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文亦物
-
2 # xiaoyaya2
柏草坡村位於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峪道河鎮下轄村。柏草坡龍天土地廟(第七批國保) 時代:元至民國 地址:汾陽市峪道河鎮柏草坡村中部。
又稱龍王土地廟。據正殿樑架題記記載:“大元國至元二十七年(1290)建立”。20世紀80年代,村委組織對正殿、獻殿及樂樓進行了修繕。現存正殿主體為元代遺構,其餘屬清代建築。廟坐北朝南,一進院佈局,南北長49米,東西寬29.6米,佔地面積為1450.4平方米。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存樂樓、獻殿和正殿,西側存大門(改建)和西配殿。
龍天廟在山西特多,有據可查的是133座。2017年四月份,我自駕從太原出發,途徑清徐、文水、汾陽最終到介休、靈石縣,返回太原城,路上就遇到了一座。
在路途中,我們為了尋找地圖上的柏草坡村龍天土地廟,翻山越嶺,穿過數個小村莊,終於在雨後找到了它,得以一睹真容。
初一來到柏草坡村,一路走一路問,並不見任何一座古廟的蹤跡。驅車來到村中心一處小廣場,北面是仿古廊院的村中公共廣場,眼前則是一座上個世紀80年代建設的供銷社,外表看不出任何的古廟氣息。待下車仔細詢問,才知道古廟就位於供銷社背後,進入的大門已經封死,目前唯一的通路就是穿過供銷社後門,上二樓轉身可進入。
我們找到了住在供銷社上面的一位老大爺,他受文物局委託,一直住在這裡看廟,說明來意之後,在大爺的熱情引領下,我們進入了龍天廟。
進入龍天廟,先要經過一個平臺式的高地,可以從空中俯瞰這處建築群。
它坐北朝南,僅有一進院落,南北長約有60米,東西寬30米,沿中軸線依次分佈著樂樓、獻殿和整點,西側的配殿還在,不過已是典型的近現代風格,其餘像大門之類已不遍方位,看不到既有痕跡。
這座廟在當地叫法不一,查閱之前的汾陽市重點文保碑,發現它的名字是“龍王土地廟”,而在2013年新樹立的國保碑上,官方說法則變更為“柏草坡龍天土地廟”。大殿規格很低,僅有不起眼的三開間;走進殿內,內部的所有附屬文物早已不存,殿內樑架歪歪扭扭,不拘一格,梁栿之上居然是靠斗拱承託上樑,具有特別明顯的元代早期風格。仔細看徹上露明造的殿頂,可看到樑架上的墨書題記:
大元國 至元二十七年建立
在元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至元”年號,我們通常稱之為“前至元 後至元”。前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號,共用了31年,龍天廟樑架就是始創於這時,這一年是公元1290年,距今為727年曆史;後至元是元朝最後一任皇帝元惠宗的第二個年號,共用了六年,已接近元代滅亡時。
說來也巧,就在正殿板門下面門當石上,我發現還有題刻存世:這是一組2塊石雕作品,漫漶不清,初看應是青龍白虎圖,旁側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小字,名為“延祐元年七月孟丙子日”。延祐元年,是公元1314年,正是元中期仁宗的第三年。
透過兩處題記和典型的元殿建造手法,這座元代古殿的斷代應屬毫無疑問。可能也正因為如此,規格低下的如此鄉間野廟才能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之列。正殿前還存有獻殿和戲樓,面闊三間,有些殘破,捲棚硬山頂,臺上頂部尚存八卦圖遺蹟,兩側山牆上也還留有清末民國時期在這裡登臺獻藝的一眾名伶藝人留下的曲目題記,也頗有意思,這裡不收門票,愛好者可自駕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