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內蒙古房產網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條件允許一線城市一定還是置業的首選。

    那麼首先說下前置條件什麼是“條件允許”?其實說白了就是資金允許。這裡之所以提資金允許,也是在特定時期,疫情給的啟發,真的不建議買了房子生活沒了質量或是沒了生活,每月還完房貸吃飯都難了。遇見特殊情況口袋空空,連口罩都買不起。就別說重大事件如何處理了。所以這個條件允許是保證生活質量的情況下在一線城市購房。

    那麼再說一線城市為什麼還是置業首選?

    01|醫療

    最近大家關心的疫情,好多人每天在刷,感染人數每天增加,好多人對大城市的醫療有了懷疑,其實不用懷疑,疫情肯定能過去。最好的醫療醫生,醫療裝置也都在一線城市,也只有一線城市能在重大問題下做出如此快速反應和處理。所以不論正常生活中的小病還是重大疾病,一線城市的醫療條件絕對是首選。

    02|教育

    教育問題一直是做父母的朋友們經常提起的。聽起來也是很懸,是的各城市教育資源是很緊缺,或是準確的說優質教育資源一直是很緊缺。所以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絕對是置業要考慮的首選。

    03|交通

    這個很好理解了,地鐵、輕軌、高鐵、飛機、共享交通等各種出行工具,也只有在一線城市才能體驗到。所以這也是一線置業的考慮點。

    04|工作

    這個應該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和收入在一線城市還是能有更多的回報,在其他城市的工作收入也就只能支撐當地的房價,所以高收入和高房價也是成正比。

    05|未來和理想

    未來和理想,看是一句空話,但又有多少人理想只能在一線城市實現,也只能在一線城市看到未來呢?

  • 2 # 房產全息

    如果你是因為武漢的情況,而感覺到置業在類似城市的話有極大的風險的話,這樣的理由感覺很荒謬,因為如果你仔細的深入瞭解下,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真的不是很大,這種幾乎是百年一見的疫情,在風險上我們可以忽略掉,不是你什麼都能碰到的,畢竟一個人一生能有幾個百年呢?

    當然,疫情僅僅是風險裡面的一種,還有其他,但是在面對無差別打擊的時候,你覺得一個三四線城市的抵抗實力和一個一線城市的實力比較哪個更加耐久?我們這裡不談什麼一線城市房子升值潛力大,交通好什麼的;我們從大框架來看看具體的情況;

    我們將國家的執行用一個大的框架來表示:

    基本上所有的資源的分配是經過這個程式的,從最粗線條的國家開始到一線城市,我們的腦海裡浮現出北京和石家莊這兩座城市,以及這兩座城市的發展情況就可以了,同時,我們再將武漢和黃石兩座城市放到一起比較比較,作為一名非湖北省人,我想很少有人能在第一時間反應出黃石是個什麼東西,能吃嗎?收藏的嗎?

    所以說在現在,這個時代,不同的地理位置所代表的是在資源上的可能分配不均的實際情況,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和技術的發展慢慢的趨於完美,但是至少在幾十年內是不能實現的,絕大部分沒有特殊情況的,置業還是在一線城市吧。

  • 3 # 大狀看樓市

    這次疫情事件讓大家看到了“大城市病”活生生的例子!受此事件啟發,可能會改變部分人置業城市的選擇。但毫無疑問,小菜置業首選還是一線城市。以下是小菜的一些置業想法,跟大家分享下。

    第一、疫情事件讓大家看到了“大城市病”活生生的例子

    01、疫情事件對置業城市的影響

    以前我們一說到“大城市病”,腦子裡浮現的就是交通擁擠、堵車、看病難、物價高、環境汙染之類的“症狀”。這次疫情事件,又在全新的視角向我們詮釋了“大城市病”。

    受此事件啟發,有的小夥伴又開始重提“逃離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去置業。其實,大可不必這麼慌張,不用“見風就是雨”。

    我們仔細看下,喊了那麼多年“逃離北上廣”,但真的逃得了嗎?一起看下一線城市深圳的人口變化情況:

    過去10年,深圳每年新流入人口45萬;過去4年,深圳每年新流入人口50萬以上。

    可見,“逃離北上廣”更多還是文藝青年的心血來潮,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文藝始終是文藝,不能當飯吃;在置業城市的選擇上,一定要慎重和理性。

    再看下四個一線城市過去10年房價走勢,無一例外都在上漲。其中,深圳、上海、北京三城房價漲幅最大;廣州房價還算穩定,在一線城市中最“良心”。

    02、發達國家有“大城市病”嗎?是怎麼解決的?

