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貓首飾

    人不一樣,自己看輕自己唄。這話說的可能有點重了,但問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這也許要追溯到我們的歷史沿襲問題,大家都知道華人比較謙虛嘛,所以對本國的個人英雄主義不是很推崇,但是誰心裡沒有點慕強心思?這時候,外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傳了進來,我們恍然,覺得沒錯,就是這樣。於是西方個人英雄主義就在心裡烙下了個印,而這時再有華人模仿,試圖打造中國式個人英雄主義,就難免覺得不是那個滋味,覺得是照貓畫虎。可是誰規定我們一定要跟別人一樣,為什麼不能是帶有中國特色的個人英雄主義呢?

    為什麼我們不能自信點,有點認同感?外華人高貴在哪了嗎?演技我們也有,技術我們在跟進,超越歐美影視很顯然只是時間問題。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沒有不能接受中國個人主義英雄,我只是看不慣中國影視在情節上的重複,我只想說,每個人經歷的很多事情也是相似的,那我們是在重複別人的人生嗎?顯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生活在同一個社會,誰沒有點相同之處?我們的獨特就在於我們對同一事情的不同處理方式,對這個電影的表達,導演的方式不同,每個情節的處理都不乏讓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並進行更大的改進。

    享受了視覺盛宴的是你,說不好的也是你,能不能別這麼口是心非,說點實話,不求吹捧,少點自貶,只求中肯。

  • 2 # 一水居

    謝邀。很巧的是,最近剛好有人談到了這方面的事情。《戰狼》的個人英雄主義是無瑕,勇敢,果決的,符合了人們心中關於英雄的全部構想,但增加了虛幻感。相對於《戰狼》來說,《血戰鋼鋸嶺》的個人英雄相對“中立”,因為中立所以顯得更加平易近人。他未參加戰鬥前和母親在教堂裡的對話,平靜的生活下,他只是一個年輕的孩子,善良而聰明。他也是可以追求心愛女孩把女孩帶上山頂的激情少年,浪漫而不失情調。至於後來不拿槍上戰場過後的恐懼,再在恐懼中找到自己的“信”,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並不是刻意要追求大場面,刺激,自然而然的發生,這才更讓人震撼。好比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少之又少的戰鬥場面,留下的卻是一眾的思考。梅爾吉布森,商業性做的不錯,沖繩島戰役本身是慘烈的,一次絕地的反擊。日本的“神風特遣隊”也是存在的,恐怖的太多,見血在鋼鋸嶺就不算稀奇。在諾蘭的《敦刻爾克》同樣的表現戰爭所營造的恐怖氛圍。

    現在很多懷疑豆瓣評分,說是存在刷分的現象,其實儘管這種現象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豆瓣評分仍然是國內相對貓眼等更加專業的平臺。因為我們依舊看到的是《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教父》等經典電影的公平地位。針對一些影評人對於《戰狼》給出的評分,我可以做出解釋,並不是因為個人原因,也並不是因為純粹的崇洋媚外給出的低價評分,因為從2017到2018年國內還是出了許多品質上佳,不錯評分的電影,這裡就不過多贅述,比如說《不成問題的問題》《大佛普拉斯》等。至於《嘉年華》怎樣,不做過多評價,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贏在了題材上。

    而戰狼的英雄主義太過於直接了,中國的國旗,中國的全能英雄,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但我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看待。

    合理性

    冷鋒一個人拯救全部人民的合理性不說,單說冷鋒戰鬥了將近一個小時衣服還是乾淨的這一點,就很多人不服,畢竟這可是在戰鬥。再說冷鋒最後得到中國海軍支援,長官下令開炮那一段,的確讓人震撼,可是再想想,中國對外發射導彈的先例還沒有。這一點就夠琢磨的了。

    劇情的走向,音樂的選用體現的是導演的價值觀。一段讓人讓人非常感動的場面,非洲人民在車庫裡等待救援,流下淚水的時候,出現了中國軍隊,中國國旗,然後響起了一首基督教的配樂。這當然一方面體現的是非洲人民的信仰,但不知道導演有沒有這方面的思考?

