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文情感故事
-
2 # 魑魅魍魎161807615
能不能和孩子好好交流一下,提個挑戰,然後一家三口都在一週或是幾天的時間內把電子產品都戒了,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不打遊戲,比賽互相監督一下,設定點獎勵。現在天氣正好,放個風箏釣個魚,騎騎腳踏車,玩玩滑板,最不濟去吃吃大餐,讓孩子多外面走走跑跑。
-
3 # 找樂影視
很多遊戲成癮的孩子,往往存在情感缺失。大多數孩子把大量時間浪費在遊戲上,是因為他們真的有大量時間,父母忙於工作,家中無人陪伴,青春期的無助感增強,除了用遊戲消磨,又有什麼辦法? 孩子沉迷遊戲,孤獨感是禍首,而成就感緊隨其後,但這些父母都是可以給孩子的,其實錯就錯在家長忽略了這點。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所作所為,父母至少要付一半的責任!父母應該怎樣做?1、言傳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大多因為缺少溝通,作為父母,在孩子剛接觸電子遊戲時,就要告訴他:“遊戲可以用來減壓,但不可以當成事情做,你已經是個成年人,應該明白自己的中心在哪裡。”2、身教單獨的話語永遠是蒼白無力的,沒有行動的襯托,一味言傳將毫無意義。孩子把遊戲當成了夥伴,是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缺少陪伴,父母應該儘量多抽出點時間來陪陪孩子,陪他們一起完成作業、玩會兒遊戲、談談人生理想,你的簡單陪伴對孩子就是最大的鼓勵。 其實,孩子從不在乎吃得多豪華,穿得多麼體面,他們只是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愛,以及父母的尊重。
-
4 # 閩南人炒股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原先僅僅只是大人透過電腦玩遊戲,現在玩遊戲的人群越來越低齡化,並且很多遊戲公司的利潤都是來自未成年;未成年人心智還沒有養成,對一切新鮮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而遊戲恰好迎合了他們心理上的需要,殺傷力要多大有多大。因此適當玩兒遊戲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必要的,但可怕的是沉迷,是網癮,是除了遊戲一切都不在乎的冷漠;關鍵很多父母還沒有辦法,不知道怎麼去應對孩子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本文告訴父母怎麼進行應對:
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給孩子培養一種他真正感興趣的愛好,如閱讀、繪畫、樂器、發明創造等等,一旦有這麼一個愛好,在空閒的時間裡,孩子就會去做這件令他感興趣的事情。
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給孩子培養一種他真正感興趣的愛好,如閱讀、繪畫、樂器、發明創造等等,一旦有這麼一個愛好,在空閒的時間裡,孩子就會去做這件令他感興趣的事情。
給孩子安排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比如週末帶他去郊遊去博物館,長假去旅遊,就算是平時也可以在晚上他寫完作業之後,鼓勵他跟小朋友一起去運動,這些健康快樂的活動會把孩子的空閒時間填滿。而孩子都是好動的,充滿好奇心的,去參加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比在電腦前坐一整天有趣多了。
轉移注意力
儘量找一個事情佔據他的所有精力,比如報個封閉式學習班,讓他長時間不玩遊戲。離開遊戲一段時間,當他再回到遊戲發現,遊戲沒他,遊戲還是那個遊戲,日子還是照常,回到同學們中間,對遊戲的感覺就淡了。
和孩子多溝通
有些人投入遊戲完全是因為逃避現實,如果你知道他是為什麼事情而改變,進入幫助他處理事務的流程就夠了。失戀了?性早熟?學習跟不上?孩子都抗挫折能力一般都比較差,孩子自信心比較差等等;這就需要家長多觀察了留心了,然後和孩子一起溝通,找到方法解決。
父母做好榜樣
現在有些孩子的家長本身就是遊戲迷,回到家一有空就玩,如此耳濡目染,孩子怎麼會不玩遊戲呢?我有一個朋友,發現兒子喜歡玩遊戲,便抱著研究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的心理也開始玩遊戲,結果,他比兒子還上癮。後來,他教育兒子時就沒有了底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沉溺網路遊戲,那麼做父母的應該率先做好示範,遠離網路遊戲。
適當的結合工具進行管理,現在有很多的工具可以控制孩子能夠玩哪些遊戲,什麼時間段玩,能夠知道孩子玩什麼,什麼時候休息,家長這樣結合工具就能夠有針對性的給自己孩子克服遊戲上癮。
和孩子做朋友
很多家長喜歡訓人,但是現在的孩子很叛逆,你越是不讓怎麼樣,他越去怎麼樣,所以家長學會放低姿態,和孩子成為朋友,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才願意和你交流,這樣你說的話他們才會聽進去並且願意改正。
-
5 # 叼奶瓶碼字
孩子沉迷遊戲,絕大多數是因為生活當中沒有家庭的樂趣,父母應多陪陪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運動,打羽毛球,打籃球等等。多擴充套件孩子的樂趣,父母要積極投身於孩子的建設當中去,不要一下完班就去刷抖音,沉迷於這種類似的精神鴉片當中去,生活中的我們要學會自理生活的充實感,我相信父母陪孩子就是獲得最大的充實,讓孩子從運動,家庭,讀書來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不然等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事足夠讓你頭疼,再者,就是引導孩子的興趣,比如讓孩子一起和父母做家務,做家務的過程中陪孩子嘮嗑,從中發現孩子的樂趣,比如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聽老一輩人講故事,講他們一輩的故事,從分析的事,從故事中讓孩子判斷,聽孩子的意見,人心本善,這樣從小就明白處事中的得失,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就會發現自己童年記憶的美好,上學當中就可以寫自己傳奇作文,這樣獲得的充實感,一輩子都不會忘得!!!