    發達國家的大城市最先經歷“大城市病”過程,同樣有過深刻的教訓。

    (1)如何治理環境汙染?

    比如英國倫敦,狄更斯的世界名著、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霧都孤兒》發生的背景就在這裡,那時還叫“霧都”!

    英國是島國,氣候特點就是多霧,倫敦也不例外。工業革命後,城市和產業發展對燃煤需求急劇增加,倫敦上空的煙霧繚繞就愈發嚴重。

    1813年12月,倫敦出現了持續5天的濃霧天氣。據說,站在街邊都看不見街對面,人們只能伏地爬行;1873年12月和1948年11月,倫敦也先後出現了類似天氣,能見度只有幾米,造成的死亡率比平時攀升了40%!

    最嚴重的是1952年12月,倫敦上空受反氣旋影響,燃煤產生的粉塵、廢氣在濃霧中難以擴散,造成了不少人胸悶、窒息等不適,後來統計資料顯示,因這場煙霧事件而死亡的多達4000人。

    這次事件後,政府不得不發力治理倫敦的城市病;受煙霧災害啟發,倫敦人對消除煙霧也形成了社會共識。這樣,政府就得以順利頒佈治理煙霧的系列法律和汙染物排放標準。比如《清潔空氣法案》、《環境法》和汽車尾氣排放標準。

    一味味“猛藥”過後,倫敦煙霧得到了徹底根治!全年煙霧天氣已經降到了5-15天,霧都綽號早已名不副實。

    (2)如何治理交通擁擠?

    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不斷擴容,人員流動必然會對交通系統造成壓力。當這種壓力到達極限時,交通不但會擁擠,還很容易癱瘓。交通不暢,嚴重影響了城市出行,也制約了城市發展。

    找到這個解決辦法的城市是東京,透過發展城市群,將城市功能分散,發展地鐵和城際軌道交通,將城市和城市群無縫連線,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將東京灣區推到了世界級灣區的地位。

    因此,“大城市病”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的問題,有根治的辦法。但城市發展的速度太快,雖然事前有政府規劃,但前瞻性往往還是跟不上現實的發展速度。不用擔憂,慢慢會解決的。

    第二、為什麼置業首選還是一線城市?

    (一)一線城市發展前景更穩定

    01、今後城鎮化率提升更加依賴一線城市發展

    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同比新增467萬。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同比新增1706萬,佔比60.6%(城鎮化率)。

    這個城鎮化率意味著什麼?主要是兩方面:

    (1)按國際標準來說,我們國家已經從鄉村社會轉型為城市社會。

    (2)從發達國家城鎮化規律看,我們的城鎮化已經處在了快速發展末期、深層次發展初期。這個階段的特徵就是城市發展速度放緩,城市發展走向分化,有的繼續發展,有的走向衰落;下一階段城鎮化率提升,不再依靠全國城市的全面發展,而更加依靠重點城市、城市群和灣區發展帶動。

    02、我們的城鎮化目標是什麼?

    (1)十三五規劃發展目標

    國務院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4-2020擬定,到十三五規劃結束時,實現城鎮化率60%左右發展目標。2019年統計資料看,這個目標已經實現。

    (2)未來發展目標

    對比發達國家城鎮化率和我們世界經濟第二位,肯定不會就此(60.6%)滿足;從國家規劃看,最終發展目標是將城鎮化率提升到75%以上。

    以我們的人口基數測算,也就意味著還有2億多農村居民要進城常住,是未來房地產發展的“人口紅利”。

    (3)實現未來目標需要多久?

