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三年沒有回家的史密斯從紐約回到小鎮。這次,他本打算向家人坦白自己的秘密,但面對感情需要修補的家人,這實在是一件困難的事。出乎意料的是,父親知曉他的一部分秘密,請他不要像母親坦白同性戀身份,這讓他更難開口。他把秘密告訴了曾經的青梅竹馬的好友卡莉,坦白自己身患艾滋命不久矣。史密斯給弟弟留下了一段錄音,帶著秘密返回紐約。
這是一部很棒的獨立電影。
從故事切入的情節開始,帶著秘密的兒子處理家庭關係,構成了很強的戲劇性。隨著細膩的情節展開,觀眾逐漸理解了他的處境,新的戲劇性出現了——父親知曉他的同志身份與生活的不順。但對史密斯來說,這不是全部,他是位將死之人。故事的情感經過了如此三個層次的強化,結局令人心痛。
在第一層故事中,史密斯與他的家人之間存在隔閡。
弟弟在視窗翹首以待,哥哥回家後,他卻表現的悶悶不樂。
父親是位教徒,重視規矩,兩個孩子都在壓抑的環境下長大。
而史密斯本人,更是心事重重。
導演使用了一組動態構圖。透過運動交代了環境,同時逐漸推至史密斯的特寫,此時構成了開放式的構圖,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至史密斯的內心。畫外的電視中,正談論著真相與謊言,而史密斯正受其困擾。
史密斯嘗試與弟弟和解,並取得成功。這場戲交代了兩條重要資訊,同時也起到了舒緩觀眾情緒的作用。 史密斯看起來很開心。
但事實並非如此。
櫥櫃分割了畫面,父親與弟弟此刻所構成的父子關係,讓史密斯觸景生情。
他給朋友打電話。他們面臨一樣的困境,朋友已經不被家人接納。
導演在鏡頭語言上表現優秀,對情緒的把握十分到位。
這組鏡頭暗示了宗教在史密斯家庭的重要地位,以及史密斯身處其中的煎熬。
聖誕節,史密斯贈與家人昂貴的禮物。一切看起來,似乎很美好,史密斯與弟弟開著玩笑。
鏡頭突然轉至曠野,史密斯哭泣與之前形成情緒反差。
這三組鏡頭的最後一組,空間跳躍很大,美中不足。但實際上,這個鏡頭在之後又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鋪墊,又具有象徵意義。
本片作為低成本的獨立電影,在視聽上有許多討巧的技巧。它有很多畫框式的平面構圖,有分割畫面,包括大光比與黑白畫面,都能讓主體的展示更加簡潔、清晰。
而這些畫面,與曠野中無限延伸的鏡頭形成對比,有了不一樣的象徵意義,似乎史密斯的某種情緒得到解放。
縱深鏡頭再次出現,是史密斯向朋友坦白艾滋病時。 這裡的設計非常令人驚喜。兩人的對話一直是開放式的構圖,目的就是深入人物內心。同時,由於沒有先構建出軸線,空間顯得很怪異,在心理上給觀眾造成了強化作用。反而是對話結束,導演才交代了全景。
電影結束時,有一段很長的多時空抒情,像教科書一樣。
母親送別史密斯。她早已察覺到兒子的心事重重,只是一直小心翼翼的不戳破。
離別時,她對兒子說,“在你沒有準備好之前,可以不告訴我。” 別離的情緒開始在電影的時空中延續。
鏡頭回顧到史密斯的家中,他可能永遠也不會再回來。
尤其是第一個鏡頭,暗示了死亡的命運。
同時這組鏡頭也起到轉場作用。
弟弟起床後,發現家人不在。
他回到房間,聽哥哥留下的錄音。
隨著史密斯的旁白,時空跳回到哥哥在機場等待飛離。
剪影又流暢的完成跳回家中時空的過渡。
並且時間關係上,也很流暢的完成了弟弟從中景到寬特寫的變化。
在記錄這段話時,哥哥思念著自己的愛人。
而弟弟雖然對真相一無所知,也感受到哥哥的情緒,因而淚流滿面。他與哥哥有太多相似之處。
過渡回另一端的機場,哥哥也拿出隨聲聽,隨著音樂再次展開抒情。
這一次是與史密斯有著情感羈絆的所有人。
安慰完史密斯的卡莉因為吻過史密斯,而獨自去醫院檢查,很顯然她會提史密斯保守秘密。
不善言語的父親,表面上的不情願都是假象,他還是穿上了史密斯買給他的禮物。這個被爺爺管教長大,經歷了越南戰爭的虔誠教徒,在知道兒子的同志身份後一直保守秘密,並反覆告訴兒子,“你可以依賴我。”
一直沉穩的母親,頗厭惡的關掉了收音機中的宗教節目。她大概以為,家庭的隔閡都是因為丈夫信仰上的頑固。
弟弟來到哥哥房間,擁抱哥哥的枕頭。這對兄弟可能此生不會再見。
畫面終於回到故事的主人公史密斯,並結束於他的思念。
這夢幻般的光影實際上並非第一次出現。
