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清六月風
-
2 # 書香知識局
這句老俗語是古人長期觀察之後經驗的總結,從過去流傳至今,是有一定道理的。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
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這一天以後,天氣會漸冷,大地也將產生初霜,通常冷空氣也是這個時候頻繁南下。
霜降節氣過後,南下的冷空氣和南方的暖氣流相遇,就會形成降雨。
如果沒有下雨,則代表北邊的冷空氣比南方的暖氣流弱勢,這樣就意味著暖氣流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佔上風,甚至暖到冬天。
冷暖氣流相遇導致降雨的常識,使得“霜降沒見雨,必定暖到冬”的俗語值得一用。
今年(2019)的冬天很可能是暖冬。
畢竟今天,江西81天無雨,上了熱搜。
暖冬對南方人而言,可能是舒適的季節,但它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因為在冬季的時候降雨(雪)多一些,不僅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利,可以減少引水灌溉;還能讓低溫凍死在地裡面過冬的害蟲,來年就會少一些病蟲害。
冬季的時候如果能下雪,那對作物的生長更是相當有利,農諺“瑞雪兆豐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希望今年北方的冷空氣再給力一點,不要旱,也不要暖冬。
-
3 # 袁如軍840
霜降不下雨,心定是暖冬。我們農村有這樣的說法,意思是在霜降這天沒有下雨,是晴天,就說是要幹冬,整個冬天晴多雨少,很暖和。也就是還會有十月小陽春,比如櫻桃樹還會開花,象泰一樣。但是在進入臘月,大寒季節還是很冷的。我們這裡的農村有句俗話叫做雪不落雪在,雨不下雨在。
-
4 # 伊伊的朋友
霜降不下雨,心定是暖冬。我們農村有這樣的說法,意思是在霜降這天沒有下雨,是晴天,就說是要幹冬,整個冬天晴多雨少,很暖和。也就是還會有十月小陽春,比如櫻桃樹還會開花,象泰一樣。但是在進入臘月,大寒季節還是很冷的。我們這裡的農村有句俗話叫做雪不落雪在,雨不下雨在
-
5 # 老胡說三農
這句俗語的意思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在霜降時節如果沒有下雨的話,整個冬天都會很溫暖。
先說說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吧!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準確性,有“好事者”查閱了信陽地區1975年到2010年共35年的氣象資料,其中,這35年中霜降時節下雨的年份只有14年,而其餘的年份中霜降時節是沒有下雨的。而這35年中,比較寒冷的年份就有26年,這其中就包括霜降時節沒有下雨的12年也是比較寒冷的。由此可見,這句俗語中是沒有多少道理的。
既然這句俗語沒有什麼多少道理,那麼,單憑今年的霜降時節是否下雨而去判定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似乎有些不靠譜。
那麼,今年冬天的溫度究竟會怎麼樣呢?
據氣象專家介紹,因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今年的冬天不會很冷,仍將是暖冬。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觀察,厄爾尼諾現象已經發生。而這一現象的出現,會使海平面的溫度有所上升。另外,按照規律計算,今年冬天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活動的不會很頻繁,而且,冷鋒偏弱。在這種態勢下,預計今年冬天的平均溫度不會太低。
其實,最近幾年我們都會發現:冬天不是太冷!在我小的時候,每當下雪,屋簷下的冰柱就會一直掛到春天。而最近幾年,這種現象幾乎很難看到。因此可以說,全球氣候變暖已是趨勢。
當然,全國這麼大,還會存在區域性的極端天氣現象。譬如,東北和西北地區,儘管經常有暖冬現象出現,但這些地區相比於中國的其它地區,在冬天時還是比較冷的。因此,暖冬現象只能針對大部分地區來說。
好啦,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得說來,以霜降下沒下雨來判斷今年的冬天是不是很冷,似乎有些不科學,應該以氣象學現象來判斷。因此,根據專家的說法,今年的冬天不會很冷。
-
6 # 鄉間一抹Sunny
今年霜降節氣開始於10月24號,現在正處於霜降期間,在我們家鄉正是紅薯收穫上市的季節,家家戶戶都趕緊著把紅薯收回家儲存起來或者賣掉,因為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紅薯很容易受凍害,而變得一文不值。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過完正式到了冬季,現在的天氣逐漸變冷,前幾天甚至出現了零下的低溫,早晚溫差越來越大,早晨和傍晚要穿棉衣,而中午卻仍然比較炎熱。
霜降節氣,天氣越來越涼,早晨起來,大地白濛濛的一片,結了一層白色的小冰晶,這時大部分不耐寒植物開始停止生長,很多動物,昆蟲開始蟄伏準備冬眠,萬物蕭瑟。
中國自古是農業社會,農民種地為生,天氣變化對農業收成影響非常大,為了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從而發明了二十四節氣,勞動人民根據二十四節氣的天氣變化規律,不斷總結,從而在各地形成了很多預測天氣的農諺俗語。