    過去10年,年均城鎮化率增長值1.4%,照這個進度測算,實現未來目標,還需要10年時間,這個時間整好與華人口峰值契合。

    03、未來城市發展戰略圍繞一線城市展開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借鑑發達國家城鎮化發展規律,未來城市發展佈局是“兩橫三縱”,也就是“2+17+2”。

    2個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環杭州灣大灣區。

    17個城市群:3個國家級、8個區域性、6個地區性城市群。

    2個都市圈:喀什和拉薩都市圈。

    從這個城市發展戰略可以看出,四個一線城市都處在核心地位。

    北京:京津冀城市群(國家級)核心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帝都”!全國唯一,不可替代,城市前景不用多說。

    上海:環杭州灣大灣區(國家級)核心城市,全國經濟、金融中心,地位舉足輕重,城市前景也沒得話說。

    廣州和深圳:南粵雙雄!前者省會,後者經濟特區,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四核中的兩核,國家中心城市,科技創新中心,前景無可限量。

    可見,不管是國家戰略,還是城市定位?這四個城市都是值得置業的,前景毋庸置疑。

    04、未來一線城市是人口淨流入地

    從社科院之前的研究資料顯示,中國總人口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頂峰,然後開始減少;還有一個趨勢,就是老齡人口將逐年增加,並在2050年達到頂峰。

    這些人口發展趨勢和城鎮化發展目標(75%)結合在一起,意味著三點趨勢:

    (1)經過10年“黃金”時代後,未來還有10年“人口紅利”,房地產還有10年“白銀”發展時期。

    (2)未來10年,一線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或灣區,對人口的吸引力會進一步增強。

    (3)2030年是一個轉折點,此後總人口將逐年減少,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農村可吸納到的富餘勞動力將達到枯竭,一線城市逐步成為唯一的、穩定的人口淨流入城市。

    (二)個人發展機遇更多

    01、待遇更高

    一線城市往往都是全國或區域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娛樂和金融中心,聚集了各類實力企業和單位,工作崗位更多,就業更容易,待遇更高。

    02、生意更好做

    一線城市是人口淨流入城市,聚集的人多,消費就更多;加上待遇都比較高,消費力就更強,那做生意就更好做些。

    (三)各種配套更完善,生活品質更高

    01、教育資源更優質

    一線城市往往聚集了全國一流的教育資源,雲集了各類名校和頂尖學府,對下一代上學來說,無疑是最好的保障。

    02、醫療資源更優質

    同樣的,一線城市往往也聚集了全國一流的醫療設施和專家隊伍,對於上一代看病來說,確實也更方便些。

    03、交通更發達

    比如北京,全國的高鐵、高速和航線,北京都是中心,去哪裡都很方便。

    04、社群規劃和治理更好

    一線城市更發達,社群配套更完善,治理理念更先進,居住的舒適性更好。

    總結

    01、綜合城鎮化率、城鎮化發展目標、城市戰略、人口趨勢和城市配套,未來10年房地產還有難得的“白銀”發展時代。其中,一線城市房地產發展將獲得更多機遇。

    02、2030年後,總人口開始減少,老年人口增多,城鎮化率終極目標基本實現,城市發展趨於穩定。

    03、一線城市資源優勢突出,吸引力更強,人口還將不斷湧入,還能繼續支撐房價和房租,保持房價穩定,保持房子的流動性。

    04、其他多數城市由於前期發展過度,透支了未來發展空間,加上人口減少,房價下跌機率提高,房價下跌的抗壓能力偏弱。

    第三、以後置業該怎麼選城市?

    01、剛需

    選擇餘地很小,常住在哪個城市,就在那個城市置業。

    一線城市房價都比較高,量力而行地買房,沒必要“一步到位”,等經濟改善了再換房。

    02、投資

    從國家城市戰略看,小菜推薦如下城市投資順序:

    (1)不差錢:深圳、廣州、上海、北京。

    (2)預算有限:廣州。

  • 4 # 重慶地產視野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突然出現,讓很多的購房者開始有了新的思考。

    基於新型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由人傳人,很多朋友開始猶豫,接下來買房是否還會將一線城市作為自己的置業首選?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面對突然出現的疫情,一線城市的置業還能作為我們買房的首選嗎?

