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業即認知

    推薦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此書價值有二:1、是錢先生有感於抗戰期間,需要振作民族精神,亡國滅種之時,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很多觀點有針對性,對當今時代也有啟發。2、錢先生是學問大家,深諳儒家思想脈絡,思想家寫的歷史,注重系統思維而不糾結細節。經史融合,見解獨到。

  • 2 # 一顆有趣的靈魂

    愚以為,讀誰著的書並不是最重要的,抱著什麼態度讀才最重要,讀史書不要帶偏見,對歷史人物和事件要客觀公正的對待與評價,理性的思考與分析,以科學的態度讀史書才不會被帶偏。(北京四中歷史教研組給四中的學生推薦的歷史類叢書,您可以去搜一搜看一看)。

  • 3 # 張學渠

    我推薦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簡編》,豎排本的,好像有6冊左右,另外範先生寫過《中國近代史》,僅出版過上冊,未聽說有下冊。

  • 4 # ARLENE1228434809

    感謝邀請!首先咱們也不是什麼大咖,只是有個讀書的習慣,如果真的是瞭解一下我們的歷史或者是抱著不論年齡為了不使得自己空虛,充實自己的話,覺得可以看看,人民出版社的范文瀾和蔡老師合編修的《中國通史》雖然太多了,也可以稱是鉅製,價格也非常昂貴!但是,我覺得這部鉅製可以珍藏的!這部鉅製才看了五分之一,不過你如果真的看了會收穫很多的,絕對是收穫!不要胡扯什麼簡史之類的,誰可以說我們的五千年可以用簡史來說明!如果非要說可以看簡史的話就是柏楊的《華人史綱》可以讀讀!這個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兩部書都是大型出版社不管是內容和質量都值得信賴!

  • 5 # 二手的歷史鍋鍋

    就通史專業角度來講,演義之類雖然內容易讀又引人入勝,但並不是太為適合作為專業閱讀,關鍵是在於史實有過度演繹的成分,不免落入到非此即彼的套路里。蔡東藩的書就不再考慮範圍。

    劍橋中國史和哈佛中國史,無論是集眾人之力或一人獨寫一個專題,都是分析論證重於史實敘述,可以當做進階讀物。即在一般的歷史脈絡理清之後再來閱讀。

    錢穆的《國史大綱》多人推薦,但其優缺點都在“大綱”二字。優點在於邏輯清晰,中國之走向一目瞭然;缺點則是深度不夠,往往是知道結論,卻不知為何如此,極易形成刻板印象。

    中國通史題目太大,實在不易在一本小書裡完全道盡。--這個是要認清的現實。時空、官制、文化、經濟都是要仔細瞭解的。不然就會雲裡霧裡,不知身在何處,不知道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

    但要求通談何容易,白壽彝的《中國通史》二十冊,只能算是全,而不是通。故而,首薦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老先生只寫了三編,上古至五代。後面的部分由蔡美彪續成,而為《中國通史》十冊。撇開唯物史觀與階級分析法來看,到現在仍不失為大陸一部較好的通史。文字清新脫俗,讀起來並不費力。

    呂思勉的《中國通史》,前半部談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後半談歷史的發展脈絡。立論精闢,語句精彩,每每有類比的靈光一現。但引文較多,需要有文言基礎。因此讀所謂專業的《中國通史》,首推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用呂思勉《中國通史》作參考,再用諸多材料料補充知識,最後用洋人的幾部書來做進階閱讀。適當筆記一下,半年為限,基本可以小成。

  • 6 # 摩焦單皇

    推薦白壽彝的《中國通史》,有傳。呂氏師徒的國史成書過早,考古學還不發達。臺灣傅樂成的《中國通史》有點簡略了,有呂思勉錢穆師徒的痕跡。百卷版《中國通史》把各朝各代政治史軍事史文化史經濟史思想史分開講述,範史未殺青人就西去,蔡氏繼,也很精采。《中國斷代史》學術味重。

  • 7 # 掌上三言兩語

    建議讀范文瀾先生和蔡美彪先生的《中國通史》,通俗易懂、著述嚴謹。通讀後,對中國歷史的邏輯主線有了個明晰的概念。再則,如果要考學,一些答案標準多半在其中。

  • 8 # 吾心向學

    首先,我想告訴你,所有的通史都是別人的心得。例如《史記》,如果生活在漢朝,那麼這就是紀傳體五帝到漢朝的通史。裡面的用詞造句都是司馬遷的心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就是寫史的作者不能擺脫自己的時代約束,和自己的階級立場。

