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政權在魏蜀吳三國中的綜合力量最為弱小,羅貫中《三國演義》對蜀國國情敘述很簡約,他小說表達的關鍵詞只是“義”和“勇”二字。但是一個國家的管理範圍包羅萬象,尤其是蜀國的土地面積比現在的四川大得多,它包括雲南北部、漢中地區、荊州地區,治理這樣大的蜀國地盤,包括境內眾多的少數民族土著,必須有一大批能臣幹吏參與管理。在蜀國四十多年的歷史中,忠君愛國、清廉實幹的二十八個文臣幹吏參與了以劉備、諸葛亮為主的政府工作,他們是:
一,諸葛亮一一隻有他才有如此重要的職責和權利,它足以比肩西漢時期的霍光和晉時的司馬昭等權臣。丞相一職是集東漢末年“三公”於一體的職務。“錄尚書事”就是顧命大臣的標配與其互為一體,避免架空丞相。
諸葛亮的事蹟這裡就不再重述,當年不可一世的魏國鎮西將軍鍾會,率十多萬人馬討伐蜀國到達漢中時,也要趕緊滾鞍下馬到諸葛亮廟獻鮮花上高香祭拜,足見諸葛亮的威望和人格魅力的飛揚。
蜀國的一位文官楊戲(文然)是蔣琬手下的政府中層幹部,他對所有的同事的評價都很客觀中正,包括諸葛亮在內的官員,我都將盡量引用他的原話在每一個小節後作個人總結。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是真。受遣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竟心,僉忘其身。……研精大國,恨於未夷。”一一讚諸葛丞相(孔明)楊儀
二,龐統一一(179~214),字士元,號鳳雛,南郡襄陽人。他最早是在東吳大都督周瑜的南郡政府中擔任“功曹史”,職責範圍是總務兼人力資源部主管。周瑜去世的後事就是這位管總務的功曹史一手操辦的。
劉備任荊州牧時,龐統以從事身份試任耒陽縣令,政績不佳被撤職不查辦。魯肅趕緊緻書劉備說:“龐士元不是一個只管百里的庸才呵!至少都是州剌史的佐官才能體現他的價值。”
劉備於是約談龐統,一番深刻的交流後,劉備不禁感嘆:真是人才呵!劉備對他的倚重僅次於諸葛亮,但是兩人的職務都是軍師中郎將。
在進軍圍困雒縣的戰鬥中被流箭射中而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聞訊淚如雨下……“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一一讚龐士元(龐統)楊儀
三,法正一一(176~220)字孝直,扶風郿縣人。劉備任漢中王後,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陳壽的評價是:法正深具洞察事之成敗的能力,有奇謀妙算,可以與曹操的程昱、郭嘉差不多吧!
“冀侯良謀,料世興衰,委質於主,是訓是諮,暫思經算,睹事知機。一一讚法孝直(法正)楊儀
四,許靖一一(?~222)字文休,汝南平輿人。他和弟弟許劭一樣,善用鐵嘴點評各類人物,曹操就是糾纏許劭給自己一個定位,許劭認為他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許靖原是劉璋舊部,建安十九年(214)劉備取成都後,任許靖為左將軍長史,取漢中後為太傅,劉備稱帝后任司徒。
陳壽的評價是:許靖夙有名譽,既以篤厚為稱,又以人物為意,雖行事舉動,末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廓廟器也。
“司徒清風,是諮是臧,識愛人倫,孔音鏘鏘。”一一讚許司徒 楊儀
五,麋竺一一(?~221)字子仲,東海朐縣人。麋氏家族是典型的豪門大戶,呂布雖然俘虜了劉備的老婆,糜竺卻慧眼識珠,敢燒冷灶,毅然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又送奴僕二千人和金銀珠寶,以助劉備兵馬之用,後來乾脆整個家族包括自己的弟弟麋芳都一齊投奔尚在逃難中的劉備。
劉備取成都後,拜自己的舅子糜竺為安漢將軍,位在軍師將軍之上。糜竺雖然是國舅,卻從不擺架子,雍容大度,敦厚文雅。非常有意思的是,劉備從來不要糜竺接觸軍隊,倆人心有靈犀一點通,從不觸碰底線。
“安漢雍容,或婚或賓,見禮當時,是謂循臣。”一一讚糜子仲(糜竺)楊儀,
六,伊籍一一(生卒年月不詳),字機伯,山陽縣人。劉備逗留荊州時,伊籍經常與之往來,後隨劉備入蜀,任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將,品位較低。他的閃光點是出使東吳時,舉止得體,不辱使命。後來任昭文將軍後,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一起編寫《蜀科》。
七,秦宓一一(?~226),廣漢綿竹縣人。蜀中典型的文人,思想家。任蜀漢政府的益州從事祭酒。他對巜詩經》獨特的見解,奠定了他的文學思想地位。被升任為大司農,以後的蜀漢大儒譙周都要請教他,應該是陳壽的祖師爺了。陳壽對他的點評是:有超人的智慧,有單獨與對手談判應酬的能力。
八,董和一一(生卒年月不詳),字幼宰,南郡枝江(湖南枝江市)人。
這是一位老資格的益州政府官員,在劉璋時代就任成都令。為官期間,大剎奢侈之風,抑制豪強,深為百姓擁戴。
劉備入蜀後,徵任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出謀劃策,在具體事務管理中,親歷親行,無論治理外域,內參軍機,長達二十餘年時間。臨終時,家中無值一石糧食的財產。
陳壽的評價是:董和遵循著羔羊那樣潔白的品德。
“掌軍清節,亢然恆常,讜言惟司,民思其綱。”一一讚董幼宰(董和)楊儀