    一,這是疫情突然的出現,給所有人包括購房者有怎樣的影響?

    2020年怡情突然的出現,讓很多朋友非常的擔心,這個春節也變得不太一樣。

    各個城市很快進入了戰疫的狀態,高速路設卡,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客運設卡。

    很多醫學專家,政府機構都在不斷的普及和提倡,建議大家不要出門,不聚餐,不串門。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是防範疫情最好的手段。

    作為購房者尤其擔心,到人口眾多的一線城市購房。這個時候大家開始有了新的思考,一線城市真的還能成為購房置業首選的城市嗎?

    實際上,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本次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心理影響。病毒疫情是完全可控的,昨天開始看資料已經有拐點的意思了。

    有的朋友用詞很好“心理疫情失控,感覺天塌下來了,更有甚者還在抨擊Z府,裡面甚至還有不明來歷的人參合,大眾心理疫情更需要治療,社交網路在這個問題上負有不可推卸的第一責任”。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多看一些官方的相關訊息,做到不出門,不串門,不聚餐,愛自己,愛家人,愛社會,相信政府,為在一線戰鬥的醫務人員和相關人員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二,面對疫情,一線城市還能成為我們購房置業的首選嗎?

    在第一大點,我們已經非常明確,疫情的的確確給整個社會給我們廣大的購房者,廣大的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心理上的影響。

    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正確的看待這件事情,只有當我們真正意識上有所提升。

    真正的做到愛護環境,愛護野生動物,才能真正的抵禦疫情,而不是去排擠人多的城市

    因此,無論從城市的發展角度,還是個人的成長角度,以及子女的教育角度,我仍然非常看好一線城市的發展,仍然會建議廣大的購房者把一線城市作為購房置業的首選。

    第一,一線城市政治經濟處於中國的重要地位,並且有著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

    中國的一線城市有4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這4個城市無論在城市的發展水平還是綜合經濟實力以及輻射帶動能力,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好,資訊交流能力也好,國際競爭力也好,科技創新能力也好,以及交通通達能力也好。都是中國所有城市的標杆,更是其他城市借鑑和學習的物件。

    一線城市在生產,服務,金融,創新,流通,綜合商業指數上,都在全國的社會活動中起著重要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第二,一線城市的人口長期處於增長的趨勢。

    我們常說一線城市每年都有固定的人口,淨流入一線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

    的確如此,我們先看看這張圖,這是近16年一線城市人口增長的趨勢對比。

    非常明確,這16年以來一線城市常住人口基本都保持著快速的增長趨勢。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從以往的1000多萬增加到了18年的2000多萬。

    這樣突然猛增幾百萬的人口可不是一個小資料,要知道,一個城市一個板塊它也只能容納常住人口20~40萬之間。像一線城市這樣人口的增長趨勢來看,它完全是好幾個小城市的體量。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本次疫情讓大家有些猶豫去一線城市,因為人口實在是太多了,每年還在不斷的淨流入。

    實際上還是那句話,一定要正確的看待,消滅病毒並不是消滅一個城市,不要因為本次疫情去針對排擠一線城市。

    有著每年充足人口淨流入的一線城市,在未來它的房子有更多的需求,有更多的購房者。

    第三,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更優質,教育觀念更好。

    中國重要的高校都集中在一線城市,一些城市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更好的教育,成長環境有更好的事業,競爭也相對比較公平。

    北京的高校就有92所,其中本科就有67所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有八所。像我們熟悉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更是不用說。像華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民族大學,都是非常不錯的大學。

    當然上海,深圳廣州也有很多不錯的知名學校。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學校,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在教育資源上的差距是很大的。

    所以,我們常常說的一句話非常的明確,二三線城市和北上廣深差的不只是一個教育資源。他們之間相差的,應該是教育的觀念,認知,格局和視野。而這些加在一起就是人與人之間能力的天壤之別。

    ……

    的確如此,一線城市可以說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一個國家的標杆,是其他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模仿和學習的物件,在中國他們起著主要的引導作用和輻射作用。

