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蜀光6

    我認為是村官老齡化,現在還有六十、七十的村幹部,思想陳舊、保守,這些人為什麼不想退出不言而喻,可想而知,我希望村幹部年青化,知識化,這樣才能更有利於農村發展。

  • 2 # F高山松

    首先得肯定成績。

    改革開放後,農村的變化與城市一樣快。所謂“舊貌換新顏”,所謂“日新月異”,所謂“翻天覆地”,幾千年來可能人們沒有今天的人這麼印象深刻。改革開放以前的幾千年,人類都不知道什麼叫翻天覆地?什麼叫日新月異?

    這種翻天覆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村村通公路,水泥路差不多到了各家各戶。差不多各家各戶都有機車小轎車。出門都是機車小車。

    二是,家家戶戶都建了新房。幾十年前的那種又矮又黑用沒有經過火燒的稻田裡的泥巴堆砌的房子消失了,消失得乾乾淨淨。映入眼簾的是白得耀眼的用鋼材水泥澆注而成的像別墅似的樓房。

    只過了幾十年,“洞中才數月,世上已千年”,只過了幾十年,好像過了幾千年。

    幾千年來,人類沒有電視沒有冰箱沒有空調沒有手機電腦,沒有網際網路。如果像歷史上的人一樣,年年打仗。網際網路不是和平世界的產物嗎?如果歷史上的人不打仗,那也許一千多年前就發明出手機電腦了。

    如果像歷史上的人一樣年年打仗,佔領這個國家佔領那個國家,那毫無疑問,今天仍然沒有手機電腦。和平多珍貴啊?

    疑問,農村的發展還在繼續,發展也不平衡。

    是什麼限制了農村的發展?要說限制,也許是地理條件限制了發展吧!中國多山,多高山,山高坡陡。有人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機械化。這也告訴了人們,是自然條件限制了山區的發展,是自然條件阻擋了山區向機械化邁進的道路。

    不過,發展仍在繼續,開放依舊,改革依舊。像西藏這樣的高原也建起了鐵路。“盼望那鐵路修到我家鄉,為各族兒女帶來吉祥”,一首《天路》給了西藏人民,給了貧困山區的人們帶來了曙光,帶來了希望。

    改革開放給農民帶來了福音啊?

  • 3 # 粵農八弟

    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在當前農村改革發展中面臨的種種突出問題。使發展當中受到阻擋。

    1、土地受阻

    由於小城鎮建設、市場開發和公路建設徵用了大量土地,從而導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使農民越來越珍惜自己僅有的一點土地。另一方面,土地流轉過程中,往往受群眾惡意刁難,哄抬地價影響,產業很難形成規模。

    2、人才輸出。

    社會各方面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農村轉移過去的勞動力絕大多數是年輕力壯並且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農村的往往是老人、婦女和文化程度較低,沒有專業技能的人。這些人接受新技術能力有限,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影響。

    3、資金短缺。

    發展現代農業,要以高投入、高產出的設施農業為基礎,而目前大部分農戶沒有過多儲蓄存款,因此在發展產業過程中,資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特別是在農村支援農業發展的金融部受金融部門政策限制,大部分農戶無法獲取貸款,壓抑了群眾貸款發展農村經濟的積極性。

    4、市場管理。

    農民由於從小受到經濟思想觀念的束縛,分散經營的農戶無論在種植規模和養殖規模上都非常小,同時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滯後,農村商品流通網路建設十分薄弱,農民賣難、買難的問題還很突出,市場機制的作用在農村未能有效地發揮。市場秩序不規範,以上只是我個人看法,希望多多包含!

  • 4 # 我的世界就差你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是我們這裡有很多問題限制了農村的發展:

    1.我們這裡地處山區,交通不是很方便到處是山路,距離城鎮又比較遠,我們這裡農產品買出去不方便;

    2.現在糧食價格不是太理想,種植糧食機械化操作又不可行,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沒有人願意在農村發展了;

    3.進城打工的人越來越多,留下的都是些婦孺老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勞動力,還有現在我們這裡的農民大多數都是遊手好閒的,根本就不願意去幹活了;

    4.最主要的是還是農民的思想沒有轉變,文化和網際網路知識的缺乏,就跟不上資訊化時代發展的步伐了,還停留在過去傳統的理念,像我們這裡的賣農產品總是拿到鎮上去給中間商,利潤就基本上很低了,而其它地方別人已經在線上銷售了;

  • 5 # 鄭正宗

    你們覺得是什麼限制了農村的發展?

