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典檔案館

    近年來,隨著奶粉品質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中中國產奶粉。自今年上半年以來,筆者陸陸續續收到了很多關於中中國產奶粉的諮詢,甚至一些媽媽“點名”讓筆者推薦中中國產奶粉。

    近年來中中國產奶粉的發展勢頭非常兇猛,市場份額逐年增高,2015年,中中國產奶粉市場份額在30%左右,到2019年中中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已與外資平分秋色,而在三線以下城市,中中國產品牌佔比則超過了60%,湧現了一批像飛鶴、君樂寶、伊利、聖元、澳優、蒙牛雅士利、健合等中資乳企,不斷提升了消費者對中資乳企的信任與認可。

    今年疫情暴發之後,各行各業均受到極大的衝擊,而國外疫情也經歷了一段快速蔓延期,不少媽媽擔心進口奶粉的安全性及貨源的穩定性等,而國內的安全防控得到了華人的讚許,中資乳企面對疫情也做出了很好的產品安全管控措施,並且在市場上快速反應,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讓國粉進一步揚眉吐氣。一定程度上,今年這場疫情是助推中資品牌進一步快速發展的助推器,但有道是“十年磨一劍”,這僅僅是助推,中中國產奶粉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這些年的“苦心修煉”,不斷追求更高品質。

    近些年,國家為重振嬰幼兒奶粉行業,提高消費市場信心,相繼出臺了許多標準和政策。下面我們從標準與監管兩個方面來看看吧~

    在標準方面,國家重新定製了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對奶粉中的能量、宏觀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13種維生素、12種礦物質、可選擇成分(9種以上)等均規定了相應的含量,高達50項檢測。此外,在汙染物、真菌毒素、微生物限量上,中國標準比其他標準更為嚴格。詳細標準可檢視這篇文章:中國、美國、澳新、歐盟、CAC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大PK!

    有了標準,才能合理利用國家資源,推廣科研成果,保障消費者的利益與安全。嚴格的嬰幼兒奶粉標準不僅淘汰了許多沒有資質的奶粉生產廠,更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性。不過對於消費者而言只有標準仍然是不夠的,真正檢驗乳企的利刃是監管。

    在監管方面,自2016年之後,為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監管,保證嬰幼兒配方奶粉安全,國家將每個季度抽樣檢驗改成“月月抽檢、月月公開”,被稱為“史上最嚴”。在國家政策加持之下,奶粉品質實現了質的提升。據抽檢資料來看,2019年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為99.79%。

    緊接國家出臺配方註冊制,提高行業集中度以及奶粉行業入門門檻,且未取得註冊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將不得在境內銷售。貼牌、代加工和假洋品牌全部被清出市場。2018年1月1日後生產的獲得配方奶粉註冊制批准的奶粉,在奶粉罐上都會有“國食注字YP”和“國食注字TY”的註冊獲批標識字樣,方便消費者辨識。

    2019年,為再次提升中中國產奶粉品質,七大部委首次聯合發文,對國務院釋出的《奶業振興意見》及2019年中央一號檔案的進一步細化,《方案》有舉措有目標,切實提出“品質提升、產業升級、品牌培育”三大行動。

    正是因為中國對嬰幼兒配方食品奶粉做出了嚴格要求、監管力度的加強和消費者選擇面的拓寬,各乳企更注重奶粉品質,從長遠發展來看,中中國產奶粉市場份額提升、行業集中度提高已成趨勢。

    不過近些年中資品牌也非常爭氣,比如飛鶴、君樂寶、伊利、聖元、澳優、蒙牛雅士利等乳企在奶源、生產、研發等各個環節都做出了更多的努力,其品質完全能與惠氏、美贊臣、雅培、達能等外資乳企相媲美,其中也成長出了部分家喻戶曉的明星產品,如飛鶴星飛帆、君樂寶樂鉑、金領冠珍護、優博瑞慕、佳貝艾特等。

    檢視大圖

    這些明星大單品的背後不僅是消費者對中資品牌青睞度的飛速提升,更是基於乳企這麼多年持續不斷對產品的鑽研。由於嬰幼兒配方奶粉是基於母乳研究之上,所以不少乳企也在競相開啟母乳研究。如伊利基於18年母乳研究,獲得5項核心配方專利;飛鶴基於12周的臨床餵養試驗,推出專利配方OPO;蒙牛雅士利基於母乳研究之上提出配方科研的成果——新型全價母乳結構脂UPU。這些讓我們都看到了中中國產奶粉企業在不斷地挖掘產品本質。

    在品質為王的今天,中國乳業已經建立了完整的食品安全質量體系,中資奶粉品牌也給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但是重塑華人對中中國產奶粉的信心,依舊任重道遠。奶粉智庫期待越來越多的中國乳企能夠迴歸產品本質,為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產品,真正地被消費者選擇和青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駕駛證被扣分,沒去學習怎麼辦,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