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燭影亂談
-
2 # 三悟頻道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彌留之際命令陳平和周勃殺掉自己的心腹愛將樊噲。
這下可難倒了陳平,一方面劉邦有旨在先,身為臣子的陳平不敢不從;另一方面,樊噲是呂后的親妹夫,如果陳平真的殺掉樊噲,肯定會遭到呂后的報復,引來殺身之禍。
思考良久,陳平終於想起了一條錦囊妙計,那就是“等”。
此時,樊噲正在前線打仗,不知道劉邦要殺自己。
而陳平和周勃帶著一隊人馬正趕往捉拿樊噲的路上,在路上,陳平對周勃說:“樊噲是陛下的老朋友,也是呂后的親妹夫,現在陛下讓我們殺了他,萬一陛下後悔怎麼辦?”
周勃未曾想過這個問題,經陳平點撥,似乎明白了什麼,他看著陳平,不置可否。
這時,陳平說:“我們把樊噲帶到長安,讓陛下發落,怎麼樣?”
不得不說,陳平的這條計謀實在是一舉兩得,既把這個難題踢給了劉邦,還撇清了自己的責任,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劉邦放了樊噲,那麼,呂后和樊噲肯定會感激自己。
於是,陳平和周勃帶著一干人馬慢慢悠悠地向前線趕去。
幾天後,他們來到前線,可是,他們沒有進入樊噲的軍營,而是令人在外面壘了一座高高的築臺。
陳平用符節召來樊噲。
樊噲見只有陳平一個文官前來,沒有多想,只是單純地認為陳平是來傳達敕令的。
於是,他隻身一人前來接詔。
誰知,他剛靠近築臺,臺後忽然衝出武將周勃,將樊噲拿下,釘入牢車。
此後,按照劉邦的旨意,周勃留下來帶兵打仗;陳平則押著樊噲回長安覆命。
一路上,陳平還是不慌不忙地走著,直到有一個訊息傳來,才讓他加快了返回的步伐。
這個訊息就是劉邦駕崩了,這也是陳平一直苦等的結果。
這意味著事情越來越簡單了。
得知這個訊息後,陳平趕快換乘車馬,急速趕往長安。
來到長安後,陳平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劉邦的靈前,當著呂后等一干人的面,放聲痛哭:“您讓我就地斬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回來了。”
很顯然,這是陳平故意說給活人聽得,一來告訴呂后,是劉邦讓自己斬殺樊噲,自己只是執行命令;二來是向呂后表功,在自己的周旋下,保住了樊噲。
呂后聽說樊噲沒有死,心中鬆了一口氣,她釋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
而陳平擔心有人會在呂后面前陷害自己,他又想了一個辦法,他堅決要求留在宮中,擔任負責守靈的警衛。
呂后見陳平慮事周到,就讓他做了中郎令,負責輔佐自己的兒子劉盈。
這就是劉邦誅殺樊噲的經過。
樊噲是西漢的開國元勳,早年與劉邦關係甚密,自從在沛縣起兵,他一路跟隨劉邦南征北戰,攻城略地,衝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另外,他娶了呂后的親妹妹,按此算來,他與劉邦是連襟兄弟,兩人的關係親上加親,非其他群臣所能相比。
可是,在劉邦奄奄一息之時,為什麼要殺掉樊噲呢?細細總結,無外乎以下3個原因。
1. 樊噲與劉邦無仇,但他是呂后一黨樊噲與劉邦沒有任何深仇大恨,相反,他對劉邦還有救命之恩。
當年,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危急時刻,是樊噲持劍闖帳,生啖豬肉,震懾住了項羽,成功救走了劉邦。
