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投保錦囊
-
2 # 保姐梅苑
你要先知道保險公司的錢是哪來的,才能知道保險公司究竟是利用什麼盈利保險公司的錢大部分是別人的錢,但是這個錢可以“借”很長時間
一般說一個公司“有錢”,就是指資產很多,但是資產是包括負債的。保險公司其實大部分資產都是負債,90%、95%負債率的保險公司不在少數,這是為什麼?其實就是樓主的疑問,保險公司收到保費,但是卻承擔了潛在的需要賠付給投保人的保額、收益等。所以保費大部分都是要提取為準備金賠償給客戶,因此作為“負債”處理的。銀行同理,儲戶存在銀行的錢是屬於儲戶的,也是作為銀行的“負債”。
然後關鍵來了,銀行的錢其實儲戶是隨時可以全額取回的(即使是定期存款,儲戶隨時取回也不過損失一點利息,本金是沒問題的)。而保險可不是如此,保險的賠付是有期限和金額限制的,比如你買個重疾險,不到重疾發生你是無法領到保額的;如果你選擇馬上退保,經常是拿不回已交保費的,所以保險資產雖然很多都計為負債,但這部分負債都是非常長期、甚至不需要全部還的負債。理財類的保險,比如儲蓄險、萬能險,一樣是短期退保有損失的,所以依然是長期的錢。而收益比銀行高是必然的,因為銀行不能拿儲戶的錢去做投資(只能放貸,或者買穩健的債券),而保險公司可以投資股票、基金、地產等等等等,收益當然比較高。至於為什麼保險公司能做投資而銀行不行,就是剛才那個原因,銀行的錢儲戶隨時可以取走的,要是拿去買股票了那還了得?
2. 保險公司特色“負債投資”。所以保險公司才是投資行業的大佬
所以銀行雖然錢多,可不能去股市裡買買買,也不能買個大樓什麼的。宇宙第一大行工行資產夠大吧?但是70%都是儲戶存款,都不能拿去做投資,只有銀行理財那部分可以拿去做投資;對比華人壽,總資產也就是工行10%多一點,而且裡面90%都是負債,但都可以拿去做!投!資!看下一下這張圖就明白了:(這裡面的銀行資產管理規模,特指銀行理財,和儲戶存款是不一樣的,具體AUM等定義可以參考 中國TOP50資產管理公司排名,有兩個名字居然上榜6次 - 知乎專欄)所以,國內國外資產管理行業排名裡,少不了保險公司的:(關於國內國外前50大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參考上文以及這篇文章:全球top50資產管理公司,中國公司怎麼沒上榜?(附榜單) - 知乎專欄)3. 保險公司利潤來源:死差、利差、費差保險公司真正的利潤來源其實是:-死差:比如保險定價的時候是按照1%的人有可能在70歲前死亡,而實際上只有0.8%的人死亡,那麼保險公司就賺了-利差:比如保險公司都假定每年投資收益能到2.5%,或者承諾給你2.5%,但是實際上收益3.5%,那多賺的就是保險公司自己的了。當然,保險公司不能亂投資,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投資範圍要求很高的,大部分保險公司還都是穩健投資為主,比如買樓,主要買商務樓,租金穩定,去搞地產開發就肯定不行了。-費差:保險公司在定價的時候,也把自己每年預算的一些經營陳本攤進去了,比如假設每年經營成本要幾千萬,但實際上沒那麼多,那省下來的也是保險公司賺的保險還是一個普遍利潤不錯的行業的,原因如下:-保險的每個產品都是精算算過的,不會做虧本生意的,比如不要以為你交了1萬,疾病能得到10萬是撿了個便宜,保險公司對你的年紀、身體健康都是有要求的,你要買保額稍大的,就要你先體檢透過才賣給你的,所以能買的都是那些健康的,風險低的人,這樣可以控制保險公司的賠付風險-很多時候你看到的“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寫在合同裡的收益其實不多的,很多是“預期”收益,保險公司本來就沒承諾一定能給的。對“預期收益”,保險公司可以在自己投資收益高的時候多給你一點,投資收益不好的時候,他也可以只把保證的比如2%給你,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樓主單獨說到,覺得業務員佣金很高,其實也是個錯覺。保險產品很多都是年限很長的,比如買個10年的保險,首年的20%相當於整個保單總金額2%,2%的銷售費,一般能鎖定10年以上的錢,這個成本真的不高!給業務員的佣金一般也就是第一年高,第二年不多了。哪怕賣其他理財產品,渠道和業務人員也都是有提成的,而且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沒有保險這麼長的期限。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保險產品的渠道費用並不高。同時,你要知道保險產品,尤其是保障類的保險,其實比標準化的理財產品要複雜,比如要給客戶講清楚保障範圍、給客戶安排體檢啊、後續理賠服務啊什麼的,業務員挺辛苦的其實,這個錢拿得沒那麼容易。綜上,保險公司確實有錢,但是由於他還能拿潛在的“負債”去買買買,因此看上去更有錢
