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往事如風殤
-
2 # 老米糊老
我們這邊已經流行不吃飯了。逢年過節送禮放下就走。我給你我的理由。
第一親戚家只有老人了子女都外出打工掙錢養家了,好意思讓老人做飯吃。
第二,現在吃的好吃的飽,根本吃不下東西。
第三,回老家時間有限,需要走訪的親戚朋友很多,沒有時間囉嗦吃飯。
第四,哪怕有同齡人同輩在家大家都說不到一起沒有共同語言。我家兄妹三個都在一個城市談起家務事就吵何況親戚。大家閱歷見識職業差距很大,說什麼呢?
我現在回老家只看望舅舅。一個姑走了,另外一個姑一直對我爸媽不好,我不想去看。家族裡有很多叔父輩的得看望買點禮品因為都是晚年了,享受不了幾年了。
-
3 # 熱情飯糰q
我想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吧,得看個人,我18歲就在外面打工了每年只回一次家,結婚生子都在外面,平時親戚走動少但最親的那種還是經常在聯絡,前些年家裡的人情世故都是父母在走動所以回老家混一頓飯吃是沒有問題的。隨著父母的相繼離世好多親戚走動就少了自然親情就疏遠了。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我也很少回老家了,過年過節的就是給最親的那幾家打的電話問候一下平時給他們寄點小禮品什麼的,算是做最基本的維護關係吧,現在農村老家只要你平時都在聯絡問候吃頓飯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親戚也得分哪種,有的比咱有錢的看不起人的也是一大把,這種親戚你想吃他一頓飯是真的難,相反較窮一點的親戚反而待人真誠樸實去他們家吃頓飯是沒有問題的都會熱情款待。
-
4 # 北京闊論
你二十年沒有回農村的家,如今回去了,到親戚家吃頓飯都很難。這種經歷沒有過,既然二十年都沒有聯絡了的親戚你好意思到人家吃飯嗎?人只有在接觸過程經歷中產生感情加深友誼。你多年不聯絡的親戚跟外人沒有根本的區別,只不過人家認識你,沒有思想意識上的交流和接觸,再想去人家吃飯沒有意思了,更是不合適。
人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感受,要將心比心,相互理解,既然是親戚點到為止就得了,沒有必要剃頭挑子一頭熱。
人貴要有自知之明,只考慮自己是太自私啊!
-
5 # 老夥計610322
未講你是親戚,就是親姊妹到幾位哥哥家吃頓飯都困難。
我有位鄰居高二姐,他的弟弟下崗後又遭遇離婚,在外打工,逢年過節放假回家,三個哥哥無人過問,更不肯收留,想去吃頓熱飯都無人達理他,只有姐姐疼愛弟弟,帶回家供其吃喝,並出資將弟弟原有的單位一間宿舍,重新粉刷,併購置新床,讓弟弟再回來有個溫暖的窩。
何況題主二十年沒有回農村老家,就連親戚家所有20多歲的兒女都不認識你,隨著老輩過世,平輩對你無感情,新一代對你又陌生,因而你也要理解包容,並非無緣無故吃頓飯都困難不容易。
因而親戚是越走越近乎,往後常回家看看,常聯絡聯絡,促進感情,到那時,再也不愁回農村混不到酒肉吃…
-
6 # 冬天的梅花150379993
20年沒回農村老家,到京戚家吃頓飯都很難。我雖然沒遇到過,但是想想20年都沒有回去過,現在在老家的老一輩親戚能出門幹活的出去幹活了,或者有的老年人在城裡幫兒女帶孩子,你貿然去親戚家說不定親戚家沒有人在家!如果要去親戚家也會提前聯絡好的,現在人又不缺吃的,也不會差一頓飯!
-
7 # 祥雲永伴chen
純粹的農村人實際是非常客氣的,咱們淳樸老實,雖說20年沒有回老家的親戚突然到來,我想熱情地招待他們。吃飯還是沒有問題的。
-
8 # longsuixin
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隔28年幾乎沒來往的情況下,已經和陌生人沒區別了,你想,你隨便開啟一家陌生人的門,想吃一頓飯,有可能吧?基本沒可能。親戚也是一樣。朋友也是一樣的。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彼此之間太陌生了,互相連話都 說不到一起去,更別提能親熱地坐在一起吃飯了,那真是一個尷尬到家。
我感覺 ,如果沒有人家肯讓自己吃飯還不如在外面隨便吃點,還圖個自在清淨。就是如此吧!
