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空飄飄然的肥牛

    白話文脫胎於文言文,它骨子裡本身就流淌著文言文的血液。說白話文隔絕了文言文,俺真不曉得這是意有何所指?語言文字一直都是在順應著歷史潮流自然而然地自我進化演變中,完全沒必要刻意為“創新”而“創新”。

  • 2 # 梵易1

    從文言到白話,這是傳承,絕不是隔絕,也不是創新,而是與時俱進。中國風不變,精髓不變。而只是文字表述變了,也即形而上道不變,只是形而下表述變了。

    中國書寫工具原是竹簡,不象後來有了紙張,處在器的限制,華人絕頂聰明有智慧,要傳承文明,要寫史記志,必須用古文。一部《道德經》,才五千言,說透了宇宙萬物及人間。再看看專家教授的註釋和講解,動輒就是幾十萬的文字表述。在竹簡時代,根本不允許這樣著書,沒有絕頂的聰明和超人的智慧,能用古文寫作嗎?古文,堪稱經典,華人真是惜墨如金,金口玉言。

    為什又要用白話文呢?那是當時形勢所需。為了救亡,為了百眾的覺醒,用白話更能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

    所從,白話不是隔絕,而是更能喚起民眾,用白話傳承中國文化中國風,術變道不變。

  • 3 # 加繆不抽菸

    百餘年來,中國一直在文化的各個層面即器物層,制度層,觀念層,價值層受西方體系的影響。中國的現代化事實上是敞開大門,向西方學習的過程,然而問題是……

  • 4 # 詩閣文學精品

    從文言到白話,這是傳承,不是隔絕,也不是創新,而是與時俱進。中國風不變,精髓不變,文化不變,而只是文字表述形式變了。

    中國書寫工具原是竹簡,不象後來的紙張。由於器的限制,華人絕頂聰明有智慧,要傳承文明,要寫史記,就必須精縮文字,即古文。一部《道德經》才五千言,卻說透了宇宙萬物及人間。再看看現在專家教授的註釋和講解,動輒就是幾十萬字,在竹簡時代,條件絕不允許這樣著書。

    白話的興起。與我們的民族經歷是分不開的,為了救亡,為了萬眾的覺醒,用白話更能喚起大眾,同心幹。

    現在也能更好的走近民眾,更好的傳播中國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串聯起民族感情,同心同德,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甚至走向更遙遠的未來。

    所以,白話不是隔絕傳統文化,而是發展。術變,道不變。

  • 5 # 七水三山

    白話完全取代文言文隔絕傳統的文化發展路徑對嗎?文化如何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白話取代文言文,並不是完全的取代;白話也並沒有隔絕傳統文化的發展。

    白話取代文言文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即使胡適先生沒有倡導白話文(白話),也會有其他人來倡導白話文;白話,已經在近代民間風起雲湧的鋪開,文言文遲早會被學者提倡,魯迅先生就是無數倡導白話文之一;不過,在胡適先生的倡導下,加快了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發展中,文言文也並沒有完全的取消;有些成語,成語典故,我們平時說話,寫文章也時不時的用到,而這些成語,成語典故,都是繼承了文言文中的精華,並在繼承中進行提煉,這裡即有學者,老師的功勞,也有人民大眾在平時進行白話交流中不斷運用中的豐富。

    在白話取代文言文中,並沒有隔絕傳統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即有繼承,也有糟粕的剔除。目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都有文言詩詞,文言文範文,這是中國在繼承傳統文化的現實表現,使中國現代青年對文言文有一個較深的認識。

    因此,白話的發展並沒有隔絕傳統文化的發展路徑,而且,白話文促進了現代經濟,科學等的發展,所以白話是大勢所趨,是必然,白話繼承促進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也必然繼承和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是如何在發生碰撞時保護乘員或駕駛員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