    更何況一線城市,擁有更多的國際知名企業,國內知名企業,有更好的就業環境,對個人而言有更好的成長空間。有更成熟的營商環境,有更成熟的營商資源和經驗。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作為年輕人誰不向往去一線城市奮鬥,去一線城市發展,實現自我的價值。

    三,面對疫情,我們仍然需要正確的看待一線城市

    面對2020年疫情的突然出現,讓很多購房者,對在一線城市作為首選的置業城市有了重新的定位和思考。

    其實無外乎就是這次疫情給大家造成的心理陰影,造成的一些心理焦慮和擔心。擔心一線城市人口更多,環境更難以治理,病毒的傳播速度會更快。

    其實大家有這樣的擔心可以理解,面對買房自住也好,投資賺錢也好,生命健康比它更重要。

    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因為這樣的事件,來排擠一線人士對他有所偏見,有所錯誤的對待和正確的理解。

    一直強調一線城市是中國所有城市的標杆,是所有城市去學習的典範。對於這樣的一線城市,在環境治理上也是非常有方的。

    比如早些年中國就提出了,治理一線城市霧霾主要從個人企業和政府三個方面來解決。

    第一,個人來說。

    宣傳便於落實,鼓勵並要求個人對社會資源的節約。從個人做起,從自己做起去引導身邊的每一個人踐行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城市的環境,社會的環保做出一份貢獻。只有大家做到人人愛護環境,集其跬步,以至千里。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獻出一份愛,匯聚成廣大的力量,讓城市的霧霾有所減輕。

    第二,企業來說。各個企業應該做到有組織,有紀律的排放,處理各類汙染源。做到對各類垃圾帶來汙染的相對熟悉,謹防造成第2次汙染。

    對於一些難以降解的生活垃圾,採用特殊的技術進行有效的降解。並且在生產當中儘量宣傳到位,減少這類生活垃圾的使用。

    第三,政府來說。

    做大宣傳,把治理環境落實到個人,落實到企業,落實到組織的實處,堅決要求他們執行。

    首先從觀念上讓他們清楚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後從行動上督促他們執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另外還要推動科技創新,推動新能源的發展。從各個方面做到治理城市環境最大的努力,不斷改進,不斷升級,讓城市迴歸藍天白雲。

    ……

    是的,一線城市在很早之前都有著自己治理城市環境的有效措施,從個人從企業從政府自身出發去,從本質上解決城市產生的相對汙染。

    因此即便是面對本次疫情,我們也應該相信社會,相信政府,相信國家。在未來的生活當中,我們更應該愛護環境,愛護大自然,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是不是去排擠一線城市。

  • 5 # 勇談樓市壹貳叄

    大家好,我是勇談。本次疫情發生地集中在中國中部省會城市武漢,武漢作為新一線城市這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常住人口達到1100萬的武漢因為這次疫情爆發的特殊時間(春節期間)超過400萬人從武漢流出到全國各地,可以說為這次疫情的防範添加了不少麻煩。不少朋友都問到一個問題“一線(大城市)是不是還是購房置業的首選?”,從個人觀察來看,目前來看是未來還是。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要不是疫情爆發在武漢這樣的新一線城市,能否引起這麼大的重視也是疑問

    開始之前做一個假設“如果這次疫情爆發在某個三四線城市,那麼還會引起全國這麼大的輿論嗎?”或許會或許不會,但是這個事情一旦發生在一個千萬級的特大城市引起的轟動是可以預見的。也正是因為武漢本身具備良好的醫療、交通和資源基礎,所以在面對疫情反映不合格的情況下仍然還有控制疫情的機會。假如這個疫情爆發在一個偏僻的小城市甚至鄉鎮,你可以想象下後果會是如何?大機率是疫情到了實在瞞不住的時候才會被披露出來,因為武漢這樣的城市畢竟資訊諮詢和輿論媒體監督能力要大大強於其他四五線城市。

    購房置業的目的其實就是對於社會優質資源的再次爭奪、分配,對於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機會