九,劉巴一一(?~222),字子初,零陵烝陽縣人。年輕時就有名望,而且頗有“魏晉風度”,劉表請他出仕做官,他婉拒不就。曹操進攻荊州,劉備連夜逸脫,從者如雲,劉巴不隨大流,而是投向曹操。著操派他招降位於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劉備,劉巴不願趟渾水,遠走交趾,曹操很不安逸,劉備卻很遺憾。
經諸葛亮從中斡旋努力,劉備任劉巴為左將軍西曹椽,劉備漢中稱王,任劉巴為尚書令。他一生清廉儉樸,不治辦財物,不買產業。同僚交往中,謹言慎行,非公事不談。劉巴的主要工作就是任政府的總秘書長,所有禱文、詔誥、文書命令,皆出其手。曹魏尚書僕射(同行)陳群稱為“君子”,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尚書清尚,敕行整身,抗志存義,味覽典文,倚其高風,好侔古人。一一讚劉子初(劉巴)楊儀
十,馬良一一(187~222),字季常,襄陽宜城人。馬良共有五弟兄,都是一時俊才,馬良為佼佼者。他非常看好蜀漢政權的前景,熱情洋溢的致辭諸葛亮,希望新的蜀國是一個理想的王國,願意參與這個理想的實現,劉備拔舉馬良為左將軍府的屬官。他奉命出使東吳,舉止言談莊重穩健,令孫權不可小視。劉備稱帝後,任馬良為侍中(重臣的加職名稱)。劉備兵敗夷陵,馬良遇害身亡。
“季常良實,文經勤類,士元言規……”贊馬季常……(馬良……等)楊儀
十一,陳祗一一(?~258),字奉中,汝南人。許靖哥哥的外孫。他算後蜀時代的優秀人才,年輕時即選為曹郎(類似於現在的人事官員),山巨源曾任此職,選撥稽康接手本職。因為主管人事工作,他官儀穩重,不苟言笑。當時主持朝政的費禕很欣賞他,以侍中代理尚書令,加封鎮國將軍,權力大過姜維。在陳衹主管政事的一十二年中,我個人認為,他還是軟弱了些,黃皓的為非作歹,擅權幹政,致使姜維不敢回成都,陳祗有不可饒恕的責任。
十二,呂㐅一一(?~251),字季陽,南陽人。因為隨跟在中原朝庭任職的父親護送故將軍劉鄢到益州,戰亂一起便無法回去,先後為劉備的典曹都尉、新都令、綿竹令、巴西太守,為官寬厚待人,政績突出。他解決了一個很麻煩的社會問題,當時的民間,隱匿人口情況嚴重,政府得不到準確信息,他採取具體措施,曉喻勸導,使一萬多脫離戶口的人入籍。擔任尚書令後,所有來往公函信件,順利暢通。
十三,陳震一一(?~235)字孝起,南陽人。他的資歷較深,劉備任荊州牧時,他任從事。入蜀後任郡北部都尉,汶山(北川)太守、犍為太守、尚書、尚書令,他是一個傑出的外交家,代表蜀國參與東吳的重要國事訪問,取得圓滿成功。建興十三年去世。
陳壽點評:陳震忠心恭敬,年齡越老越率真。
十四,董允一一(?~246)字休昭,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任劉禪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劉禪即位後任黃門侍郎。
董氏父子分別輔佐了劉備和劉禪二主,在蜀國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尤其是董允,他和蔣琬、費禕、是諸葛亮親自選為繼執朝政,匡輔後主的重臣,他們的才華肯定遜於諸葛亮,但仍以德才兼備而被蜀人推重,與諸葛亮並稱“四相”。
這裡牽涉到黃皓的問題,作為黃門侍郎的董允,自己以身作則廉潔從政,面對黃皓對後主的奉迎諂媚,董允以太子舍人的身份糾正劉禪的錯誤,多次嚴正警告黃皓的不正當行為,因此黃皓害怕董允的一身正氣,不敢為所欲為,官位止步於黃門丞。延熙六年(243)加封輔國將軍,七年(244)以侍中任尚書令輔助費禕,二年後的延熙九年(246)去世。
陳壽點評:董允輔助君主,道義顯現在表情上。
十五,廖立一一(生卒年月不詳),字公淵,武陵臨沅人。這是蜀國眾大臣中的另類人物,他堪稱“三十而立”的標杆,不到三十歲即被劉備委任為長沙太守,劉備入蜀後,應東吳孫權之請求,廖立到東吳異地任職。建安二十年(215),東吳派呂蒙偷襲南方三郡,廖立逃回蜀後任巴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為漢中王,任廖立為侍中,劉禪即位後任長水校尉(八校尉之一,相當於野戰軍區司令員)。
這時廖立人性的另一面表現出來了,他認為自己可以做諸葛亮的副手,自己的地位連李嚴都不如,開始妄議國家政策、隨意貶低官員。諸葛亮上表彈劾廖立,於是廢黜廖立為普通百姓,流放汶山(今北川縣)郡,與妻子耕田養殖,維持生計,姜維北伐時,還專門去看望他,廖立依然縱論天下大勢,談論自若,廖立死於汶山郡。
陳壽點評:廖立才能出眾提撥任用,但他的處世之道卻惹來禍患和罪責,咎由自取。
十六,李嚴一一(?~234)後改為李平,字正方,南陽人。年輕時就以精明幹練出名,是劉表在荊州的能幹吏員。曹操攻進荊州時,李嚴是秭歸縣令,幹脆利落的向西遁去,深夜入蜀,劉璋任他為成都縣令,建安十八年(213),劉備取成都,奉命到綿竹抵抗的李嚴陣前起義,從此在劉備手下任裨將軍、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在幾次平息叛亂的事件中,李嚴指揮得當,勝利平叛。升任輔漢將軍後於章武二年(222)劉備火速調李嚴到奉節城永安宮,任職尚書令,負責少府的詔書、公文往來,職輕權重。
章武三年(223)劉備病重時,李嚴和諸葛亮同時受遺詔輔佐少主;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宮。劉禪即位後,被封都鄉侯、符節、加光祿勳。四年(224)轉為前將軍、驃騎將軍,諸葛亮於建興九年(231)兵出祁山,任命李嚴以中都護的身份處理丞相府事務,李嚴改名李平。
在諸葛亮兵出祁山後,李嚴視軍國大事為兒戲,以陰雨綿綿,路途坎坷為理由,擅自讓諸葛亮退兵,兵馬退回後又故作吃驚:軍糧充足,為什麼要退兵呢?
