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拉呱了

    我們先把五險一金的利益關聯方分為職工、企業、國家這麼三個方隊

    針對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關於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的提案,不同的方隊會有不同的意見。

    首先,毫無疑問,企業肯定是支援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的。

    企業都是逐利的,這裡不作細緻解釋了。當然,我不否認很多的企業也具備社會責任感。

    其次,大部分職工看到這個建議,是不會贊同的(個別職工可能想多拿現金)。

    先說公積金,因為公積金是企業和職工按照1:1比例繳納,現在交的多,不僅不是壞事,還是好事。因為你可以用自己的公積金把單位那部分拐過來,交的越多越好,最終全都是你的。

    再說社保,降低社保繳費比例,按照當前的養老金計算方式來說,對職工養老金沒有影響。空說無憑,我把目前計算養老金的公式貼出來,再解釋。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月社會平均工資× (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平均繳費指數在0.6-3之間,0.6(60%)指的是最低社保繳費基數,3(300%)指的是最高繳費基數,個人繳費基數越高,指數也就越高。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注:不同退休年齡對應不同計發月數,例如50歲-195、55歲-170、60歲-139

    各位看到沒有,從公式來看,影響大家養老金高低的因素是這麼四個,社會平均工資、本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指數)、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退休年齡。(個人賬戶儲存額類似於存款,只與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有關。)

    這四個因素與社保(養老)繳費比例沒有任何關係。2019年國家將企業承擔的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20%-21%統一降為16%時,很多人就已經科普過了,不影響個人養老金。

    那影響什麼呢?影響國家社保收入唄。

    最後,國家作為我們的大管家,面對老姚這個議案,她的心情是複雜的。

    不給你們降低吧,你們成天喊幹不下去了,光喊也就罷了,還裁員。前段時間還吵著要取消公積金(國家這兩天已經下發通知,近期要改革公積金制度而非取消)。

    給你們降低吧,這社保收入就少了,本來養老金這塊就捉襟見肘,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其實國家最近幾年一直在降低社保費率,像前面說的,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已經全部下調為16%,其他諸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都有階段性降費政策。

    今年疫情爆發,很多企業經營壓力十分巨大,國家也是出臺了很多稅收優惠和社保減免政策。

    所以說,國家也是十分關注企業發展的,同時還不能降低社會保障水平。就在4月17日,人社部下發通知,2020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整體上調5%,實現了連續16連漲,這是何等的氣魄。說氣魄不恰當,這充分反映了國家重視民生問題的態度。

    不管提不提這個建議,國家都會統籌規劃

    姚勁波是人大代表,提交議案是他的權利。其實這個議案他不提,別的企業家也可能會提。其實的其實,即便大家都不提,國家也會統籌考慮減負降稅問題。

    不過,鑑於國家近幾年已經連續密集出臺了很多稅收優惠和社保減免政策,我個人認為,短期內應該不會再出臺更大力度的政策(定向支援湖北等疫情重災區的政策除外),你得讓國家緩緩。眼前的公積金改革算一是一個大動作,肯定會降低企業負擔,大家拭目以待。

    長遠來看,國家大機率還會調整稅收結構以及五險繳費比例,在不影響社會保障水平的前提下,降低企業負擔。這個單由國家來買。

  • 2 # 娛樂3班

    第十三屆全華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即將開幕。作為全華人大代表,姚勁波準備提交三份書面建議,包含“進一步穩定就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做好線上職業技能培訓”、“以資訊化建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等話題。

    其中,最為犀利的是,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建議,一方面適當下調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由最低繳納5%降至3%,切實減輕企業用工壓力。另一方面,建議進一步降低社保繳納比例,如養老保險參照廈門、深圳等地做法,全國範圍內企業繳納比例統一調整為12%或13%。降低比例的同時,積極拓展社保基金其他收入來源。

    從整體提議來看,姚勁波都在為扶持中小企業建言獻策:

    一、進一步穩定就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2020年初以來,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執行造成巨大沖擊,也為中小企業經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更直接威脅到就業市場的穩定。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國家發改委公佈的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2.0,較上季度大幅下降10.7,創指數釋出十年來季度最低值。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為此,中央及地方圍繞“穩就業保就業”和助企紓困,密集出臺大量政策舉措,以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但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加速蔓延,國內外因素疊加使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市場需求下降,一些中小企業由“復工復產難”到“找訂單難”,甚至出現“復工復產即破產倒閉”的情況。因此,繼續加強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用工及融資成本,成為“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手段。為解決上述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降低公積金和社保繳納比例,減輕企業經營負擔

    疫情下的中小企業復甦,面臨的最大困難就在於“入不敷出”,成本特別是人力成本高企,收入減少。因此,建議一方面適當下調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由最低繳納5%降至3%,切實減輕企業用工壓力。另一方面,建議進一步降低社保繳納比例,如養老保險參照廈門、深圳等地做法,全國範圍內企業繳納比例統一調整為12%或13%。降低比例的同時,積極拓展社保基金其他收入來源。

