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微的吹風

    應該是黃萬春吧,他在玉門起步時間長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雖說企業不是很大但是也有上百人了。為本地經濟發展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土化對當地經濟實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重點扶持。多多提高扶持當地企業非常重要。

  • 2 # 老了就習慣了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玉門油田、大慶油田工人。 王進喜在玉門解放後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率領玉門1205鑽井隊打出大慶油田石油大會戰第一口油井,因用自己身體制伏井噴而家喻戶曉,人稱“鐵人”,曾獲百年中國十大人物等榮譽。1970年11月15日,他因胃癌醫治無效不幸病逝,終年47歲。

    王進喜是吃苦耐勞的實幹家,也是科學求實的典範。在科技領域,他以“識字搬山”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難,刻苦學習,帶領工人們以創造性的勞動,創出一個又一個優異的成績。1961年2月,王進喜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生產二大隊大隊長,負責管理分佈在大荒原上的12個鑽井隊。他經常身背乾糧袋,騎著機車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場,調查研究,檢查工作,幫助基層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當了大隊長後,他深感沒文化開展工作困難,拜機關幹部為師,抓緊一切機會學文化。他說:“我認識一個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嶺去見毛主席。”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鐵人已經可以獨立地看報、讀檔案、學“毛選”,甚至可以列出簡單的發言提綱了。王進喜學習技術知識始終堅持學以致用。他說:“幹,才是馬列主義。不幹,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他帶領工人們不斷地從實際需要出發搞技術革新。為提高鑽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遊動滑車。為打好高壓易噴井,他帶領工人研究改進泥漿泵。為提高鑽井質量,他和科技人員一起研製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滿式鑽井法”。他還在多年的鑽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鑽井絕技”,能根據井下聲音判斷鑽頭磨損情況。他對待工作嚴細認真,一絲不苟,經常向工人強調:“幹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

    周恩來接見王進喜

  • 3 # 杭高人

    玉門最有影響力的人自然是鐵人王進喜和孫建初。外國學者稱孫建初為“中國石油之父”,華人稱他為“中國石油奠基人”。老君廟油礦有孫建初的塑像。

  • 4 # 漢武峪

    解放前應為孫本初 發現石油 帶動了國民工業經濟起步!

    解放初應為王進喜,為了石油事業,沒有辦法創造辦法也要乾的革命吃苦玉門人精神享譽國內外!

    改革現階段,應為何世才,由於石油資源枯竭,工業轉型困難,何世才不辱使命,在戈壁灘招商引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將玉門迴圈經濟開發區發展為甘肅最具規模,最具功能 ,最具活力的工業園區!提高了玉門新印象,振興了玉門經濟!

  • 5 # 鑽山

    我只知道是王進喜!真正的工人階級的模範代表!“為了拿下油田,寧可少活30年”!他真的是也為了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英年早逝啊!

  • 6 # 宣家衚衕31號

    玉門市最具有影響力的人是誰?應該是鐵人王進喜吧.他在一九六零年被平為全國勞動模範.王進喜於一九二三年出生在甘肅玉門一個窮苦人家.一九五四年從玉門油田來到大慶油田.工作中竟竟業業.不怕累不怕死.在石油大會戰中做出了桌越的貢獻.不愧是我們共和國的英雄.

  • 7 # 博學的鉛筆2k

    大慶油田是我們學習的的凱模王進喜戰鬥的地方。當年他們的口號寧可少活幾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是!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英雄王進喜還是家哦家喻戶曉的英雄!

  • 8 # 無憂無慮的蜻蜓

    玉門最有影響力的人自然是鐵人王進喜和孫建初。外國學者稱孫建初為“中國石油之父”,華人稱他為“中國石油奠基人”。老君廟油礦有孫建初的塑像。

  • 9 # 問路543

    玉門市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當然是鐵人王進喜。他的那些豪言壯語至今仍然激歷著後人,“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中國也流傳著一句話,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司四根寬頻,想要共享檔案應該如何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