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於兒育兒

    你說的這種現象在一線以下的城市很常見,在階層偏低的家庭比較普遍,最大的原因我覺得是社會發展迅速,每一代的孩子雙商平均要比上一代高20%-30%,普遍家庭的父母的教育觀念卻還是上個世紀的,這樣當然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速度,不出問題就怪了

  • 2 # 孔老學堂與現代教育

    坑爹、巨嬰、自殺、弒母……

    一、教育分為知識的教育和德性的教育,我們國家知識的教育沒教好,德性的教育更是沒有教好。這兩種教育因其特性迥異,教育理念也應不同甚至有些地方相反。

    二、知識的教育成就科學,西方在這方面比我們進步,100年前我們開始接觸西方並迅速全盤西化。但恰恰我們做了相反的事情,科學教育沒有西化成功,倒是把中國優秀的德性教育消滅了。而我們的德性教育是人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我們的文明是最智慧的,如我們的儒、道及我們融合發展的佛教。

    三、我們把德性的教育和知識的教育混為一談,用知識教育明瞭、驗證的方法去考核德性文化的教育,去這樣學語文,真是滑稽。德性、智慧、美感豈是用科學方法能量化的?那是吸引、薰陶、領悟、滋養、擴充出來的,就像孩子學說話,他不知道“媽媽”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你就要大量重複地教孩子聽你叫“媽媽”,我們3歲就寫好了大部分語言,不都是不懂的情況下就學好了的?你用1+1=2的方法去教孩子說“媽媽”、讀語言嗎?你看現在中小學的語文是不是這樣教的,這樣考核的?教得孩子沒智慧、沒內涵、沒深度了!所以德性的教育或者人文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在他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大量教他我們中華文明最智慧的經典,讓他只要記住,讓他一輩子一年年成長、一點點去懂,這樣才有可能繼承中華文明,重建道德。沒有記住一輩子連懂的機會都沒有,大了學不了了,沒時間、腦袋也亂了、沒記性了、有難易分別了、畏難了,這要佩服我們的古人,就是這樣學習的,就是這樣建立和傳承文明道德、傳承智慧的。

    四、德性教育好了,再去學其它的比如科學知識、技藝才是對的,就像我們古人和猶太人。德性教育是本,其它都是末,固“本”能更好的開發末。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西方國學的宗教是從幼兒甚至胎教就開始的。

    五、科學知識的教育我們也沒學好,我們沒有像西方國學一樣把握好“兒童心理發展心理學”,我們在孩子還沒有理解能力的時候過早地讓孩子學數理,把孩子學笨了學怕了,喪失了科學興趣和探索精神。而且德性教育薄弱,又讓我們沒有了科學的奉獻精神,人文的底沒有了,沒有了精神,“人”都不是,更出不了人才,就算出科學家也不一定是對國學對民族有用的。

    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要變,唯有教育變。道總是簡單的,教育也沒那麼複雜,複雜的都是人為的。

    教育就要這樣做:幼兒園、小學只學文化,中學以後學科學或其它特長。

    中國最智慧的文化加上國家的思想教育,幼兒園、小學9年也基本夠了,能奠定孩子一生的智慧、性情、美感、品德的基礎了;教育內容為文言文經典、藝術、外文經典,以記憶、薰陶為主。第一不能要求理解,孩子能記住,但是不能理解,十二三歲是孩子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轉換的分界線。不理解不要緊,這是活的智慧人文的教育,人也是活的,一輩子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理解,如果不記住,一輩子連理解的機會都沒有,先存錢一輩子慢慢花,不用擔心孩子不懂花錢。第二不能學白話文,中國的智慧又不記在白話文裡,白話文的說話有什麼好說的,3歲就會了大部分,如果孩子背了9年中國和外國經典,最後連《資治通鑑》都容易且喜歡看了,孩子還不會說話和寫作文嗎?

    七、道德問題永遠不法根除,但總有最好的教育方法。我們才建國70年,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相信祖國,相信華人的智慧。教育的問題多少都存在你我身邊,不能再高高掛起了,都來呼籲轉推一把吧!

