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直爽的程橙橙
-
2 # 笑談股金的易觀君
解答這個問題,可以用公開資料進行大體估算。
首先,地攤經濟屬於第三產業。根據Wind資料,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的比重,已經從1990年的18.5%上升至2019年的47.4%,幾乎佔到全部就業人口的一半。
第二,個體就業者是地攤經濟的主體。2019年城鎮和鄉村的個體就業人員佔到總就業人口的比重,分別是26.42%和18.06%。
中國就業總數是多少呢?根據人社部《2019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億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4億人。
城鎮個體就業者約為7.7*26.42%=2.03億人;鄉村個體就業者約為7.7*18.06%=1.39億人。
假設有四分之一的個體就業者會擺攤經營,那城鎮地攤業主約有0.51億人,鄉村地攤業主約有0.35億人。
這個城市說的是成都。今年3月份,成都市為了刺激經濟復甦,就開始實行柔性執法的新政策,允許流動商販經營,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設定臨時佔道攤點、攤區2230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147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130個,增加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
但這並不具有普遍參考意義,因為不同城市的城市文化、消費習慣等並不相同,成都是一個典型的消費享受友好型城市,本身就充滿了煙火氣,川菜在帶動夜經濟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所以成都搞地攤經濟很容易成功,這些天然優勢是不能普遍複製的。
另外,地攤經濟還取決於各地方城市的具體管理措施。目前,中央文明辦對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就行了重大修改,今年不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但各地城市管理的水平,並不能普遍達到成都那樣的彈性和柔性。
同時,地攤經濟業主流動性較大,成分複雜,難以做出精確統計。受到以上各種因素的約束,地攤經濟的實際人數應該會明顯低於上述的推算。
我們可以在再一個有趣的推算。臺灣地攤經濟比較發達,士林夜市非常有名。根據2018年資料,臺灣地攤攤位一共有30.7萬個,從業人數47.6萬人,一個地攤攤位平均帶來大約1.5個人就業。按照上述公開報道的數字,成都新增的攤位合計約4.14萬個,帶動新增就業10萬人,平均一個攤位解決2.4個人的就業。
目前,西部證券研究所預計中國209個主要城市(一線-四線城市)有望開放50萬個攤位,預計可以新增就業120萬人。這個估算,與臺灣和成都的人/攤位的比例接近。
根據目前部分城市地攤經濟政策看,其實很多城市可提供的新增攤位是比較有限的。
但對於經濟基礎好的城市來說,地攤經濟還是能起到立竿見影效果的。
2007年全國“兩會”前,上海和重慶市先後解禁馬路攤點,2015年廣東省出臺新政策,對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進行管理,實現了地攤合法化。三地就業率和消費,在新政策推出後都有明顯上漲。
2007年,上海城鎮登記失業率從2006年的4.4%下降到4.3%,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6.7萬人,減少1.1萬人,個體就業人數36.05萬人,增加0.99萬人。
2007年,重慶城鎮登記失業率從2006年的4%下降至3.98%,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4.13萬人,減少1.27萬人,個體就業人數98.25萬人,增加14.7萬人。
上海和重慶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7年1月的9.72%,13.8%提升到2017年3月的14.41%和20.1%。廣東省的情況也是類似。
總體看,地攤經濟確實對拉動就業促進消費有效果,但效果的多與少,需要與城市特點結合起來,並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策。
回覆列表
對於放開地攤經濟這件事,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表示:地攤經濟、農貿市場的發展與城市的現代化不矛盾,如果在城市放開地攤經濟、農貿市場、流動商販,對於促進靈活就業、以及非正式就業人群的意義非常重大,大概可以解決5000萬人的就業問題。
放開地攤經濟能解決5000萬人的就業問題,那麼這個決策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然而,真的能帶動這麼多就業崗位嗎?此前,成都市允許擺地攤後,兩個多月內增加了10萬個就業崗位。繼成都市之後,浙江也提出合理設定流動攤販場所鼓勵靈活就業,後續成效也非常不錯。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中國的城市面積越來越大,城市居住人口越來越多,所以放開地攤經濟可以解決5000萬人的就業問題,確實是可行的。
中國目前有7.7億勞動就業人口,其中1億人從事非正式就業,約佔勞動就業總人口的15%。參照發達國家的非就業人數比例,如果放開地攤經濟、農貿市場、建材市場、小商品市場、早市、夜市等等,至少可以促進5000萬人就業。而這5000萬就業崗位,又將帶動數量龐大的消費和可觀的經濟增長。
過去影響地攤經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建設文明城市,管理者認為大的現代化超市、商場才是文明城市,而地攤經濟不符合現代化,文明城市的建設。其次,就是各城市擔心地攤經濟會對衛生城市的考核造成影響。對於這方面,國家確實要管理,但管理並不一定就意味著禁止。不能因為衛生城市建設、市容建設而禁止地攤經濟。
城市領導、管理者一定要改變觀念,城市的文明化和現代化與地攤經濟並不矛盾。一個城市不會只有大機構,沒有小攤位。城市的現代化應該是包容的,經濟實際上就是一個生態鏈,各種經濟要和諧共存。只有更加包容,城市才有更好的發展環境,變得更有活力,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