蜀國上下為第一次北伐準備了四年,一句不負責任的話竟然使國家決策化為烏有。這些把戲當然瞞不過諸葛亮,經過與劉禪的溝通,於是廢李嚴為平民,流放梓潼郡。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病故五丈原,李平最後一點復出的希望破滅,激憤而死。
陳壽點評:李嚴以幹略氣度而著稱。不過,身居高位的李嚴因為處世之道招來的禍害和罪責,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正方受遺,豫聞後綱,不陳不僉,造此異端,斥逐當時,任業以喪。”一一讚李正方(李嚴)楊儀
十七,劉琰一一(?~234),字威碩,魯國人。劉備任豫州刺史時就與同宗劉琰私交不錯,便緊貼劉備身邊交際應酬,劉備據有益州後,任劉琰為固陵(魚復縣)太守。劉禪即位後,封劉琰為都鄉侯,位於李嚴之下,任衛尉中軍師、後將軍、車騎將軍,但是,這些職務都是虛的,不能參與國政,只有千多兵士,只是跟隨諸葛亮提點意見,我很糾結於此,他能向諸葛亮提出什麼意見?他敢提什麼意見!所以我認為陳壽的記錄使人有點弄不懂!
因為他只敢與魏延發生衝突,語言又華而不實,擾亂秩序,動搖軍心,諸葛亮批評了他後,免於處罰,送回成都,依舊保持官位,非常搞笑的是,劉琰因為打老婆而被衙門處死。
陳壽點評:劉琰是劉備舊部(僅此而已),禍患和罪責,自己承擔。
十八,王連一一(?~223),字文儀,南陽人。昔日為劉璋手下的梓潼縣令。劉備從現在的昭化縣南下取成都經金牛道時,王連緊閉城門不肯投降。劉備敬他是條漢子,沒有攻城。成都平定後,劉備任王連為什邡縣令、廣都縣令,頗有政績。
蜀漢政權的關鍵問題是財政收入的保證,而鹽鐵經營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劉備將這個極其重要的職位交由王連主持,任命為司鹽校尉,管理鹽、鐵收益。王連很好的完成了這個工作,他又培養出了自己的下屬成為日後的優秀人才,如呂㐅、杜祺、劉乾等人才。當他行政上升為蜀郡太守、興業將軍時,仍然兼管鹽務。
進入劉禪時代,被任命為屯騎校尉兼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
“屯騎主舊,固節不移,既就初命,盡心世規,軍資所恃,是辨是裨。”一一讚王文儀楊儀
十九,向朗一一(167~247),字巨達,襄陽宜城人。向朗以縣令的身份歸附荊州牧劉備,劉備在荊州攻城略地,其中的秭歸、夷道、巫、夷陵四縣兵馬、民事統統由向朗管理,益州平定後,向朗先後任巴西郡、牂牁郡、房陵郡太守。後主即位後,向朗出任步兵校尉,代替王連出任丞相府長史。受馬稷戰敗風波的牽連,諸葛亮免去他的官職。
諸葛亮去世後,任左將軍,封為顯明亭侯,賜特進。
陳壽點評:向朗好學不倦。
二十,張裔一一(165~230),字君嗣,成都人。以孝廉入仕出任魚復縣令,張飛等由江州攻蜀時,張裔代表劉璋與劉備達成協商和平解決方案,兵不血刃的讓出成都,並妥善安置好劉璋。張君嗣功不可沒。他以後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在丞相府處理日常公務。在家庭生活中,扶貧濟困,幫助兒子們成家立業,十分講義氣。後來加任輔漢將軍,仍舊兼任丞相留守府長史,建興八年(230)去世。
二十一,楊洪一一(?~228)字季休,犍為武陽(彭山)人。原為劉璋舊部,劉備取成都後在犍為郡李嚴的手下任郡功曹。後由李嚴薦為諸葛亮的蜀部從事,時值劉備與曹操在漢中激戰正酣,劉備急催諸葛亮增援,熟悉漢中位置的楊季休向諸葛亮講明了漢中對益州的重要性,極力主張增援漢中的戰略決心。戰事結束後,楊洪正式任命為蜀郡太守。
劉備兵敗夷陵,後方黃元叛亂,楊洪指揮陳曶、鄭綽平叛,生擒黃元。劉禪即位後,賜爵關內侯、蜀郡太守、兼忠節將軍、越騎校尉。他在任上,為諸葛亮分擔責任,舉薦賢能,是一個清正廉明的官員,建興六年(228)死在任上。
