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大器
-
2 # 史論縱橫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姜維和鍾會的事了。我實在想不出還有拿個典故能有這個更貼題了!
這是發生在三國中後期,魏國滅蜀國之戰的時候,魏國權臣司馬昭(後來篡位,建立西晉的皇帝)因為蜀國的姜維屢屢騷擾邊疆,(在蜀國看來氣勢洶湧的九伐中原,在魏國看來就是擾邊)因此,想要討伐蜀國,得到了鍾會的支援,但是司馬昭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除了派鍾會外,還派了鄧艾兵分兩軍進軍蜀國。
蜀地易守難攻,是出了名的,蜀國的軍隊佔據天險地勢死守劍閣,連續攻打而沒有得手的鐘會就有點灰心了,想要退兵,但是另一路的鄧艾奇襲成都得手,並且逼迫劉禪投降,劉禪投降後,掌管蜀國最主要軍事力量的姜維投降給鍾會,蜀漢滅亡,但是姜維並不死心,希望利用鍾會實現匡扶漢室的目的,於是勸說鍾會謀反。
聽君一席話,就是這麼說的: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遊乎?(《漢晉春秋》)聽了姜維的話,鍾會動了心思,想要和姜維一同造反,但是鍾會忌諱同在蜀地的鄧艾,於是先發制人,給司馬昭寫信說鄧艾有造反的舉動,同時在蜀國的其他將領衛瓘、胡烈和師纂也上書說鄧艾所作悖逆,司馬昭決定讓鍾會把鄧艾拿下,押送回京。司馬昭怕鄧艾不服,就讓鍾會帶著軍隊去成都,並且拿著司馬昭的手書讓鄧艾計程車兵不敢造反。
但是司馬昭不止擔心鄧艾造反,也擔心鍾會造反,於是給鍾會寫信說:“我擔心鄧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入斜谷,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我們不久就可以相見了。”
這更加速了鍾會造反的決心,因為鍾會認為要是拿下鄧艾,鍾會一個人就可以做大,而司馬昭派大軍前來,肯定是提防他。自認為功名天下無比的鐘會根本不願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將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決定舉兵反叛。於是和姜維密謀派蜀兵出斜谷,佔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
但是,鍾會的很多將士不服,導致發生兵變,鍾會與姜維死於兵變,據說死的時候是被砍成肉醬,終年四十歲,鍾會帳下將士數百人被殺。
估計這是最貼合這個題的典故了吧!
-
3 # 國家人文歷史
1.紙上談兵
戰國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少時學兵法,天下人莫能當,只有他爹覺得他“誇誇其談,難以委以重任”。後來趙王不聽勸告,執意讓趙括接替廉頗為趙將,結果長平之戰中,趙括只知兵書,不知變通,趙軍大敗,自此一蹶不振。
2.宋徽宗錯信郭京
1126年,金兵圍攻汴京,郭京偽稱能施“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可生擒金將退敵,徽宗對此深信不疑,便授以宮職,並賜以金帛數萬。郭京所募之士兵六甲者皆屬市井無賴之徒,還宣傳說:“擇日出兵三百,直襲至陰山(今內蒙古大陰山)。”等到開汴京宣化門出戰,郭京坐城樓上作“六甲”之法,結果一觸即潰,金兵擊敗其兵,不久徽宗和其他皇親國戚也被擄走。
孟昶
3. 後蜀孟昶用人失察而終誤國
無賴出身的王昭遠,靠奉承後蜀的孟昶取得了高位,但他還不滿足,宋太祖乾德二年,他勸說孟昶派使者聯絡北漢,共同舉兵滅宋,孟昶居然同意,後因使者在途中叛逃宋朝,宋太祖遂決意滅蜀。宋朝派騎兵六萬伐蜀。孟昶聽說後,命王昭遠為西南行營都統,率兵拒戰,並對王昭遠說:“今日之師,卿所召也,勉為朕立功!"王昭遠此時仍非常狂妄,以方略自任,從成都出發,孟昶命宰相李昊等餞之城外。昭遠手執鐵如意,指揮若定,自比諸葛亮。酒酣,攘臂謂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結果,在宋軍的打擊下,王昭遠三戰三敗,狼狽逃回。
4.齊桓公用豎刁、易牙、公子開方
齊桓公晚年日益昏聵,非常寵信易牙、開方、豎刁等奸佞之徒。管仲在世時,曾與齊桓公將哮公昭立為太子,後來管仲去世,桓公受易牙的鼓動,將無詭立為太子。齊桓公去世後,易牙與豎刁剷除異己,擁立公子無詭為齊君。太子昭見繼承君位無望,逃離齊國投奔宋國。其他幾個公子則與新君無詭互相攻殺。由於齊桓公的兒子們為爭奪君位而彼此攻殺,宮中空虛無人,沒有人有心思去管死去的齊桓公。結果桓公的屍體在床上停放了六十七天,因屍體腐敗而滋生的蛆蟲甚至都爬出了門外。直到無詭正式即位,才將齊桓公的屍體放入棺中,停柩待葬。
回覆列表
看到這句話,國史君(國史通論)最先想到的就是幾個大忽悠騙得燕王噲身死國亡的故事了:
話說戰國時期大縱橫家蘇秦與燕國國相子之是親家,蘇秦的弟弟蘇代又和子之是好哥們,在蘇秦被刺殺之後,蘇代收到了齊國的重用,並且常年往燕國跑。有一次,他的好哥們子之就給他透露了自己想當燕王的意思。蘇代對此表示十分震驚,然後爽快地答應幫他一把。
在一次日常對話中,燕王問蘇代:“齊國現在還有沒有再次稱霸天下的能力呢?”蘇代說齊王倒是想稱霸呢,但是門也沒有,因為齊王不相信他的大臣啊!想稱霸天下的燕王噲感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便對國相子之更加信任了,把很多大權都交給了他。
後來,燕國大臣鹿毛壽又對燕王噲說:“即便是燕國稱霸天下,對您個人又有什麼好處呢?您當燕王圖的不就是彪炳史冊,流芳百世嗎?您想想,幾千年來有誰是流芳百世的呢?當然是堯舜了!他們憑什麼啊——禪讓啊!”燕王噲覺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於是開始著手禪位之事。
又有大臣說:“大王啊,人言可畏啊!外邊都傳說您要禪位,但是每一個說您有讓賢之心!為什麼——因為您早就立了太子,而且太子黨很強大,所以您說讓位給國相子之,誰信啊!”想要流芳百世的燕王噲覺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於是燕王噲便把燕國年俸三百石以上的官員的印綬全部收繳,交給了子之全權處理。此後:“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於子之。”
但是子之上位三年之後,國家大亂,齊國便乘機入侵,很快就把混亂的燕國吞併了。子之在這場動亂中被剁成了肉醬,而子之不但被殺,還被後世譏笑千年。他的遺言可能就是——蘇代,鹿毛壽,你們這些混蛋!生前聽君一席話,致使寡人無全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