    2、積極推動靈活用工等新模式,有效分擔企業用工成本

    疫情期間,推行靈活用工和共享用工模式,可實現企業間快速高效的人力資源互補,分擔公司成本,增加就業容量,緩解臨時性供需矛盾。為此,一方面,建議政府以定向補貼等方式,鼓勵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搭建靈活用工和共享用工平臺。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吸引更多有需求的企業透過平臺釋出資訊,促進供需資訊精準對接。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出臺社保繳納指導性政策,如社保繳納部分可由雙方用工企業共同繳納,並約定分攤比例。

    3、引導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解決企業融資需求

    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經營與信用風險進一步增大,且分散於百業百態,情況各異,金融機構風控難度較高,因此其融貸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眾所周知,大量中小微企業透過網際網路平臺與使用者達成交易,在線上沉澱了海量資料,因此建議在政府指導下,金融機構與擁有大資料資源的網際網路平臺深度合作,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估體系,深度分析其生產經營資訊,從而生成企業風險報告,計算出可貸款額度,確保安全高效地提供融貸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二、進一步做好線上職業技能培訓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已成為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擴大就業規模的重要舉措。2020年伊始,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下職業技能培訓幾乎陷於停滯,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日漸凸顯:此舉既是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徑,更為探索“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新模式提供了機遇。

    基於此,人社部、財政部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在上半年密集推出各項政策,如“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等,積極推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據人社部2020年第一季度新聞釋出會介紹,目前線上平臺實名註冊總人次數達590萬,包括農民工、城市藍領等城鄉各類勞動者。但相比龐大的農民工等就業群體,目前線上職業技能培訓仍存在著企業從事培訓服務的積極性不高,接受培訓勞動者偏少,培訓資源供需不均等問題。從長遠看,推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不僅是疫期“戰時”舉措,更是持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未來方向。為進一步做好線上職業技能培訓,提出以下建議:

    1、強化政策激勵,支援企業搭建線上職業教育平臺

    作為用人主體,企業對於人才技能的標準及要求最為了解,建議政府大力支援企業搭建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平臺,該平臺可優先納入各地“兩目錄一系統”,享受國家相應補貼,同時針對部分在培訓內容、技術、師資等方面走在前列的全國性專案,各地政府可將其引入本地,與當地培訓機構合作共建,帶動本地職業培訓發展。其次建議政府加大資金籌集和支援力度,將更大比例的保障就業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產業發展經費用於線上職業技能培訓。針對部分中小企業申請補貼流程複雜、耗時較長等問題,政府可直接將補貼發予培訓平臺,促使其更好服務中小企業。

    2、加大組織引導,鼓勵勞動者積極參與線上培訓

    針對勞動者參與線上培訓積極性不高,參與人數少等問題,建議有關部門設立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做到“一人一檔”,逐步實現資料統計、過程監督、效果評價、資金撥付等功能一體化,並以此為基礎明確補貼標準及物件。對參加線上培訓的建檔立卡貧困人群、殘疾人求職者、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在培訓期間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此外,建議透過市場調研等方式集中推薦最緊缺崗位及相關培訓課程,便於勞動者進行選擇學習,並鼓勵“訂單式培訓”,實現“招、培、就”環節無縫銜接。

    3、提升服務質量,為構建靈活、有序市場體系打好基礎

    建議政府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鼓勵行業協會、企業、職業院校等多方主體共同籌辦線上職業技能平臺,並給予一定職業資質認證許可權,為其招生開啟視窗。同時,需將補貼標準與市場培訓成本掛鉤,各地應避免補貼數額“一刀切”;在申領補貼流程方面,可進一步簡化手續,縮短審批時長,為線上職業培訓平臺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務。

    三、以資訊化建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縣域涵蓋城鎮與鄉村,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縣域經濟亦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普及,物聯網、大資料等資訊化建設體系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等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農業農村部資訊中心釋出的《2019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指出:全國77.7%的縣(市、區)設立了農業農村資訊化管理服務機構,並向鄉村延伸建立益農資訊社。但該報告還指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超過 60%的縣(市、區)僅佔3.9%,低於30%的縣(市、區)佔比達到39.6%。”由此來看,縣域資訊化水平總體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地區發展不平衡,資訊化人才建設相對滯後,難以適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為挖掘資訊化建設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潛力,建議:

    1、搭建本地網際網路資訊平臺,進一步服務民眾

    建議以縣為單位搭建本地資訊平臺,引入生活服務相關功能。縣級政府可以聯合社會企業,透過整合優勢資源,搭建符合當地縣情的本土化、特色化資訊平臺,採用政府引領、企業運營、居民互動的模式,在釋出政府公告、政策和便民資訊的基礎上,引入網際網路平臺上的電商服務、求職招聘、水電繳納、公交出行等功能,進一步服務好當地居民。