    其次,想研究通史,要看自己的喜好,中國的歷史學研究比較發達。清朝是有個學派叫“乾嘉學派”專門以考據為己任,甚至有點“考古”的感覺。他們研究最枯燥的原始文獻。以求還原最樸素的歷史情形,所以也叫“樸學”。一般人是受不了的。二,寫史有很多方法,已經說過了紀傳體,還有編年體,雜史,私人筆記等等。《二十四史》就是一部比較被認可的通史。就是太厚。所以有趙翼的《廿二史札記》,錢大昕《廿二史史異》,王明盛《十七史商榷》。其中趙的對初學者較友好。讀者需對自己的文言文有十足的自信。近代通史如范文瀾《中國通史》,郭沫若《中國通史》,白壽彝《中國通史》,翦伯贊《中國通史》,錢穆《國史大綱》,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等等。白壽彝的通史篇幅巨多。郭沫若才氣逼人,我讀他《甲申三百年祭》,深受教育。呂思勉學識廣博,浩如煙海,但是我讀他的文章,總感覺缺點激情,老學究。

    所以你是喜歡資訊量大的通史,還是喜歡淺顯易懂的通史,還是喜歡文學味較濃的歷史,還是喜歡考據,等。

    最後,讓我們把書讀起來吧!

  • 9 # 悠閒的星空貓

    我由於狂熱喜愛歷史,就是文言文版本的二十四史也通讀過。

    通史類的蠻多,主要還是看你個人修養如何?

    如果你只想看故事書,瞭解中國通俗史,建議你讀讀蔡東藩的歷史演義,好玩,好看,好讀,這部大書看完了,你就是歷史達人了,跟別人吹牛逼毫無違和感,天花亂墜的,絕對讓小白們祟拜得五體投地。不過,前方警告,別跟專業戶談,畢竟歷史演義是故事書,好比不能把三國演義當三國志讀一樣。蔡東藩的歷史演義真的不是歷史書。不想讀通史,只想當明粉,看看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也不錯嘛。

    還有梅毅的中國英雄史也是通俗易懂,詳細明白,比市面上大多數網路小說有意思,一部在手,基本上五千年曆史輪廓瞭然於胸了,更主要是梅毅是作家,比網路寫手靠譜點,引用大量歷史材料,好讀信得過。

    想更上一層樓,就看呂思勉的中國通史,呂老爺子自學成才,功力深厚,頗有見解,更主要是化繁為簡,大雅大俗,跟人咵天時,引用呂思勉,不輸陣,能唬住人。

    想真正專業點,就看官方的二十四史唄,最好讀文言文版本的,歷經滄桑的官宣認證,我信得過。當然這個要看你內力深厚,沒有九陽真經,別練乾坤大挪移,否則就走火入魔了。

    最後還是讀讀劍橋中國史和哈佛中國史,看看歪果仁是怎樣看待華人的,換種方式別有洞天福地。何況這兩部大書號稱西方研究種花家的經典,喜歡歷史千萬不要錯過了。

  • 10 # 廟山閒人

    個人推薦呂思勉老師的作品《中國通史》。

    一、我看書的習慣一般是拆封之後一定會讀完再繼續另一本,《中國通史》是目前唯一一本讀了20頁之後暫停的書,不是因為書不好,是書寫的太好,太有內容,太有隻是了,我是覺得自己知識儲備量不夠看著有點吃力,一段話涵蓋幾個朝代,需要大量的歷史文化知識才能理解透徹,為了更好更深的理解大師的作品,所以我決定暫停,為了看懂中國通史,我買了大量的歷史書籍,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去了解,把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瞭解個大概,再去品讀《中國通史》。

    二、我不太清楚你說的讀史心得,是什麼書籍,可能沒有理解吧,我個人覺得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積累,看中國通史的話就好比讓小孩子看魔戒的感覺,只看畫面,不懂內容,你要勉強看也能看,只是沒有意義。

    個人建議還是先多讀一些歷史著作,比如錢穆、呂思勉、陳寅恪、陳垣、吳晗、黃仁宇等老師的作品,比如黃仁宇老師的《中國大歷史》《萬曆十五年》,這些讀起來會比較輕鬆,知識機構也比較豐富,會讓你對歷史的某個朝代或某個事件有個大概的瞭解,如果有可能的話把《史記》白話版讀一遍的話會更好,在這樣的前提下再去讀《中國通史》的話就會比較輕鬆了。

    三、看歷史的話個人建議一定要看正史,具體作品的話看上面我介紹的作家,都是史學領域的大咖,他們的作品你可以多看一些,我認為男人過了35歲基本都開始喜歡讀歷史,也許是懂事成熟了,想了解自己,也想了解過去,想了解歷史,也想了解歷史中的自己,也許是歷史比較厚重,需要一代有一代的年輕人來承載傳播,也許是歷史比較有趣,千年之前和今日之事依然如出一轍,可見人心是多麼頑固,俗語說的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藥學學歷,可以賣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