之後,樊噲又攻城略地,南征北戰,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司馬遷記載得很清楚:樊噲是呂后一黨。
劉邦在殺掉所有的異姓王后,對呂氏一黨的猜忌日漸加重,劉邦寵愛戚夫人,也喜歡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
不過,劉邦非常清楚,與心狠手辣的呂后相比,戚夫人太弱了。
如果自己死去,樊噲恐怕會幫助呂后對付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因此,奄奄一息的劉邦不得不為戚夫人母子的安全考慮,他要在自己嚥氣前,為戚夫人掃除障礙。
於是,他要殺掉樊噲。
2. 樊噲太強,劉邦擔心自己的兒子制約不了樊噲韓信、英布、彭越死後,樊噲成了軍中威望最高的將領,其地位僅次於周勃,他具有優秀的指揮能力,不僅能帶兵打仗,還能衝鋒在前。
在這之前,臨江王共尉、燕王臧荼都是樊噲帶兵平定的,可見,他的軍事素養極高。
而且,樊噲具有極高的政治嗅覺。
想當初,劉邦帶兵佔領秦朝的咸陽後,看見咸陽皇宮裡的金銀珠寶和眾多美女,一度拔不動腳,他想留在咸陽城享受後宮豪華的生活,這勢必會影響他征服天下的程序。
這時,樊噲提醒道:“您是想要天下,還是想要這些暫時的東西?秦國就是因為這些奢華而滅亡的,希望你趕快做出抉擇。”
樊噲在這些物慾和美色的誘惑下,還能有如此清醒的認識,實在是非一般人所能比你。
除此之外,在鴻門宴上,劉邦想借上廁所之名逃走,可是,又擔心不給項羽打招呼會給對方留下不禮貌的印象,所以,猶豫不決。
這時,還是樊噲一語點醒夢中人,他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告什麼辭?”
就這樣,樊噲負責殿後,劉邦藉機逃走了。
對此,劉邦清楚,樊噲絕不是隻會逞草莽之勇,他是有大智慧的人。
於是,劉邦擔心自己駕崩後,兒子們制約不了樊噲,到那時,一旦樊噲謀反,好不容易拼下的劉氏江山恐怕就會拱手讓人。
因此,劉邦不得不提前除掉樊噲。
3. 小人挑撥,讓劉邦痛下殺手在太子人選上,劉邦一直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可是,呂后不會答應。
公元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回到長安,這時,他的舊傷復發,一下子病倒了。
屋漏偏逢連陰雨,又有訊息傳來,燕王盧綰叛變。
劉邦便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前去討伐。
可是,就在此時,有個小人從中離間,他向劉邦稟告:“樊噲跟呂后串通,想等您百年之後圖謀不軌。”
劉邦對呂后干預朝政的事情早已心懷不滿,現在她又與她的妹夫樊噲沆瀣一氣,這讓劉邦豈能不生氣?
於是,他決意除掉樊噲。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不管怎樣,劉邦在臨死前要除掉自己的好兄弟樊噲,未免有些卸磨殺驢的意思,至於,處事圓滑的陳平採用“拖延”的伎倆保住了樊噲,那只是巧合罷了。
-
3 # 使用者一米七六
劉、呂之爭也!為劉氏、為呂氏,樊噲必將成為呂氏的急先鋒,劉邦是深謀遠慮的政治家,去呂氏一臂。
最終還是老劉厲害了: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周勃也!