-
9 # 三一旭光
“鐵公雞”一毛不拔,20年前沒有給人家親戚留下好印象,僅僅靠老輩人的親戚關係維繫。
把“捨得、捨得”掛在嘴邊,要求親戚家做自己卻只想著“得”而不想著“舍”。再親的親戚關係都是相互舍取的。
雙方老人已故去對待下一代冷若冰霜。平輩之間陌生子女們毫無記憶。
親戚家很有分寸和骨氣,即使了做官、當了大款或者落魄了與己無關緊要。
親戚也有近親與遠親、來往密切與疏遠等等區分,有的顧及情份有的則“勢利”一些。
個別親戚配偶“人走茶涼”只聽說丈夫或媳婦介紹曾經有過來往的一門親戚卻從來沒見過面。
-
10 # 睿智勇往直前
我沒有這段經歷,但是世態炎涼,我還會看到的,別說你20年沒回老家了,就是你兩年沒回老家了,家裡的親戚朋友要看你在外邊過的怎麼樣?看你的穿著打扮來斷定你有沒有財富?然後再打算是不是叫你吃飯?這就是現在人的人情世故,親戚朋友沒看到你可以利用的價值,怎麼能叫你吃飯呢?現在的人很現實,人們的施捨是需要回報的,他們看不到這樣的結果,自然就不願意
了,這沒什麼大驚小怪的,習以為常就好了
-
11 # 墨染幻塵
“你們回村裡,我們不知道,也沒提前買菜,想好好招待你們都沒辦法。”小蓉的姑姑說道,小蓉一聽,就說:“姑姑,不麻煩你們了,我們坐會就走,舅舅還等著我們了。”
小蓉是家裡獨生女,他們家剛開始是住在農村,但是她爸爸早年就在外地打拼,掙了些錢,於是他們家就搬離農村,在省上買了房,這一晃20年過去了,小蓉也已經大學畢業有兩三年了,上完大學她也找了還算不錯的工作,而且離家裡也近,能照顧父母。
而這些年說實在,他們很少回農村,剛開始她爸爸還經常帶她回去,那時候她還小,而她爸爸又是家裡的老二,上面有一位大哥,下一面有一位妹妹,後來爸爸的妹妹遠嫁了,而爸爸的大哥也因為爺爺奶奶去世公後,搬到了城裡,在村裡他們這一脈算是沒什麼人了,所以他們也就很少回村裡。
如今20年過去,小蓉的爸爸想回村裡去看看,小蓉也剛好有假期,於是小蓉陪著爸爸去農村老家,小蓉的媽媽則是留在了家裡。
小蓉本來是想開車去的,但她爸爸準備坐車去,她想了想這樣也好,畢竟開車去的話,也有六七個小時,於是他們當天早上出發,然後坐高鐵到了市裡,再坐車到了縣裡。
到縣裡後,小蓉和她爸爸就去大伯家吃了一頓飯,中午飯後,大伯本來要讓小蓉的堂哥送小蓉他們去鄉下,不過小蓉的爸爸堅持自己打個車去,畢竟小蓉的堂哥還在上班。
就這樣父女倆打了個車,花了兩個小時回到了農村老家,他們先去老房子看了一下,老房子雖然沒有塌,但也沒法住人了。
在老房子待了一會兒,他們就去了姑姑家,這個姑姑算是父親的堂妹,和他們是一個家族,但不是一脈,而且就嫁到本村。
小蓉和她爸爸到了姑姑家,發現姑姑家已經蓋起三層樓房,小蓉的爸爸前些年回來,姑姑家還沒有蓋房,小蓉的爸爸看見堂妹就在門前,他上前打招呼,小蓉的姑姑愣了好一會才認出來,接著喊了一聲堂哥。
看著小蓉也是想了半天,說:“這是小蓉吧,都這麼大了,想當你們初離開時,她還小得很。”小蓉上前喊了聲姑姑,然後小蓉姑姑就招呼他們進屋坐,而當天家裡就姑姑一人,聽姑姑說,姑父在外縣幹過程沒回來,而姑姑的女兒也已經嫁人好多年了。
在姑姑家坐了一會兒,這時小蓉接到電話,是舅舅打來,讓他們去吃飯,而姑姑這邊,這時說:“堂哥,你看,你們這回來,我也不知道,沒提前買菜,想好好招待你們都沒辦法。”她和爸爸瞬間都明白了姑姑的意思,於是她就說:“姑姑,不麻煩你了,我們坐會就走,舅舅那邊還催我們了。”
然後他們坐著又聊了一會,就準備起身走,而小蓉的爸爸也把準備好的紅包拿出來給小蓉的姑姑,小蓉姑姑剛開始推辭了幾下,說著不要,最後還是把紅包收下了。
他們離開了姑姑家,而舅舅家在另一個村裡,離他們村不遠,回來時,他們給舅舅打了電話的,所以剛剛舅舅打來電話催他們過去吃飯。
在路上,小蓉說:“姑姑還真是一頓飯都不願意招待咱們,我們剛回來,就看到街上有賣菜的,也不需要提前準備吧,現買也行。”
小蓉的爸爸說:“多年不走動,這是很正常的事,更何況咱們回來,去她家,手裡也沒提禮品,而且也沒有開車,她以為咱們這些年過得不好,更不願意與窮親戚往來。”