    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業農村農民總體生活水平大有提高。相對地來說,農民有飯吃,有錢用,生活自由。農村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多數地區,多數人住上了新樓房,水泥公里,村村通,組組通,戶戶通。部分農戶還擁有小汽車。

    但是農業農村的發展也存在許多問題,許多縣級經濟成了打工經濟(打工經濟好壞與否我不作評論);鄉鎮經濟成了打工經濟;行政村、自然村成了經濟空殼村;自然村成了老弱、小幼留守村。由於嚴禁燒柴燒荒,荒山荒坡持續蔓延;老村老屋房屋丹塌,幾乎一遍狼籍,無人居住,公路兩旁良田良地建起了整齊的新樓房,越是人平耕地面積少的地方,荒蕪越是嚴重;村辦小學完小改初小,有的成了空花園。

    第一、農民總體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環境的改善,大多數不是農業農村自身的發展帶來的。一是中青年農民進城打工掙來的;二是國家支農政策地方政府爭取來的。

    第二、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農業農村自身缺乏內動能,甚至停滯不前或衰敗。

    產生這兩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分田到戶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嚴重地阻礙了中國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

    第二、華人口眾多,地形複雜,自然條件各異。

    第三、政策導向應及時調整。國家的政策肯定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不及時調整的話,會出現一些不同情況,如重沿海,輕內地;重城市化,輕農村城鎮化;重工業現代化,輕農業現代化。當然這些政策導向正在調整,已經在限制大城市的過度發展,已經在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已經正在解決三農短板的問題。

  • 6 # 趙小賤聊三農

    綜合起來講,農村的經濟發展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l)農村經濟增長,即產值和國民收入增加;

    (2)農村產業結構改善;

    (3)農村人口素質和農民就業率提高;

    (4)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提高;

    (5)文化設施改善,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增強,思想道德素質提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6)農村市場由潛在市場向現實市場轉變。

    這三者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農民收人水平決定的。由於目前農民收人水平低,致使:

    (2)消費水平低,消費品市場狹小,商品銷售困難,投資引誘不足;

    (3)由於人力投資(在人的能力形成和提高上的投資)不足,導致農民素質(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科技素質、決策創新素質、市場意識、法制觀念等)偏低。

    這些都使農村地區生產性投資不足,經濟發展目標難以實現,農民收人難以迅速提高。收人增加緩慢,反過來又限制了投資的增加。這是一種低水平、低效率的惡性迴圈。打破這種迴圈的辦法,就是找出這一迴圈中的幾個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從體制和政策等方面採取措施,緩解這些因素的制約,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投資是關鍵,而投資又受到投資資金來源、投資引誘、農民素質三個因素的制約。

    取消體制不變和政府對農村不採用任何有傾向性的政策措施的假定,則這三個因素不僅與農民收人有關,而目.與政府的體制和政策措施有關。並目_,就農民收入本身來說,也與政府的體制和政策舉措有關。這樣,農民收入、投資資金來源、投資引誘、農民素質,就成為政府可以施加影響的、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四個主要因素。

