。

    文化資本市場總體向好的這一勢頭,既表明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仍處於弱質階段和成長時期,也表明了中國文化產業的政策效應開始持續發力和逐步顯現。

    政策鼓勵引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近年來,伴隨中國綜合國力的全面攀升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全方位增長,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快捷且成效顯著,2017年9月6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表明,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同比增加13.0%,佔GDP4.14%,同比增加0.17個pct,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逐年增長。

    十九大報告鄭重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由消費升級催發和衍生的新需求,而多元、高質、跨界的文化產業則是新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此筆者認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文化產業將呈現更加快速更加迅猛的發展勢頭。

    文化產業不同於其他經濟產業,它既具有物質屬性也具有精神屬性,這種雙重屬性決定了各級政府必須發揮引領、調控和主導作用,牢牢地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政府對文化產業發揮引領、調控和主導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在堅持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的前提下,不斷引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強調要“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

    的確,作為文化產業蓄水池和助推器的投融資領域,近年來成為備受黨和政府重視和關注的熱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文化板塊列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五項內容之一,國家“十三五”規劃綱更是提出了要“推動文化企業兼併重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日趨深入,文化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其主要標誌就是實行文化資本運作

    如前所述,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資訊、旅遊、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具體要求,不難看出文化產業與資本的結合正在迎來一個蜜月黃金期。

    對此,業界一些權威人士指出,民間資本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將加快文化企業集團的上市步伐,有利於文化產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不過,也有一些學者對於民間資本與文化產業之間的真正結合還抱有顧慮,他們表示讓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雖然在政策上給了Sunny支援,但能否真正實現,還需要各方在具體操作上密切配合。

    誠然,中國對文化產業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政策是明晰的,但民間資本真正進入的機會到底有多大還難以研判和預測,要想讓民間資本真正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首先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量化機制,這是基於中國文化產業在大力發展的同時、面臨著嚴峻國際競爭的考量。

    因為國外文化產品具有娛樂性、觀賞性、知識性等特點,加上其生產製作成本低廉,這些優勢無疑將對中國文化產品造成較大沖擊。所以,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後著力提升其文化產品的創新能力,加大研發力度和培養經營管理人才,都是應抓緊解決的緊迫課題。

    在中國投融資環境利好的大形勢下,預計2018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將迎來一個小高峰,投融資活力將會被激發和放大,被創新機制和創新模式所覆蓋的文化資本市場的競爭和角逐將更加激烈和頻繁,特別是在2014年3月由文化部、華人民銀行、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和文化部、財政部、工信部於2014年8月相繼出臺的《關於大力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驅動下,騰訊、百度、阿里巴巴、華為、奇虎360、小米科技等網際網路巨頭間的競爭將愈加白熱化。

    也就是說,在科技創新的強力推動下,傳統文化產業形態如廣電、演藝、新聞出版、娛樂業在繼續面臨轉型危機的同時,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活動將繼續升溫,新三板、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機板將逐漸構成中國文化資本市場的多層結構,文化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各板間的聯動作用更加值得期待。與此同時,國內文化企業登陸海外資本市場的熱度繼續升溫。

    另外,2018年文化產業銀行信貸、債券融資、保險和信託領域的行情也比較樂觀,據專家預測全國文化產業中長期貸款餘額有望接近3500億元,債券融資在經過前5年試點範圍擴大後可實現平穩增長,“新三板”掛牌公司將進一步實行引入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機制。

    在藝術品保險領域和文化產業信託方面,一些社會資本採取靈活舉措,主動與中小文化企業進行對接,在影視和藝術品經營上實現融資和價值投資,文化資本市場將呈現出勃發興旺的局面。

    文化資本融合支撐文化企業全球生產要素配置

    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文化資本融合是支撐文化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要素配置和產品開發銷售的重要手段。例如作為當今世界第一文化產業強國的美國,其國內文化企業中不乏外資元素,比如日本的索尼公司在上個世紀90年代先後收購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影業和唱片公司、米高梅電影公司、百代唱片公司等影音巨頭,而美華人從未對這些外來資本並驚呼“狼來了”。

    美華人的高度文化自信是有實踐依據的。哥倫比亞影業和唱片公司發展至今,除了名字上有所變化,其他方面無論是影音產品生產製作的全過程,還是文化產品的主題和內容,都與美國其他影音公司並無根本差異。

