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並沒有真正理解文化的內涵,他們把文化當成了一種木乃伊。
所謂的唐朝文化在日本,這種論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近代崛起以後,很多日本學者為了配合日本侵華,而刻意創造出來的奇談怪論。不過因為近代華人迷失了自我,喪失了自信,這種奇談怪論,因此能夠登堂入室,不僅被民間的不少普通人認可,甚至於學者當中也有很多人對此表示贊同。
日本人提出來的這種觀點依據一般是以下幾點。第一,唐代建築和城市佈局在日本得到了完整的儲存。比如著名的奈良唐招提寺,儲存了唐代的建築風格。京都城仿照長安和洛陽建設。第二,唐代的很多生活習慣,在日本得到了儲存。比如生魚片就是唐代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飲食方式。還有就是保留了正坐的習慣。第三,清王朝是外來政權,也就使得清政府沒有資格繼承中華文化的正統,而日本人反而繼承了中國自唐代以來的文化正統。
那麼對於這些依據可以逐條進行反駁。第一,日本的唐代建築準確的來說應該叫唐風建築。和中國本土的唐代建築是有顯著差別的。日本的這些唐風建築在後代也經歷過修繕,因此也不是完全保留了其在歷史上的原貌。我們可以說這些建築保留了唐代建築的一些特色,但不是正兒八經的唐代建築。在中國境內雖然數量極少,但目前依然儲存了少量的唐代建築。兩相對比,不難發現確實存在差異。唐代的長安城和洛陽城,因為歷史上戰爭的原因,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但歷史遺址還在。而京都之所以能夠儲存完整,還得感謝一箇中國建築學家梁思成。否則在美軍轟炸之下,現在的京都還能儲存多少估計真的很難說。
第二,生活習慣本身確實也包含了文化影響因素,但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並不意味著文化就此和之前發生的嚴重的斷裂。何況這些習慣,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儲存下來。比如在中國某些地區,例如潮汕地區還保留著食用生魚片的習慣。
第三,說日本比清王朝更具備正統性,本來就是無稽之談。清王朝雖然帶入了自己本民族的習慣,但總體上遵循了中國曆代王朝的統治習慣,滿清貴族入關以後迅速漢化。因此清王朝從本質上來講,還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組成部分。日本人從來就沒有融入過中國文化之中,只是作為一個藩屬國吸收過一定中國文化。兩者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無論如何,輪不到日本人來爭奪正統性。
文化應該是有活力的變化發展的。唐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發展階段的表現。並不是一個可以永久儲存的特定物件,很多人把唐代文化的一些概念用到了日本人身上,實際上犯了把唐代文化木乃伊化的一種錯誤思想,也就是認為唐代文化可以在日本不受影響,不受變化的永久儲存到今天。這當然是不符合歷史的,日本文化當中,當然有相當重要的唐代文化影響成分,但其中我們也不難看到裡邊也有日本人自己的內容,日本文化和唐代文化是兩個概念。
說唐代文化在日本本質上就是錯的。只能說日本人保留了某些唐代人的生活習慣和風俗,而這些恰恰沒有在中國得到儲存。但反過來說,中國儲存了唐代文化的更多成分,由於自己身處其中,我們華人反倒沒有意識到,而這一部分內容基本上是沒有被日本人儲存下來的。
說明代文化在南韓,其實大體上也是同樣的問題。不過很可笑的一點是,如果說因為日本在近代的崛起使得某些華人出於這個原因對日本有自卑情節,那麼不知道為什麼居然對南韓這樣一個國家也會有自卑情節,實在是太可笑了。
那麼真正的唐代文化和明代文化究竟在哪裡?準確的說,他們已經成為歷史,不可能真正重現。最主要的傳承者依然還是我們中國。唐代文化的傳承,依靠的是四大石窟造像山西的唐代古建築,依靠的是歷代傳頌不息的唐詩和唐傳奇。這些留存下來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就是唐代文化的代表。很多華人身處其中卻沒有意識到,這些就是唐代文化的代表。在流傳的過程當中,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精華總是會長久的傳承下去,從而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深厚積澱。
