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0814040962

    OS系統一批“主機級”的遊戲大作令其他廠商和使用者稱羨。不過,之後三星在S7、S8兩代手機上大幅度“堆料”,12核、20核的Mali GPU簡單粗暴地把圖形效能提升到了業界頂尖水準,也算是“反殺成功”。

    然而,最近,蘋果和三星接連宣佈,要放棄合作多年的GPU供應商,全面轉向自主研發GPU架構。特別是蘋果拋棄Imagination ,更是在業界激起千層浪——要知道蘋果可是後者的股東,iPhone7上的GPU更是Imagination專門為蘋果定製的,其他廠商想買都買不到。這樣的“親密關係”說分就分,蘋果的決意可見一斑。

    那麼問題就來了:“自研GPU”到底有什麼魔力,以至於蘋果三星不約而同地“壯士斷腕”,花費巨量人力物力去“從頭開始”呢?

    “自研GPU”其實遠比想象的要難

    一談到“自主研發”的好處,大家腦海裡首先想到的也許是省錢、產能不受制於人、安全可控等等。但實際上看過筆者之前的那篇《“漢芯”造假十一載:我們需要怎樣的自主處理器?》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現存的所有“自主CPU”,用的其實全是國外成熟的架構或指令集體系,並不存在完全的“從無到有”。只是,目前世界上關於CPU的架構依然是五花八門,買一個小眾授權的來模仿並不困難。當然,這樣既不省錢也不安全,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罷了。

    然而,和CPU的“自主研發”還有授權買,有“樣板”可供模仿相比,GPU的自主研發其實要困難許多!

    首先,GPU的架構經過多年的市場洗禮,已經非常單一:即便是現在市面上的兩大巨頭AMD和NVIDIA,其最新產品的內部結構都有大量相似。而移動GPU本質上大多都是當年那些在桌面市場失意的廠商或技術蛻變而來,架構和技術上都屬於桌面顯示卡的衍伸變體:比如,高通的Adreno其實來最近很多股民抱怨說,他們炒股都是在虧錢原因是一不會選股,二不會把握股票買賣點,三不會技術分析。為了能在炒股上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幫助,歡迎股民來V鋅 XFP858 絕不收任何費用!自於當年ATI的技術授權,再加上自身的不斷改進;Imagination的PowerVR系列原本屬於桌面顯示卡,因為市場失敗不得不轉型移動端,最後才獲得成功;ARM的Mali系列雖然名義上是“原創”,但也能看出傳統GPU的頂點、畫素單元之類的設計,本質上並未跳脫出傳統思維。

    這樣一來,如果其他廠商試圖推翻業界的“經典設計”,搞出一套全新的GPU基本架構,很可能會面臨沒有軟體支援、或者執行效率低下的問題——曾經的圖誠科技(XGI)就是因為過度創新弄死了自己,因此在這一點上即使強如蘋果三星也不得不謹慎。

    橫亙在新進廠商面前的“專利高牆”

    事情還得追溯到上個世紀:當黃仁勳和他神奇的NVIDIA靠著TNT2顯示卡在市場上大舉攻伐,並隨著初代GeForce256的釋出確立了“GPU(圖形處理器)”的基本概念。那些因此倒閉、破產的早期顯示卡廠商很多都被NVIDIA收購,其中也包括曾經的圖形霸主3dfx——正是透過這一行動,NVIDIA拿到了全世界近乎一半的GPU相關專利,特別是關乎顯示卡工作的最後一步關鍵流程“光柵化”的專利:它定義了顯示卡如何把3D的內容顯示到2D平面的顯示器上。而手握光柵化專利的NVIDIA,也就扼住了所有後來GPU的“命門”。

    之後,ATI在2006年“賣身”AMD之前,短期內收購了市面上剩餘的幾乎所有圖形相關專利——這不僅使得ATI市值大漲,讓AMD收購多花了好幾十倍的錢,更糟糕的是造成了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圖形專利幾乎被NV和AMD兩家“對半分”的局面。很顯然,其中的哪一家都不可能再被收購,而這直接樹立起了一道可怕的專利壁壘:任何新進廠商都繞不過,也無法破解。

    就算蘋果、三星都是業界數一數二的技術型企業,可是一則新開發自研GPU繞不過已有的基礎架構,二則即使是自研也還得給NA兩家繳納高額專利費,成本並不見得會下降。那麼,蘋果、三星“不約而同”地放棄既有的硬體提供商,選擇自主研發GPU到底是為何呢?

    自研GPU,瞄準的或許是軟體體驗上的飛躍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蘋果對於iOS系統的“最佳化”非常到位,以至於只用雙核的CPU就能實現超過競爭對手四核、八核甚至“十核”的流暢度。其實這裡的“最佳化”指的就是硬體架構、系統驅動和軟體開發上的緊密配合。

    蘋果自己研發了Twister架構的CPU、配合著封閉的iOS系統,還有自研的Swift程式語言——整個硬體-軟體流程的嚴密配合,才是最終iPhone實現極高效能體驗的秘訣。

    而之前蘋果已經推出了Metal圖形程式語言,相比傳統的OpenGL,效率高了非常非常多——顯然,如果配上自家“針對性”的GPU,執行效率還能提升……

    如此一來,硬體上的“規模”不需要堆得很嚇人,軟體上體現出來的使用效能卻能大幅躍進——既節省了生產成本,降低功耗和發熱,又能讓使用者覺得手機是真的強,豈不美哉?

    而三星這邊——雖然大家都覺得好像三星“依賴”谷歌的Android系統,但其實三星是有深度參與Android開發的——比如說谷歌推出的針對企業環境的Android Work商用環境,就明確表明使用了三星Knox安全加密方案的技術。其他的方面,三星的Exynos7420主控(Galaxy S6)也是最早在Android系統上演示Vulkan圖形API的硬體方案,而Vulkan被視為移動圖形API的未來……

    試想一下,如果三星的自研GPU針對Vulkan特別最佳化,將來三星手機在執行3D遊戲時,明顯比其他廠商效率高出很多——這可不僅意味著手機賣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可以影響軟體開發商,更積極地針對三星主控進行最佳化。週而復始,技術和市場上的“雙豐收”就這麼出來了。

    這段時間,關於賈躍亭卸任樂視總經理的訊息一下子引爆網路輿論,不少人都認為這是樂視四年的“生態神話”正式宣告泡沫破滅。然而,和依靠“講故事”編造出的生態不同,蘋果、三星試圖自行打造的硬體、系統、APP一體化的“生態”才是貨真價實的真生態。

    從2012年的A6開始,蘋果自研CPU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架構革新,而三星的Exynos從去年開始使用自研CPU,至今也發展了兩代了。如今,兩家企業不約而同地開始自主研發GPU——一旦研發有所成就,兩巨頭和其他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毫無疑問將會進一步擴大。

    作為消費者而言,錢是自己的,當然應該花在最值得的物件上——相比現在單純地拼“核戰”、比“顏值”,成功完成“硬體+軟體”生態結合的蘋果、三星手機,是否會真正成為市場份額的“收割者”?而這種極難模仿、追趕的自主研發能力,未來或許也將成為廠商們之間、偉大與平庸結局的分水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考211本科會被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