“霜降沒見雨,必定暖到冬”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霜降節氣沒有下雨,那麼冬天天氣就會比較暖和,相反如果霜降期間雨水比較頻繁,那麼天氣就會冷的比較早,即將來臨的冬天相對就會比較寒冷。
在我們當地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如果秋季雨水偏少,天氣涼快的就比較晚,冷暖空氣交匯對流往往會形成雨水,如果在霜降節氣雨水偏少,那麼說明今年冷空氣南下不頻繁,這種情況就好持續到冬天,會形成暖冬的氣候特徵。
聽老一輩的說,那時候天氣比較正常,該冷的時候冷,該熱的時候熱,每年到了霜降節氣往往十分寒冷了,棉衣棉被早都拿出來了,到了現在受各種因素影響,冬天相對以前來說,是越來越暖和了,頻繁出現“暖冬”的天氣狀況,寒冷也在不斷往後推遲,現在確實感覺即使是寒冬也冷不了幾天就過去了。
今年霜降節氣,雖然到了深秋季節,但是我老家河南中西部地區整體上雨水偏少,氣候乾燥,現在白天溫度仍然較高,這幾天氣溫都是在20-25°C左右,相對比較偏熱,農作物的收成也相對晚了一些。
“霜降沒見雨,必定暖到冬”,以霜降節氣期間來判斷是暖冬還是寒冬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要不然也不會流傳至今,不過中國地域遼闊,比如現在河南地區和山西北部氣溫相差了將近8°C左右,南北氣候差異還是非常大的,農諺也只適用於區域性地區。最近幾年受厄爾尼諾等多方面的影響,全球氣溫都有整體升高的趨勢,有關專家已經說了今年很大可能還是暖冬,氣溫偏高。
-
7 # 指尖三農
農村俗語“霜降沒見雨,必定暖到冬”何意?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
俗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於這句話我是這麼理解的,家裡老人經歷的多,自然看到的、聽到的、理解的,都相對多一些,也能夠繼承和發揚很多農村文化。指尖外婆今天已經91歲了,真真的是一寶,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聽外婆說過去的故事,平時生活中外婆也總能用些老話教導,對於她們而言,這些流傳至今的俗語、老話,內蘊含著深刻的智慧,有時候細細品讀,確實富含哲學道理,真的應了那句話,話糙理不糙。在眾多的俗語當中,關於農業生產、農村氣候的較多,比如農村有句俗語,“霜降沒見雨,必定暖到冬”,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都知道霜降是24節氣之一,也是秋季當中最後一個節氣,再往後一個節氣就是立冬了,所以霜降實際上是秋去冬來的銜接。每年在公曆10月23-24日為霜降,之所以會有差別,主要是日計時和月計時的時間區別。到了霜降之後,各種不耐寒的作物就停止生長了,也是秋天落葉最明顯的階段,當然也是以為著下霜時節的即將到來,氣溫的下降。
關於24節氣,我們都知道,主要設計是為了農業生產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了,再結合當地的氣候變化,做出各種農業生產的安排。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充滿智慧的農民,根據長期的經驗,總結了許多與節氣有關的農村俗語,用於預測天氣和指導生產。題目中的農村俗語,字面含義非常簡單,也就是說如果霜降這天沒有下雨,那麼今年必定是暖冬。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霜降節氣的到來,本身就是預示著氣候的變冷,冬天即將到來。農村甚至對於霜降是否有霜也有預示,認為“霜降有霜,米穀滿倉;霜降無霜,來年吃糠”,可見這天的氣候還是很重要的。霜降有沒有霜,或者有沒有雨,主要是南北氣候交融的結果,如果不下雨氣候乾旱炎熱,說明南方溫熱氣候佔據上風,會影響未來的氣候。農村還有兩句類似的俗語,“霜降下雨一冬漣,霜降不下一冬幹”;”霜降晴,風雪少;霜降雨,風雪多”,都是表達這樣的觀點。
-
8 # 過客9413
有句俗話叫“天不按甲子人不按道理”,古人總結的規律有其誠實性,能代代相傳至今,就足夠說明。試想一下,幾千年來,哪個年代象現在,這麼多人口,每天用掉這麼多電,燒這麼多油,轉化這麼多光能、風能、水能、核能、食物能。別的不說,就光十四億人的放屁,都足以叫老祖宗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規律失靈。
-
9 # 西出陽關楊時明
人類生活動靜大,
促使氣候多變化。
霜降無雨暖到冬,
俗話兌現已無法。
(一)
-
10 # 樹德漢碩
霜降不見雨,必定暖到冬。這是一句以霜降有雨無雨來判定冬天是冷是暖的氣象諺語,這帶有經驗的總結性,在一定的地域內是有一定的準確性的,但也不是處處都會靈驗的。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排於第十八位,是陰曆九月中氣,秋季最後一氣,氣凝而聚,露結為霜,即是霜降。表明秋深秋涼,晝夜溫差更大了,會露凝成霜了。霜降之後就是立冬,預示秋去冬臨,季節要轉換了。據此,古人常霜降冷暖有無雨來預知立冬或冬後的天氣冷熱乾溼。霜降無雨冬必暖,霜降有雨冬必寒。霜降冷暖晴雨成了預知冬後天氣的關鍵節點。氣象氣候是有規律性的,依其規律是可預測的,所以會有一定的準確靈驗。
現在是在霜降節令內,霜降那天,我這裡是陰而有小雨,依此說,我地冬天不會很暖,也不會很冷,總體說,還是偏向暖冬多一點吧。
回覆列表
農村俗語“霜降沒見雨,必定暖到冬"意思是說霜降這天不下雨,就一至天晴到冬至去了。今年霜降下雨了,所以今年是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