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知識青年

    對於農村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而言,大部分還是選擇老兩口二人生活。在農村,老人們的體質相對城裡人要硬朗些,他們常常獨自做飯。由於兒女們也是在外打工,所以一般也不會輕易麻煩兒女。就西部山區的老兩口為例,老爺子今年85歲了,老太太88歲了,由於兒女們在外工作,老兩口還獨自做飯,老太太88歲了,還親自下廚,能有這樣一個好身體也是兒女們的福氣。在此呢,也希望在外面奮鬥的兒女能常回家看看,畢竟父母歲數都大了,父母幸福安康才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 2 # 小呆人是嗎

    在廣大農村地區,養老是恆古不變的難題,由於農民沒有正式工作,沒有社會保險,也極少有農民給自己買商業保險。到了晚年無法從事體力勞動以後就斷了收入來源,根本沒有退休金和養老金一說,靠著之前的微薄積蓄很難支撐自己的老年生活,因此大部分還是依靠子女。近年來農村的養老政策有所好轉,除了有貧困補助,滿60歲以上還能領到現金補助,不過一個月也就幾十塊錢。緊靠這些是無法讓自己安度晚年的。很多地方的土地也都以極低的價格轉讓出去。就拿我家來說,我爺爺今年88,每個月輪流在三個兒子家裡吃飯。子女多的,孝順的還好點,不好的基本都活不過80。

  • 3 # 強哥一家在武漢

    第一,在農村,滿65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都能領取一些基礎養老金,這樣65歲以上的老人的基本生活費就解決了。

    第二,由於農村65歲以上的老人喪失了勞動能力和繼續種地的能力,這樣導致他們的很多耕地都不能種植,對此國家就專門提供一種養老金叫失地養老金,只要符合條件的老人都能領到這筆失地養老金,這就給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第三,高齡補貼,高齡補貼就是對一些年齡比較高的老人提供的補貼,如果您的年齡越大,拿到的補貼就越多,對於這個來說,所以好好的保重好自己的身體,才能領到更多的錢。

  • 4 # 農民胡老頭

    農村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是如何生活的?

    回答:現在農村六十五歲到八九十歲的老人,大多數都是靠自己生活,居家養老。是一個值得社會普遍關注亟待解決的問題。

    1、以前的農村人,只靠種地維持生活,一家老小長期生活在一起。老人老了都是兒孫輩來養老,生活起居,一日三餐都靠下輩人伺候,直到老人去世。

    2、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年輕一代開始外出打工。有的過年回家一次,有的幾年才回家一次。家裡老人們只能在家獨自生活,很多家庭還要在家幫助帶孫子(留守兒童),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

    3、城裡老人們大多有退休金,老了有錢請保姆伺候或去養老院生活歡度晚年。農村老人目前每月只有100左右生活補助,還需種些莊稼才能維持自己生活,多數老人沒有錢養老。

    4、現在年輕一代,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要修建住房或在城裡買房;供孩子讀書。都靠在外打拼,沒有時間在家伺候自己老人,也沒有錢給老人養老,這就是現在農村老人養老的困難,也是農村老人過著艱苦生活的真實情況。

    以上這些問題就是造成農村老人,過著困難生活的情況,希望大家關注,提出一些對現在農村老人如何生活養老的辦法,讓老人們高高興興地歡度晚年。

  • 5 # 邊境農人老李

    我們村很多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都堅持著之前的生活起居,該幹嘛還是幹嘛,從來不因為自己年齡大了就部幹農活,很多老人沒有農活幹全身不舒服,必須每天都保持著做些什麼才安心。我也是覺得這樣做有益於健康,假如你突然讓他啥也不幹,她會憋出病來的!所以我認為農村老人還是讓他自由支配,玉米兒女的稍微控制一下不給太勞累,多給些關心,多陪陪老人,這樣比啥都強……