    第一、房產、戶籍是地方用來分配城市資源的基礎,尤其是對於一些優質資源。就以我們經常提起的教育資源來說,如果說你的戶籍、房產都在北京這樣的城市,那麼你的子女未來在進行高考的時候考上985、211大學的機率要比其他省份的考生高得多。除去本身北京的優質高校多之外,也跟北京的中學教育質量高有關係,畢竟在北京各個中學任教的老師起碼都是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同樣的道理放在武漢這樣的省會城市,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聚集加上中學教育資源相對豐富,自然其教學質量和升學率也要比普通的三四線城市高得多。那麼要想在這樣的城市獲得這樣的機會,房產、戶籍就是必備條件。

    第二、疫情只會讓人們對於一線城市的購房選擇有猶豫,但是阻礙不了,畢竟大家的主要工作範圍在這些城市。大城市承載了太多人的就業機會,集中了社會太多的優質資源,購房置業的另一個參考就是與自己的工作地相關。如果你購買了一套房產但是一年只能回去居住幾次,那麼購買的意義就大大折扣了。這也是為何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朋友哪怕購買一套小戶型,也不願意回到四五線城市購買一套大戶型的原因。

    “生命誠可貴,掙錢更重要”尤其是在多數人都負債的情況下,一線城市仍然是置業首選

    此次疫情後有朋友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則馬雲的名言“未來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為何會是這樣?對於多數朋友來說不上班就意味著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意味著房貸、車貸、信用卡面臨逾期的風險。短時間不上班工作不可怕,一旦超過2個月估計不少人就要借錢過日子了。畢竟如今對於90後來說平均負債已經達到了10幾萬。

  • 6 # 羊迪

    好問題!

    當然是。

    疫情爆發了,基礎的醫療、生活物資,基礎交通,哪一類城市最不缺乏?

    哪一類城市自上到下防控得最到位?

    哪一類城市居民素質更高,不會出現秩序混亂?

    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還是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的房價貴,但是有貴的道理,因為在疫情爆發時,我們能夠看出來,城市的管理、城市的資源調配能力,城市居民的素質,是用錢根本買不到的。但一線城市的房子,卻可以買得到。

    舉個例子,讓我們看看北京在疫情來臨之後,都做了哪些操作:

    首先,是率先做了兩件事:

    重啟小湯山+快速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北京之後,上海、廣州,以及全國其他各個省份才陸續啟動,所以北京的操作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的。

    除了立即啟動之外,各部門、各行業都瞬間進入了戰備狀態:

    航班減少

    客運暫停

    學校延期開學、延期招生

    但堅決不“封城”

    除了各種防疫之外,糧食短缺也會引起人們的恐慌,很多城市的蔬菜出現了斷貨、瘋搶的現象,但北京沒有。

    不是北京搶菜的人不多,而是北京的供貨量更多,且價格並沒有明顯的漲幅,相反的,昨日我在超市裡,還看到了4元/500g的雞蛋,比節前還便宜了20%。

    最後,北京也是第一個照顧到中小企業的城村狀況,主動以城市為單位,為中小企業減免房租的城市。北京,確實是最適合創業的城市之一:

    減免中小微企業房租

    #北京減免中小微企業房租#北京市5日釋出16條措施,以切實減輕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影響。中小微企業承租京內市及區屬國有企業房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按照政府要求堅持營業或依照防疫規定關閉停業且不裁員、少裁員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於辦公用房的,給予2月份租金50%的減免。對承租其他經營用房的,鼓勵業主(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具體由雙方協商解決。

    作為首都,北京有著2003年以來的豐富防疫經驗,有著先進的管理系統,在保障北京無虞的基礎之上,還可以為武漢輸出寶貴的醫療資源、醫護人員:

  • 7 # 一修聊房

    先上結論,一線城市仍然是我的置業首選

    這次疫情其實教育了人們,原來大城市還是大城市,你大爺還是你大爺,最好的醫療還是在北上廣,這也讓我們對城市等級有了更深層次理解。

    就拿山東來說,青島確診的首例新冠患者,其實是日照工作的人,自己包車連夜跑到了青島治療,才最早確診,現已出院。威海確診的首例新冠患者,在確診後,也直接轉移至青島治療,這時候城市等級就會顯現出來。

