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琅琊笑笑生

    最多算個下級將領,這麼說是有依據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日本戰國三傑之中最優秀的是豐臣秀吉,他“戰功赫赫”,統一了日本,結束了戰國時代。因此他野心膨脹,制定了“先攻北韓,次滅中國,統一世界”的策略(是不是似曾相識?)

    然而他的軍隊總數16萬,都是日本戰國百戰餘生之人,雄赳赳氣昂昂地仁川登陸,勢如破竹地攻打北韓各地,為什麼一遇到我大明的軍隊,就不堪一擊了?

    大明抗日援朝的軍隊共四萬,戰爭持續了七年,其實真正作戰時間不過一兩年,這次戰爭,大明可以說完勝,日本完敗。完勝到什麼程度呢?大明都不屑一說。大明的官方史料中,這場戰爭總是一筆帶過,而日本人則是竭力掩蓋自己的失敗,北韓人則竭力掩蓋自己的無能。

    所以,日本戰國三傑放到中國古代,也就是個偏裨將領

  • 2 # 歷史有知社

    日本地狹民賊、多山地、易割據,所以造成了其戰國時代特別長久的大名割據對峙的動亂時期。雖然被稱為“越後之龍”的上杉謙信與被稱為“甲婓之虎”的武田信玄被倭人公認為戰國最強之二將。他們倆的用兵之術也的確遠高於後期德川家康之流。但由於這兩人所在的地方都並非決勝進取之地,其周圍的各大名們實力都較強,形成了互相牽制,尤其是相模的後北條氏與駿河的今川氏也都是一時的豪傑,世家豪族勢力的根深蒂固再加上他們的長期互相牽制使得使得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雖有才能卻都未能在有生之年確立霸權。

    真正有實力統一全倭並獲得重大進展的,第一個人是織田信長,信長小時候的行為極為荒誕不羈,因而被嘲笑為“尾張國的大傻瓜”,其師便是對其感到極度的絕望而剖腹自殺,以尸諫方式勸其改邪歸正。然而就是這個被人嘲笑、不被人看好的“尾張國的大傻瓜”卻先是平定了弟弟的謀反,後又出人意料的在桶狹間一役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了被稱為“東日本最強的大名“的今川義元而名震全倭。後又透過擁立將軍而逐漸控制京都,將敵對大名逐個擊破,生前已經掌握了一大半的倭國領土,然而就在其即將統一全倭的前夕,卻發生了本能寺的叛變事件,被迫自殺以結束其一生。

    織田信長的性格和遭遇與漢末董卓頗為相似,兩人都極為的囂張狂妄,也都掌控了朝中大權,成了同時期最強的大名與軍閥;信長擁立了將軍,董卓也改立了皇帝;信長藐視世俗傳統,連佛教的寺廟都敢公然燒燬、這個在當時就相當於基督徒燒教堂的行為了,其被倭人稱為“第六天魔王”。若由其統一倭國,廢黜天皇或取而代之都說不一定。這與敢公然強暴公主的董卓性格頗為相似,兩人都過於的迷信武力、藐視世俗與群雄、對下屬殘暴,不把他人放在眼中。所以雖都有取天下的武力的,不但都未能如願,也都未得善終,都是死於其心腹部將之手。

    豐臣秀吉出身於農民家庭,依靠服侍織田信長而逐漸崛起,極富有才能,在織田信長死後的內部戰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的事業接班人,依靠武力征服而統一全倭。

    豐臣秀吉與曹操兩人的出身都不是太好,豐臣秀吉不是正經的武士出身,早期為他人所輕視。曹操出身於宦官家庭也為此常被人取笑,司馬懿就是因為看不起曹操的出身,早期才裝瘋賣傻,後來實在裝不下去才被迫為曹操效力。兩人都是憑藉自身能力的一步一步的以武力征服群雄而據有天下。也都是被所在國家公認的英雄。兩人的性格都不似信長及董卓那般張揚,都注重策略與武力的並重。都善於抓住機會銳利進取,都雖有天下之實而無其名,而且在兩人身後都有一隻善於蟄伏等待的老烏龜呢。