小蓉又說:“可是爸,咱們不提禮品,還不是因為買禮品不知道買什麼,還不如給錢實在,更何況給姑姑那個紅包,可有3000塊錢,咱們走時,她卻連個客套話也不說一聲,最起碼錶面上也要留咱們吃一頓飯。”
小蓉的爸爸說:“也沒啥,反正這些年也來往的少,這次回來也就是順便看一下而已。”小蓉沒有再說什麼,當到了舅舅家後,小蓉發現舅舅家擺了一大桌菜,舅舅看到他們來了,也趕緊招呼他們,小蓉還是覺得舅舅親切一些,過後他們在舅舅住了兩天,去看了一些其他親戚,許多親戚基本和姑姑差不多,也不招呼他們吃一頓飯。
在拜訪完所有親戚後,他們父女倆到縣城大伯家又吃了一頓飯,然後他們就離開了。
回到問題:“20年沒回農村老家,到親戚家吃頓飯都很難,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1.其實想想,這種情況很正常,20年沒回農村老家,這樣一來,許多親戚之間的情分都淡了,親戚間常走動,才能關係越來越好。
2.吃頓飯難的原因,一個是有些親戚勢利眼,如果你在外面混得不好,他們也不願意和你這樣的窮親戚來往,自然也不願意招待你,往往還會找藉口把你直接打發走。
3.另一個就是你混得好,過了20年你再回農村老家,也算是衣錦還鄉,有些親戚們就想找你借錢,或者幫忙什麼的,喊你吃飯,而你也不想借錢給他們,自然是要躲著他們,因為這頓飯太貴了,還真是吃不起。
4.除此之外,就是有些親戚家裡,可能老一輩都不在了,而小輩們不常來往,自然就顯得生疏很多。
總結
所以親戚之間常走動,自然不會生疏,而常時間不走動,慢慢親戚關係就會越來越淡,甚至到最後可能不再來往,20年沒回農村老家,當你再回去時,自然親戚間關係會有些變化。
-
12 # 痴騎朽翁
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倒是見到過這種現象!
這主要是因為外出的人感到自己很牛逼,出去進城了已經改變農村人的身份,比家鄉父老要高貴。
所以幾十年來從來不和家裡的親戚朋友聯絡,家裡同宗親戚朋友家有喜憂事情,從來也不過問,也沒有正常來往。
幾十年間,當年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陸續走完,現在剩下健在的人,和這個幾十年外出不和家裡親戚朋友聯絡的人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
現在自已也老了,想到了農村中的親戚朋友,想回來蹭一些土特產品(因為有些農村現在確實有很多好東西, 這些東西不但有機,且沒有什麼農藥殘留和化學激素,這樣的東西很受人們歡迎,所以很多人節假日閒暇時間,不願意開車到農村,去品嚐一下農村的美食)。
多少年不和家裡聯絡的這些人回到農村,因為他們熟悉的老一輩人基本上都去了,自己應該去的地方,剩下的現在人既和他不熟悉,有沒有什麼交往和印象。沒有人願意讓他到家裡面去吃頓飯坐一坐聊一聊,其實他們就是完全的陌生人。
所以,人世間所有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想起幾十年前的一個事,雖然跟文題不太對應,卻也反應世上人情世故人間冷暖百態!
話說也得追溯到80年代初,朋友家是最早農村出來經商開飯店做生意,那會兒生意很火也很好乾,他家大小開著四個飯館,哥姐人手一家飯店,他那會兒還小,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每天放學後擦桌子掃地,飯都忙的顧不上吃!
話題扯遠了,在市裡久了,又是賣吃的,村裡的老鄉鄰居就經常不短的前往,來了不免一番招待,走時也不空手,不是借上三五百,就昰幾千塊錢,囗頭承諾應承過個把月應個急就還,可一去就沒音了,他爸心善重情義磨不臉,也時間久了,老這樣借的多了!
老倆偶爾回個老家,遇見老鄉匆忙打個招呼,竟也沒人讓著家裡喝口茶水,更有甚者,借了五千塊錢多年不還,老倆做伴去他家,天色晚了,本來屋裡還亮著燈,可一敲門說明來意燈卻突然滅了,真是讓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