    2、建設基層資訊化人才隊伍,加快普及網際網路應用技能

    一是建議政府積極選拔各類人才參與資訊化工作,打造資訊化人才隊伍:以提高福利待遇和職稱評定等政策引導、吸納返鄉務工人員、高校畢業生、大學生村官等熟悉網際網路,對網路技能有一定認知的人群,組建人才隊伍,按需分配到縣、鄉基層工作崗位,從事資訊平臺的建設和推廣普及;二是加強基層人員的網際網路應用技能培訓。鼓勵線上職業教育平臺免費向基層開放部分課程,同時縣級政府可組建培訓師資隊伍,在縣、鄉開展專項培訓,讓基層公務人員和廣大民眾學會使用網際網路工具工作生活,提升當地居民網路技能和資訊素養。

    3、以數字經濟驅動本地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雲旅遊、線上問診等新業態逐漸成熟,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被廣泛運用。縣域經濟亟需抓住數字轉型的戰略機遇,以資訊化為引擎,實現升級躍遷。建議各地將本地特色工業、農業產業以及服務業,與資訊化手段充分結合,依託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對特色產業鏈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 3 # 海色民生

    對於普通職工,或者說有正規職業的人來說,當然不認同降低費率,但對於企業來說,肯定舉雙手贊同,這樣簡單看,似乎大家要站在職工的立場上來反對降低費率。

    但是現在有一個人數越來越大的群體,叫做靈活就業者,每年的社保費對他們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是不能忽視的問題。同樣,對於一些小微企業來說,每年上漲的社保和公積金也成為巨大的負擔。

    所以說,社保的繳費不能搞一個標準,應該更加細分層次,對於不同人群和不同企業要拉開繳費標準,現在的60%-300%還不夠,需要更低和更高的標準,來滿足不同企業和個人的能力。

    不僅如此,拉開標準的同時,一定要進行調劑,對於養老金高的要設定上限,每次的上調幅度要降低,而養老金低的要提高下限,上調幅度要增大,要讓退休人員在一段時間之後,領取的養老金數目基本相同,得到的服務也相同。

  • 4 # 愛睡覺的小豬喬治

    無所謂贊同不贊同,這只是不同的角度看而已。他是企業家,老闆,現在疫情影響大,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所以他和大部分的老闆一樣,希望減少人工成本來維持企業經營。

    重要的舉措有降薪,降低社保比例和公積金比例等,對於我們大部分打工仔來說,減少公積金和社保就是變相的降薪,就是福利變差了,甚至會害怕企業經營不善有會倒閉的擔心。

    經濟困難,減少收入誰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如果說經營好了,希望老闆可以善待員工,給予好的保障。

  • 5 # 養老護理員蘭芳姐

    能夠理解,有條件贊同。

    企業負擔真的很重。

    企業繳納社保和公積金,如果不投機取巧,而是按員工的實際工資足額繳納,這個成本大概會佔員工工資支出的40%多。即便沒有疫情,這也是相當大的一筆支出;疫情之下,目前有社保和公積金的緩交政策,但最終還是要補交,補交時對企業而言,可能會是一筆超大額支出。

    談談為什麼要有條件贊同。企業和員工,唇齒相依,相互依存。企業沒員工沒法順利生產,員工沒企業沒處穩定工作。企業倒閉了,員工就得失業重找工作,或者自謀出路。為企業長久生存著想,也是為員工自己持續穩定工作著想。企業降低公積金和社保比例,企業支出成本少了,個人分得的利益也少了。這是同樣利益大小如何分配變化的問題。減少個人利益,當然不能是無條件讓步。企業降低社保比例,影響的除了在職的員工,還有廣大的退休員工。會影響在職員工未來的退休金和退休員工現在的退休金。提幾個可以贊同的企業降低社保公積金繳納比例的條件。

    1,全國統一社保公積金繳納比例,或者按照房價和物價的多少規定相應繳納比例。

    上海的房價高於江蘇,但上海的公積金繳納比例只有7%,而江蘇的公積金繳納比例是5%~12%。這種地區政策性不平衡,可以藉此得到修正。

    2,同步規定統一社保和公積金最低繳納基數,有實力的公司另行繳納企業年金。

    社保公積金作為基礎性保障,最好是低額度,全覆蓋,讓員工都覆蓋到,企業都交得起。只規定社保公積金最低繳納數,不設足額或補充,可以降低個體間基礎保障的差異性。

    3,領取養老金時根據繳納情況多勞多得,但控制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金差異,以及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在職人員平均薪資的差異。

    作為社會福利,覆蓋面,公平性更重要。能力造成的收入差距,可以透過購買和兌現商業保險等方式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藍軍曾經的傳奇,蘭帕德目前對切爾西的改造成功嗎?他能否帶領切爾西重返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