  • 3 # 奶梨的日記本

    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中國家庭教育的方式,往往取決於整個社會環境和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整體上都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從前,媒體還僅限於電視新聞和廣播,而如今網路媒體佔了主流,很多教育問題從網路上暴露的就更多了。比如最近發生的小學生自殺、中學生跳樓跳橋、幼兒園的孩子被老師、家長虐打、小學生因為父親經常打自己報警、孩子因成績問題被媽媽扔在高速公路上等等。那麼這些問題的出現和曝光,對於整個社會是一件好事。因為,只有這些事情的真實過程暴露在大家面前的時候,大家才會更加關注這個問題,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存在的普遍性。不得不說,更多60、70、80後家長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習慣養成,對於孩子的心理問題和自身的心理問題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很多孩子有壓力卻沒辦法透過正確的有效的方式宣洩出來,或者孩子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點不要只放在學習上,希望父母能尊重自己,但是卻因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或者被忽視導致悲劇發生。甚至於,很多家長其實自身因為生活和工作壓力導致的焦慮、狂躁、抑鬱都沒有辦法排解,帶著亞健康的心理狀態去“陪伴”孩子成長。這樣的情況應該也不少,甚至可以說是很普遍。所以,家庭教育的重點在於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互相鼓勵,形成一種成長的默契。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來自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影響,要先解決好父母的心病,保證父母能有健康的心態去教育陪伴孩子。而不是僅僅把所有問題都歸結於孩子自身。要知道,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問題多半來自於家庭影響,而不是學校。家庭的教育中必須要有愛,要有溫暖,孩子才能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學習和心理中存在的問題。

  • 4 # 風過橫塘

    進小學與初中高中時,給每個學生各科成績在年級段範圍位置編個次序,教委與學校,原則上允許學生,保持在一定區間就可以了,就是好學生。自覺奮起直追的,特別表彰。這樣,家長看到自家孩子的真實能力,心裡有個數,不會對孩子做不切實際的拔高,可以避免來自家長的過度教學。那麼,有人掉區間下面去了怎麼辦?這時候需要找找原因補補課。學校有補課老師的安排,家長付一定費用,一段時間下來,證明確實欠缺能力天賦,譬如被證明是文科腦袋不擅長數學,那就讓學生自己制訂方案,理科不行文科補,自己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總之,學校層面先要寬鬆起來,來影響家長。國家正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學,各檔次的人才都需要,家長們只要教會他們生活的技能就可以了,將來適應社會生活。學校也要傳授些中醫養生理論,影響學生的健康觀,將來做聰明的公民。再加修些家政、烹飪課,為的是將來適應獨立生活。

  • 5 # 小女子的陪伴

    教育是分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學校教的多數是知識教育,思想教育,都是從家庭當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出來的。很多家長忽略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把思想教育都推給老師,孩子做的不如自己所願就去埋怨老師,成績不好怪孩子,給孩子找補課班,一邊補課一邊又抱怨,這樣的思想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而自己卻擔起老師的角色,看管孩子成績。思想孩子思想得不家庭中的良好影響,學識上得不到家長的幫助,支援,這就導致孩子不如家長願,而產生各種問題的原因。中國家長不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為,很難不出現問題。

  • 6 # 前進的路上沒有坦途

    你好,你的問題不夠明確,各種家長孩子問題,都有什麼,這裡需要縮小範圍,逐個問題進行剖析,籠統的回答不具有針對性,可能會誤導一些人。從家長孩子問題角度出發,既然是問題,肯定是不太好的地方,比如溝通不暢,交通受阻,互相的不理解與不信任等等,我個人認為不能把原因歸結為中國式教育,什麼是中國式教育?有明確的定義嗎?沒有。那麼回過頭來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精華的文化財富,這也是需要文化自信的出發點之一,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是圓的。從問題談問題,所有問題的出現都是人類文明進步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的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的問題,也是促進孩子、家長共同進步的必經之路,這沒什麼可擔憂的,中國有,外國一樣有,所以不要再給中國式加引號了,近年來的“中國式”問題還少嗎?文化自信!加油!

  • 7 # 愛暖曦言1

    首先感覺問題的範圍很大,所以答案可能就某一方面來說。中國現在存在著階層固化和經濟發展差距大等許多問題,同樣這些問題是共性的。人類改變階層結構,實現階層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育。但教育資源的不平衡讓精英階層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據資料統計中國985、211高校的學生70%以上來源於收入中等水平以上的家庭,這個和20年前相比,差距在逐漸拉大。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透過對不同階層的人的數十年的跟蹤觀察,驗證了這一觀點。

    而中國式家長或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普遍重視教育,但家長包辦或“窮人富養”,其實這既剝奪了孩子探尋和實踐的機會,也干涉了孩子的成長和自由,孩子缺乏更多獨立和創新的機會。

    家長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其結果反而是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而我們的孩子沒有學會感恩,而是在那種不顧一切忘我的愛中感到沉重的壓力和束縛的窒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的孩子應該是積極的,Sunny的,有追求的,經得起敲打和挫折的。

  • 8 # 莫哈007

    當前中國的教育問題發生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問題、家長與老師之間的問題、孩子與老師之間的問題、一線教育者與教育專家之間的問題、學校教育與課外輔導班之間的問題、課外輔導與教育體制之間的問題,請問您到底是問的哪個問題呢?