-
3 # 檸檬210190639
現在有保險法,理論上講保險公司不會倒閉。而且像我買的哪個保險一年交九千。還包括身價。但是每年去醫院後在報銷的錢都超過保費了。保險還是提前買好。尤其現在環境這麼差。醫院又那麼貴。我還是受益很多的
-
4 # 烏蒙泥丸
保險公司不會倒閉,這是國內700萬代理人幾乎異口同聲的說法。甚至“某安”、“某壽”為代表的“業界精英”,掛在嘴邊的就是我們“大到不能倒”。
保險作為關乎民生大計、社會穩定的金融行業,法律要求、准入門檻、經營風控很嚴格的,一般不會輕易倒閉。隨便一家小的保險公司保單數量都是幾十萬計,一張保單後面就是一個家庭,社會影響力非同小可。就算國家讓保險公司倒閉(注意這是個假設),也是需要維護現有客戶的保單利益的。
首先是法律兜底保險公司不得解散,設立後就得一直做下去: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分立、合併外,不得解散。”(保險法第八十五條)
被依法撤銷或宣告破產時,保單交給其它保險公司繼續經營:“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必須轉移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保險法第八十八條)
保險公司的保險——保險保障基金保險公司每銷售一張保單,都會交納一定費用給保險保障基金。如今,該基金規模已經近1000億,資金已經非常雄厚。(最近還降低了保險公司的交費要求)
當有保險公司面臨經營困難時,保險保障基金就會出手相救。在2008年和2012年,保監會動用保險保障基金,先後接管新華人壽和中華保險,兩家公司也避免了破產危機。(其中新華人壽後來還上市了,保險保障基金還“小賺”了12億)
根據《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對於大家的人壽保單的利益,是這麼維護的:
被依法撤銷或者依法實施破產的保險公司的清算資產不足以償付人壽保險合同保單利益的,保險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規則向保單受讓公司提供救助:保單持有人為個人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後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90%為限。也就是說,就算保險公司倒閉,你的人壽保單也會有90%利益保證。
順便說說大到不能倒這個詞兒對金融機構來言,不是什麼好事兒。這意味著,如果這家公司倒閉了,透過保障基金、甚至國家出手等方式救不起來。這就意味著,監管會對這家公司的經營會特別關注,重點監督,這家公司也需要設立多重冗餘的機構與流程,來確保公司執行絕對的安全平穩。
這些額外成本的支出,當然意味著最終是要消費者來承擔的。大到不能倒的保險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往往都是市場上的低水平。想想大多數行業的大型國營企業,賣的商品是怎樣的品質,大家就懂了。
大到不能倒,真不是作為炫耀的資本。
經營償付能力監管保險就是一份承諾,而承諾的兌現,需要保險公司有充足的償付能力。通俗來講,就是保險公司的資產能夠覆蓋負債(也就是客戶的保險利益)。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是受到保監會嚴格監管的。
按照以前規定,償付能力充足率要在150%以上,才算符合規定。也就是說,如果保險公司接受了價值100億的客戶保險利益,它得有150億以上的資產來支撐才行。低於150%的時候,這家保險公司會面臨停止新產品開發、停業整頓、限制高管薪酬、限制向股東分紅等一系列限制措施。這個紅線是保險公司萬萬不敢碰的。
保監會已經開始力推償付能力第二代(償二代),相比以前的監管方式自然是更科學,更嚴謹。總之,償付能力是監管的關鍵領域,需每家公司每月、每季度、每年報告,時時不停的保證客戶的保險利益安全。
保險公司的股東背景說了那麼多制度上的保障,其實都是防範於未然。實際情況是,中國的保險牌照是極難獲取的,股東沒有深厚的背景,是很難獲得監管支援的。也就說,無論多小、大家沒聽過的保險公司,其背景和股東實力都是極其深厚的。
舉個例子,中德安聯人壽,大家沒聽過吧?2017年上半年,它的保費收入只有21.61億,排名所有壽險公司的55位,可以說是非常小的保險公司了。
而它的中方股東是中信信託,外方股東是德國安聯保險。中信不用我介紹了,單說德國安聯集團,它是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世界500強第34位,從事保險行業已經120多年,每年利潤高達76億美元[1]。
世界聞名的慕尼黑安聯球場
這樣的股東背景和實力,就算中德安聯是一家小公司,誰會擔心它會倒閉呢?
