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觀滄海
-
2 # 萍子日記
老一輩的想法就是人多熱鬧,而且孩子多以後依靠也多,所以她們會叫年輕人多生,起碼要生兩。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小孩也不是像以前那麼好養,吃喝拉撒穿哪樣不要錢,不像以前養小孩能吃飽就行。
60、70年代的人特別是農村特別重男輕女,在農村的話沒有男孩是必須生到男孩,因為以後養老都是靠兒子養的,女兒是要嫁出去了,就算給錢也不能照顧。
所以老人的想法也是怕以後下一代老了沒人照顧,農村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長期住家裡的,只能靠兒子兒媳養老。兒子越多越好這個不養那個養。
-
3 # 全懿健康
我來回答:60年代、70年代的農村父母要求子女多生幾個孩子是對的。因為現在計劃生育政策允許生二胎。他們那個年代是全國計劃生育最嚴格的年代,家家都是獨生子女戶,想多生一個孩子是不允許的。再說很多獨生子女戶出現了失獨家庭,白髮人送黑髮人……父母都50、60歲了,又不能再生育,無依無靠,生活很悲哀……再說60、70年代的父母他們都是兄妹好幾個,自己身有體會,他們的父母年老時或病殘時,兄妹好幾個伺候父母都輪不過來……所以60、70年代的農村父母要求子女多生幾個孩子是對的。
-
4 # 木子君的小屋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他們都習慣用自己的生活經歷、生活習慣,套在現代社會里來考慮問題。
為什麼六七年代的農村父母總要求子女之生幾個孩子?
一、這跟他們的年代有關,他們也是這麼來的。在中國,九十年代計劃生育以前,一直秉承的是多子多福的原則。因為在他們生活的年代,生活條件差,營養跟不上,再加上沒有好的醫療環境,小孩子夭折的比較多。
所以,要多生幾個,才能保證有足夠合格的下一代。
另外,當時還是勞動密集型的工作方式,所以偉人說,從多力量大。在農村,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和家裡三四個,五六個孩子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比如說,爭宅基地,你家就一個男孩子,或者一個閨女,而人家家裡,一站一個班出來了。這麼一比,你就是被欺辱的物件,宅基地,人家能多佔幾好幾尺。如果是家裡的耕地,因為界石的問題,吵架甚至械鬥的情況都有出現。
你家一個娃,人家家裡一站四五個,打架你不行。也就意味著你家的地的界石,會一直往你家方向移,你回回吃虧,次次吃虧。
同樣,幹活也是如此,人家家裡幹農活,四五個孩子,幾畝地的糧食,打仗一樣,一天就收完了,你看呢,看著那累得跟狗一樣的兒子,再看看自己老兩口,嘆著氣,只能慢慢地收割。
在這樣的環境下,你會堅持只生一個好嗎?
時間久了,哪怕是這個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勞動密集型社會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漸漸遠去,耕田的時候,有機械化,收割的時候,有聯合收割機,但這樣的概念已經刻在了他們的骨頭上,刻在他們的基因上。怎麼可能會改變?
二、以前的養孩子方法和現在不一樣。生活在很多孩子的家庭裡,你才會瞭解他們的養育辦法。
那個時代養孩子,和現在不同,只要讓孩子們吃得飽,穿得暖就行。受教育在當時都不是多重要的事情。就比如我媽媽家裡,我有五個舅舅,一個姨,也就是說,我姥姥家有七個孩子。其中我媽,小學畢業,我大舅,小學畢業,二舅三舅四舅,初高中畢業。我五舅,不愛上學,小學畢業。
這在當時是常態。
而養孩子的辦法,他們只需要將頭一個孩子養起來,第二個第三個就不用愁,因為他們只負責將孩子生下來,將到半歲以上,剩下的,帶孩子的事,就落在了老大老二身上。
而他們,只需要工作,懷孕生孩子即可。
在一個大家庭裡,老大就是家裡的領導,負責管理自己的弟弟妹妹,並按年齡進行分工即可。
這就是以前的多子家庭的生活環境。
結語老人的想法,在他們所處的年代是合理的,可行的,畢竟當時,都是這麼一步步走來的。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這些老人們從一個時代迅速跨越到另外一個時代,時代變了,他們的思維觀念還沒有變。
殊不知,這個社會對養孩子的要求,由多子多福,變成了優生優育,養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他的花費比以前十個孩子還要多。所以,受經濟條件限制,現在最多也就兩個孩子了。
