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發掘價值
-
2 # 小司淘保
我們發現大家有一個誤區:很多朋友覺著這個理財型的保險非常好,甚至就把它當成一種理財產品來處理了,因為它既有收益,又有一定的保障功能,所以是一有錢就買,一有錢就買。
那麼到底這種產品適不適合作為一種理財型的產品來處理呢?我個人認為,不太值。保險嘛,它的核心作用還是保障啊,還是保障於萬一,所以我更推薦大家去買那些純保障型的保險。
大家可以發現:往往理財型的保險,在你同等保額或者同等保險條件的情況下,要比那種純保障型的保費高出不少,如果我們把這個省下來的保費自己去做理財的話,其實要划算得多。
關於這個事,我們今天的影片裡不展開。我們在今天影片結束的時候推薦那篇文章裡特意準備了這麼一個例子:同樣的保險條件,同樣的保額,兩種不同的購買方式,一種是純保障型的,一種是理財型的,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到底哪個划算,差別還是滿大的。
今天主要來說一說大家對於這件事認識上的兩個誤區,其實都是關於收益的。
一、收益水平達不到
第一個就是一般情況下,我們購買理財型保險的時候保險經紀人給我們推薦的那個,或者給我們介紹的那個收益水平是達不到的。
我們看到的收益水平一般都是這些產品的上限,比如有些產品宣傳能到年化5.5%、6%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看起來不錯,但是往往達不到。甚至有些產品還可能會出現虧算。
當然有一些託底的產品,但是那個託底利率是很低的,現在也一般就是在年化1.75%左右,那麼即使年景比較好的情況下,一個理財型的保險產品,收益能到年化4%、5%,或者叫結算利率水平,能到年化4%,4.5%就是不錯了。這是第一個誤區。
二、按現金價值算收益
那麼第二個誤區,如果這個產品的結算利率水平到了年化4%或者4.5%是不是就是我們能拿到那個收益水平呢?
兩回事啊,因為我們計算這個理財型保險產品的收益,不是按照您交的那個保費來算的,比如說我交了10萬塊錢的保費,是10萬乘以4%、4.5%,不是這麼算的,而是按照這個保單的現金價值。
保單的現金價值相較於你那個保費來說,是要扣除掉很多的費用的,比如說保險經紀人的佣金,比如說管理費等等,等等。
也就是說保單的現金價值是要比這個保費少的,尤其是前幾年特別是第一年,比如說你交了1萬塊錢的保費,可能算下來保單的現金價值只有個2、3千塊錢。
這就是為什麼有朋友說,我買了幾年的理財型保險產品,我想退保的時候怎麼拿到的錢比我交的保費還少啊,就是這個原因。
這麼看下來,還要在你那個年化4%,或者4.5%的結算利率水平上再要打個折扣,那麼真正的收益,實際收益情況就更低了。
所以說這兩個誤區就導致了我們能拿到的收益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說到這還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就是對於保險經紀人來說,他們是更有動力來做這些理財型保險產品的推銷的。
-
3 # 一到八年
分紅型保險在理論上更具有操作性,個人做出一個大膽假設,ABC三家保險公司。都推出分紅型保險,保險公司體制是相互承保。國家規定的是保險公司保障類業務是不允許倒閉的,金融型別不與保證。如果A公司理財型保險賣的特多,透過一系列合法手段可聯合BC兩家保險公司把自己公司做空。宣佈倒閉。最後BC兩家公司接手保障人壽型別,至於分紅型的還有嗎?然後A公司原有股東繼續創辦D保險公司。又和BC保險公司相互持股。又新一輪遊戲開始。估計也就是三代人一個輪迴的玩法。股東家族估計長盛不衰。這就是保險有可能出現的長久問題。
-
4 # 桐叔說保小號
前幾天,銀保監會發布了一條通報,點名了20家壽險公司存在的多項產品問題。
除去這些產品本身的問題,還有一家險企因銷售誤導被單獨拎了出來:
分紅險一直是銷售誤導的重災區,整體來看有以下問題:
1、誇大收益,十年翻倍
很多人,在對保險毫不瞭解的情況下就貿然購買了理財險。為啥?因為宣傳話術實在說得漂亮!“十年翻倍”,擱誰誰不心動?
