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bu阿部
-
2 # 明月未明
清朝的官方給出的說法就是:同治帝死於天花,但野史卻不安分地說同治有可能死於疥瘡和梅毒。所以大話君要從野史的角度說說同治死於“花柳病”的前因後果,讀者朋友可以當成一種拓展延伸,不可全信。
愛新覺羅·載淳(凊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年號為“同治”(兩宮太后一同治理國家之意,即為同治),是咸豐帝和慈禧愛情的結晶,同時也是咸豐帝唯一倖存的兒子。1861年咸豐帝崩於承德避暑山莊,臨終前咸豐帝為了打壓恭親王奕訢還有擔心後宮嬪妃亂政(實指慈禧),就命肅順、載垣等八人為輔政大臣(即顧命八大臣)專政。
慈禧素來與肅順等人不和,因為她曾聽安德海說:“肅順曾經在先帝面前說您的壞話,希望先帝死後讓您殉葬。”所以慈禧不甘心就這樣坐以待斃下去,於是說服昔日視自己為眼中釘的皇后慈安,聯手對抗肅順。有了皇后的支援,慈禧還是認為勝算不大,於是就假意治安德海看管新帝不嚴為由將他趕出避暑山莊,其實是為了讓他帶上密信去找恭親王奕訢,聯合發動政變。
奕訢看到信後,火速趕往避暑山莊,經過多方周旋,慈禧等人不僅手握大權而且還有新帝為擋箭牌,一舉消滅了八大臣,奠定了兩宮太后聽政和恭親王奕訢的地位。慈安對權力的野心沒有慈禧高,於是帶著幼帝同治一起居住在東宮(鍾粹宮),而朝中大權都交由慈禧一人掌管。隨著同治一天一天的長大,慈禧對權力的慾望也就越大,一次次延遲同治親政的時間。
在這期間發生了兩件大事:一、因為慈安從小將同治帝帶到大了,兩人關係自然好過與親生母親的關係,於是在選擇自己皇后的事情上沒有聽從生母慈禧的話,而是聽了養母慈安的話,選擇了阿魯特氏,賽尚阿之孫女。二、慈禧身邊的心腹大太監安德海,平日裡狗仗人勢處處欺壓文武百官,在幫慈禧採購龍袍的時候被巡撫丁寶楨擒獲,在同治和慈安太后的授意下被斬殺了,慈禧得知後大為震怒,但也無力迴天。透過這兩件事,同治帝和母親慈禧的樑子就此結下了。
同治帝十七歲開始親政,慈禧出於多權力的貪戀,處處針對同治帝,致使同治帝一氣之下:“這國家你來治,我不治了。”說完就賭氣出宮了,但同治的這些舉動正中慈禧的下懷,慈禧以同治不懂事,繼續從政。並且還縱容同治肆意妄為,不顧皇家臉面,常去花街柳巷,和青樓女子長期廝混。同治帝也因此染病倒下被接回皇宮醫治,同治自知自己不會有後了,於是就暗自叫來自己的老師李鴻藻立下遺旨令:若我無後,不幸早逝,就立恭親王奕訢的孫子為帝。誰知李鴻藻出了皇宮就來到慈禧的寢宮,把這份遺旨交給了慈禧,慈禧看完大怒,心中唸到:既然你不顧母子情深,那就休怪我了。於是暗自命令御藥房,停止對同治用藥,因此同治很快就病逝了。
虎毒還不食子呢,慈禧對權力的慾望已經超過一切了。所以說同治帝因停止了治療“花柳病”的要而死。但以上為野史記載,不可全信。
-
3 # 來今雨軒39655858
同治帝實際親政只有一年的時間,19歲時便過早地去世了。他的一生都是在慈禧太后的掌權中渡過,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作為。
同治帝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光鮮的外表下卻沒有一國之君的尊嚴與權力。在政治上受到慈禧太后的控制;在生活上,也遭到慈禧太后的干涉。大婚之後,同治帝和阿魯特氏皇后相敬如賓,情投意合。皇后知書達禮,性格直爽,同治帝非常喜歡她。但是慈禧太后很不喜歡這個兒媳婦,總是找碴難為皇后,同治不敢反抗,但是他又不喜歡慧妃,於是賭氣獨自居住在養心殿,以此對母親進行無聲的抗議。因為慈禧的刁難,皇后的日子過得非常不舒心,這讓同治帝的生活非常苦悶,於是便萌生了出宮尋找樂趣的想法。在宮外,他的生活放縱,身體健康逐漸受到影響。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病逝,享年19歲。
慈禧因同治之死而遷怒於皇后阿魯特氏,在同治帝死後沒多久,皇后就被慈禧逼死。在民間,關於同治的死因有多種說法,有死於天花說,也有死於梅毒說。清朝官方一直保持沉默,絲毫不做任何申辯,使得同治的死因成為一大歷史疑案。
回覆列表
“梅毒說”是民間說法,同治帝喜歡皇后阿魯特氏,而慈溪要同治帝多親近惠妃。同治帝不高興,嚐嚐苦悶,後由王慶祺引導,常到宮外尋花問柳,引起了性病。慈溪誤作天花來治,最後病死,這種說法證據不足。
“天花說”,這是官方說法。我們從電視劇就可以知道,古代皇宮中有很多太醫,時時為皇帝及皇室成員請脈,以保證龍體安康,而每次的診斷情況都有所記錄。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多數史學家認同同治帝死於天花。可從清代皇帝的脈案中得到支撐,書中詳細記錄了同治帝於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它完全證明了同治帝最後死於天花。(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