再舉個例子,曾經的中新大東方人壽,中方股東是重慶地產集團(地方政府背景),外方股東是東南亞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大東方人壽。恆大想做保險,用了“5倍的溢價收購,並承諾3年內企業資產增長25倍以上,達到1000億”的代價,將這家企業改為了“恆大人壽”[2]。
保險牌照是“一牌難求”的,包括BAT,很多大佬都在紛紛爭搶。在中國,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爸爸”都是很牛的。除了極少數公司(不到5家),不用擔心70多家大中小保險公司的實力。
[1] 2017財富500強,財富
[2] 和訊網
-
5 # 保險該怎麼買創始號
就你描述的問題來看,保險行業不會沒落。
就財產保險來看,我們的所有基建專案、國家的宇宙飛船、衛星、火箭、戰鬥機、潛艇、航母等生產、實驗等都需要保險公司承保,因為有風險。。。
就人壽保險來看,只要人心不一、財富不均、資源不對等,就會滋養保險公司的發展。。。
-
6 # 七保說
樓主的意思應該是,未來事故發生率低,保險公司出的產品是否無人買,導致保險公司無錢可賺而倒閉。
保險產品制定看幾張表:意外事故發生率表、生命表(死亡表)、疾病發生率表。
如果未來這幾張表發生的機率很低,出的保險產品就會便宜。(當然各個公司還要考慮利差和費差)。如果出的產品購買人數夠不上大數樣本,保險公司會產品停售。如果未來某個保險標的發生率太高,保險公司不會出此標的的保險產品。
保險是個機率事件,如果100%安全,不會有保險公司存在的。
至於保險公司會不會倒閉,意外不止、生老病死殘規律還存在,保險公司就會存在。
然後樓下會有人解釋保險公司安全機制的。
-
7 # 金股道
壽險保險公公司分為壽險和財險,財險公司分分鐘有倒閉的可能,這也是其一般只發一年期產品的原因。而壽險公司對於破產要求非常嚴格,暫時看倒閉的機率很低,這一方面這源自於壽險公司由國家信譽做保障;另一方面有保險保障基金和保險公司的保證金,保險保障基金的規模已經足夠大。但是有一點基本可以肯定,保險公司破產跟無人駕駛沒啥關係。
-
8 # 大貓財經
從理論上來說,保險公司可以“倒閉”,嚴格意義上說可以申請破產清算。這在保險法中有明確的規定,包括破產後怎麼處置,有誰來接手,投保人利益如何保障,保險保障基金如何救濟等等。所以,感興趣的可以去查查這方面的條文。
但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可能,保險公司在當下的中國市場,實際能倒閉的機率其實並不高,因為有各種各樣的風險兜底機制。
至於樓主擔心的,比如無人駕駛出現,會讓保險公司的業務萎縮,可能受影響的是財產險公司,對壽險公司來說不會受此影響。但是對財產險公司來說,車險業務只是他業務的一部分,而且,無人駕駛即使出現,也會有風險, 只要有風險保險公司就有生意可以做,不存在無人駕駛來了保險公司就失業的可能。
而且這世界上的風險很多,往往是有需求但是保險不能滿足需求,因此,還有更廣闊的領域等待保險公司發掘。
-
9 # 安心家保
保險公司做的是風險生意
而風險的特點是不確定的
自動駕駛,出險率低,那不是好事嗎?
就和現在的飛機一樣,出險率低,你坐飛機,還不是一樣買保險?
幾塊錢,就買個1000萬的保額,是不是很爽的一件事
體驗一下,千萬身家!
現代社會,自然是比古代安全的多
但是,我們有覺得比古代更安全嗎?
並沒有
因為,我們對於安全感的要求也會持續升高的!