    德川家康以隱忍而得天下,司馬懿也是如此。德川家康與司馬懿都是那種極善於蟄伏等待的千年老烏龜。而且兩人的出身都特別好,德川家康正宗的武士大名的嫡系傳人,司馬懿也是出身於望族之家,家中世代高官。兩人都瞧不起其前任領導的出身。兩人與秀吉及曹操那種善於抓住任何機會的那種敢於搏命的進取精神狀態不同。他們只有在自己有明確的優勢時才會出擊,所以只要秀吉及曹操在世,他們就不會造次,對這些老烏龜來說,安全才是人生第一要訣。當然也不是每一隻老烏龜都能熬到春暖花開那一天,若熬不到那一天也只有化而為泥、淹沒於史了,可是這兩隻老烏龜都特別長壽,心態特別好,不動怒。兩人還都是取天下於孤兒寡母之手,而這種行為通常都被人認為是不勞而獲的摘桃人,所以這兩人都不那麼討人喜歡而為人厭惡。在日本,你如果說別人像德川家康的話,別人都會跟你急。在中國,別人說你像司馬懿,那也絕對不是什麼好詞,說明你愛玩陰的。

    東晉時,有一次王導與溫嶠共同去拜見晉明帝司馬紹,司馬紹突然問溫嶠道“晉何以得天下呀?”,溫嶠不敢應答。這時候身邊的丞相王導就說:“溫嶠還年輕,不熟悉那段往事,讓我告訴陛下您吧!”。於是把當初司馬懿父子怎樣羅織罪名、誅殺望族,怎樣欺凌曹氏孤兒寡母的故事都原原本本的告訴司馬紹。司馬紹沉默良久,默然長嘆說:“如果真像您說的那樣,晉國的國祚怎麼能長久呀?”,可見司馬氏後人亦未能認可司馬懿這種取天下的方式。

  • 3 # V圈的路人

    另外說村戰的可以省省了,日戰史尤其是戰國三傑的時候還把他當村?同時期的村(別說現在或者近代哪個村械鬥十萬多人的,對比有跨越時代的?)大明哪個村有這個實力我想知道,豐臣秀吉徵朝期間日本動員人數為30萬,15萬左右渡海,15萬左右駐防名戶屋。我就想問問,大明哪場戰役人數能動員出30萬來?連日戰史的動員能力都不如(何況豐臣秀吉時期已經實行《刀狩令》已經進行兵農分離),說這個是村戰,那大明是啥心裡沒點數嗎?

    說壬辰大明幾萬就把日軍趕下海的也可以省省了,你怕是不知道後期明朝也在持續增兵,另外明軍雖然科技和整體素質領先,但指揮是一塌糊塗。豐臣秀吉死,日軍才主動撤離,大明分三路,結果那三路什麼戰績不用心查查?露梁海戰被誇張成大捷焚死島津義弘焚敵二百多艘這種誇大描述不考證就拿來用?殊不知島津義弘關原後還大放異彩,而露梁海戰總共出陣船隻不過百餘艘。沒發現此戰一個日軍將領沒死,反倒中朝死兩員大將嗎?能和大明如此對戰的被你們成為“村戰”,那你們說說大明是啥我想知道?

  • 4 # 素月墨羽YH

    在中國應該是中流或者中上流水準吧,歸到上流的話就扯了。在北韓的戰爭中可以看出島津家戰術水平還是不錯的,不過碰上李如松這種級別的也討不到好處,後面是李如松回去換人了。島津家在日本大概也是中上流的大名。所以我就腦補一下,算上內政,日本戰國三傑大概在中國就是李如松這種一方大員封疆大吏這種級別吧。

  • 5 # 木瓜秀賴

    放在中國什麼水平不好說,個人理解

    當時日本全國大致2000萬石高,幕府巔峰3000萬石

    日本戰國1石米=現在17~20公斤左右,1石稻穀=13~15公斤左右

    每個士兵耗糧=1.8石/月,21.6石/年

    戰國時期織田信長的尾張國五十四萬石,織田信長岳父的美濃國五十八萬石,織田家也就是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除去其他非戰力消耗,雙方動員全部兵力的話頂多數萬兵力

    數萬兵力在中國 同時期以土木堡為例,土木堡之前全國動員總兵力大約70萬,京城三大營以及皇帝的親軍二十六衛(錦衣衛最多)大致十萬。在土木堡一戰死了大約30到40萬左右,于謙的北京保衛戰組織了大約30萬軍隊。

    也許你不怎麼能理解2萬到20萬什麼概念。簡單分析下。

    相當於你開了個小公司,剛剛成立,有20號人上班,當然了,20號人每個人學歷經歷成長環境不同,要整合20人的資源也許不難,那好了,現在給你200個人,情況也許難了很多,那2000個人呢?20000個人呢?20萬人簡單的吃喝拉撒就是個問題,再加上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活習慣等等

    現在能理解指揮20萬人和指揮2萬人差距在哪了吧……

    不過戰國後期日本侵略北韓,水陸並進也調動了將近20萬……

    結論就是能綜合日本近代現代的國力,能統一日本的也絕非等閒之輩。

    毛主席說過:"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一個小公司老闆娘總是比較針對你,有時還帶著同事一起有意的說你排擠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