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偉亮

    首先,性格有很大的天生成份,即所謂天性。

    我們家兩個寶寶就有明顯的對比。大女兒天生外向,隨意,小時候誰抱都可以,不認生,而且很大方,學走路的時候卻很小心謹慎,基本不會摔跤。小女兒正好相反,與人處天生膽小謹慎,認生很嚴重,生人一抱就哭,而且我和老婆當著她的面抱別的小孩也會讓她大哭一場,學走路的時候卻冒失得很,經常摔得鼻青臉腫。

    當然後天的教育可能改變或塑造性格,然而更多的其實是在養成習慣,訓練為人處事的技巧以及鍛鍊品格。

  • 2 # 佳潤愛閱讀

    孩子的性格養成由多方面因素決定,包括遺傳,環境,教育,和社會大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會起很大的作用,尤其時小時候親密關係的好壞。教育不能太嚴,也不能太鬆,太嚴格會逆反,太鬆會寵溺。把握分寸

  • 3 # 多哈說心理

    首先了解一下跟一個人的個性特徵相關的幾個概念:

    人格:是個人心理特徵的統一體,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結構,影響著每個人的行為,使每個人都帶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並有別於他人。人格由氣質、性格和能力構成。

    氣質:是指那些與生俱來的、受到遺傳和生理因素影響的心理和行為特徵。

    性格:是指由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它是人格的主體。

    由以上的定義可知,我們身上的氣質是與生俱來的。而性格,跟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有關,是可塑的,主要受後天的環境的影響。這後天的環境,就包括了家庭環境,跟父母教育方式密切相關。此外,還跟學校、社會等大環境相關。但一個人在上小學之前,主要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上小學之後,孩子開始喜歡結交朋友,跟父母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密,受父母的影響開始減少,受同學和老師的影響逐漸增多;上中學之後,更多的是受同齡夥伴的影響,跟父母關係日益疏遠,父母的影響進一步減弱。

    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3歲之前。7歲之前都還有一定的可塑性。因而,3歲之前的親子關係非常重要。而孩子的安全感能否很好地建立,關鍵在出生之後最初的那幾個月裡,嬰兒與母親或主要撫養人之間能否建立信任關係。這個階段,如果母親或主要撫養人對嬰兒的需求非常敏感,總能及時迴應,嬰兒就能跟母親或主要撫養人建立起安全型依戀,這對他/她的一生都影響重大。這關係到嬰兒長大以後能否順利地進入婚姻關係。

    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認為,孩子是透過觀察他人(榜樣)所表現的行為及其後果而進行學習的。如果他人(榜樣)的一些行為得到好的結果,比如受到獎勵,孩子就會效仿這些好的行為。如果一些行為導致壞的結果,比如受到懲罰,孩子就避免有類似的行為。上小學之前的孩子,也就是6、7歲之前的孩子,其道德觀就是以行為的結果作為判斷的依據。因而如果一個家庭裡,父母或年齡大一些的孩子能夠給年幼的孩子樹立起榜樣的作用,並能對行為的結果及時給予獎勵或懲罰,那麼孩子就會透過觀察或切身體驗而學習,並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球狀閃電》中的林雲是一個怎樣的人物?為何她對新概念武器如此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