而風險是不確定,
保不準,謀時、某刻風險就發生了
發生在某地,也可能是身邊,甚至是我們自己身上
意外和疾病,跑不掉的
生老病死,逃不掉的
只要有風險
只有我們有轉移風險的需求
那麼保險公司就會生意興隆
未來的保險公司,
生意只會越來越興隆的
因為我們對於安全的要求會更高
會更加傾向將自己承擔不起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
10 # 喵喵保錢
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很多聲音都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沒有一家保險公司倒閉的”。
實際:錯!
真實情況是有倒閉的。
且我們國家保險史上,有多家出嚴重經營問題的公司:
1)出資不到位,直接違法的公司;
2)董事長挪用資金、經濟犯罪的公司;
3)長期虧損,償付能力為-24000%的,靠借錢度日的公司。
......
那這些公司的下場是怎樣的呢?
重點是:
那些買了這些保險公司保單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01
第一類慘的:
被撤銷主體、停業的。
2004年6月:東方人壽被停業;
2005年4月:國信人壽被撤銷主體資格;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保險業發展初期民間資金“短期逐利”亂象,又遇監管制度與技術不成熟的一個縮影。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
按照承諾:
中國要逐漸開放金融業。保險業就給了3年的過渡期。
過度期間,開放給外資企業的保險展業空間越來越大,條件越來越寬鬆。以致彼時的外資人身險企數量, 佔比高達70%以上。
國內迫切發展中資為主的險企。
因此,2001年12月28日,東方人壽成為了加入世貿組織後第一批成立的全國性人壽保險公司。
又2004年6月,銀保監會大開閘,審批獲准籌建18家新設獨立中資保司。
然而,這18家公司,只有6家開業。
真正進行保險業務的,拋去國信人壽。就只有5家。
拿了審批又不開業,這是什麼么蛾子呢?
是因為:
相比真正搞業務,要幹個8-10年才能盈利。這些逐利的短期資本更關心的是:如何從金貴的牌照上撈一筆。
成立1年半的東方人壽。
一單業務都沒做。8億的註冊資金到2004年,賬上就只剩下1億。
錢去哪了呢?
東方人壽本身是德隆系資本背景:
12個股東里,有5個來自德隆系資本或相關公司資本。
因此近水樓臺,東方人壽委託德隆系旗下證券公司“理財(投資國債)”。
結果這7億不知去向。
被保監會勒令停業。時至今日,該人壽公司仍在停業中。
因為沒有一張保單,所以這家保司停業這麼多年也少有人知。但是即便停業,這麼些年來,也還有不少資本接觸。
只是與德隆系的債務關係複雜、頑疾難除。
一直未能完全重組復業。
“短期逐利”翻車的還有國信人壽。
這家公司被稱為史上最短命的保險公司。
2005年2月25日開業,4月就被撤銷主體資格。相當於直接倒閉破產了。
原因是這家公司:
在籌建期間,資本逐利,股東頻繁進出。
本應在1月就完成的籌建工作、延長了3個月還未完成。
原分管太平人壽銀保和團險業務的嚴峰,跳槽到國信人壽任總經理。
他作為銀保業務的代表人物,在太平復業第一年就帶團隊開創13.2億的業績。創下銀保銷售渠道輝煌業績。
為國信人壽迎來良好開局,嚴峰在籌備期間就拿下93個銀行網點。
但這些並沒有讓國信迎來好開局。
成立1月半,一單未賣。
(但卻有6個億的贈險,最後轉給太平保險接手了。)
時任總經理嚴峰,一封舉報信結束了這家公司的保險事業生涯。
不光高管失聯、還有資金出逃。
性質極其惡劣。
當即被保監會“斬立決”,登出了其主體資格。
是中國保險史上,第一家倒閉的公司。
2
第二類慘的公司:
都是出問題,被接管的險企。
這類企業就多了:
永安財險、新華人壽、中華聯合財險、安邦保險、明天系——華夏人壽、天安人壽、天安財險、易安財險,都是被接管保險公司。
有被接管的命,通常:
都是有相當的業務規模的。
員工多、客戶數量龐大。其中還不乏非常大牌的保司。比如新華保險、安邦保險、華夏保險。
也因為這點:
被接管的保險公司,反而結局都算良好。
