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考志願肖老師

    我是這麼看這個問題,高考狀元的出現,對狀元本人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偶發事件。試想一下,高考後,很多人很快就知道了誰是狀元,可是,比他僅僅低1分的是哪位,大家知道嗎?!就差了區區一分,他名聞天下,另一個卻幾乎默默無聞!

    如果一個高考狀元,將來組建了家庭,他還想努力使自己的孩子成為狀元,我們可以斷言:他這40多歲,白活了!沒活明白!

  • 2 # 韓旭儒

    首先我認為所提問題的人很滑稽而弱智,因為人跟機器是有本質性的差異,人具有思考能力,而機器卻沒有,機器的生產是可以有標準而統一化的流程,而人的成長會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

    其次高考狀元的機率主要取決於前提家庭教育的基礎和雄厚的學習功底和強烈的目標慾望,而不是取決於家庭因素作為結果的解釋。

  • 3 # 萌洋洋同學

    北京高考狀元:一個精英的養成,家庭因素究竟有多大?

    “寒門出貴子”之所以被傳為佳話,是因為確實稀缺且困難,實質上是一種悲壯的倖存者偏差

    1。精英家庭孵化精英

    高考成績出爐,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陸續浮出水面,然而最刷版面的是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這個耿直Boy說的一番話——“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

    一句大寫的實話,瞬間戳中無數華人的心!更令人可貴的是,這孩子讓人完全無法產生嫉妒之心,在他如此優秀的同時,能夠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同時,也抱有對底層人民的同情,霍老爺可以說,這個孩子一定會非常優秀,我向來反對精英統治,但是,這個孩子告訴大家,一個未來的精英最好的樣子。

    那究竟熊軒昂的家庭有多厲害呢?熊軒昂來自一箇中產家庭,這已經不是小康、小資家庭所能比擬的。

    什麼是中產呢?在中國目前還很難有一套標準去界定中產的收入,但是在多數人約定熟成的標準裡,總結起來必須有體面的房子、車子,且不能是貸款的,以及可以隨意揮霍的每月1/3的收入。

    根據瑞信銀行的國際中產標準來統計,在北京上海等地過上體面的中產生活,一個家庭必須儲備起碼900萬左右才能保證全家人的生活品質。

    這就是中產,跟很多普通家庭晉升起來的小康、小資族不同。他們同樣能週末看電影,逛街購物,進入高階餐廳,更重要的是能夠來一場走說就走的巴黎街頭喂鴿子,能給孩子支付美國夏令營的時候,眼睛也帶不眨一下。

    除了擁有堅固難以被摧毀的家庭經濟基礎之外,固定資產外,中產家庭還需要具備家長雙方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著較高的職業價值或者社會地位、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質,擁有良好的禮儀等特徵,而這些特徵將中產階級區分與“暴發戶”。

    在中國,中產階級往往是上市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重要的技術科研工程師、擁有尖端技能的高職業素養人或者某些特定行業裡尖端的人,如熊軒昂的父母是外交官。

    實際上,中產階級在任何一個國家,無論是美國還是德國,都屬於知識技能型精英家庭的組合,代表著一個國家發展與穩定的中堅力量。而這些家庭確實會如同熊軒昂所說,不斷地孵化“狀元”、“精英”。可以說,從中產階級、精英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基本都是精英。

    從這個命題裡,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家庭對一個人的成功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已經不是“寒門出貴子”的時代。這樣說,很多人可能有些心酸,然而從古代發展至今,“寒門出貴子”之所以被傳為佳話,是因為精貴,因為確實稀缺且困難,實質上是一種悲壯的倖存者偏差。

    為什麼這麼說呢?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James Lee)、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梁晨及其團隊的合作研究了一個命題:中國長達150年裡的精英究竟出自哪些家庭?最後,他們透過建立強大的精英資料庫,得出的結論是: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廢除科舉之前,超過70%的教育精英是官員子弟,來自全國各地的“紳士”階層;

    1906—1952年,超過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專業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區;

    1953—1993年,約超過40%的教育精英是來自全國的無產階級工人子弟;

    1994—2014年,超過50%的教育精英來自各地區的有產家庭,與特定的重點高中。

    從以上四個時間段來看,就有三個階段的精英是明顯出自“有產階級”的家庭,有人可能會指出其中的第三個時間段作為反駁的證據。

    實際上在1953年到1993年之間,主要是階級社會上層子女壟斷教育的狀況被打破、基礎教育的推廣、統一高考制度的建立,才使得原本從零到有的大量無產階級和工人子弟在精英中的比例大幅增加。等到一切都趨於穩定的時候,“資產”在教育中的階級再次凸顯出來。高階的教育、優質的教育資源仍然掌握在中上層家庭手裡,所以這些家庭註定孵化出精英。

    2,為何寒門孵化不出貴子

    熊軒昂的話很有意思,他說他地處在北京這樣一線的教育資源“大國”,擁有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擁有很多通向教育的“捷徑”,而這些是農村地區的孩子無法享受到的。