回覆列表
曾經,劉邦和樊噲一個是街知巷聞的遊俠兒(就是小混子),一個是賣狗肉開酒館的生意人。劉邦娶了呂雉後,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這樣一來,劉邦和樊噲從好兄弟又成了連襟。劉邦起兵後,樊噲一直追隨,鞍前馬後,忠心耿耿,立下無數功勳,數次救劉邦於危難。
可是在劉邦重病時,卻突然下旨,命陳平誅殺樊噲,以至於很多人覺得劉邦已經神志不清、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或許不假,但絕非神志不清,甚至於這正是劉邦深思熟慮的結果,同時,也是上位者心態的轉變。
窮日子的兄弟情劉邦的成功是典型的時勢造英雄,他有能力,馭人之術古今罕有,但如果不是天下大亂,他怕是隻能一輩子在沛縣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混吃等死。
起初,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遊俠兒,不務農、不做工,早期隨他起兵的那些兄弟雖然出身地位不高,但起碼也都有正經事做,只有劉邦掛著個泗水亭長,整日遊手好閒。
樊噲是殺狗開酒館的,與劉邦交情莫逆,劉邦也不客氣,三天兩頭去人家那混吃喝,樊噲生性豁達,但也不是缺心眼,小本買賣哪經得起劉邦怎麼禍害,又不好撕破了臉皮傷了感情,於是把酒館搬到河對岸去了。
劉邦這通找,後來聽說過河了,那豈能放過?於是來到河邊,要麼說“聖天子百靈相助”呢,河邊沒有船,卻正好游來一隻大龜,劉邦騎著龜就過去了,又蹭了一頓,整得樊噲哭笑不得,也就聽之任之了。
後來,外來戶呂公獨具慧眼,把不到二十歲的女兒呂雉嫁給了已經四十多的劉邦。一段時間之後,呂雉的妹妹也到了出閣的年紀,嫁給了樊噲,應該說劉邦也挺夠意思,不白吃喝。關鍵時刻能給兄弟解決人生大事。
這樣一來,劉邦和樊噲從兄弟,又成了連襟,親上加親,感情更進一步。這時候看,雖然沛縣的這幫人平日以劉邦為主心骨,但是地位其實是平等的,他們身份的轉換出現在天下大亂之時。
主從亦是兄弟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轟動全國,儘管起義最終被鎮壓,不過閘門已開,洪水自然滔滔不絕、勢不可擋。一時間大小起義層出不窮,各國遺老遺少也紛紛宣佈復國。
想在亂世求生,就要有自己的本錢,劉邦也加入了抗秦大潮中,由於當時他負責帶人去服役,在路上耽擱誤了時辰,即便去了也是死罪,於是劉邦藉著起義的東風,也插旗造反,稱“沛公”。
樊噲、夏侯嬰甚至包括在縣衙任職的蕭何、曹參等人都加入到劉備的隊伍中。起初他們的隊伍規模很小,但隨著戰爭深入,劉邦的勢力越來越大,到最後居然和項羽形成了楚漢爭霸的局面,在這一過程中,好兄弟、連襟樊噲可謂功不可沒。
大家耳熟能詳的鴻門宴,就是多虧了樊噲冒死闖帳,讓項羽另眼相看,才讓劉邦化險為夷,從這個角度說,樊噲對劉邦有救命之恩。
不過,這時二人的關係隨著地位的變化發生了轉變,除了昔日揮之不去的兄弟情義,劉邦是主、樊噲是從,從平等已經過度到了上下級。儘管樊噲的直爽性格依舊被劉邦欣賞,但他也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隨意了。
朝中局勢與君臣關係天下一統之後,劉邦成了皇帝,樊噲成了功勳大將,昔日的情義加上多年建立的功勳,使得樊噲大權在握,不過,他們的關係已經徹底過渡到君臣。是的,沒有人能和皇帝論兄弟,即便是親兄弟也不敢。
劉邦晚年病重,喜怒無常,大臣們避猶不及,只有樊噲可以憑著直爽的性格闖宮面聖而不被責怪。因為劉邦知道,樊噲雖然心直口快,但對自己忠心耿耿。事實也的確如此,樊噲見到劉邦重病的樣子,就忍不住心中的悲切,淚流不止,讓劉邦深為感動。
不過一件事的發生,讓劉邦心思發生了轉變,就是有人向劉邦告密,說樊噲聲稱在劉邦死後要殺了戚夫人和戚夫人所生的趙王劉如意。於是劉邦陷入了沉思。
劉邦雖然病重,有些喜怒無常,但沒有神志不清,不會單憑毫無證據的謠言就賜死自己曾經的兄弟。但是,就此事而言,無論樊噲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他的可能性都很大。這些年,劉邦與呂雉的感情很差,同時極其寵愛戚夫人,曾多次想要行廢立之事。樊噲是自己人沒錯,自己在時,他會事事聽命,但他若不在了,樊噲毫無疑問的會在呂雉和戚夫人之間選擇呂雉,要知道,太子劉盈是樊噲的親外甥,呂雉母子多年來受的苦保不齊就會被樊噲一股腦發洩在戚夫人母子身上,這是其一。
其二,劉邦當初想要廢太子另立劉如意,並不是膚淺的因為寵愛戚夫人,女人和社稷之間,他懂得權衡利弊。劉盈仁德賢明,但是魄力手段遠遠不夠,甚至可以說有些懦弱,這也正是劉邦所說的不像自己。大漢初建,百廢待興,還沒有到文治的最佳時期,軍功老臣各個性情強烈,若不是雄主如何震懾的住?呂雉和劉邦多年夫妻,牝雞司晨之心劉邦又豈會不知?到時的局面又豈是劉盈靠仁德就能擺平的?