被接管期間,幾乎都感覺不到經營有什麼異常。
比如:
現在正在被接管的四家保險公司:華夏人壽保險、天安人壽、天安財險和易安財險。
大概它們被接管這件事,都沒幾個人知道。
所以這裡面唯一值得說的兩家公司:
就是:違法了的永安財險與鉅虧差點走破產清算流程的中華財險。
1)先說第一家:
這家公司1996年獲批成立,註冊資本為6.8億。
背景都根正苗紅。
股東都是:國家電力、石化、航空航天等大型央企.。
但悲催的是,彼時註冊資本6.8億,實際到賬的就只有8800萬。彩虹集團到賬6800萬、西安飛機制造到賬1000萬、西北電力到賬1000萬。
股東出資嚴重不達標。
也遠低於保險公司成立,註冊並實繳資本2億的門檻。
直接違法。
其董事長王建才亦因虛增股本被監管部門行政處罰:11年內禁入保險業。
所以:
永安經營還不到1年的永安,就被央行接管。
被接管後,進入漫長重組、延長接管的停滯期,直到1999年才走上正軌。
這家公司,在接管之後仍然有複雜、難解的股權之爭。
直到2006年,這家公司虧損9.03億。
償付能力陷入大危機,差點又一次引發接管。一直到2010年,這家公司才冒出頭來。註冊資本金升至26.6億,償付能力充足率246%;
保費規模增長到57.9億,位列財險公司第十一位。
這些暫且按下不提。
這家公司接管意義重大。彼時根本沒有專門監管保險行業的機構。從這件事後,保監會成立。
開啟了,保險行業規範化的監管。
2)第二家被接管的則是:
發展用力過猛,鉅虧引發接管的中華聯合財險。
這家公司1986年7月成立,是國內成立的第二家保險公司。股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以這家公司最早叫:新疆兵團保險公司。
但這家公司發展得非常猛。
2002年出走新疆,不到3年就完成了全國佈局。
2002年保費規模,才6.82億,到了2005年。3年時間,保費規模就到了100億。成為國內第四大財險公司。
最終因為長期以高佣金、低手續費跑馬圈地、激進發展。
2007年爆出64億鉅虧。
甚至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直到2009年中華財險嘗試重組,都沒成功。一度認為要被破產清算了。
但因考慮中華財險:
有800萬客戶,和3萬多員工,以及國際金融大危機背景,不能破產。
最終是保險基金,進駐受託管理中華財險75.13%股份,代為行使股東權利。
對中華財險改選董事會、重聘管理層、改良治理結構和經營制度。
歷經一系列自救措施後。
2011年國務院批覆重組。
保險基金獲得了57.4%股份。
另在2012年3月,保險基金注資60億,持股比例由此上升到了91.5%。
最終中華財險被救活。
於同年9月,中華財險成功引入戰略投資者東方資管。
之後歷經整頓以及各方資本入注,2012年中華財險償付能力恢復到150%以上。
2019年這家財險公司,保費收入已經420多億,盈利5.8億。
保險基金對這家鉅虧的險資企業60億注資,力挽狂瀾,最終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91.5%的股份股份,在6年時間內分別賣給東方資管、中國中車、遼寧成大和富邦人壽。
當初60億的注資,最終144億退出。
狂賺84億。
剩下的公司裡:
新華保險、安邦保險,以及現在被接管著的明天系保險公司:華夏保險、天安人壽、天安財險、易安財險。
都是經營者道德風險、經濟犯罪引發的接管。
比如新華保險,是其董事長關國亮被爆挪用130億資金。東窗事發。
安邦保險,是其董事長吳小暉集資詐騙、職務侵佔(集資騙取652億元,非法侵佔100億)被查。
明天系的華夏保險、天安人壽等的四家公司,則是銀保監會官方公告:
違法違規經營,因而進行接管。
這些公司無一例外,都經接管調整後。
活得很好。
甚至新華保險,接管後還赴上交所、港交所兩地上市了。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這類公司,真的沒什麼慘的;
3
第三類:
最慘就是中法人壽這類了。
連虧14年,償付能力-24408.7%。
一直借錢為生。無保險基金接管,還不準擴大規模。大概是最逼近破產的保險公司。
銀保監會甚至想拿它當個負面典型,一直不想出手管。
實力慘。
按道理,這家公司客戶是最慘的,買的保單風險最大的。
它家下場又是怎樣的呢?