二十二,費詩一一(生卒年不詳)字公舉,犍為南安(樂山)人。劉璋時任綿竹縣令,劉備兵臨城下時,率先打開城門投降。取成都後,費詩為督軍從事,床牁太守、益州前部司馬。
費詩是一個忠諫之士,在大事大非面前敢於直言。劉備奪取漢中後本來是想借此機會稱帝的,費詩以劉邦緩稱王的例子勸劉備不要先自立為帝,免得樹大招風。結果違逆了劉備的意願,被貶職為永昌從事。
諸葛亮北伐時,費詩隨行,勸說諸葛亮想引孟達為外援的計劃是行不通的,認為孟達對蜀漢政權不忠心,是個反覆無常的人。蔣琬時代,任諫議大夫。不久費詩死於家中。
二十三,杜微一一字國輔(生卒年不詳),梓潼涪縣(今綿陽市)人。因為雙耳失聰,辭去劉璋從事一職。建興二年丞相諸葛亮任益州牧,選錄了一批官員,杜微被諸葛亮派車硬請,因為聽不到話音,與諸葛亮進行筆談,希望德高望重的杜微依順民意,以自己的德行輔助後主。遂被任命為諫議大夫。
陳壽點評:杜微隱居不仕,修身養性,與伯夷、商山四皓節操相同。
二十四,周群一一字仲直,巴西閬中人。(生卒年月不詳),署理劉備的儒林校尉。這個官職少見,其實與當時社會流行風水學有關,周群猶如劉備的佔卜顧問,當時他就告訴劉備,漢中不能取,即使取得,也得不到民心。將軍吳蘭、雷銅也因此喪命。
劉備認為周群的預判正確,舉薦周群為茂才(秀才)。
二十五,蔣琬一一字公琰,(?~246)零陵湘鄉(湖南湘鄉)人。二十歲左右以青年才俊的名氣隨劉備入蜀,任廣都縣令。劉備為漢中王,蔣琬進入朝庭任尚書令、代理都護、假節、兼益州刺史、升遷大將軍、錄尚書事,總統國事、封安陽亭侯。
蔣琬奉令在涪縣(綿陽市)設立府署,加為大司馬。蔣琬權高位重,掌握蜀漢政權的命運,他審時度勢後認為:魏國佔據九州,勢力蔓延,想剷平己非易事。只有蜀吳聯合,首尾相連成犄角之勢,以此抗拒魏國勢力。但是,與吳國聯合幾次都無取勝進展,只有利用涼州胡人地勢之險要,才能進退有序。於是任命姜維為涼州剌史坐鎮涪縣,便於接應川北戰事。延熙九年(246)在涪縣任上病逝,葬涪縣西山子云亭。
陳壽點評:蔣琬正直嚴謹而有威信,
(蔣琬墓)
二十六,費禕一一(?~253)字文偉,江夏鄄縣(河南信陽羅山縣)人,和益州劉璋沾親帶故,來到蜀國求學。費禕與董允為太子舍人,劉禪即位後任黃門侍郎。
非常完美的完成出使東吳的任務後,費禕隨諸葛亮屯駐漢中任參軍,盡力調解經常淚流滿面的長史楊儀和拔劍相向的軍師魏延之間的爭鬥。
諸葛亮去世後費禕任後軍師、尚書令。蔣琬駐署涪縣後,費禕升任大將軍,錄尚書事。可謂權高位重。延熙十五年,費禕奉命成立自己的府署,第二年即被魏國降者刺殺死亡。
陳壽點評:費禕寬通又廣施仁愛,與蔣琬一樣,忠實執行借踐諸葛亮的既定方針處理政務。
二十七,譙周一一字允南(201~270),巴西西充國人。這是一位學者型的政府官員,諸葛亮主持益州事務時,任譙周為勸學從事。蔣琬執政時任任典學從事,總管州內的學者。
劉禪立太子時,譙周為僕射、家令(家規)。他總是苦口婆心以傳統儒學勸誡已經逐漸荒唐的劉禪。後改任中散大夫,侍奉太子。
根據蜀國連年戰爭的疲憊,主張對民休養生息,於是寫了《仇國論》祥細宣傳自己的觀點。升任光祿大夫後,已是高階官員,不參與政事,卻廣為宣傳儒者品行,意在教化民眾。
當鄧艾兵臨成都時,譙周利用自己的影響,勸說劉禪早日定奪,投降曹魏。劉禪深以為然,於是獻城投降。
陳壽是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師:譙周文理通達淵溥,是當時大儒,有董仲舒、楊雄風範。
二十八,楊儀一一(?~235)字威公,襄陽人。投奔關羽門下任功曹,介紹他去見劉備,議論軍國政事的方策與得失。劉備與楊儀相談甚歡,便任他為左將軍兵曹椽,劉備為漢中王後,提撥楊儀作尚書。劉備稱帝后,東徵吳國,關鍵時刻楊儀卻與尚書令劉巴產生矛盾,被作降職處分。
諸葛亮卻比較欣賞他,建興八年(230),司馬懿以十萬之眾進攻漢中時,提撥楊儀為長史,加封為綏軍將軍。實話實說,楊儀在處理公務過程中,十分乾練利落,而魏延也是諸葛亮倚重的武將,楊魏二人的矛盾,令諸葛亮十分痛心和無奈!