但實際情況下,分紅險的收益並沒有吹噓得那麼高。
① 保單分紅,你有可能拿不到
分紅險:指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以後,將上一個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餘額,按一定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簡單理解就是消費者能同時享受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和其經營成果。
(▲保險條款中關於保單紅利的不確定說明)
如上圖中的這款分紅險,合同明確表明:保單的紅利是不保證的。也就是說,分紅可以為0。
而一些代理人在宣傳一款分紅險時,為了給消費者一個預期,通常會伴隨一份分紅演示收益,分為低、中、高三檔。這種利益演示是基於精算及其它假設,不代表公司的歷史經營業績,也不代表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的預期,都僅僅是假設,只能作為參考。
(▲分紅演示收益中關於保單紅利的不確定說明)
大多數人並沒有細看合同,單純聽信代理人的宣傳,認為演示收益便是自己能夠得到的收益,等到實際領取,和預期天差地別,自然無法接受,於是就覺得“保險都是騙人的”。
不過,今年2月監管也釋出了相關檔案,對分紅險的利益演示做了更為嚴格的規定:
新的公式只計算利差,且限制了分配比例為70%。簡單說就是,今後“十年翻倍”這種誇張的演示將不會再出現,宣傳也會更加貼近實際。
② 理性對待理財險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一味想著靠保險致富,首先方向就偏了,也更容易被誤導。
正確的投保姿勢應該是:先配置好保障類保險,再利用閒餘資金進行理財。
第一步:審視自身的保障需求,合理制定預算,將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這四大險種配置到位;
第二步:基礎保障配置到位後,再來考慮理財險。但投保理財險一定要擺正心態,暴富是不可能的,實現不算太高但卻穩定的複利增長,用以規劃教育、養老、資產傳承,才是正確姿勢。
2、弄清繳費期、保障期,以及什麼時候開始領錢
通報原文:“該產品保險期間為保單生效起至投保人80週歲,部分投保人誤以為保險期間為10年,84%的保單將於今明兩年滿10年。”
本以為投保滿10年就可以拿回十倍收益,可是現在甭說十倍了,壓根拿不到本錢。
之所以出現這種落差,就是因為大多數人連幾個基本的時間概念都沒有分清:
交費期間:長期險的合同中會寫明,交費期間是5年、10年還是20年;保險期間:保障多久,30年還是終身;什麼時候開始領錢:理財險的保障責任中通常會註明,第幾個保單年度可以開始領錢。購買任何保險之前,都要認真看清條款。有一些需要重點注意的地方,更得仔細琢磨,這樣才能防止踩坑。
3、投保需謹慎,退保有損失
記住一點:猶豫期後退保,僅能退還保單的現金價值。
在保單前期,現金價值是遠低於保費的,一旦退保會遭受較大的經濟損失。
很多朋友稀裡糊塗的買完保險,過段時間緩過神來覺得保障不好、想退保。一問保險公司,只能退回那麼一點錢,頓感受騙。
為了免遭這種損失,一定要在投保時把好關。買保險不是買菜,買菜都還得挑挑呢,保險事關一家人的保障,更要仔細斟酌再下手。
另外,給大家提個醒,如果有人找上你,告訴你可以“全額退保”,別信,那是個更大的坑。
-
5 # 貓九先生888
很多消費者覺得自己買了分紅型理財保險是被騙,主要是在瞭解保險產品的過程中出現了誤解,後續的收益和預想中的不一樣,就覺得分紅型理財保險騙人。因此,消費者在購買分紅型理財保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內容:
1. 保障為先。分紅型理財保險也是保險,儘管可以理財,但是其主要作用還是保險保障,所以消費者們不要忘記初衷,要明白保險保障更加重要。
2. 瞭解三檔紅利演示。保險公司在銷售分紅型理財保險時,會向消費者展示該產品的低、中、高三檔的具體紅利收入。消費者應該認真瞭解,選擇自己覺得划算的產品。
回覆列表
不建議用分紅型保險做理財!也不建議用分紅型保險做保險!
(一)什麼是分紅型保險?
分紅型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餘,按一定的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
(二)分紅型保險的缺點何在?
1、分紅收益通常較低,且是不確定的。保險公司並不承諾一定分紅,如果在資本市場不景氣的年份,紅利可能會非常低,甚至會不分紅。
2、保障功能通常較弱。分紅型保險的保障範圍、保障額度都比較低,有些險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3、保險銷售員誤導消費者。根據保監會公佈的2017年上半年保險消費投訴資料,投訴最多的險種就是分紅險,投訴量超50%,反映的主要問題有誇大保險收益、隱瞞退保損失、以其他金融產品名義進行不實宣傳、營銷擾民等。今天我用百度搜索了“分紅險 騙人”,搜尋結果高達1120萬條。
僅僅是資料,感覺還不夠生動。我們再來看一則新聞。
恐怕你永遠都猜不到的:一毛錢都沒有。
總結:分紅型保險是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