不過最終劉邦沒有廢太子,一來,他發現大臣對太子極為擁護;二來呂氏與功勳集團之間正好可以相互制衡;三來,商山四皓的出面讓他意識到仁德的重要性,覺得劉盈似乎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樣不堪。所以說,普遍認為劉邦見了商山四皓就覺得大勢已去我覺得是站不住腳的,要知道,劉邦活著,呂雉從來不敢造次,要不也不至於跪謝周昌,如果劉邦真的鐵了心廢太子,誰也攔不住。
其三就是樊噲的特殊性,他除了是功勳老臣,也是呂雉的妹夫,他的存在將變成不確定因素,很可能打破呂氏集團和功勳老臣之間的平衡。
其四,就是劉邦確實放心不下戚夫人和劉如意,以樊噲的性格說不定真能做出什麼出乎意料的事。
所以,此刻的劉邦必須站在一個帝王的角度去為劉氏天下、大漢江山謀劃未來,於是,他和樊噲的兄弟情義只能停留在從前,現在的他們,只是君臣。
於是,劉邦召來陳平,下旨將樊噲就地誅殺,以周勃代樊噲執掌軍隊。
人算不如天算劉邦可能真的老了,所以他忽略了一點,就是陳平心性。論運籌帷幄,十個陳平也不如張良,甚至不見得比劉邦強,但是論心機和圓滑,漢初三傑加一起也不如十分之一的陳平。
陳平最善於明哲保身,他或許想不到劉邦腦中百轉千回的一切,但是他明白一點——樊噲不能殺!殺樊噲,等於徹底得罪了呂雉,劉邦眼看命不久矣,他死後呂雉一定會秋後算賬,到時自己首當其衝。另外,陳平是後加入的,從親疏上比不了劉邦和樊噲的關係,萬一到時候喜怒無常的劉邦後悔,倒黴的還是自己。那麼怎麼做能既不違背聖旨,又保全自己呢?
換了別人肯定抓瞎,陳平略一想就有了主意,他拿著聖旨,直接下了樊噲的兵權,然後押著樊噲去見劉邦,到那時劉邦如果親自下旨要殺,就和自己無關了。
但是陳平沒想到,呂雉沒想到,或許劉邦自己都沒想到,陳平押著樊噲還在半路的時候,劉邦駕崩了!陳平暗叫幸運,於是快馬加鞭回去見呂雉,一頓表功,說自己怎麼怎麼困難,弄得呂雉本來有點情緒都不好意思發作了。
所以說人算不如天算,劉邦盤算了半天,結果因為死的早了一會,弄得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句話同樣適合呂雉,後來呂雉掌權,大封呂氏諸王,但是在自己死後,一向馬首是瞻的陳平竟然與周勃等人聯手,將呂氏盡數誅滅!
一切百轉千回,過程讓所有人瞠目結舌,可結局,卻按照劉邦原來想象的路線,有條不紊的進行了下去……
這或許,就是天數使然吧。
人常說,最是無情帝王家,然而未經其事,莫勸其善,沒人想做一個惡人、屠夫,只是在那個位置,他不僅僅是誰的丈夫、誰的父親或者誰的兄弟,他還是心懷天下的帝王,或許,有時真的是情非得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