楊儀殺了魏延後,頭腦發熱,想取代蔣琬,鬥爭意志衰退,私心雜念當頭,甚至口無遮攔,犯了為臣者的大忌,建興十三年,朝廷逮捕他時,楊儀自殺。
(楊儀)
陳壽點評:楊儀因才幹與官職相當而顯名,他們全都身居高位和重職。縱觀他們的行為,他們招來的禍患和罪責,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結束語
蜀漢政權的中高階行政官員基本資訊就是這些,有個別不很重要官員的歷史資料實在太簡約,於是省去不談;有背叛行為的官員也略去不談,如有遺漏,請朋友們補充。
蜀漢政權在魏蜀吳三國中的綜合力量最為弱小,羅貫中《三國演義》對蜀國國情敘述很簡約,他小說表達的關鍵詞只是“義”和“勇”二字。但是一個國家的管理範圍包羅萬象,尤其是蜀國的土地面積比現在的四川大得多,它包括雲南北部、漢中地區、荊州地區,治理這樣大的蜀國地盤,包括境內眾多的少數民族土著,必須有一大批能臣幹吏參與管理。在蜀國四十多年的歷史中,忠君愛國、清廉實幹的二十八個文臣幹吏參與了以劉備、諸葛亮為主的政府工作,他們是:
丞相職錄尚書事兼司隸校尉一,諸葛亮一一隻有他才有如此重要的職責和權利,它足以比肩西漢時期的霍光和晉時的司馬昭等權臣。丞相一職是集東漢末年“三公”於一體的職務。“錄尚書事”就是顧命大臣的標配與其互為一體,避免架空丞相。
諸葛亮的事蹟這裡就不再重述,當年不可一世的魏國鎮西將軍鍾會,率十多萬人馬討伐蜀國到達漢中時,也要趕緊滾鞍下馬到諸葛亮廟獻鮮花上高香祭拜,足見諸葛亮的威望和人格魅力的飛揚。
蜀國的一位文官楊戲(文然)是蔣琬手下的政府中層幹部,他對所有的同事的評價都很客觀中正,包括諸葛亮在內的官員,我都將盡量引用他的原話在每一個小節後作個人總結。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是真。受遣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竟心,僉忘其身。……研精大國,恨於未夷。”一一讚諸葛丞相(孔明)楊儀
最早的軍師和 參謀二,龐統一一(179~214),字士元,號鳳雛,南郡襄陽人。他最早是在東吳大都督周瑜的南郡政府中擔任“功曹史”,職責範圍是總務兼人力資源部主管。周瑜去世的後事就是這位管總務的功曹史一手操辦的。
劉備任荊州牧時,龐統以從事身份試任耒陽縣令,政績不佳被撤職不查辦。魯肅趕緊緻書劉備說:“龐士元不是一個只管百里的庸才呵!至少都是州剌史的佐官才能體現他的價值。”
劉備於是約談龐統,一番深刻的交流後,劉備不禁感嘆:真是人才呵!劉備對他的倚重僅次於諸葛亮,但是兩人的職務都是軍師中郎將。
在進軍圍困雒縣的戰鬥中被流箭射中而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聞訊淚如雨下……“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一一讚龐士元(龐統)楊儀
三,法正一一(176~220)字孝直,扶風郿縣人。劉備任漢中王後,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陳壽的評價是:法正深具洞察事之成敗的能力,有奇謀妙算,可以與曹操的程昱、郭嘉差不多吧!
“冀侯良謀,料世興衰,委質於主,是訓是諮,暫思經算,睹事知機。一一讚法孝直(法正)楊儀
許靖 糜竺 伊籍 秦宓 董和四,許靖一一(?~222)字文休,汝南平輿人。他和弟弟許劭一樣,善用鐵嘴點評各類人物,曹操就是糾纏許劭給自己一個定位,許劭認為他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許靖原是劉璋舊部,建安十九年(214)劉備取成都後,任許靖為左將軍長史,取漢中後為太傅,劉備稱帝后任司徒。
陳壽的評價是:許靖夙有名譽,既以篤厚為稱,又以人物為意,雖行事舉動,末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廓廟器也。
“司徒清風,是諮是臧,識愛人倫,孔音鏘鏘。”一一讚許司徒 楊儀
五,麋竺一一(?~221)字子仲,東海朐縣人。麋氏家族是典型的豪門大戶,呂布雖然俘虜了劉備的老婆,糜竺卻慧眼識珠,敢燒冷灶,毅然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又送奴僕二千人和金銀珠寶,以助劉備兵馬之用,後來乾脆整個家族包括自己的弟弟麋芳都一齊投奔尚在逃難中的劉備。
劉備取成都後,拜自己的舅子糜竺為安漢將軍,位在軍師將軍之上。糜竺雖然是國舅,卻從不擺架子,雍容大度,敦厚文雅。非常有意思的是,劉備從來不要糜竺接觸軍隊,倆人心有靈犀一點通,從不觸碰底線。
“安漢雍容,或婚或賓,見禮當時,是謂循臣。”一一讚糜子仲(糜竺)楊儀,
六,伊籍一一(生卒年月不詳),字機伯,山陽縣人。劉備逗留荊州時,伊籍經常與之往來,後隨劉備入蜀,任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將,品位較低。他的閃光點是出使東吳時,舉止得體,不辱使命。後來任昭文將軍後,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一起編寫《蜀科》。
七,秦宓一一(?~226),廣漢綿竹縣人。蜀中典型的文人,思想家。任蜀漢政府的益州從事祭酒。他對巜詩經》獨特的見解,奠定了他的文學思想地位。被升任為大司農,以後的蜀漢大儒譙周都要請教他,應該是陳壽的祖師爺了。陳壽對他的點評是:有超人的智慧,有單獨與對手談判應酬的能力。
八,董和一一(生卒年月不詳),字幼宰,南郡枝江(湖南枝江市)人。
這是一位老資格的益州政府官員,在劉璋時代就任成都令。為官期間,大剎奢侈之風,抑制豪強,深為百姓擁戴。
劉備入蜀後,徵任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出謀劃策,在具體事務管理中,親歷親行,無論治理外域,內參軍機,長達二十餘年時間。臨終時,家中無值一石糧食的財產。