    請注意“捷徑”這個詞,換句話說,同等的高考應試門檻,其實還是有通向這個終點的學習“捷徑”,而不是一味死磕課本、題海戰術。

    無獨有偶,作為2013年的北京文科狀元孫婧妍也曾在採訪中,面對別人詢問她“做了多少題目”感到反感,並以一位語文考了148分將近滿分的過來人提出:現代的高考,尤其是語文學科,早已經不是題海戰術所能夠駕馭的,更多的是日常接受教育的積累。

    在採訪中,孫婧妍也分享了很多父母對她在閱讀上的教育,為了選購了很多書本,給她帶來了良好的語感,最後還是那句話,她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

    換句話說,這些教育裡的精英學生,從小的時候就接受綜合性的教育,擁有名師提點如何只做“一題”就能精通同類的題目,這就是“捷徑”。他們擁有大量的閱讀,作為自己的素養沉澱,而這些是一些普通家庭或者農村學生所無法做到的。

    曾經在教育圈裡聽說過這樣的情況,同樣是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大城市來的學生對國外的作家、名著裡的話侃侃而談,而小城市、農村來的學生卻半句話都答不上來,唯獨能對課本指定背誦的段落倒背如流。

    霍老爺上高中的時候,學校請了三個市的高考狀元來給學生講課,一個是湖北某地的,一個是河南南陽,一個是廣州的。

    河南的高考狀元戴著厚厚的啤酒瓶,一字一句地念著他準備的稿子,講他如何刷題,如何熬夜苦讀,如何不辜負父母的期望,而從他在北大的生活來看,他過得並不輕鬆,而廣州的高考狀元是個漂亮的女孩子,幾乎沒有在講高考備戰,講的是她如何“幸運”,無意中考成了高考狀元,提到高考,她的觀點是不要太在意,平時不要太有壓力,她更多的分享的是她高中如何參加實習,去外地旅行的趣事,而她的大學生活依然是舉重若輕。

    這樣的女生對於我們當時完全是種震撼,到了提問環節,那個河南學霸無人問津,所有人都在向那個女孩提問。看著那個孤零零坐在那裡的眼鏡哥,那時候我第一次感到階級的差距,儘管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小縣城學霸”的概念,普通家庭的孩子和中產家庭的孩子差距就這麼大,就算同樣是高考狀元,一個木訥、呆板、不擅表達,而另一個能如此通達、精巧地控制觀眾情緒,贏得眾人的寵愛,在很多人蜂擁上去找女生提問簽名的時候,我離開了會場。

    而更令人悲哀的是,這位河南學霸已經是高考時代最後的餘暉,在後來的高考狀元中,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經不會成為狀元了,連坐在臺上感受我們這些無知少年的惡意都沒有機會了。

    這就是精英家庭與普通家庭在教育上孵化出來的差異性。如果你覺得也僅僅只有這些,並想以“會讀書不一定能成材”、“北大學生賣豬肉”來反駁,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精英家庭註定孵化出精英,而寒門的子弟往往孵化不出貴子。因為一個家庭的經濟硬實力,父母的軟實力奠定了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眼界高低、執行力、膽識與魄力。

    在我大學階段的時候,我就發現這樣的現象:家境較差的學生,眼裡只有兼職,因為一小時最多五十塊的家教而甚至可以放棄學習;而家境殷實的孩子,可以花三百多塊買一本國外進口的書籍,可以到世界各地旅遊,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

    當然,教育是小眼界,而創業則是大視野。在一項非官方的統計中發現,寒門的子弟畢業後更願意接受穩定的工作,以月薪度日,而來自精英家庭的子弟更敢於拼搏,甚至借貸創業,這些都是由他們原生家庭給他們帶來的眼界、膽識與魄力所決定的。

    除此之外,他們強大的原生家庭還會把這些教育精英帶到自己的強大人際關係圈裡,為他們提供一切有利資源,這又與寒門子弟有著天地的差別。總的來說,精英家庭孵化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個“狀元”,而自信底氣如熊軒昂,綜合素養和能力都高的精英。

    3,中產家庭不可忽略的軟實力

    那麼簡單的有錢的家庭是否就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也不是,中產階級的家庭除了有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之外,還有個人的能力和價值、社會地位、教育素養及其生活品味。

    所以,他們孵化出來的是綜合型的精英,這是由他們的個人軟實力所決定的。而這也是為什麼暴發戶們很少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原因。

    錢固然是重要的區別,但是家庭軟實力才是本質的原因,寒門上升需要給孩子的軟實力有些不需要錢也可以實現,就像是我說的看書,博物館,從小讓孩子能夠耳濡目染,培養自己的軟實力,以至於今後在發展之時能夠有見地,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要遠比父母只知道掙錢而只能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要來的重要,因為那些物質條件少了軟實力做骨架,在最後很可能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我身邊有對月收入均過2萬的夫妻,在投標部門工作,做起競標專案常常要加班到深夜兩三點。兩人的孩子6歲,上幼兒園大班,很乖,每天下課都會很聽話地完成描紅作業。

    唯一遺憾的是,孩子每天下課是由已經72歲的爺爺接送。爺爺因為自身身體的原因,帶孩子放學後就放在二兒子的情趣店裡,由孩子的“小叔子”照顧。於是,“不懂事”的孩子就整天在情趣店裡做自己的功課。