    其實在我看來,歸根究源,還是中高考的問題。比方說,一方面,中高考的考試範圍逐年擴大,課內內容佔總分30%之下,另一方面,取締各種課外輔導。我想說的是,如果中高考只考課本內容,作為家長,又怎麼會花大價錢帶孩子去課外輔導?在“語文高考最後讓10%的孩子答不完題”的思路帶領下,作為家長能不逼著孩子多學?孩子的負擔是從家長來的,家長的負擔是從哪裡來的呢?

  • 9 # 小丫聊教育

    竊以為真正的根源是:“磚家”誤人,你可能覺得我太激進,太過於偏激,請繼續看。

    一、其他行業的專家,學術上是無法忽悠的,結果可以儘快論證。

    而其他行業面對的物件,差別並不大,基本可以說都一樣,只是方法改進。比如醫學,病例都差不多,專家研究出更好的治療方法。所以,專家的理論推廣,具備真實的指導作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可以儘快論證。

    二、教育的專家,學術結果無法論證,可以有濫竽充數。

    而教育卻不同於任何行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效果是看不見的,只有在一代人走入社會之後,才慢慢呈現,二三十年前教育的結果。

    正是由此特殊性,所以任何行業只要有文學功底的人,都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一番教育理論,反正你沒法論證。

    由此“磚家”產生了,這些“磚家”可以不是老師,可以從來沒從事過教育行業。以網路個例,以國外看到的一些優秀個例現象,發表一番教育言論,以各種目的,成為“磚家”。

    而恰恰這些人,深知道媒體運營等技巧,其影響力遠勝於埋頭奉獻的一線教師,於是,教育被“磚家”誤導,反正沒個幾十年,誰也不知道結果。當知道結果時,木已成舟,一切都太晚了。

    三、教育特殊性,註定了專家理論的局域性,不具備推廣。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教育同樣有真正的專家,但教育面對物件的特殊性,也使得專家的理論具備區域性性,區域性。再正確的專家理論推廣都可能是南桔北枳,不具備推廣性。

    比如,時下農村的學生和城市的學生;農村的家長和城市的家長;南方教育和北方教育;經濟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沿海省份和內陸省份;高等教育和普及教育。社會群體認知,家庭教育都是差別距大的。也就決定了任何教育專家的理論侷限性,不具備全面推廣。

    因此出現誤導教育,出現了各種怪現象!同樣也造成了,熱議教育問題時,每個人認知都不在一條線。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區域,而我們也是這個區域的家長認知。

    所謂南桔北枳,就是這個理。

    越是具備影響力的專家,其理論影響就越大,若是推廣,以偏概全,誤導越大。更別說,總是拿國外教育、國外教育學家說事的了,國情不同,差別更是距大,更不是可以隨意用來誤導教育的了。

  • 10 # 遺漏了時光的表鍾

    其實這個問題的話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有。不過可能中國比較普遍吧,原因是有一部分是中國式教育的影響還有一些社會原因(學校帶來的傷害.老師.同學.以及在社會上碰到的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都會有的。

    先說下中國式教育吧。來自於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其實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成為有用的人,不過因為每個家長的期望程度不一樣,所導致的結果都是不盡相同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樂樂成長並且出人頭地,可是結果卻不盡人意,這種情況可能農村不太會出現吧。(據我所知)大部分會出現城市裡,由於父母壓力過大,家長們會把希望全部放在下一代,而忽視了孩子接受不接受,各種報輔導班補習班興趣班,孩子的身上擔子很重的,各種新聞表示有的地區孩子們除了上課上各種班就沒有其他玩耍時間,星期天的時間都沒有,每天排滿各種課程,有的家長為了孩子全面發展,各種課程爆滿,琴棋書畫武術等,都報,哇,想想就頭大,我一個成年人都閒累,況且孩子。中國式教育有可取的地方,但也應該拋棄一些思想。

    那麼社會原因的話就佔的比例較重了,每天除了跟父母接觸,那麼其餘時間不就在學校了。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不做多解釋。只說一點,打架鬥毆事件欺辱謾罵。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那個把自己同學起訴了的女生。社會的流言,同學的侮辱背叛,,就因為“價值百萬的杯子”玩笑,一輩子都毀了,一輩子活在噩夢裡面。辱人者人恆辱之。

    僅代表個人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支付寶手機號登出了換手機號芝麻信用分會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