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澤觀科技
-
2 # 磨史作鏡
能想到的有“大師”頭銜的,不分行業哈:
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劉半農、劉師培、劉文典、馮友蘭、沈從文、俞平伯、陳寅恪、魯迅、梁啟超、康有為、錢玄同、林語堂、梁實秋、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於是之、巴金、錢鍾書、王國維、吳宓、吳晗、翦伯贊、梁漱溟、熊十力、張君勱、梁思成、金嶽霖、夏衍、金庸、梁羽生、古龍、趙元任、王力、呂叔湘、孟森、朱自清、聞一多、李公樸、徐志摩、豐子愷、李叔同、華羅庚、錢學森、錢三強、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程長庚、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張君秋、餘叔巖、高慶奎、言菊朋、金山、嚴鳳英、馬金鳳、常香玉、牛得草、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常寶堃、張愛玲、黃侃、王闓運、薛福成、虛雲、圓瑛、鍾敬文、陳垣、啟功、徐悲鴻、黃賓虹、齊白石、劉海粟、焦菊隱、崔嵬、王淦昌。。。。。
我認為所謂大師必然知行合一,德才兼備,自身對某一領域有深厚的造詣,對後人與後世產生久遠的影響。
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你選定的這個階段出現了許多大師,更多的名為大師實則匠人。
要說大師,辜鴻銘、王國維、陳寅恪三位先生絕對是真正的大師,下面我就具體講講這三位我認為的大師。
辜鴻銘辜鴻銘出生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家庭,媽媽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西洋人。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辜鴻銘自幼就會說漢語,英語,西班牙語。
在英國著名的愛丁堡大學讀到文學碩士,精通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等文字極其語言。
等他趕赴德國萊比錫大學深造之後,辜鴻銘獲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操九種語言。這樣一個人,應該被西化的徹徹底底了。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回到中國之後,他狂熱的愛著這個西方口中落後愚昧的一切。從中國的經史子集到志怪雜談,他瘋狂的閱讀學習,到最後他甚至愛這個國家愛到喜歡女人纏足用的裹腳布。
他也主動脫下西服洋裝,穿起了長袍馬褂。頭頂西方的禮帽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瓜皮帽,原本的短髮被他留長,編起來了辮子。
後來他是拖著辮子在北大校園裡講著英國文學。一己之力把《論語》、《中庸》和《大學》翻譯成英語。他的英文詩歌也被英國作家大為讚賞,從辜鴻銘出生到今天,一百多年過去了,還沒有一個真正能寫好中國詩歌的外華人。
這樣的人怎麼不值得讓人感嘆一聲大師。
王國維清華曾於1924年舉辦國學院,當時清華校長想聘請胡適執教。胡適知道後,極力推薦王國維擔任國學院導師。
這是因為王國維做到了真正的學貫中西,把西方哲學思想與中國古典文學有機結合。在積貧積弱的晚清和民國,幾乎所有文人都在嚮往西方的文化與文明,甚至在新文化運動中有人主張廢除漢字,中國採取拉丁字母,認為中國一切的文化都是糟粕。
只有王國維在人群中選擇不隨波逐流,決議向世界證明:中國的知識和文化,一樣無比偉大。王國維先生的偉大之處我就說兩點,各位自行體會。
讀其書見其人,你去讀讀《人間詞話》陳寅恪為他寫的墓誌銘裡有這麼一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陳寅恪陳寅恪先生的偉大之處,我就不介紹了,引用名人的話讓你看看他究竟有何與眾不同。
“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著作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評價陳寅恪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陳寅恪先生對學生承諾:“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華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