這些人並沒有真正理解文化的內涵,他們把文化當成了一種木乃伊。
所謂的唐朝文化在日本,這種論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近代崛起以後,很多日本學者為了配合日本侵華,而刻意創造出來的奇談怪論。不過因為近代華人迷失了自我,喪失了自信,這種奇談怪論,因此能夠登堂入室,不僅被民間的不少普通人認可,甚至於學者當中也有很多人對此表示贊同。
日本人提出來的這種觀點依據一般是以下幾點。第一,唐代建築和城市佈局在日本得到了完整的儲存。比如著名的奈良唐招提寺,儲存了唐代的建築風格。京都城仿照長安和洛陽建設。第二,唐代的很多生活習慣,在日本得到了儲存。比如生魚片就是唐代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飲食方式。還有就是保留了正坐的習慣。第三,清王朝是外來政權,也就使得清政府沒有資格繼承中華文化的正統,而日本人反而繼承了中國自唐代以來的文化正統。
那麼對於這些依據可以逐條進行反駁。第一,日本的唐代建築準確的來說應該叫唐風建築。和中國本土的唐代建築是有顯著差別的。日本的這些唐風建築在後代也經歷過修繕,因此也不是完全保留了其在歷史上的原貌。我們可以說這些建築保留了唐代建築的一些特色,但不是正兒八經的唐代建築。在中國境內雖然數量極少,但目前依然儲存了少量的唐代建築。兩相對比,不難發現確實存在差異。唐代的長安城和洛陽城,因為歷史上戰爭的原因,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但歷史遺址還在。而京都之所以能夠儲存完整,還得感謝一箇中國建築學家梁思成。否則在美軍轟炸之下,現在的京都還能儲存多少估計真的很難說。
第二,生活習慣本身確實也包含了文化影響因素,但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並不意味著文化就此和之前發生的嚴重的斷裂。何況這些習慣,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儲存下來。比如在中國某些地區,例如潮汕地區還保留著食用生魚片的習慣。
第三,說日本比清王朝更具備正統性,本來就是無稽之談。清王朝雖然帶入了自己本民族的習慣,但總體上遵循了中國曆代王朝的統治習慣,滿清貴族入關以後迅速漢化。因此清王朝從本質上來講,還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組成部分。日本人從來就沒有融入過中國文化之中,只是作為一個藩屬國吸收過一定中國文化。兩者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無論如何,輪不到日本人來爭奪正統性。
文化應該是有活力的變化發展的。唐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發展階段的表現。並不是一個可以永久儲存的特定物件,很多人把唐代文化的一些概念用到了日本人身上,實際上犯了把唐代文化木乃伊化的一種錯誤思想,也就是認為唐代文化可以在日本不受影響,不受變化的永久儲存到今天。這當然是不符合歷史的,日本文化當中,當然有相當重要的唐代文化影響成分,但其中我們也不難看到裡邊也有日本人自己的內容,日本文化和唐代文化是兩個概念。
說唐代文化在日本本質上就是錯的。只能說日本人保留了某些唐代人的生活習慣和風俗,而這些恰恰沒有在中國得到儲存。但反過來說,中國儲存了唐代文化的更多成分,由於自己身處其中,我們華人反倒沒有意識到,而這一部分內容基本上是沒有被日本人儲存下來的。
說明代文化在南韓,其實大體上也是同樣的問題。不過很可笑的一點是,如果說因為日本在近代的崛起使得某些華人出於這個原因對日本有自卑情節,那麼不知道為什麼居然對南韓這樣一個國家也會有自卑情節,實在是太可笑了。
那麼真正的唐代文化和明代文化究竟在哪裡?準確的說,他們已經成為歷史,不可能真正重現。最主要的傳承者依然還是我們中國。唐代文化的傳承,依靠的是四大石窟造像山西的唐代古建築,依靠的是歷代傳頌不息的唐詩和唐傳奇。這些留存下來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就是唐代文化的代表。很多華人身處其中卻沒有意識到,這些就是唐代文化的代表。在流傳的過程當中,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精華總是會長久的傳承下去,從而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深厚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