只有充滿孤獨感的孩子,才會以手機為伴,學會讓孩子在孤獨中走出來,從中理解我們上班分身乏術,這樣終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回覆列表
那天晚上,我偶然起夜;路過兒子房間時,想進去給他掖一掖被子。
然而,我卻看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黑漆漆的房間裡,被子隆起了一座小山,山頂上有絲絲點點的光。
夜...夜光被子?
當然不是,我掀開被子一看,果然是我的兒子還在玩手機。
我倆沉默了1秒之後,先勃然大怒的人居然是他:
“你幹什麼呢?!大半夜走進別人房間一點聲音都沒有?!”
我強壓著怒火:“你怎麼還在玩手機?”
他把被子一蓋,沒好氣地說:“知道了!我要睡覺了!”
這是王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幕,也是無數家庭的縮影。不少家長表示,曾多次發現自己孩子在上網課的時候偷偷玩手機。
面對這樣的情況,“沒收”只是治標不治本。
且不說很多中學生透過不吃飯,攢零用錢偷買手機,有些低齡孩子即便沒有手機,也能等父母睡著後偷偷用指紋解鎖,玩起手機來。
越是禁止,他們越是想玩。
心理學中把這種“愈禁愈為”的逆反心理心理稱為「潘多拉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想得到手;越希望掩蓋某個資訊,越能激起人們的窺探欲 。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家長罵也罵了、打也打了、沒收也沒收了,孩子依然會想盡辦法偷偷摸摸地接觸手機。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著實令人頭疼。
孩子玩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
☞網路世界的強大吸引力
網際網路的發展給人們的獲取資訊帶來了極大的便捷,精彩紛呈的內容讓人目不暇接,就連擁有較強意志力的成年人都很容易迷失其中,更何況心智尚未健全的孩子。
“網路1分鐘,人間3小時”的戲言並非空穴來風。
除此之外,網路世界存在著大量不適合孩子觀看的內容,比如暴力、色情、血腥等,都會嚴重阻礙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程序。而這些內容偏偏是最為“吸引眼球”的,一旦沉迷,只會落入惡魔的圈套,越陷越深。
☞ 怕與身邊人脫節
事實上,很多孩子之所以想要玩手機,是出於「同輩壓力」——指的是同齡人之間透過比較產生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會影響、改變個體的態度和行為,以適應團體生活。
對於正在上學的孩子們來說,相處時間最長的物件除了父母以外就是同學。學校裡,大家談論的東西都是與網路相關的內容,如果自己不接觸網路,就會顯得“落後”、“呆板”。
因此,為了在同學之間“有話題”,孩子們紛紛從網上學習最新潮的詞彙、遊戲等,以便與朋友溝通交流。
☞ 只為了排解寂寞
家長們有沒有想過,若不給孩子們玩手機,他們能做什麼?
這個問題就好比問一個成年人:下班之後,你不能玩手機,你要幹什麼?
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就立馬塞給孩子一個手機,孩子馬上就能安靜下來,手機儼然成為了新一代的“帶孩子神器”。
這一點,其實是家長的錯。對待孩子沒有耐心,就想拿手機快速解決當下的問題,而不去探尋孩子哭鬧背後的癥結所在——無聊寂寞的心情渴望得到排解。
而當孩子習慣手機的陪伴後,你又來責怪他們沉迷手機。
說實話,手機很委屈,孩子也很委屈。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網際網路時代下,讓孩子完全遠離手機是不可能的。
孫儷談到育兒心得時曾說的:“網際網路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如果孩子完全不知道也是很可怕的,會被視為異類。”
網際網路時代下
的確,手機只是工具,關鍵看背後的人如何使用工具。對於孩子來說,合理地使用手機,是豐富視野、娛樂放鬆的好幫手。
☞ 過濾垃圾資訊
在魚龍混雜的網際網路內容裡,家長們要積極承擔“過濾器”的角色。
可以像同齡人一樣和孩子理性溝通,注意他們喜歡在手機裡看什麼、玩什麼,幫助他們學會分辨、及時糾偏。
同時也要注意他們日常的言談舉止,對於一些從網上學來的不健康詞彙,要提出批評,引導孩子學會以健康、理性的態度上網。
☞ 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自己都沉迷手機,卻妄圖不讓孩子玩手機,還美名其曰:“只有大人能玩手機。”這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
非常不公平的
試問,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會願意看見父母在你努力學習、做作業的時候,癱在沙發上刷著手機玩麼?
孩子是最容易有樣學樣的,要想讓他們有合理使用手機,首先檢查自己是否過度使用手機。
☞ 安排豐富的課餘活動
要讓孩子減少對手機的沉迷,就要讓他們發現“比手機更有趣”的內容。
第一,培養孩子興趣。見過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的課餘生活更加豐富,讓孩子自己挑選了各類興趣班,諸如繪畫、鋼琴、書法、武術等。這樣一來,就有效減少了孩子們無所事事的時間,對手機的依賴也減少了。
第二,養成閱讀習慣。網際網路上的資訊都是碎片化的,不利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可問題就在於,一旦形成了網上獲取資訊的習慣,就很難深入書籍閱讀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前,就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而且要越早越好。
網路世界,再怎麼豐富都是虛無縹緲。
現實世界,有的是波瀾壯闊的美景,有的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這一切,愛的陪伴是前提。
畢竟愛,觸手可及。
疫情總會過去
為了夢想好好努力
終將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