  • 6 # 愛其所ze

    我就在農村,村裡六十五歲的老人挺多的,她們的生活各式各樣。我說說以下幾種吧。一.留守老人。

    這一類人他們的子女有出息,都在城裡買房了,孫子也在城裡居住,他們沒有經濟負擔,子女孝順出錢贍養。他們在農村種種菜園養養花,沒事打一點小麻將娛樂一下。日子過的很安逸。他們願意住在農村安度晚年,經常是村裡跳廣場舞最常見的。

    二.專業帶孫子的老人。

    這類老人一般其子女有穩定的收入,不需要種地,專門負責孫子的飲食起居生活,他們無怨無悔地為下一代做好後勤,向美好的生活更進一步共同努力著。他們累但是很滿足。

    三.奮鬥中的老人。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65歲的老人還怎麼奮鬥呢?尤其還在農村。現在農村娶不到媳婦的男人越來越多。所以很多65歲的有個小兒子很難娶媳婦也很常見。他們想辦法多種些地,搞一些小養殖,為了兒子只能想辦法多掙些錢,為兒子娶媳婦存彩禮錢,買房錢盡力而為。這類人很節儉,過的很辛苦。

    四.被遺棄的老人。

    這類老人通常子女多,家庭矛盾也多。辛苦大半輩子養了一群白眼狼,誰都不願和老人一起住,他們沒有積蓄,只能自己搭個小棚子遮風擋雨,他們撿破爛,自己還要種菜地,日子過的很是淒涼。

    五.一般的老年人。

    他們一般和子女住一起,家庭比較和諧,女的幫忙做點家務,看一下孩子,沒事就三五成群聊哈家常,打哈麻將,男的去地裡幹活,沒事下哈橡棋,打打撲克!不用為一日三餐擔憂。家裡總會有個頂粱住,所以歲月靜好!

    以上就是我們村大致的老年人生活幾個型別。希望老年人晚年都能幸福的生活!

  • 7 # 沂蒙鮮果園

    農村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月可以領取國家補貼的基礎養老金,部分身體健康有勞動能力的老人,50—70歲之間的農民還是種田勞動力的主力軍,年輕人選擇從商的越來越多,也有去城裡打工的,農村勞動力缺乏,現在農村耕種都用機械化,家裡的田地自然就交給老年人打理。

    很多身體還算健康的老人,他們到了六十多歲還得去外地打零工,年輕的時候生活很節儉,給自己攢些養老錢,身體不舒服上個醫院的時候,不至於不願意拖累子女。手頭寬裕還會貼補給子女買房買車,逢年過節給孫子孫女準備禮物,給壓歲錢,只要還能幹就不會閒著,這是一部分農村老人堅持的想法。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如果年輕時有儲蓄,兒女也都安排妥當,生活條件優越,自己手裡還有養老餘錢的,農村的老年生活還是很舒坦的。力所能及的乾點農活,種個小菜園,養幾隻雞鴨,茶餘飯後約上幾個老夥伴,打打撲克牌,蹲牆角曬曬太陽,田間地頭遛個彎,練練健身操……如此愜意的田園生活是多少人所向往啊!

    農村有一部分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家裡兒女多,到這個歲數了,還要幫照看孩子,洗衣做飯,也是為了讓子女安心工作,甘願承擔起了照顧孫子孫女的重任,包攬了全部的家務活。在老家的還好,還可以帶著娃出門跟鄰居嘮嘮嗑,拉拉家常,日子不會太枯燥。子女在城裡打工的,幫忙跟著去帶孩子的老年人,也只能慢慢去適應城裡人的蝸居生活環境了。好不容易熬到上幼兒園了,還要接送孫子孫女上下學,這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在農村還是很普遍的。

  • 8 # 農家評述122

    農村65歲以上的老人是如何生活的?

