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文寫作
-
2 # Lihappy
太好了,終於可以從繁瑣的改作業中解脫出來了。我歡呼雀躍。
可是,轉念一想,我高興得太早了,作業批改系統能改作文嗎?我估計是不行,恐怕是和閱卷系統類似,只能改選擇題,最多加上填空題。主觀題估計都很難。像我們語文,大多數是主觀題,還得老師自己改。
用過的老師可以談談能改主觀題嗎?
怎樣應對?我們當老師的一直在學習新知識,應用新技術,我們從一支粉筆一張黑板過渡到多媒體教學;從原始的改捲過渡到電子閱卷;從面對面培訓學習過渡到網上培訓學習。教師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強著呢,還怕這作業批改系統來臨?讓作業批改系統來得更快更猛烈些吧。
-
3 # 戚老師說
在教育智慧化的大潮下,作業批改系統進入校園,是遲早的事。
智慧化,就是要將勞動者從單一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作業批改系統的研發使用,也將把諸多教師從伏案批改作業的勞動中解脫出來,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用於鑽研教學、學習新事物。
未來,作業批改系統將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它不僅能幫老師批改作業,還能對作業結果進行資料分析,自動幫老師查詢、統計學生作業中各道題的出錯比率,進行歸納總結,為作業講評提供依據。也會為每個學生生成錯題本,供學生檢視複習。學校年級組也可以統一佈置作業,防止個別教師作業量超標。
當然,先期能批改的,一定是選擇、填空等答案比較固定的客觀性題目;簡答、論述、寫作等靈活的主觀性題目還需要教師親歷親為。
任何新事物的推廣,都要經歷一個讓使用者認識、接受的過程。作業批改系統現在只是在個別具備條件的學校試用,到未來的推行,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老教師可能不會使用系統有排斥心理;比如學生的系統終端配備如何解決和管控;比如作業題庫的建設問題等等,都需要在推進中發現問題並逐一解決。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變化才是時代唯一不變的真理。我們教師應做好思想準備,更新觀念,保持持續的學習力,努力接受、學習、適應新事物。
-
4 # 徐祖吉
人工智慧機若能應用於學生作業的批改,那簡直太好了,中小學教師一定會拍手稱快。
這一新的科技應用,將給中小學教師帶來了福音,為老師減輕很大的勞動強度。可以說,將老師從繁重的作業批改中解放了出來。
說實話,當老師的不愁備課,上課,最愁的就是批改作業。
改一個班五,六十個學生的作業,要花掉一個小時。若上兩,三個班,要坐在那兒不離座位,就需要二,三個小時批改作業。
看得頭暈眼花,很多老師的頸椎病,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就是批改作業時造成的。
現在用機器批改作業,老師可以解脫了。
但有的家長反對了,認為這樣對自已的子女的學習可能受到影響。
家長,你錯了,用不著擔心,人工智慧機改作業,實際上比老師改得更準確,更科學。
為什麼呢?它可透過快速掃描,迅速判斷出學生的錯誤的地方。同時,還可以對各題的正確率進行快速統計,對每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也能快速統計。
這樣透過統計,老師就可以根據統計的情況,又針對性地選擇錯誤多的地方進行評講。
這樣既節約了時間,針對性大多數學生或學生個人,都十分有益。
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顯然,對學生的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倘若,由老師個人批改作業,可能人多沒有智慧機改得準確。同時對錯誤的統計也會更準確。
教師希望人工智慧機能早日應用於各科作業批改中。
而我們作為教師,應積極去應對,與時俱進,並逐漸學會他的應用,並且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與現代科技的發展同步前行。
-
5 # 愛數學做數學
作業批改系統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1985年首臺游標閱讀機在中國教育界投入使用,就已經實現了客觀題自動批改,主觀題人工閱卷的模式,延續至今。
當然,現在的掃描速度比那個年代要快多了,客觀題自動批改速度也快了,唯獨人工閱卷速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參加過中考或高考閱卷的老師們,一定清楚這個過程。首先是規範制卷,採用標準化答題卡,客觀題填塗方式,主觀題在規定區域內作答。然後用掃描器掃描,將答題卡圖片切割成塊存入系統,最後由系統分派給各閱卷組老師批閱,在批閱過程中,老師面對的是螢幕上的答題圖片,然後鍵盤給出相應的分數,以完成閱卷工作,相應的統計分數則由計算機自動完成。整個流程下來,對傳統批改試卷最大的幫助是客觀題批改和分數統計,次要的幫助是不用翻卷子了,按鍵盤或滑鼠到下一張。
近期看到的作業批改系統,仍然未能在上述技術上有質的突破,可以看作是廉價版的閱卷系統,可能在掃描裝置的商業化上有了進展,讓原本價格高昂的掃描裝置更普及了。因此,老師想像中的不用改本子,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等待。
