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野牛姐

    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實體店老闆都虧慘了,現在好不容易允許開門,但是生意跟預期差遠了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疫情之後的實體店的變化

    1、部分行業改變很大,比如:線下教育培訓,因為疫情原因,大家都不能出門只能上網,所以很多能在網上實行的行業,或者說在網上更有優勢的行業,發展起來了,所以線下門店日子就不太好過了

    2、當然也有變化不大的行業,比如:藥店,這些行業疫情對他們根本沒有影響,說不定還有好處

    3、最後還有一個行業,已經開始有變化了,但是變化還不大,比如:賣菜,以前賣菜一般是在市場上租個攤位等客戶上門,疫情期間有部分老闆以小區為單位送菜上門,相信疫情過後,有很大一部分老闆還是會堅持提供送菜上門的服務

    當然大家因為疫情原因,幾個月都是隻花錢沒有收入,兜裡面沒有錢,所以暫時減少出去或者乾脆不去消費了

    反正不管怎麼樣,不管在哪個行業,擁抱變化就對了

  • 2 # 荔枝醬

    實體店還是要看具體行業。

    餐飲

    餐飲業其實在疫情之後,只要沒倒閉,生意都還是很不錯的。

    疫情之後的報復性消費。雖然大家更多意識到存錢的重要性,消費比較剋制,但是在四五月份,原來一個月兩次的聚餐輕鬆會增加到三次。

    競爭減少。不少店鋪在疫情中關門,而新店還沒有裝修完畢,所以同樣的客流,會凝聚在沒有倒閉的店裡消費。反正我門口的大龍燚天天人爆滿。

    店面不進人不代表效益不行。很多餐飲店老闆疫情期間將店鋪搬到了線上,雖然門店沒人去,但是外賣不斷。

    在家做飯太久,換個口味。疫情期間在家做飯太久,疫情之後點外賣的次數明顯多了。

    很多店老闆在抖音宣傳自己店鋪,如果你的餐飲店不進人,可能是你的味道一般般,也可能是你自己宣傳不到位。酒吧

    你能想象疫情期間抖音直播平臺的熱度第一很多次是酒吧DJ嘛?

    一晚上打碟打賞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藥店

    藥店基本上沒影響,疫情物資理論上微利,

    有的地方還限制了感冒藥發燒藥的銷售。但是雙黃連板藍根什麼的也彌補了這些。

    服裝

    服裝從2011年淘寶崛起就應該逐步走向衰敗了,小服裝店很難存活,大服裝店開店就是為了打廣告,也沒打算有人來。

  • 3 # 請叫我面老闆

    其實樓主提出的這是三個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是疫情過後,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一個問題,疫情真的過去了嗎?疫情並沒有過去,國家沒有公佈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製成功,目前只是透過國家有效管控感染人群,抑制了病毒的傳播,國內從封鎖到開放;3月28日中國封鎖外華人入境至今沒有開放,而今天的全球疫情正是非常嚴重的時刻,全世界確診424萬,其中美國確診超過138萬,疫情並沒有過後,相反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敲響人類保護大自然的警鐘。

    再回到第二個問題實體店根本不進來人,目前是所有實體店都進不來人嗎?並不是。比如說物美、世紀華聯等這些大型連鎖超市,很多人去排隊購物的,一方面來源於政府發優惠券刺激消費,扶持企業生產經營消費,另一方面,在於人的生活必須品日常消費,比如蔬菜水果柴米油鹽等。因此,實體店不進來人是一直存在的問題,而疫情導致這個問題更加嚴重,問題的本質是實體店客戶引流的問題,所以我們不能歸咎於疫情導致,而是實體店經營者需要認真思考的是“我為客戶創造的價值是什麼?”為客戶創造價值,直接決定者實體店進來人了有沒有消費的問題,貨比三家,你的價值如果不如或者跟別人一樣,那麼同樣客戶不會消費,客戶不消費即便實體店進來多少人也都沒有用。每個人都想賺錢,都一定能賺到錢嗎?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不付出就一定沒收穫,所以不要總以為我開店收這麼多錢就是我應該得到的,弄清本質問題,再去針對問題找解決辦法。

    第三個問題,是被網路代替了嗎?並沒有。之前許多分析認為,隨著疫情的好轉,消費者壓抑的需求會得到迅速釋放,將會出現一波“報復性消費”,而是事實是“報復性存款”來了,人民銀行公佈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相比去年一季度增加了1.76萬億。真正原因是疫情衝擊使經濟受損,居民和企業收入都受到嚴重影響,多少企業倒閉,多少公司裁員,多少公司降薪,多少人失業,多少家庭出現沒收入、低收入、負收入的情況。因此國家政府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採取“補償性消費”措施,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

    總結,很多時候,我們太片面的看著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導致了我們的認知扭曲,我們個人的認知扭曲,直接導致看到的事情就錯了,現象錯了,本質錯了,對手錯了。所以,任何時候不要總是用自己以為的事情來衡量世界發生的事情,用心感受客戶,用心去感知變化,用心擁抱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報考985,初試第一複試第二,可沒拿到本科畢業證還能上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