中法人壽,其實是一家資歷非常老的公司。2005年順著中國加入WTO保險牌照開閘大潮中成立的。
爹媽是:中國國家郵政局與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
各持股50%;
出生,即頭頂貴族光環。
隨即,中國國家郵政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擁有大規模網點和客戶的中國郵政,在2006-2009,保費連翻14倍。
從1910萬,幹到2.7億;
因為客群全來自中郵。中郵一直想增加持股比例。
但雙方未能達成一致。
無奈2009年9月,中郵另起爐灶。聯合了20家省級郵政公司成立中郵人壽,完全複製之前的成功模式。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5年業績從500萬保費,直接幹到219億!
但中法人壽,則在2010年後業績斷崖式下滑。
直到2015年中郵徹底撤出股份。
中法人壽,開啟了漫長的借錢為生之路。
因其長期無開展新業務、也無經營收入。
到2020年三季度,它的償付能力已經-24408.7%,長期評級為D。
中法人這家唯一維持續命的,就是:
向大股東鴻商集團借錢。
直到如今中法人壽已經累計借債3億。即便慘成這樣:這家公司也沒直接破產。
實力能熬啊。
一直到2020年12月,這家公司終於迎來重組曙光。
中法人壽2020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註冊資本從2億,增至30億。
償付能力,由-24408.7%,增至46820.8%。
股東由鴻商集團持股50%、九鼎資管25%;法國國家人壽保險25%;
增資後變成鴻商集團33%;寧德時代30%;青山控股30%;貴州貴星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持股7%;
起死回生。
中法合資企業,也因此完全變成了一家中資險企。
4
這麼幾十年發展下來。
中國保險業,經歷了:套利投機、虛假注資、經營者挪用資金、進行經濟犯罪、經營鉅虧、乃至保司借錢度日。
這要在別的行業:
這些公司早就關門大吉了。
這麼些公司裡,也只有國信人壽,真正一家實質性被撤銷破產倒閉了。
它未銷售出保單,它的贈險也是被其他有實力的公司接手的。
完全沒有損害公眾利益。
其他公司,即便連虧14年。
靠借錢度日、實力慘的中法人壽:
也並無出現保單無法償付的問題。
這些都得益於,國內保險行業完善、成熟的退出機制。
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是:
保險行業發牌照的謹慎,一直讓保險牌照吃香金貴。以至於:連虧14年、要被業界當成負面典型的保險公司,仍有資本接手。
這個行業,真是給足了進入者生存的空間啊。
希望這些有牌的公司,好好珍惜呀。
回覆列表
在未來,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會的,保險公司本來就是商業機構,屬於公司行為。其經營的性質,是屬於商業性質。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如果經營不善,都會有倒閉的風險!
一個保險公司,涵括了好幾種公司了!按照經營專案的不同,保險公司分為: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健康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
這五種性質的保險公司,就人壽保險公司是唯一一個被保險法、保險保障資金管理辦法剝奪了自主解散的權利的!只有保監會才有權力批准人壽保險公司的,解散、分立、合併!
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美國政府在雷曼兄弟銀行和AIG美國國際保險集團公司這兩者中只能救回其中一家時,被逼要作出二選一的選擇。因為AIG是一家大型的跨全球性的保險公司,其在全球和美國都持有非常多的人壽保單。如果一旦倒閉,將會對美國的經濟乃至全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透過各方面的評估,美國作出了一個沉痛的決定,最終美聯儲總共動用了1800億美元挽救了AIG,而雷曼銀行卻因為這次金融危機資金鍊斷裂而垮了!
中國從美國這次金融危機中既明白了保險的重要性,但更發現了當時國內保險業的重大風險隱患。為了促進中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維護金融穩定,於當年便立即出臺了《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現在國內的保險業,都在保監會的嚴厲監管下執行,逐步發展。
現在國內對保險公司走的監管標準是參照償二代的要求進行監管,要求在營的保險公司,必需具備200年一遇的巨災風險的賠償能力。如保險公司的償付率一旦低於要求的警戒段時,保監會就會立即採取各種對應的監管措施。更極端的情況就是會被保險基金局會接管,當年新華保險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個案。
所以在國內來說,保險公司會倒閉的可能性是很低很低的!尤其是人壽保險公司,只有被合併、分立的可能性存在。不管人壽保險公司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對於投保人、被保人和受益人的保單利益是不會有影響和損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