    而索尼之於被自己收購的美國文化企業來說,最主要的意義是成為這些影音公司的“銀行”,除了為這些公司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產品所必需的資金外,索尼很少也很難插手這些公司的具體制作環節。在美國這個成熟的文化產業體系中,哥倫比亞等文化企業已經形成了適宜於這個體系的生產運作模式,因此,作為投資方,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幹資本該乾的事情,而對於講究實用的美華人而言,既然有人投資生產文化產品,兩者互利互惠、合作共贏,何樂而不為呢?

    鑑於某種思想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對於社會資本和國外資本進入中國文化產業,國內很多學者都秉持“狼入羊圈”的觀點,一旦出現國外境外資本與國內文化企業的合資合作,立刻就有人驚呼“狼來了”。作為一個市場相對成熟的文化大國來說,對於社會資本和國外資本進入國內文化企業持有這種心態是否正常呢?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有十八年時間,在這期間國內文化市場獲得了飛速發展,外資進入中國文化產業的步伐不斷加快,其進入方式也日益多樣化,如參股、合資、專案合作、投資影院和劇場等硬體設施等,外商多路出擊,佈局中國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

    以影視業為例,正是由於社會資本和外資的進入,才發展的風生水起,其中新聞集團入股博納,早已不是影視產業中外資入股的首例。據前瞻網記者瞭解,早在2005年Tom集團就曾收購了華誼兄弟35%的股權,而Tom的加入也為華誼兄弟發行上市提供了很大支援。更早之前,華誼兄弟還曾與哥倫比亞公司有過系列合作,這些成功的經驗歷歷在目。

    然而,為何參股合資等多出現在影視領域?進入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很多事例和資料表明中國電影業已經基本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比較成熟的運作體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分析認為,相比獨立運作或者組建合資公司等方式,直接入股已經上市或者有能力上市的國內大型影視企業,可以讓外資集團更有效率地進入中國電影市場,並且避免了風險。而且博納影業無論在院線還是發行上的強勁勢頭,成為吸引新聞集團的重要因素。

    文化企業對於引進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是一種什麼態度?總體來看,經過前十年的磨合,國內文化企業已經從對於外資入股“迫不及待”到更為理智理性,比如華誼兄弟在經歷了當年和哥倫比亞的爭端之後,近年來對於外資的挑選和合作也更加務實。

    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短板與對策

    2014年以來,在實業與資本層面,金融機構對於文化企業的全面支援、中央財政對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援範圍擴大後的落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對於企業發展的推動、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受益扶持政策期限的延長,以及人民網等文化企業的持續上市,均體現了完善文化繁榮發展政策保障機制正在逐步發揮作用。

    但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當前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

    一是文化產業投資經驗不足,投資過快過熱的趨勢在某些領域內表現得較為明顯,而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等資本模式和產業發展模式仍在改革和完善中,資金供給相對不足;

    二是文化金融產品還未實現多元化,難以滿足文化產業的融資需求;

    三是文化產業中產權交易體系、無形資產評估體系還不完善,致使文化資源和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難以對接;

    四是國有文化企業資產尚有相當一部分沒有產生經濟效益和產業價值,且國有文化資產在管理、流轉、出讓、交易等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式和體系;

    五是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的體制障礙,仍然束縛著文化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補齊這些短板、化解這些差距,要求各級政府做大量工作:

    一是健全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

    要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以吸納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介入文化產業為著力點,積極探索麵向文化產業的資本創新模式,確保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能夠平等、公平、自由地參與文化產業投融資。

    二是推動文化企業參與資本市場運營。

    對於已經成熟的大型文化企業,要扶持其透過滬深交易所主機板市場上市融資或再融資,不斷增強文化企業的創新活力。對於中小文化企業,要積極引導和支援其運用企業債券、商業票據以及中小企業集合債等融資工具,完成資金的有效融通。

    三是發揮政府資金的引領作用。

    各級政府要設立並增加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和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引導和吸引各類資本依法參與文化企業的生產運營,切實發揮政府資本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助推器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甄嬛傳中為什麼到後面葉瀾依願意不惜一切幫助甄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