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馬孫蝴蝶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 2 # 北京民俗

    “中”意為中央,居於四方中心。

    中國在作為一個地理概念上:

    中國在作為一個地理概念上,上古黃帝時期,傳說黃帝建國於今天的河南新鄭,他的主要活動範圍是在黃河流域兩岸,以此為中心,並認為是居於天下的中央,故而為“中國”;

    商朝時期中國疆域為山西、河北、陝西、山東一部分;秦漢以後,以漢族為主體的統治王朝建立,統治疆域範圍之內為“中國”,雖然疆域範圍因自然環境、戰爭等因素而不定,但基本是擴充套件的趨勢。

    唐代是中國第二個鼎盛時期,疆域不含西藏、青海的一部分,包含阿富汗一大部分(西突厥);

    到清朝時期,疆域東至庫頁島,西到新疆疏勒,北至外興安嶺南到廣東瓊州崖山一帶,在這個疆域內,稱為“中國”,其中包括,今天的蒙古全境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

    建國後,因與周邊鄰國相繼簽訂邊界條約,成為現在地圖所示的模樣。

    《詩經.大雅.生民之什》有提到“中國”:“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還有別的書中,也有提及。

    《唐律疏議釋文》中解釋: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華”意為富有文化,文采光輝之意。我們常說的中國傳統文化,多為1840年以前為主的古代中國文化。

    中國作為國家名字簡稱被確認,在辛亥革命之後。在此之前歷朝歷代政權,都有自己的國號,並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

  • 3 # 冀城晨光

    上古時期,華夏先民主要活動於黃河中下游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初指黃河流域一帶,後包括所統轄的全部國土。

    《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毛傳:“中國,京師也;四方,諸夏也。” 《集解》:“劉熙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

    南北朝時代,南朝自稱“中國”,而稱北朝為索虜;北朝亦自稱“中國”。

    自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成為中國的專稱,不含他義。

  • 4 # 環球探索者

    —— 作為華夏子孫,真不明白為什麼竟然沒有幾個朋友能夠正確回答出"中國"一詞出自於何處?這不得不讓人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暗自擔心!也不得不讓人更為今天的教育汗顏!!!

    —— 想知道"中國"一詞出自於何處嗎?想知道中華民族的根在哪裡嗎?來陝西寶雞轉一轉吧,到西岐"鳳鳴之地"轉一轉吧,到周公廟轉一轉吧,到"周城"轉一轉吧,當你對西岐、對商周、對甲骨文、對青銅器稍稍有所瞭解之後,你就會知道"中國"一詞出自於何處、中華民族的根在哪裡了!

    ——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陝西寶雞的鳳鳴之地、也就是"西岐"的一塊銘文上。而中華民族的先民和我們傳說中的華夏民族的三位人文始祖 —— 伏羲、炎帝、黃帝的誕生之地都位於渭水的中下游,伏羲誕生於渭水上游的上邽、也就是今天的天水,炎帝誕生於渭水中游的姜城、也就是今天的寶雞,黃帝則誕生於渭水下游的渭北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渭南地區,而不是諸多書籍和網友們口中言之鑿鑿的黃河的中下游。

    ——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商周之前基本上都屬於原始部落社會之類,就是所謂的"夏朝"個人認為也應包括在內。將"夏朝"稱之為"朝代"目前尚缺乏具體的、強有力的佐證支援,基本上都是一些傳說、猜測、推證之類。而大量的文物和文字記載都證明早期"大統一的中華民族"真正的形成是在商周時期。

    —— 您若是真正有心瞭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那就請到寶雞來轉轉吧,這裡是中華文明真正的的策源地,雍城、周公廟、五丈原、大散關、九成宮、古棧道、法門寺等豐富的古遺址會讓您眼花繚亂的。

    —— 如果您僅僅是想搞清楚"中國"一詞具體內涵和到底出自於何處,來吧,在寶雞"周城"的中心,那裡有一塊從"何尊"上覆制下來的銘文會告訴您"中國"一詞的由來。在這裡,對"中國"一詞我就暫時給您留點懸念吧。

  • 5 # 見微45

    文物上現存最早的“中國”,來自西周青銅器何尊上的銘文“宅茲中國”。“國”(國),有說指“大城”。西周時有“國”、“野”之分,“華人”與“野人”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國”後引申為城所代表的一片地域,“中國”就是空間上居中之“國”。在東周時“中國”發展為文化意義濃厚的概念。“中國”是中夏之所居,因而之後就有代表華夏文化和華夏文明。周代分封的地理範圍很廣,為什麼偏以“中國”指代“夏”?這可能與夏人最開始所居住的地域有關。史書上週代的齊晉燕等諸夏之國頻繁地與“夷狄”發生關係,無不是因為地域鄰近。司馬遷《史記》中轉述:伊洛之間“其有夏之居”;又按《史記》所述,夏商周三代之君王皆黃帝后人,所以從黃帝所開創秩序以來,華夏族群就是東亞大陸的霸主、盟主、王者,料以其實力和影響力在地理空間上的擴張,其必形如居“天下萬國”之中。所以我相信“中國”此一稱謂最初出現時間必定遠早於鑄就何尊的西周。

  • 6 # 火箭917

    中國二字最早發現於青銅器“何尊”銘文,出土地在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被當做廢銅爛鐵賣給收購站,又被文化館工作者下鄉時,以30塊錢當做一般般的青銅器從回收站購買,在被送到北京參加青銅器展時,被專家發現了銘文,遂成國寶!

    岐山周城可以用模糊語言,說何尊出土於寶雞。

  • 7 # 閒學易經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周代)《詩經》中,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國中”,還不是真正指國家。

    稱國家的“中國”一詞,在戰國諸子書中已屢見不鮮了。如《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

    "中國"一詞的頻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後。《禮記 王制》有云:"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顯,此時的"中國"一詞,是與蠻、夷、戎、狄對舉而使用的。

    如果說《禮記》的成書時間較靠後,則《左傳 莊公三十一年》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中國則否"的說法,足見春秋前期,"中國"一詞就已經與蠻、夷、戎、狄對舉。

    《公羊傳 禧公四年》稱:"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齊桓公救援邢,衛等國,被稱作"救中國",足見此時的"中國",已經擴大到被認為是"諸夏"的國家。

  • 8 # 憶冷

    “中國”一詞周朝銘文中就有,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

    《左傳》: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還有《史記·天官書》“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見到古代頭懸樑,錐刺股的讀書人,你會對他說什麼?或者給他什麼更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