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遼河人家
-
2 # 老頭156934080
答:一畝頂三畝不太可能,一畝頂二畝多還是有可能的,例如:三作三收模式。
什麼是三作三收模式呢?這裡我簡單的介紹一下:
六十年代以前,我們這裡吃不飽穿不暖,後來黨中央號召我們農業學大寨,利用生產隊集化優勢,除了改土整地,把零碎土地,修整成成塊成片的大寨田之外,我們還按照毛主席,農業八字憲法的指示精神,大膽試驗,進行了耕作制度革命,大搞科學種田。
我們威海地區,在六十年代之前,一直是堅持一年種一季糧食的習慣,比喻:春天種春地瓜,秋天收穫,春天種春玉米,秋天收穫,這樣的耕種模式,土地利用率不是很高,所以,就會影響糧食畝產量,這也是我們吃不飽飯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進入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們在大隊黨支部的領導下,每個生產隊都要,進行三作三收耕種制度改革,這樣就打破了幾千年,一年只種一季糧食的舊習慣模式,具體作法是:
秋天種小麥時,利用農作物邊行優勢,把小麥播種成四二畦,即:二尺畦埂,不種小麥,留明年6月份,在畦埂上,套種兩行夏玉米,四尺小麥畦,裡面播種八壟冬小麥,小麥收穫後,在6月下旬,馬上在麥哇中間,播種兩壟早熟大豆,這就是我們這裡的三作三收立體種模式。
由於三作三收,土地耕種制度的改革成功,當年糧食單產量,就翻了一翻,從此我們這裡的社員群眾,就解決了溫飽問題,不再忍飢挨餓,到了一九七五年,縣裡建成了氨水廠,生產隊裡種地,就開始用上了氨水肥料,糧食畝產量在三作三收,翻翻的基礎上,再一次翻了一翻,從此我們靠生產隊集體力量,就過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胡思亂想,還立體種植,空中還能長植物嗎,就目前農業扣暖棚種菜三畝地可能還會多掙一點,但三畝暖大棚前期投入也是不菲,弄不好血本無歸。僅僅三畝地作不了大文章,怎麼立體也掙不了多少錢,意想天開的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