    如何緩解這四個因素的制約,我們來分別加以探討。

    1.農民收入問題

    目前,農民收入不但絕對數量上相對較低,而月_增長速度近幾年來也呈下降趨勢。1995一2000年5年間,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由1578元增加到2253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實際增長4.7%。然而,這一階段的收人增長,主要分佈在1997年以前,之後便呈現連續趨緩特徵。一些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的農民收入甚至出現負增長。按1978年不變價格計算,19%年農民人均純收人比上年增長9%,1997年增速回落4.4個百分點,1998年增速又下降3個百分點,而1999年增速再下降0.5個百分點,回落到3.6%。《2002年增速進一步降到1.9%。雖然2001年農村農民人均純收人增長4.3%初步扭轉增長率連續下滑的局面,但是農民人均純收人增長依然明顯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比城鎮居民收人增長率低得多,城鄉居民收人差距繼續擴大。農民收人水平偏低,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就農村本身來看,農業勞動生產率低,非農產業發展不足,農村剩餘勞動力較多,農民素質偏低,進城就業數量少等都是重要原因。中國有9億多農民,其中農業勞動力5億多,但根據勞動合理負擔耕地法來計算種植業所需勞動力數量,中國目前農業部門需要的合理勞動力數量約為1.%億人。現在的情況是,這剩餘的近3億多農村勞動力中,約有l億左右被鄉鎮企業吸收了,還有1億左右常年外出打工。這已經從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剩餘勞動力過多的矛盾,若非如此,農民收人問題會比現在嚴重得多。即使這樣,有限的土地上還是有近1億的隱蔽性失業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而土地的承載力畢竟是有限的,這些因素決定了僅靠在土裡刨食,農民的收入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持續快速的增長。而且近幾年來,儘管隔絕城鄉的各種制度和政策有了很大變化,但是仍然有許多制度和政策不利於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如戶籍制度及其後面跟著的多種具體的權益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業富餘勞動力的轉移,這在無形中更加大了農民增收的難度。從外部看,農民負擔沉重,農村對城市的貿易條件惡化是重要因素。國家統計局調查結果顯示:19901994年間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巧.5%,同期負擔年均增長巧.4%,兩者基本上是同步增長;1995-1999年間,農民人均純收人年均增長11.1%(未扣除價格因素),同期負擔的年均增長6.4%,負擔增幅低於收人4.7個百分點,負擔呈相對減輕趨勢,連續多年的擴張勢頭得到初步抑制,但若按農民負擔管理條例規定的口徑計算,2001年農民人均稅後負擔仍有91.2元,這對年平均收人2。厭)元不到的農民來說仍然不是個小數目。而與此同時,農村對城市的貿易條件也在逐步惡化。相對於城市來說,農村在貿易交往中越來越陷於弱勢地位。這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初級產品與城市高附加值產品相比,本身具有的一種貿易上的先天劣勢,另一方面也有隨著加人WTO中國對農產品的保護越來越少的原因。

    綜合來講,解決農民收人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應該幫助農民“輕裝”上陣。具體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一要搞好農村稅費改革,實現農民負擔規範化,杜絕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費,同時逐步降低以至取消所有的農業稅費。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等少數的幾個國家還在對農業徵稅,而所有的發達國家對農業實行都是大力補貼的政策。加入場,0後,面對強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如果不把農民的負擔徹底減輕,中國農業的發展會更加危險,中國農民的境遇也會更加糟糕;二是要精簡機構,裁汰冗員,減低鄉村行政費用,實行“小政府大服務”的管理體制。如果把農村基層組織的幹部大大壓縮,不僅便於工作,而且能夠真正減輕農民負擔。

    其次,要加大“反哺”力度。長期以來,為加快工業的原始積累,工農產品的“價格剪刀差”政策使農業長期處於“貧血”又要“獻血”極度貧乏狀況。近些年來,雖然國家在逐步加大對農業的幫扶力度,但相比“從根本上扭轉農業的弱勢地位”的目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應當持續地把增加農民收人作為全域性工作的重中之重,透過財政、貨幣、行政等手段為農民“翰血”、幫農民“造血”。

    第三,要透過減少農民增加農民收入。把農民非農化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思路,合理規劃,有效引導,透過城市化和制度改革實現農民向市民、農村向城市、農業向非農業的過渡和轉變。這裡既需要制訂鼓勵農民人城、放寬限制條件的政策,同時更需要深遠謀劃進城農民做什麼、如何保障農民利益的問題。在這些方面,城市應該有博大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