    這個問題我只能用當地老人的實際生活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我們當地是窮山村,當地的青壯年都出去打工去了。老人的生活可不富足。每人每月領著一百多元,有的加上點高齡補貼也不過二三百元。

    在現在的生活水平下這一二三百元生活是好不了許多,多數老人只能靠省吃儉用,再加上只要還能幹忍些活的就自己種點菜,種點糧添補生活。有些兒女掙錢多的多孝敬老人些錢,這些老人生活的少寬欲一些。大部分老人的子女都是打工仔,能拿出好多錢給老人的是少數。

    所以我們這裡老人多數過得清貧。

    請看我鄰居93歲的老農婦的居室生活就明白我們這裡老人的生活現狀。這個老人的生活水平就是普遍現象。

    什么時侯能讓我們這裡的農村老人過上富足的生活就好了!

  • 9 # 稻田春雨

    共和國的誕生是建立在農村的供養基礎上的,而如今的農村城鎮化卻將傳統的農村推向了消失的邊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城鎮為4631萬人,農村為9930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城鎮為3102萬人,鄉村為6667萬人。老齡化問題現今已然擺上了檯面,而相比之下鄉村老齡化問題則顯得更為突出。

    相比城鎮中相對較好的工作環境與生產生活機會,每年有大量的鄉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進城務工,尋求在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城市之中找到一片立錐之地。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勞動力的確實,老人們又無力從事繁重的農務作業使得被拋下的一片片阡陌相連的良田無人耕耘,廣袤的鄉村被荒廢。留守的老人跟孩提與外界的聯絡與牽掛被大山隔絕。城市被過渡開發,只能尋求擴張,又進一步蠶食了鄉村的存在。而這些無人問津的鄉村卻成了失守老人們的容身之所。

    在現在,農村社會保障情況也不容樂觀。農村老年人享受退休金的比例低,根據《老年人衛生保障的可獲性研究》指出:享受退休金的老年人僅僅佔4.8%享有集體補貼的僅有0.4%,年平均收入只有2722元。

    回望這一代的老人,或者大多年輕時候投身生產建設。為祖國的生產和復興貢獻出了自己的一生。或者投身與軍旅之中為保衛祖國的安全而流血流汗,使得祖國和人民享受到了長久的和平。然而回到鄉村,回到老人們自己的家鄉之後,卻成了無人問津的失守老人。他們還得繼續自力更生,靠自己的雙手支撐起自己的晚年生活,只因為作為他們後代或受他們蔭福的我們這一代人在為自己的理想或自己的前程奔波而無暇顧及到身後的他們。

    根據《華人口老齡化:健康不安全及應對政策》指出老年人醫療保障覆蓋率城鄉之間存在明顯差距,城市不能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老人為25.9%,而農村卻達到了55.3%。

    或許老人們能夠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飢轆時的食糧與寒冬時的衣被。但是我們要知道,農村的醫療水平與條件是遠遠低於城鎮的,而老人們的身體狀況是一日次於一日的。一旦他們的身體出現病痛,而沒有年輕人將他們轉送至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時,失能老人開始慢慢的在農村出現並擴散。

    據中國老齡辦釋出的《2020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稱,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765億,佔總人口的比重達13.26%。同時,中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300萬,佔總體老年人口的19.0%,到2015年,即“一二五”期末,中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人。此外,民政部下屬研究機構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釋出《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每年全國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平均每天走失約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為老人走失的主因。

    我們從幾千年前開始受著“重農抑商”的薰陶,農民是中國創造出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農耕文明的基礎。而幾十年前,我們又提出黨始終跟農民團結在一起組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 10 # 2914475235794

    農村六十五歲以上怎樣生活,我在農村也住過短日子,他們好清優,左間屋走走聊天,右間屋走走聊天,有時,幾個老人坐在一起閒談聊天和打嚇牌,過清閒日子,加上,農村生活空氣清新,命都長久,不同大城市,空氣沒有那麼好,另外,見到一些超過六十以上,農田耕作,自已種菜和果,新鮮好食,所以,這些日子好寫意,養老好地方是農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拜登治下的美國急劇左傾,通往天堂還是墜入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