    深刻性

    雖說很多人喜歡戰狼,但不可否認的是戰狼的深刻性是不如《血戰鋼鋸嶺》的,倒不是因為一者是外國電影,簡單的舉例,從《血戰鋼鋸嶺》中主角小時候看到牆上聖經中第六戒“不可殺生”,到後來聖經小冊子的隨身攜帶,再到最後滑落手上都是很有深意的。

    延續性

    戰狼的延續性是不太好的,因為看過一遍過後,至少我自己還是不太想要刷第二遍的,因為畢竟裡面並沒有可以深入探討的東西。當然,我們也可以從現在題材的興起,未來國內電影的發展的趨勢來看。現象級電影也將不再是現象。

    國家的強大,民族的興起,逐漸體現在電影領域。《戰狼》的興起,也正是印證了這一點。

  • 3 # 孫大聖你好

    直接說結論,豆瓣上接受外國英雄主義電影卻難以接受中國式英雄主義電影,是因為在講故事和灌輸思想的能力上,中國電影普遍遜於好萊塢電影。

    在社會上打拼幾年的人都明白,同樣一件事,有些人講起來很易於聽者接受,有的人卻被反感。曾國藩“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的故事,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就拿中國票房榜上的頭把交椅《戰狼2》來說,《戰狼2》中很多細節都在很用力地證明中國變強大了,太過煽情被很多人詬病。

    而與《戰狼2》同類型的《第一滴血》就很剋制了,主人公冷酷的簡直不想說話了,無意做英雄,都TM是被逼的。

    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雖然也是主旋律的電影,但是影片質量過硬,這把愛國糧人們吃起來香多了。

    所以說,不是所有對《戰狼2》批評的人都是慕洋犬,歸根結底是電影的質量問題。

  • 4 # 電劇小班長

    感謝支援,大家好我是班班說電影,喜歡看電影的記得關注我然後檢視往期影片哦,其實小編是這樣認為的,國外的西方英雄都是比較早的,再加上動作和特效上都比國內的要做的好多,所以相對來說大家比較喜歡國外的,但是有一點小編可以肯定,中國的神話故事是世界上都不能超越的,比如齊天大聖孫悟空無論國外的那個英雄人物都不能猴哥相提並論,所以西方英雄和國內英雄大家的喜歡方式都不一樣各有千秋

  • 5 # 醉舞清銘

    豆瓣上一些評論家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做評論,在他們眼裡外國的就一定是好的,是真的。而中中國產的電影就一定不行,它歌頌的英雄主義就一定是經過包裝的,是不值得接受的。亦或者說在他們看來接受中中國產電影所歌頌的英雄主義就是在掉身價,或者說是見識淺薄,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為了裝出一種眾人皆下品而我獨高的形象,他們自然不能接受中國的英雄主義。

  • 6 # 電影流水賬

    我覺得這個豆瓣的發展歷史有關係的,也是和中國電影的發展程序息息相關的。

    豆瓣在中國嶄露頭角的時候,中國還沒有太多的觀影人群,拍攝的電影數量質量也與世界整體水平差太多,更不用談大眾的電影品味。多數人還沒有心情,沒有條件去看電影,談品味就會笑掉大牙。所以當時國內對電影有興趣,對國外電影涉獵比較多的人,幾乎全部混跡在豆瓣。可以說,在當時,不可否認,豆瓣代表著華人對電影的最高的欣賞水平。這樣也漸漸形成了豆瓣裝逼刁鑽的口味,也不知不覺間形成了對於國外電影略帶膜拜的心理。

    只是如今,時移世易,國內觀影人數暴增,院線數量飛速發展,而國內民眾觀影口味也逐漸形成,而隨之而來的是,中中國產電影從一開始各種套路圈錢到現在逐漸開始追趕上西方的製作水平(不可否認,差距還是有的)。這是客觀的,比如說《紅海行動》。《戰狼2》可以說第一次點燃國民的愛國熱情,而《紅海行動》做到了這些的同時,把中中國產電影製作質量提高到了與好萊塢同樣的水平。

    世界已經天翻地覆,而豆瓣的元老們還活在過去根深蒂固的思維裡,對於中中國產大製作存在著偏見。這個不能怪他們,畢竟國內電影質量整體差距還有,而且畢竟每個人有他時代的侷限。這些的看法的改變需要中國電影的繼續發展,需要國內觀影人群口味的再提高,這個也許需要一兩代人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的紅米note4x玩兒王者榮耀卡,其他遊戲都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