    第四,公正執法,尊重農民的人格尊嚴,充分發揮農民行使民主權利的積極性,有效地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增加農村生產性投資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透過合理投資,可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可以發展農村非農產業,改善農村產業結構和城鄉貿易條件,增加農民就業;可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最佳化生態環境;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可以提高農民素質,增強其謀生、發展、自我保護和行使民主權利的能力。總之,透過投資,可以推動農村經濟協調發展,增加農民收人,提高其文明程度,並反過來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情況調查,2002年中國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011億元,其中,農村非農戶投資完成4888億元,佔61.01%;農戶投資3123億元,佔38.99%。其中生產性投資為3987億元,佔總投資的49.7%。目前農村生產性投資的資金來源面臨如下問題:第一,資金來源不足。農村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仍然以自籌為主,銀行貸款較少,農戶的投資依賴自有資金程度高。以2002年為例,在全部3123億元的農戶固定資產總投資中,2300億是農戶的自有資金。農村投資的資金來源構成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融資困難的現狀。原因是:(l)農民收人水平低,儲蓄量少。根據國家統計局對中國三十一個省(區、市)六點八萬個農戶的抽樣調查,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人為2476元,且有60%的農戶人均收人在平均線以下,遠低於城市及全國的平均水平,低收人的結果必然是低儲蓄;(2)郵政儲蓄吸走一部分農村資金。近年來,由於郵政儲蓄轉存款利率水平過高,為4.131%,高於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1.89%的存款利率,且無任何風險,儲蓄規模迅速增加,到2002年12月郵政儲蓄存款餘額為7369億元,其中65%來自縣及縣以下地區,鄉鎮及所轄農村佔34%,而這部分資金大部分流出了農村;(3)受盈利動機驅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吸收的存款,相當一部分投放到城市。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縣以下機構網點大幅減少,留下來的機構網點透過資金上存,實際上已成為上級行的“儲蓄所”。不僅商業銀行在農村吸收的資金絕大部分迴流到城市,農村信用社實際上也成為農村資金淨流出的重要渠道。1978一2《擬〕年期間,透過農村信用社農村資金淨流出4519.2億元。農村信用社淨流出資金中有一部分以存款準備金、轉存銀行款的形式流向中央銀行,還有相當部分的農村資金被農村信用社透過購買國債和金融債等方式大量轉移。第二,在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對農戶的貸款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和矛盾:(l)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生產週期長,而金融業規定的貸款週期短;(2)農業微利經營,而金融業貸款利率偏高;(3)農戶零星分散,單戶資金需求量小,逐筆審查發放、監督使用、清收款項的成本較高,而金融業的經營又要求有盈利;(4)金融業貸款堅持審慎原則,而由於農業受自然條件和農戶技術管理水平影響較大,加之部分農戶信用觀念淡薄,農村貸款風險較大。第三,政府的農業投資在政府總投資中的比重較低。2(xx〕年,中國用於農業方面的全部投資為1533.78億,僅佔當年財政總收人17575.33億的8.7%。2001年中國貸款餘額為11.2萬億元,其中農業貸款僅為5700億元,佔5.1%。鄉鎮企業貸款為6400億元,佔5.8%。即使加上農業發展銀行收購農產品的貸款,金融機構支援農業和農村的貸款餘額也僅佔全國貸款餘額的17%。這些問題使農村投資資金嚴重不足,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緩解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緊張問題,最主要的是要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具體包括:(l)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要端正服務方向,認識到自身的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休慼相關,要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為根本宗旨。(2)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和具體需要,合理確定農村貸款期限,使貸款真正發揮效益。(3)改進郵儲資金管理。對郵儲轉存資金以地市為單位,由人民銀行轉貸給農行或信用社,同時允許郵儲資金就地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自由拆借,允許委託縣以下銀行機構發放委託貸款等。(4)農業發展銀行要在保持其信貸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前提下,支援農業綜合開發,在農業基本建設、農業技術改造、建立農產品及名優新特農產品商品基地、糧食及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等方面予以積極的貸款支援;支援農村產業化,扶植農村中有發展前途、產業關聯度大、需求收人彈性大的非農產業的發展,最佳化農村的產業結構。同時當地政府部門要從發展本地經濟的角度著想,加強宣傳,在當地確立金融信用觀念,引導農民靠信用贏得資金、贏得發展條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城鎮居民到農村去投資,並積極主動地吸收外資也是很重要的一條。