    後來這個孩子就變成了典型的壞孩子,在學校裡無心學習,和混跡在社會青年之中,他的父母也算是優渥的中產,但是沒有讓孩子從小在素質教育方面多家注意,再優渥的條件也達不到好的結果。

    所以即便是家庭條件寬裕,重要的也是對孩子軟實力的培養。現在國內很少有人談家風,但實際上在古代的名門以及西方的很多貴族家庭中,都非常在意家風,他們對每個孩子從小加以家風教育,所以家族事業能夠長存,相反對於國內富不過三代的批判,也是因為不少有錢的家庭不重視家風這類軟實力的培養,以至於再雄厚的基業,最終也潰敗了。

    4,硬實力跟不上,靠教育是沒用的

    這個社會財富階級化、教育資源階級固化是一個事實。不願意承認的人,只不過掩耳盜鈴而已。拒絕、否定、不接受不等於不存在。認清事實,反而對個人、子女的生存和發展更有意義和價值。

    既然中產階級孵化精英,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去追尋中產階級之路?中產階級之路究竟有多遠呢?答案是很遠。

    多數的中產階級是上一代中產階級帶出來的,而只要不出意外,他們終將帶出下一代中產階級。這是一個家庭的硬實力、教育素養的日積月累的沉澱與代代相傳。

    作為“脫貧”、“奔小康”、“小資”階級的我們,沒必要盲目去追尋中產階級。因為中國每天每年都有很多家庭死在去追尋中產階級的路上。當你硬實力湊不上來的時候,要懂得服軟。

    認識的人裡,曾經有這樣一個家庭,夫妻兩人的月收入在一萬五左右,家裡也有無需按揭的房產,雖然算不上中產,但屬於還過得去的家庭。後來,這對夫妻因為身邊的朋友都送孩子出國留學,覺得面子上過不去,腦子一熱,也硬著頭皮把房子拿去貸款,給兒子申請了國外的高價學校。

    孩子三年後回國,家裡還剩下五十多萬未償還的欠款。而有意思的是,這對夫妻的孩子在海外並沒有學到什麼,硬實力不過關,很多知名企業的三兩輪面試中就被刷下來。夫妻埋怨孩子沒有在國外好好學習,孩子卻埋怨自己在國外每天做兼職忙成狗,想想都心酸。最後,這個三人的家庭,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節衣縮食去償還欠款,還因此耽誤了兒子的結婚進度。

    生活裡,像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作為中產以下階級的人,其實認清現實比盲目攀比更重要,尤其在教育這個方面,能做到帶孩子出國看展覽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做不到,簡單的去複製中產的生活方式實際上意義不大,因為這些方式對於他們自己的能力是跳躍式的。

    缺乏基礎和積累,這種跨越式的嘗試,很難達到中產們一樣的效果。就像同樣是去名校,若孩子本身太缺乏基本的素質教育,跟不上別人的節奏是常事,甚至只會發展出一份自卑的情緒。這也是為什麼社會普遍對於鳳凰男鳳凰女們看法不好,大機率來看,很少有人能夠在階級跨越這件事上表現優秀。當然你要跟我死磕有不少優秀的典範,我當然承認,但那很少,且難。

    就像天涯上很火的一篇文章,《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寒門子弟要做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到中產子弟們的起點,這是真相。

    只是說這些家庭需要認清現實。能夠在既定條件下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已經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了,這一點是家長,以及特別是孩子應該認清的。

    另一方面,如果家長願意肝腦塗地奉獻自己,也不能抱有揠苗助長的心態,因為你們想要的結果不是簡單地一次賣房子可以達到的,因此抱著必然收穫的心態來給孩子壓力也毫無意義。

    我也不是說應該家庭條件不好的家庭就沒辦法了,霍老爺喜歡歷史,如果看歷史資料的話,這個狀況更加令人悲哀,南宋錄取進士佔總人口比例為0.000647%,明代這個資料為,0.000055%,清代更低,0.000031,而如此低的錄取比例,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一票難求,但與此同時,那些科舉世家卻人才輩出,喜報頻頻,家庭的影響有多大,不言自明。

    相比起科舉時代,我們其實已經處於一個階層最容易上升的時代。

    階層固化是一個事實,階層最容易上升是另一個事實,這就是我稱這個時代是偉大時代的原因,這可能是最後一個靠個人奮鬥可以改變命運的時代。

    所以最好的選擇是什麼?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如果你自己沒有階層上升的願望和持續的行動力,又怎麼可以寄希望於一個孩子草雞變鳳凰,一代人改變你們家族的宿命呢?

    與其望子成龍,不如自己成龍。

    霍老爺說:家庭是起點,和征途的前半程,孩子和父母都沒辦法去責難命運,但是命運不會把路堵死,任何一個家庭基本上都能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提供相應的最好的教育。而教育本身也只是一個對成功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而教育中對孩子軟實力的培養要甚於物質培養。

    就像是每個人感嘆生不逢時,寒門孩子更是不易,但是認清現實後,還是應該清醒和盡力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財務專業人士如何做公司未來幾年的財務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