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藝攝影微課堂

    這張照片是由馬克▪呂布先生拍攝的非常知名的照片,這是在1970年越戰期間,美國國內發生了空前的反戰示威抗議怒潮。4月初,10萬名學生直搗華盛頓,把白宮變成了一個武裝兵營。在俄亥俄州肯特大學,學生和國民警衛隊互相攻擊,激動的學生放火燒了後備軍官訓練隊的營房,並且高喊:一二三四,我們不要那個鳥戰爭。

    還有其他幾張資料圖片,可以參考一下

    題主選擇的那一張可以說是這個事件拍攝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張了。

  • 2 # 縱橫視覺ZoneFoto

    圖片背景是1970年代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國內的反戰示威遊行,在五角大樓前,面向國民警衛隊的那位手持花朵姑娘的姑娘面向刺刀是馬克呂布先生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多年來,馬克呂布的國際視野記錄下了從中國到伊朗到西非的豐富的形象。

    圖片說明:,1967年3月在五角大樓前,一名的17歲的“玫瑰·卡斯米爾”(Jan Rose Kasmir)手持花朵示威,首次在“生活”雜誌上發表的標誌性照片,幫助公眾輿論對抗美國在越南的戰爭。

    這是圖片中女孩在後期採訪時對當時情況的描述:“ 當被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是17,那時我已經獻身於反戰運動了。我覺得越南的戰爭是美帝國主義的一種可怕的表現,我們在那裡沒有生意。 我獨自前往五角大樓遊行,當我到達時,大家聚集在林肯紀念堂反射池周圍。當我們走到五角大樓的時候,我和一群唱著“Viva Che,Viva Che”的人在一起 - 我甚至不知道Che是什麼樣的!我從來沒有聽過切·格瓦拉。 當我們走近五角大樓時,國民警衛隊排隊組成一道屏障,阻止我們進入。有人在送花,這就是我手中拿著菊花的樣子。我正在來回奔波,召喚士兵加入我們。我從來沒有想到我處於危險之中。這是在肯特州之前,誰會想到他們會殺了我? 他們都沒有目光接觸。他們阻止了我。但攝影師後來告訴我,他注意到他們在顫抖。我想他們害怕他們會被告知對我們開槍。 如果你看著我的臉,我非常傷心:那一刻,我意識到這些男孩多麼年輕。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是戰爭機器的受害者。當我看到第一次展出的畫面,多年以後,我被撕碎了;它把我帶回了那種壓倒性的悲傷。 那天我不知道有人拍了我的照片。我一直在抗議,直到天黑了,然後把巴士帶回家。對我來說,那不是特別多事的一天。”

  • 3 # 無花無花

    這張照片是法國著名攝影大師馬克.呂布的作品《槍炮與鮮花》。該事件講述的是1967年10月,成千上萬的示威群眾從美國各地湧到華盛頓,舉行大規模反戰示威大會,強烈譴責美國政府的侵越戰爭,譴責徵兵制度,並與軍警發生了衝突。詳細資訊不多寫,感興趣的可自行百度一下這個美國曆史上著名的反戰事件。拿著花的女孩叫簡•羅斯(Jan Rose Kasmir),她手持鮮花站在全副武裝的軍警面前的這一歷史瞬間,恰好被攝影師馬克•呂布拍了下來,命名為《槍炮與鮮花》。槍炮代表戰爭,鮮花代表和平,這張照片的意義和精神內涵很明顯,不必多說觀者也都能第一時間感悟到。

    這組照片不止這樣一張,還有其他張。

    這個事件非常有名,後來有小說家、編劇、導演還以此為素材拍過電影,電影中也有類似的鏡頭。比如美國電影《守望者》(Watchmen),當中有幾個鏡頭,士兵的槍口對準學生,然後一個女生走過去在槍口上插了朵小花,然後士兵們就開槍了。

  • 4 # 蘭闍藝文

    1967年10月21日,有數千名美國民眾在五角大樓門前示威,要求政府從越南撤軍。當時約有10萬人參加集會,他們高舉“立即撤軍”“廢除徵兵制度”“我們不去越南(打仗)”等標語,強烈譴責政府的徵兵制度。

    反戰遊行發展成了暴力衝突,這時17歲的少女簡·羅斯手持一朵鮮花,迎向一排寒光的刺刀,瞬間氣氛凝固了。

    馬克·呂布是瑪格南圖片社的攝影師,1952年加入,1968年他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申請去北越的簽證,最終獲得批准。1969年他見到了胡志明主席,很快這些照片就在全世界刊登了出來。

    關於越戰的新聞攝影,也在改變戰爭的程序。持反對立場的美國輿論和新聞攝影慢慢瓦解了美國在越戰上的軍事策略。到了1972年,黃公吾的《火從天降》,直接促成了美國在越的停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從小學讀到現在的初二,成績一直班上前兩名,最近突然說不想讀書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