    3.農村生產性投資的動力、“技術”條件和投資引誘問題

    農村生產性投資不足,除了資金約束外,還受到投資動力不足,投資“技術”條件差和投資引誘不足的約束。(l)投資動力不足。農民世代依附於土地,雖不易大富大貴,但也沒有生存之虞,一家一戶土地壟斷性的小規模生產,幾乎沒有競爭。“小富即安,知足常樂,無禍即福”的觀念很容易在這種生存條件下滋生蔓延,形成中國鄉村文化的一大特點。缺乏生存和競爭的壓力,單門獨戶抗風險的能力低下,使得農民透過投資來改善生活和生產條件的動力不足。(2)投資的“技術”條件差。投資行為對投資者有一定的“技術”和能力要求。“技術”要求包括與投資有關的經濟、法律、政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能力要求包括創新能力、決策能力、獲取有關資訊的能力、膽識、身心素質等。由於農民從整體上看素質偏低,使得農村生產性投資的“技術”條件較差。(3)投資引誘不足。所謂投資引誘,即透過投資,投資者預期實際上能得到多少純收人。它取決於很多因素。第一、投資專案本身的利潤率,這與當地的交通、通訊、市場條件和專案本身的技術條件有關。第二、政府的有關政策,如審批、稅收、信貸、價格等方面的政策,對各類產業的限制和支援措施等。第三、當地政府機構技、官的工作作風、辦事效率、以及當地黨風、政風及社會風氣狀況。目前農村地區的交通、通訊、市場條件和新術的獲得及掌握能力均較差,政府對農村生產性投資的政策傾斜度不夠,一些地方政府機構辦事效率低僚主義、腐敗現象嚴重,一些農村“紅眼病”、“吃大戶”、“掐尖”現象較多,這都使農村投資者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投資慾望減低。解決這些問題,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l)由政府投資,改善農村地區的交通、通訊條件,這些條件好了,市場隨之獲得改善。(2)努力提高農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質。透過適當的宣傳和培訓,做好新技術的普及工作。幫助農民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提高其決策和獲取資訊的能力。(的制定對農村地區生產性投資的傾斜政策,在專案審批、稅收、信貸等方面予以支援,建立農村地區生產性投資的保險制度。(4)改進政府機構的工作作風,制定政府機構的工作規則和相應的獎懲條例並保證實施,以提高工作效率,消除腐敗現象。(5)公正執法,保護農村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4.農民素質問題

    農民素質偏低,是所有投資制約因素中的關鍵性因素。這個問題解決了,資金來源和投資動力問題就自然會得到緩解。因為農民素質提高以後,其自主投資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就能夠發現好的投資機會,獲得投資資金就變得相對容易,較高素質的勞動力也會很容易地在當地得到。反之,如果農民素質偏低,即使透過外部投資來推動農村經濟增長,那末,這種增長也是緩慢的,是在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的情況下實現的,效益很低。高素質的勞動者在生產中發揮的是人力資本的作用。在現代經濟中,人力資本的作用更重於物質資本。透過合理地組織生產和再生產過程,透過合理地配t和充分有效地利用生產要素,人力資本可大幅度地提高生產效率。要獲得人力資本,就要進行人力投資,目前,中國農民收人水平低,農村教育條件差,辦學資金緊張,農村中小學教師待遇低,這些都不利於農村人力資本的形成,制約了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進而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這又反過來使農民收人水平難以迅速提高,農村教育條件難以得到改普。這也是一種低水平迴圈。打破這種低水平迴圈,我想,應重點考慮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l)採取措施,改善農村人口的身體素質。透過宣傳和在中小學開設有關課程,在農村普及營養保健和醫療衛生知識,提高農村人口的保健意識。對有遺傳病的人,政府應透過法律和醫療措施禁止生育。杜絕近親結婚,做好婚育檢查,降低殘疾人口率。對於飲用水不符合衛生標準、食物中某些元素缺乏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損害,政府要投資進行重點治理。對農民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減少因盲目興建鄉村工業而造成的環境汙染。要投資醫療衛生事業,改善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採取有效措施,堅決制止假冒偽劣藥品和毒品在農村生產和銷售。

    (2)多方籌措資金,興辦農村教育。要保證教育經費的增長高於縣、鄉財政經常性收人的增長。由於教育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是人力資本形成的關鍵因素,其效益不僅體現在當地經濟發展上,也體現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上,所以,在以縣、鄉、村為辦學主體的前提下,_上級政府也應撥出一定款項,加以扶持。此外,發展校辦產業,開展社會服務,勤工儉學,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學,集資辦學,也是可用的辦法

    (3)拓寬辦學領域,加強應用技術教育。長期以來,中國的農村教育忽視了人口素質的全面提高,特別是忽視了技能素質的培養,使教育的功能只侷限在升學上,與農村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脫節,造成農村中小學畢業生不少,但各類技術人才奇缺的後果。應在辦好基礎教育的前提下,開辦農業高階中學、高階職業中學、農民職業技術學校、農民中等專業學校等職業技術類教育,搞好“綠色證書工程”建設,使農民學有所用,學到見利、以利促學,形成良性迴圈。

    (4)提高農村科技人員的待遇,對技術含量較高的投資專案予以支援和幫助,增加其獲利機會。透過“示範效應”鼓勵農民學文化、學技術,提高技能素質。目前,在農村“讀書無用論”有抬頭趨勢,一定要用事實來證明讀書有用,激發起農民獲取文化科技知識的慾望。

    我是趙小賤,感謝閱讀,感謝關注!