陳壽的評價是:董和遵循著羔羊那樣潔白的品德。
“掌軍清節,亢然恆常,讜言惟司,民思其綱。”一一讚董幼宰(董和)楊儀
劉巴 馬良 陳震 董允 陳祇九,劉巴一一(?~222),字子初,零陵烝陽縣人。年輕時就有名望,而且頗有“魏晉風度”,劉表請他出仕做官,他婉拒不就。曹操進攻荊州,劉備連夜逸脫,從者如雲,劉巴不隨大流,而是投向曹操。著操派他招降位於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劉備,劉巴不願趟渾水,遠走交趾,曹操很不安逸,劉備卻很遺憾。
經諸葛亮從中斡旋努力,劉備任劉巴為左將軍西曹椽,劉備漢中稱王,任劉巴為尚書令。他一生清廉儉樸,不治辦財物,不買產業。同僚交往中,謹言慎行,非公事不談。劉巴的主要工作就是任政府的總秘書長,所有禱文、詔誥、文書命令,皆出其手。曹魏尚書僕射(同行)陳群稱為“君子”,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尚書清尚,敕行整身,抗志存義,味覽典文,倚其高風,好侔古人。一一讚劉子初(劉巴)楊儀
十,馬良一一(187~222),字季常,襄陽宜城人。馬良共有五弟兄,都是一時俊才,馬良為佼佼者。他非常看好蜀漢政權的前景,熱情洋溢的致辭諸葛亮,希望新的蜀國是一個理想的王國,願意參與這個理想的實現,劉備拔舉馬良為左將軍府的屬官。他奉命出使東吳,舉止言談莊重穩健,令孫權不可小視。劉備稱帝後,任馬良為侍中(重臣的加職名稱)。劉備兵敗夷陵,馬良遇害身亡。
“季常良實,文經勤類,士元言規……”贊馬季常……(馬良……等)楊儀
十一,陳祗一一(?~258),字奉中,汝南人。許靖哥哥的外孫。他算後蜀時代的優秀人才,年輕時即選為曹郎(類似於現在的人事官員),山巨源曾任此職,選撥稽康接手本職。因為主管人事工作,他官儀穩重,不苟言笑。當時主持朝政的費禕很欣賞他,以侍中代理尚書令,加封鎮國將軍,權力大過姜維。在陳衹主管政事的一十二年中,我個人認為,他還是軟弱了些,黃皓的為非作歹,擅權幹政,致使姜維不敢回成都,陳祗有不可饒恕的責任。
十二,呂㐅一一(?~251),字季陽,南陽人。因為隨跟在中原朝庭任職的父親護送故將軍劉鄢到益州,戰亂一起便無法回去,先後為劉備的典曹都尉、新都令、綿竹令、巴西太守,為官寬厚待人,政績突出。他解決了一個很麻煩的社會問題,當時的民間,隱匿人口情況嚴重,政府得不到準確信息,他採取具體措施,曉喻勸導,使一萬多脫離戶口的人入籍。擔任尚書令後,所有來往公函信件,順利暢通。
十三,陳震一一(?~235)字孝起,南陽人。他的資歷較深,劉備任荊州牧時,他任從事。入蜀後任郡北部都尉,汶山(北川)太守、犍為太守、尚書、尚書令,他是一個傑出的外交家,代表蜀國參與東吳的重要國事訪問,取得圓滿成功。建興十三年去世。
陳壽點評:陳震忠心恭敬,年齡越老越率真。
十四,董允一一(?~246)字休昭,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任劉禪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劉禪即位後任黃門侍郎。
董氏父子分別輔佐了劉備和劉禪二主,在蜀國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尤其是董允,他和蔣琬、費禕、是諸葛亮親自選為繼執朝政,匡輔後主的重臣,他們的才華肯定遜於諸葛亮,但仍以德才兼備而被蜀人推重,與諸葛亮並稱“四相”。
這裡牽涉到黃皓的問題,作為黃門侍郎的董允,自己以身作則廉潔從政,面對黃皓對後主的奉迎諂媚,董允以太子舍人的身份糾正劉禪的錯誤,多次嚴正警告黃皓的不正當行為,因此黃皓害怕董允的一身正氣,不敢為所欲為,官位止步於黃門丞。延熙六年(243)加封輔國將軍,七年(244)以侍中任尚書令輔助費禕,二年後的延熙九年(246)去世。
陳壽點評:董允輔助君主,道義顯現在表情上。
廖立 李嚴 劉琰 王連 向朗十五,廖立一一(生卒年月不詳),字公淵,武陵臨沅人。這是蜀國眾大臣中的另類人物,他堪稱“三十而立”的標杆,不到三十歲即被劉備委任為長沙太守,劉備入蜀後,應東吳孫權之請求,廖立到東吳異地任職。建安二十年(215),東吳派呂蒙偷襲南方三郡,廖立逃回蜀後任巴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為漢中王,任廖立為侍中,劉禪即位後任長水校尉(八校尉之一,相當於野戰軍區司令員)。
這時廖立人性的另一面表現出來了,他認為自己可以做諸葛亮的副手,自己的地位連李嚴都不如,開始妄議國家政策、隨意貶低官員。諸葛亮上表彈劾廖立,於是廢黜廖立為普通百姓,流放汶山(今北川縣)郡,與妻子耕田養殖,維持生計,姜維北伐時,還專門去看望他,廖立依然縱論天下大勢,談論自若,廖立死於汶山郡。
陳壽點評:廖立才能出眾提撥任用,但他的處世之道卻惹來禍患和罪責,咎由自取。
十六,李嚴一一(?~234)後改為李平,字正方,南陽人。年輕時就以精明幹練出名,是劉表在荊州的能幹吏員。曹操攻進荊州時,李嚴是秭歸縣令,幹脆利落的向西遁去,深夜入蜀,劉璋任他為成都縣令,建安十八年(213),劉備取成都,奉命到綿竹抵抗的李嚴陣前起義,從此在劉備手下任裨將軍、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在幾次平息叛亂的事件中,李嚴指揮得當,勝利平叛。升任輔漢將軍後於章武二年(222)劉備火速調李嚴到奉節城永安宮,任職尚書令,負責少府的詔書、公文往來,職輕權重。
章武三年(223)劉備病重時,李嚴和諸葛亮同時受遺詔輔佐少主;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宮。劉禪即位後,被封都鄉侯、符節、加光祿勳。四年(224)轉為前將軍、驃騎將軍,諸葛亮於建興九年(231)兵出祁山,任命李嚴以中都護的身份處理丞相府事務,李嚴改名李平。
在諸葛亮兵出祁山後,李嚴視軍國大事為兒戲,以陰雨綿綿,路途坎坷為理由,擅自讓諸葛亮退兵,兵馬退回後又故作吃驚:軍糧充足,為什麼要退兵呢?