畢竟,我們不但要保證孩子的健康生長,還要保證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孩子的未來,都在我們的考慮過程中。
所以,我們的累,我們的困難,父母是不會懂的。
沒辦法,時代的隔閡,只能用時間去彌補了。
-
5 # 白海豚s
也許有這種父母,但是我自己跟周邊的父母都隨便子女生多少個孩子,生一個也好生幾個也無所謂,我能幫子女帶孩子就儘量幫助一下,如果到時候年齡大了帶不到那就要靠子女自己帶了
-
6 # 鄉村勤娘子
60、70後的父母基本上都是家裡兄弟姐妹好幾個,等到他們生孩子的時候因為計劃生育政策的原因又只能生一個,現在好了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他們當然希望子女能多生幾個。
兄弟姐妹多,親戚多是我們父母那個年代的人的時代特色,雖然小時候他們可能吃了很多苦,吃不飽穿不暖,也沒能接受好的教育。但是他們的童年都是在兄弟姐妹的相互扶持下長大的,我媽媽說他們小時候父母根本沒時間看孩子,所以都是大孩子看小孩子,沒有衣服穿也是小孩子穿大孩子的。小時候那段窮苦的日子卻成了他們一輩子難忘的回憶,到現在父母還時不時的說他們小時候是怎麼過來的。後來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團圓的日子兄弟姐妹聚在一塊的場景是最讓人羨慕的。而且他們習慣了那種人多的氛圍在對比現在家裡一個孩子冷冷清清,一點節日的氣氛都沒有。
多生幾個孩子的確也有它的優點,比如家裡要是有個什麼事大家可以一起商量解決;誰家要是有困難了大家可以相互幫襯;老人生病住院了可以輪流照顧,這些都是多生孩子的好處,其實父母想得到,我們又怎麼想不到呢。
對年輕人來講孩子的教育問題確是決定是否會生二胎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的影響導致許多人不願意生二胎。可是父母的想法不一樣,他們認為那時候這麼多孩子都養的活,現在多生一個孩子怎麼就不能養了,這就是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對於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
總之生孩子養孩子都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父母來做決定,老人也只是建議一下,也沒有說要強制年輕人要多生。主導權還是在自己手上,但是我認為多生一個孩子對孩子資本身和對父母來說還是要吃多一些的,有這個條件的還是多生一個比較好。
-
7 # 寧靜致遠76334512717
那個年代不是個人決定自己的生活,生幾個孩子也不是個人決定的事情。人多力量大眾志成城排山倒海都是那個年代典型的口號。
-
8 # 乘鳳起
繁衍生息是社會義務,更是社會責任。養兒防老是個社會概念,不要把它孤僻到人,社會是靠一代一代接力的。誤以為有了養老保險就行了,那麼一試想一下,這些工作又由誰來完成呢?國家安全與發展,社會安全與保障,人生安全與生活,都要由人來完成,如果每個人都只圖享受,不合理繁衍生息,那麼幾十年後,就只能捧著養老薄安息了。
-
9 # 我看達州
我就是70後的。兩個孩子也是可以結婚了。
因為我是親自帶兩個孩子長大的。辛苦勞累自不必說。
假如我的孩子以後生孩子這事看他們自己想法。
不會要求多生。
人生苦短,過輕鬆點還是好些。
-
10 # 0老三兩0
主要原因是為了續煙火,顯示人丁興旺。
我每年清明時節回故鄉的大山深處掃墓燒紙,都是從我爺爺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燒起,再是爺爺奶奶、再是我的父母。
我家四世內的情況,由上輩口訴給我,再由我記錄整理封存保管。
我曾祖父共生了四男三女,我爺爺排行老二,我爺爺生了兩男三女,我父親是老四,我還有個叔叔是老五,我父親生了我和弟弟,我叔叔生了兩男一女。我們家我爺爺、父親、叔叔、我們堂兄弟4人,合計7位男丁。(農村算人口,只算男不算女)。
我大爺爺家是8位男丁,我三爺爺家是14位男丁,我四爺爺家是6位男丁。
我們家四世同堂,我曾祖父一個人,給這世上造了35個男丁,這就是“農村父母總要求子女多生幾個小孩”的原因。
回覆列表
不知道你父母是怎麼想的。我生在農村,我父母現在依然在農村,我兄弟姐妹五個,我父母一直都說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都只要一個孩子,孩子多了負擔重壓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