  • 7 # 宜川縣小二果園

    大家好,我是宜川蘋果小二。我因為限制農村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幾方面:

    1.交通,現在農村道路都不好,農產品不好運出去,所以即使再好的產品客商來收,也給不上價格。

    2.教育,我們小時候村村都有學校,每天上學父母在家幹農活,隨便照顧我們上學,現在都沒學校了 都要到縣城上學,一個娃就需要一個人在現場帶孩子,不但影響農村作業,還不促進夫妻感情的和諧。

    3.土地,土地國家又搞的幾十年不變,年輕的農民沒地,老年的農民種不動地。年輕的只能選擇外出打工,然後造成:兒童留守,老人空巢。

    4.傳統觀念

  • 8 # 貴州農村小阿哥

    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發展的注重。徵對區域傾斜各項幫扶專案,列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筆者認為在不就的將來,農村會在國家的幫扶帶領下發展起來。

    針對題主的問題,限制農村發展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交通道路。

    有的農村存在交通道路不便,最基本的種養殖的農作物運出銷售不便,即使能運出也會導致運輸成本提高。特色產業被交通限制外銷範圍。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一條寬敞順暢的道路,能解決農村出行,運輸成本,交通安全等。所以農村道路是限制農村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知識教育。

    農村文化教育的缺少也是限制農村發展的主要原因。很多農村人被封建思想蠱惑,認為只要有力氣就能養活自己及家人。不注重生活質量,不注重農村集體發展。很多農村人缺少文化教育就缺少了開闊的眼界,停留在守舊的思想導致了農村發展慢的現狀。

    第三、人才外流。

    農村要發展就離不開人才的帶動。現在很多農村出現空殼村的現象,只有留守兒童,空巢老人。青壯年都外出務工,或者有文化知識的都考到城裡參加工作。也是直接限制農村發展的原因。

    第四、網路通訊。

    農村網路未能全覆蓋,通訊不暢等原因限制發展。列如,網路計算機能瞭解外面的世界,查詢相關資料知識。沒有網路,什麼也找不到。如通訊不暢,一個電話解決的問題,農村要走一天山路去解決問題。

    第五、封建舊俗。

    封建的思想,上一代人留下來的舊俗。亂辦酒席鋪張浪費,生病不吃藥,不打針搞什麼跳神打鬼求神拜佛等這些。也是限制農村發展的根本原因。

    筆者認為:以上幾點都是限制農村發展的根本原因。要發展,首先找準限制發展的根本原因,針對實事存在限制發展的問題對症下藥。在結合現在國家對農村發展的專案幫扶。筆者認為,新時代新農村會很快發展起來。

  • 9 # 小小小陶同學

    你覺得現在阻礙農村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我認為目前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歸根到底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制度二是人才三是歷史遺留問題。對於制度問題應該還是頂層設計的關係,現在好多檔案下發到各基層後都無計可施。我倒是覺得現在國家倡導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非常好,但如何實施不能僅靠頂層的千篇一律,各個地方都有一定的差異性,但到底只要真正做到使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就達到我們的目標了;對於人才問題,其實是非常廣泛的話語,但在鄉村振興中的人才,應該是最基層的幹部,其中包括村、鎮。因為這些基層幹部是最接地氣,最懂農民心聲,最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人,但關鍵是他們樂意幹嗎?幹後有什麼問題嗎?如何幹?等等。對於歷史遺留問題,我相信現在很多農村應該存在非常多歷史遺留問題,因為中國經過多年經濟高速發展,肯定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農村的發展將成為一句空話!

  • 10 # 王朝乾

    您好,我很高興的回答這個問題,我覺著什麼限制了農村的發展?想來想去,第一道路,要想富先修路,必須村村通公路,村村的公路能通往城市,農村的農產品,能去城裡銷售,即方便了城市的需要,也能使農民見到一定收入,希望農村把田間道路修好就更好了。第二農村耕地的地塊太小,不方便大型農機具耕種,應當把小塊調成大塊土地,這樣方便大型農機具操作。第三打井配套,搞好水利建設,因為水利是農民的根源。第四鼓勵農民利用閒散土地,搞飼養業,增加農民的收入,第五植樹要植果樹增加農民的收入。我就是這些很願把農村發展上去,人人奔小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事業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你的事業成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