蜀國上下為第一次北伐準備了四年,一句不負責任的話竟然使國家決策化為烏有。這些把戲當然瞞不過諸葛亮,經過與劉禪的溝通,於是廢李嚴為平民,流放梓潼郡。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病故五丈原,李平最後一點復出的希望破滅,激憤而死。
陳壽點評:李嚴以幹略氣度而著稱。不過,身居高位的李嚴因為處世之道招來的禍害和罪責,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正方受遺,豫聞後綱,不陳不僉,造此異端,斥逐當時,任業以喪。”一一讚李正方(李嚴)楊儀
十七,劉琰一一(?~234),字威碩,魯國人。劉備任豫州刺史時就與同宗劉琰私交不錯,便緊貼劉備身邊交際應酬,劉備據有益州後,任劉琰為固陵(魚復縣)太守。劉禪即位後,封劉琰為都鄉侯,位於李嚴之下,任衛尉中軍師、後將軍、車騎將軍,但是,這些職務都是虛的,不能參與國政,只有千多兵士,只是跟隨諸葛亮提點意見,我很糾結於此,他能向諸葛亮提出什麼意見?他敢提什麼意見!所以我認為陳壽的記錄使人有點弄不懂!
因為他只敢與魏延發生衝突,語言又華而不實,擾亂秩序,動搖軍心,諸葛亮批評了他後,免於處罰,送回成都,依舊保持官位,非常搞笑的是,劉琰因為打老婆而被衙門處死。
陳壽點評:劉琰是劉備舊部(僅此而已),禍患和罪責,自己承擔。
十八,王連一一(?~223),字文儀,南陽人。昔日為劉璋手下的梓潼縣令。劉備從現在的昭化縣南下取成都經金牛道時,王連緊閉城門不肯投降。劉備敬他是條漢子,沒有攻城。成都平定後,劉備任王連為什邡縣令、廣都縣令,頗有政績。
蜀漢政權的關鍵問題是財政收入的保證,而鹽鐵經營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劉備將這個極其重要的職位交由王連主持,任命為司鹽校尉,管理鹽、鐵收益。王連很好的完成了這個工作,他又培養出了自己的下屬成為日後的優秀人才,如呂㐅、杜祺、劉乾等人才。當他行政上升為蜀郡太守、興業將軍時,仍然兼管鹽務。
進入劉禪時代,被任命為屯騎校尉兼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
“屯騎主舊,固節不移,既就初命,盡心世規,軍資所恃,是辨是裨。”一一讚王文儀楊儀
十九,向朗一一(167~247),字巨達,襄陽宜城人。向朗以縣令的身份歸附荊州牧劉備,劉備在荊州攻城略地,其中的秭歸、夷道、巫、夷陵四縣兵馬、民事統統由向朗管理,益州平定後,向朗先後任巴西郡、牂牁郡、房陵郡太守。後主即位後,向朗出任步兵校尉,代替王連出任丞相府長史。受馬稷戰敗風波的牽連,諸葛亮免去他的官職。
諸葛亮去世後,任左將軍,封為顯明亭侯,賜特進。
陳壽點評:向朗好學不倦。
張裔 楊洪 費詩 杜徽 周群二十,張裔一一(165~230),字君嗣,成都人。以孝廉入仕出任魚復縣令,張飛等由江州攻蜀時,張裔代表劉璋與劉備達成協商和平解決方案,兵不血刃的讓出成都,並妥善安置好劉璋。張君嗣功不可沒。他以後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在丞相府處理日常公務。在家庭生活中,扶貧濟困,幫助兒子們成家立業,十分講義氣。後來加任輔漢將軍,仍舊兼任丞相留守府長史,建興八年(230)去世。
二十一,楊洪一一(?~228)字季休,犍為武陽(彭山)人。原為劉璋舊部,劉備取成都後在犍為郡李嚴的手下任郡功曹。後由李嚴薦為諸葛亮的蜀部從事,時值劉備與曹操在漢中激戰正酣,劉備急催諸葛亮增援,熟悉漢中位置的楊季休向諸葛亮講明了漢中對益州的重要性,極力主張增援漢中的戰略決心。戰事結束後,楊洪正式任命為蜀郡太守。
劉備兵敗夷陵,後方黃元叛亂,楊洪指揮陳曶、鄭綽平叛,生擒黃元。劉禪即位後,賜爵關內侯、蜀郡太守、兼忠節將軍、越騎校尉。他在任上,為諸葛亮分擔責任,舉薦賢能,是一個清正廉明的官員,建興六年(228)死在任上。
二十二,費詩一一(生卒年不詳)字公舉,犍為南安(樂山)人。劉璋時任綿竹縣令,劉備兵臨城下時,率先打開城門投降。取成都後,費詩為督軍從事,床牁太守、益州前部司馬。
費詩是一個忠諫之士,在大事大非面前敢於直言。劉備奪取漢中後本來是想借此機會稱帝的,費詩以劉邦緩稱王的例子勸劉備不要先自立為帝,免得樹大招風。結果違逆了劉備的意願,被貶職為永昌從事。
