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essica宣

    小兒溼疹是可以用身體乳的。

    小兒溼疹,俗稱奶癬,是伴有奇癢的以面板乾燥、脫屑、裂口、滲水為主要特徵的皮疹。

    通常出現在嬰兒的兩側面頰、額頭、眉間、頭皮等,嚴重時軀幹和四肢也會出現。遇熱、遇溼都可使溼疹表現顯著。

    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

    開始的時候,通常是出現對稱分佈的紅斑,然後這些紅斑上面逐漸出現一些小紅疙瘩或水皰。因為伴有劇烈的瘙癢,寶寶經常會抓撓,水皰破損後,還沒有完全結痂,又再度被寶寶撓破。繼之皮膚髮糙、脫屑,撫摩孩子的面板如同觸控在砂紙上一樣。

    如此反反覆覆,看的寶媽們心疼不已,卻又不知所措。

    溼疹分為四大類:

    1、乾燥型溼疹

    多見於6~12個月瘦小的嬰兒。可出現在面部、軀幹、四肢兩側,好發於頭皮、眉間等部位。

    症狀表現為:紅色丘疹、潮紅、面板表面出現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但無明顯滲出。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劇癢。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2、滲出型溼疹

    好多見於3~6個月肥胖型嬰兒。初起於兩頰,嚴重者會蔓延整個面部甚至全身。

    症狀表現為:紅斑、紅色小丘疹、小水泡,劇癢。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黃色結痂。

    3、脂溢性溼疹

    多見於出生後1~3個月。以面部為主,多見於前額、頰部及眉際、鼻旁、耳後。

    症狀表現為:面板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結成較厚的黃漿液痂,不易除去。

    4、異位性溼疹

    可向軀幹、四肢及全身蔓延,並容易繼發面板感染,也是幼兒溼疹型別中最難治癒的一種。

    異位性溼疹有個特點,就是可能中間會好幾年或者症狀減輕,但是到了兒童期5-6歲可能又會全身發作。

    小兒溼疹的處理原則

    1.緩解劇癢

    小兒常因劇癢不會自我控制而去抓撓患處,需要及時剪短指甲,必要時還可以給戴個小手套、小棉襪的。

    同時可以用涼的濃綠茶水外抹患處,緩解劇癢。用開水沖泡,待充足冷了之後,去除茶葉,將清潔紗布4~6層(沒有紗布,可用口罩代替),放在冷茶葉水中浸溼,再把紗布擰成半乾溼(以水不會滴下來為度),然後把紗布平整敷在發紅的皮疹上。

    由於紗布不斷向空氣中蒸發水分,將發紅的皮疹上熱量帶走,或將皮疹上的滲出液吸去,加上還有茶葉水的藥物作用,因此可促進皮疹好轉。

    每次溼敷約30分鐘左右,逐日1-3次。茶葉水沒有任何刺激性,但在嚴寒的冬季,要注意保暖。

    茶葉中含有茶鹼和單寧酸(鞣酸),單寧酸是一種能夠減少感染的收斂劑,能沉澱蛋白質。醫學上用11%-20%的單寧痠軟膏治療滲出性潰瘍及溼疹等,但溼疹病情較重者還應配合藥物治療。

    如果瘙癢明顯,引起嬰小兒哭鬧和睡眠不安,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點抗組胺藥(抗過敏藥)。

    2.食物調整

    強烈建議母乳餵養,至少能避免牛奶過敏所引起的溼疹。

    如確定是牛奶過敏,且只能選擇人工餵養,應把配方奶粉換成深度水解/氨基酸配方的,注意輔食中不能有含任何牛奶成分的食物。

    如為母乳餵養者,寶媽吃的食物以及寶寶的輔食都需要認真記錄,一旦發現寶寶進食某種食物後出現溼疹和瘙癢或原有的症狀加重,則可翻看食物日記查找出可疑的致敏食物。

    不是所有嬰兒溼疹都與過敏有關,但部分食物過敏確實會誘發或加重嬰兒溼疹,需適當留意。

    但是,如果不引起嚴重的過敏,不建議迴避一些寶寶生長過程中所必需的食物,以免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3.日常護理

    每天 1 次或隔天 1 次的洗澡有助於清除或減少表皮汙垢和微生物。洗澡水的溫度要適宜,不要太燙,水溫以32~40℃為宜,每次10~15分鐘。

    推薦使用低敏無刺激的潔膚用品。面板明顯乾燥者適當減少清潔用品的使用次數,並儘量選擇不含香料的清潔用品。

    4. 保溼護膚

    洗完澡後要及時擦乾面板,並塗抹上沙棘籽油或蛋黃油。這些油脂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和卵磷脂等,對人體面板的再生和代謝有著重要作用。

    同時單用保溼也有助於恢復面板屏障功能,至於保溼劑、潤膚劑的選擇,相關的產品繁多,只要適合寶寶自己體質的即可,而且最好每天至少使用 2 次,避免間隔時間過長導致寶寶面板再次乾燥。

    5.面板除痂

    滲出性和脂溢性溼疹往往會在面板上覆著一層淡黃色脂性粘液,這些粘液終會形成黃痂。對於這種討厭的痂皮,可外用植物油(如熟的茶油等)軟化後去除。

    6.補充鈣劑

    任何型別的溼疹都建議補鈣,因為鈣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從而減少滲出和組胺釋放。

    7.補充益生菌

    當人的消化功能降低時,對一些食物,尤其是蛋白質消化不徹底時,容易導致過敏而發生或加重溼疹。補充2~3個月複合益生菌(多種活性益生菌+益生元(低聚果糖+低聚異麥芽糖等)組合)有調節腸道菌群,提高一定的消化能力,有助於溼疹的改善。

    3個月內嬰兒補充複合益生菌可降患溼疹風險。注意不能選擇含牛奶成分的益生菌製劑,否則反而加重溼疹症狀。

    8.補充必須脂肪酸

    缺乏必需脂肪酸時可出現面板乾燥及磷狀屑甚至出現溼疹。

    懷孕期間大量攝人必需脂肪酸(紫蘇籽油、亞麻籽油),可以降低孩子得溼疹的機率。

    9.避免感染細菌

    很多“頑固性”溼疹都與區域性繼發感染有關。嚴重的溼疹出現面板脫屑、裂口、滲出等,非常容易繼發感染,這種情況下建議聽從醫囑,加上激素+抗生素一同外用治療。

    短期區域性使用不必擔心激素的副作用的問題,不管是用哪種激素,都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把地球上的勞苦大眾,聯合起來一起創業。會不會很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