至於未來這個系統將作何改進,我認為要想徹底解決老師批改作業的難題,仍然要從人工智慧突破,掃描後,由機器將學生手寫字型、符號、圖形讀入電腦記憶體,然後進行處理,用正確答案去匹配學生答題結果,這需要綜合文字識別、圖形識別、模糊判斷等技術,這種進化模式才能解決主觀題批改,特別是遇到一題多解的情況,更需要背後的大資料支援。
就目前的應用而言,普及閱卷系統,讓這個系統不僅用於考試閱卷,還能用於作業批改,對一線教師還是極大的福音,學生作業提交採用標準答題卡,上有二維碼或條形碼,上學後統一在某個掃描裝置處掃描作業答題卡,省去了每天各科代表收作業的時間,老師也很方便統計作業完成情況,及時通知家長。閱卷時不用一本本翻看,速度更快,統計結果也自動出來,不像現在,改作業時旁邊還放個記載本,記錄哪些同學寫得好或不好。
-
6 # 劍客談教育
來看一份檔案
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中央編辦等五部委日前聯合印發了《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 年)》。檔案中明確提出要實施「“網際網路+教師教育”創新行動」:
充分利用雲計算、大資料、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進教師教育資訊化教學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徵的教學方式變革。這個檔案說明,“網際網路+教育”不再只是口上說說,而是要動真格的了!
再看一個例子2017年,在合肥,人工智慧個性化輔導系統與特級教師進行了四天人機大戰,最終,人工智慧以平均提分36的成績完勝特級教師平均提分26分!
這個例子說明,人工智慧與大資料的結合,讓「因材施教」更加接近了現實!
最後分析本例1.首先承認,作業批改系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是一次先行的實踐,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把教師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是多少代人的夢想。隨著科技的進步,這個夢想終於有了實現的可能!毫無疑問,作業批改系統邁出了第一步。儘管它會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誰也不能無視它先行先試的意義所在。
也許它會獲得成功,進一步做大做強,為設計者帶來鉅額利潤;也許它被其他系統所取代,但這個系統開啟了一個新的探索,值得喝采!
2.提出幾點擔憂和疑問
系統的運維、推廣、使用成本由誰埋單?財政負擔還是轉嫁給家長?系統的熟練掌握需要週期較長的培訓、摸索,會不會增加教師的負擔?年齡偏大或者不善學習的教師能否學會使用?會不會牴觸或者乾脆擱置不用?按人設計作業引數,生成因人而異的作業,技術要求極高,這是在為教師減負嗎?學生必須線上做作業,怎麼控制分心上網?怎麼保護視力?系統怎麼處理主觀題?它是智慧的,但它能做到有感情嗎?比如,它能給學生的作業作出準確但冰冷的判定,它能從中發現學生的情緒、心理的波動嗎? -
7 # 高中數學1
現在我們假期作業和週考等等都已經使用網上批改,可以做到錯題推送,形成錯題本確實很方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這樣的作業必須是統一習題,若是有分層作業或個性化練習就不方便了。2.客觀題越多越好,比如英語,對於解答題還是要人工批改,而且解題的步驟錯誤沒辦法標註出來,學生拿到答題卡依然不知丟分原因。3.答題卡製作、掃描等環節還是有點費時。當然期待作業批改系統會更先進,減輕老師重複的工作量,更多精力去教研。
回覆列表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看到這樣的喜訊,不由得深感安慰。如今已是中年的自己,頸椎問題早已經摺磨得坐立不安,若是晴天還好,一旦天氣有些變化,頸椎明顯就感覺出來了。沒辦法,這基本上是老師的職業病了。
而這職業病又多半是長期伏案判作業導致的。資訊社會的發展,使得各種不可能變得可能。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勢必會影響到教育行業。說實話,如果說這套作業批改系統很成功,那麼對一線老師來說,無疑是最大福利。
因為,它能夠幫老師省出更多時間用來備課,用來輔導個別學生。當然了,這是從我的角度來考慮的。自然而然也有一部分老師持另外的態度,可能考慮到種種原因,認為作業批改系統不靠譜,存在問題存在漏洞。
我想,我們能夠想到的一些問題,這套系統的開發者也一定都想到了,並且進行了不止千次的嘗試與反饋,效果會很不錯的。
面對新事物,身為老師,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學著去接受,去嘗試。不能說,因為自己年紀大 了,因為自己的個人問題,而排斥人工智慧。
個人認為,這套系統如果能夠普及的話,對一線教學來說,將會是一場翻天覆地式的革命。當然了,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只怕又會產生別樣的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