諸葛亮北伐時,費詩隨行,勸說諸葛亮想引孟達為外援的計劃是行不通的,認為孟達對蜀漢政權不忠心,是個反覆無常的人。蔣琬時代,任諫議大夫。不久費詩死於家中。
二十三,杜微一一字國輔(生卒年不詳),梓潼涪縣(今綿陽市)人。因為雙耳失聰,辭去劉璋從事一職。建興二年丞相諸葛亮任益州牧,選錄了一批官員,杜微被諸葛亮派車硬請,因為聽不到話音,與諸葛亮進行筆談,希望德高望重的杜微依順民意,以自己的德行輔助後主。遂被任命為諫議大夫。
陳壽點評:杜微隱居不仕,修身養性,與伯夷、商山四皓節操相同。
二十四,周群一一字仲直,巴西閬中人。(生卒年月不詳),署理劉備的儒林校尉。這個官職少見,其實與當時社會流行風水學有關,周群猶如劉備的佔卜顧問,當時他就告訴劉備,漢中不能取,即使取得,也得不到民心。將軍吳蘭、雷銅也因此喪命。
劉備認為周群的預判正確,舉薦周群為茂才(秀才)。
蔣琬 費禕 譙周 楊儀二十五,蔣琬一一字公琰,(?~246)零陵湘鄉(湖南湘鄉)人。二十歲左右以青年才俊的名氣隨劉備入蜀,任廣都縣令。劉備為漢中王,蔣琬進入朝庭任尚書令、代理都護、假節、兼益州刺史、升遷大將軍、錄尚書事,總統國事、封安陽亭侯。
蔣琬奉令在涪縣(綿陽市)設立府署,加為大司馬。蔣琬權高位重,掌握蜀漢政權的命運,他審時度勢後認為:魏國佔據九州,勢力蔓延,想剷平己非易事。只有蜀吳聯合,首尾相連成犄角之勢,以此抗拒魏國勢力。但是,與吳國聯合幾次都無取勝進展,只有利用涼州胡人地勢之險要,才能進退有序。於是任命姜維為涼州剌史坐鎮涪縣,便於接應川北戰事。延熙九年(246)在涪縣任上病逝,葬涪縣西山子云亭。
陳壽點評:蔣琬正直嚴謹而有威信,
(蔣琬墓)
二十六,費禕一一(?~253)字文偉,江夏鄄縣(河南信陽羅山縣)人,和益州劉璋沾親帶故,來到蜀國求學。費禕與董允為太子舍人,劉禪即位後任黃門侍郎。
非常完美的完成出使東吳的任務後,費禕隨諸葛亮屯駐漢中任參軍,盡力調解經常淚流滿面的長史楊儀和拔劍相向的軍師魏延之間的爭鬥。
諸葛亮去世後費禕任後軍師、尚書令。蔣琬駐署涪縣後,費禕升任大將軍,錄尚書事。可謂權高位重。延熙十五年,費禕奉命成立自己的府署,第二年即被魏國降者刺殺死亡。
陳壽點評:費禕寬通又廣施仁愛,與蔣琬一樣,忠實執行借踐諸葛亮的既定方針處理政務。
二十七,譙周一一字允南(201~270),巴西西充國人。這是一位學者型的政府官員,諸葛亮主持益州事務時,任譙周為勸學從事。蔣琬執政時任任典學從事,總管州內的學者。
劉禪立太子時,譙周為僕射、家令(家規)。他總是苦口婆心以傳統儒學勸誡已經逐漸荒唐的劉禪。後改任中散大夫,侍奉太子。
根據蜀國連年戰爭的疲憊,主張對民休養生息,於是寫了《仇國論》祥細宣傳自己的觀點。升任光祿大夫後,已是高階官員,不參與政事,卻廣為宣傳儒者品行,意在教化民眾。
當鄧艾兵臨成都時,譙周利用自己的影響,勸說劉禪早日定奪,投降曹魏。劉禪深以為然,於是獻城投降。
陳壽是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師:譙周文理通達淵溥,是當時大儒,有董仲舒、楊雄風範。
二十八,楊儀一一(?~235)字威公,襄陽人。投奔關羽門下任功曹,介紹他去見劉備,議論軍國政事的方策與得失。劉備與楊儀相談甚歡,便任他為左將軍兵曹椽,劉備為漢中王後,提撥楊儀作尚書。劉備稱帝后,東徵吳國,關鍵時刻楊儀卻與尚書令劉巴產生矛盾,被作降職處分。
諸葛亮卻比較欣賞他,建興八年(230),司馬懿以十萬之眾進攻漢中時,提撥楊儀為長史,加封為綏軍將軍。實話實說,楊儀在處理公務過程中,十分乾練利落,而魏延也是諸葛亮倚重的武將,楊魏二人的矛盾,令諸葛亮十分痛心和無奈!
楊儀殺了魏延後,頭腦發熱,想取代蔣琬,鬥爭意志衰退,私心雜念當頭,甚至口無遮攔,犯了為臣者的大忌,建興十三年,朝廷逮捕他時,楊儀自殺。
(楊儀)
陳壽點評:楊儀因才幹與官職相當而顯名,他們全都身居高位和重職。縱觀他們的行為,他們招來的禍患和罪責,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結束語
蜀漢政權的中高階行政官員基本資訊就是這些,有個別不很重要官員的歷史資料實在太簡約,於是省去不談;有背叛行為的官員也略去不談,如有遺漏,請朋友們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