    之前我們說要到大城市置業,到等級城市就業,很多人覺得在小地方居住生活不香嗎,為什麼非要跑到房價又貴道路又堵的大城市。就跟我們之前說過聚集才會產生效率,大城市醫院一個月看的病例數量可能是小城市一兩年的數量,醫療人員素質和擁有的醫療資源也是不可相提並論。小城市人口不斷流出,人越來越少,你到時候連個看病的好醫院都找不到,就跟你現在看到的魯西南農村的小學一樣,沒有學生,學校合併,老師匱乏,日漸凋零。

  • 8 # 傾奇說s

    這次疫情有兩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一 在武漢決定封城到實際實行的這段執行期,從武漢離開的多數人群目的地都是深圳,上海,蘇杭,廣東等大中型城市,高鐵,自駕也多為各大城市群及周邊城市,這些人在疫情面前選擇了最優的醫療資源地,而這些最優醫療資源地多數都在大中城市。

    二 疫情發生後,很多武漢周邊地區的小微城市感染人口不斷上升,但這些地方醫療資源不足,醫護短缺,當地已多次請求支援,後經協調陸續有外來醫療救助進駐,事後來看這些地區缺醫少藥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美國的《後天》,南韓的《流感》,日本的《日本沉沒》這些災難電影裡,普通民眾在遇到天災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前往政府所在地和各大城市報團取暖,從人性的角度考慮至少在大城市生存的機率會更大一些,在大型災害面前共同抗擊的效果永遠高於小團體。

    一線城市未來仍然是置業首選,不光是醫療單方面的問題,教育,養老,資產價格及城鎮化,經濟發展,人口流入等多種原因保證的。一線城市的房價確實有些過高,置業難度大,現在國家大力推行城市群城市圈發展,完全可以考慮在一線城市周邊地區或周邊城市置業。

    優質資源的集中效應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就更不可能一天兩天消失,尤其在一些民生問題上,大城市的解決方式方法要比小地區更多,從人口的走向來看,人口減少,聚集效應越強,居住群的願望就更強烈。

    從實際的房價出發,這麼多年在一線城市置業的人還沒有後悔過。從疫情後返工潮來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各種飄,仍然“不懼艱險”回到各自的崗位上,畢竟疫情早晚會過去,生活總是要繼續。

  • 9 # 佳爺房談成都

    我們來看看四大一線城市的疫情現狀,截至2020年2月17日:

    1.北京,確診387,治癒122,死亡4.

    2.上海,確診333,治癒161,死亡1.

    3.深圳,確診416,治癒152,死亡2.

    4.廣州,確診339,治癒131,死亡0.

    這四座城市都是外來人口非常多的城市,其中北京是最先發現疫情的,緊接著採取了防控措施。

    再根據每個城市的人口來看,上海人口最多,確診和治癒率是最高的,在防控和管理方面都是做的最好的。

    北京人口排第二,但是確診人數和治癒情況都不是很理想,加上北京作為國內醫療資源最好的城市,這個成績似乎是不應該的。

    廣州的情況控制的也不錯。

    而深圳,可以說是最糟糕的。

    所以可以直觀的看到面對疫情幾大一線城市採取的措施和管理強度。

    再來看看一線對湖北的支援程度,北京、上海、廣州都派出了頂尖的醫護團隊,包括協和醫院,瑞金醫院等派出了團隊。

    而深圳在醫療方面比較薄弱。

    從這次疫情可以看出,儘管四大一線城市在經濟方面各有特長,其中深圳可以說是佼佼者,又在大灣區處於獨特地位,房價也是最高的,但是除過經濟之外,其他方面還是很難和北上廣相提並論。

    除過醫療之外,深圳在教育、文化等領域,同樣具有不小的差距。

    我們買房的時候,不能僅看經濟,除過就業還又生活。所以疫情之後,我們更應該考慮在上海、廣州這種資源豐富,管理水平較高的城市居住,這裡的房產也更有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芬戰爭芬蘭戰敗了,為何說蘇聯才是真正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