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edjhoopbnm

    你理解錯了多勞多得,你多勞老扳多得,而不是苦力,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倆句話,多勞多得。什麼還有,勤勞人家先致富,向陽花木早蓬春,現在不前一句話也不中了。以前說先是截道,後是賣藥的。現在兩句話正相反!

  • 2 # 文明剛剛崛起

    這是一個古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問題。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裡,認為所有的商品都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成果,投入的無差別勞動越多,其產品的價值是越大的。而為了刺激勞動者投入更多的勞動,所以在企業管理的時候是要多勞多得的。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不是不等價的。然後資本、裝置這些東西不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是透過勞動創造出來的,並且在生產的過程中將勞動的價值轉移到新生產的產品中去了。所以第一個想法就是,多勞是怎麼確定的?A手工生產,一天生一個還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累的半死,B用裝置,一天生產1000個,還只上8小時的班。那A的工資要比B高嗎?理論上講如果A的工資應該比B高一點,因為多勞多得,而B多生產的999個,那是裝置的功勞,是歸裝置的所有人的。但是事實通常是B比A的工資要高一些,因為B需要更多的技術和知識才能操作裝置。

    所以,多勞是怎麼回事?我認為多勞,這個勞不一定體現在當現,還有可能是之前上學時多讀些書,之前的工作有經驗,也在當期的勞動體現出來。

    那多勞不一定多得,其比較的就是當前一個勞動。有以下幾種情況“

    1、職位、級別不兩同。高工一天上4小時班比普工幹8小時拿的多幾倍。領導坐辦公室裡比工地上的一線高几倍。因為他們坐到這個位置上需要更多的教育、培訓、經驗,同時,他們承擔了更多的責任。這種是有比較的,多勞多責,多責多得。之所以看著多勞沒多得,是因為對勞的定義不一樣,認為在一線的做體力勞動時間長才叫多勞。

    2、各種條件都一樣,同樣的崗位、同樣的工作內容。多做的人沒有多得,反倒是出了問題時各咱問責。這是管理出現了問題,很正常的現象,在很多單位都有。這時感覺自己吃虧的人通常是那些不愛表現不愛說話的。這其實是和個人有關係。一般企業的工資都是不透明的,你不提意見,就證明你的滿意的,你滿意為什麼會有人讓你多得?這種現象在哪都有,外企也有,所以要有主動的提出來,甚至跳槽的實力和勇氣。如果有這些的人,一般不會說這話,因為他一般不會受到這種待遇。

    所以,多從自身找問題吧。我知道基層公務員特別喜歡這麼說。因為他們考上公務員很不容易,不願意跳槽,也不願意放棄這種身份帶來的便利。別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特優秀,所享受的待遇和實力不符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學生逃課後老師不要上課家長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