如果跳回到電影的開端,就會發現片頭光影的呼應,令人回味。
片名之所以叫《1985》,大概是史密斯人生的定格。
聖誕節,三年沒有回家的史密斯從紐約回到小鎮。這次,他本打算向家人坦白自己的秘密,但面對感情需要修補的家人,這實在是一件困難的事。出乎意料的是,父親知曉他的一部分秘密,請他不要像母親坦白同性戀身份,這讓他更難開口。他把秘密告訴了曾經的青梅竹馬的好友卡莉,坦白自己身患艾滋命不久矣。史密斯給弟弟留下了一段錄音,帶著秘密返回紐約。
這是一部很棒的獨立電影。
從故事切入的情節開始,帶著秘密的兒子處理家庭關係,構成了很強的戲劇性。隨著細膩的情節展開,觀眾逐漸理解了他的處境,新的戲劇性出現了——父親知曉他的同志身份與生活的不順。但對史密斯來說,這不是全部,他是位將死之人。故事的情感經過了如此三個層次的強化,結局令人心痛。
在第一層故事中,史密斯與他的家人之間存在隔閡。
弟弟在視窗翹首以待,哥哥回家後,他卻表現的悶悶不樂。
父親是位教徒,重視規矩,兩個孩子都在壓抑的環境下長大。
而史密斯本人,更是心事重重。
導演使用了一組動態構圖。透過運動交代了環境,同時逐漸推至史密斯的特寫,此時構成了開放式的構圖,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至史密斯的內心。畫外的電視中,正談論著真相與謊言,而史密斯正受其困擾。
史密斯嘗試與弟弟和解,並取得成功。這場戲交代了兩條重要資訊,同時也起到了舒緩觀眾情緒的作用。 史密斯看起來很開心。
但事實並非如此。
櫥櫃分割了畫面,父親與弟弟此刻所構成的父子關係,讓史密斯觸景生情。
他給朋友打電話。他們面臨一樣的困境,朋友已經不被家人接納。
導演在鏡頭語言上表現優秀,對情緒的把握十分到位。
這組鏡頭暗示了宗教在史密斯家庭的重要地位,以及史密斯身處其中的煎熬。
聖誕節,史密斯贈與家人昂貴的禮物。一切看起來,似乎很美好,史密斯與弟弟開著玩笑。
鏡頭突然轉至曠野,史密斯哭泣與之前形成情緒反差。
這三組鏡頭的最後一組,空間跳躍很大,美中不足。但實際上,這個鏡頭在之後又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鋪墊,又具有象徵意義。
本片作為低成本的獨立電影,在視聽上有許多討巧的技巧。它有很多畫框式的平面構圖,有分割畫面,包括大光比與黑白畫面,都能讓主體的展示更加簡潔、清晰。
而這些畫面,與曠野中無限延伸的鏡頭形成對比,有了不一樣的象徵意義,似乎史密斯的某種情緒得到解放。
縱深鏡頭再次出現,是史密斯向朋友坦白艾滋病時。 這裡的設計非常令人驚喜。兩人的對話一直是開放式的構圖,目的就是深入人物內心。同時,由於沒有先構建出軸線,空間顯得很怪異,在心理上給觀眾造成了強化作用。反而是對話結束,導演才交代了全景。
電影結束時,有一段很長的多時空抒情,像教科書一樣。
母親送別史密斯。她早已察覺到兒子的心事重重,只是一直小心翼翼的不戳破。
離別時,她對兒子說,“在你沒有準備好之前,可以不告訴我。” 別離的情緒開始在電影的時空中延續。
鏡頭回顧到史密斯的家中,他可能永遠也不會再回來。
尤其是第一個鏡頭,暗示了死亡的命運。
同時這組鏡頭也起到轉場作用。
弟弟起床後,發現家人不在。
他回到房間,聽哥哥留下的錄音。
隨著史密斯的旁白,時空跳回到哥哥在機場等待飛離。
剪影又流暢的完成跳回家中時空的過渡。
並且時間關係上,也很流暢的完成了弟弟從中景到寬特寫的變化。
在記錄這段話時,哥哥思念著自己的愛人。
而弟弟雖然對真相一無所知,也感受到哥哥的情緒,因而淚流滿面。他與哥哥有太多相似之處。
過渡回另一端的機場,哥哥也拿出隨聲聽,隨著音樂再次展開抒情。
這一次是與史密斯有著情感羈絆的所有人。
安慰完史密斯的卡莉因為吻過史密斯,而獨自去醫院檢查,很顯然她會提史密斯保守秘密。
不善言語的父親,表面上的不情願都是假象,他還是穿上了史密斯買給他的禮物。這個被爺爺管教長大,經歷了越南戰爭的虔誠教徒,在知道兒子的同志身份後一直保守秘密,並反覆告訴兒子,“你可以依賴我。”
一直沉穩的母親,頗厭惡的關掉了收音機中的宗教節目。她大概以為,家庭的隔閡都是因為丈夫信仰上的頑固。
弟弟來到哥哥房間,擁抱哥哥的枕頭。這對兄弟可能此生不會再見。
畫面終於回到故事的主人公史密斯,並結束於他的思念。
這夢幻般的光影實際上並非第一次出現。
如果跳回到電影的開端,就會發現片頭光影的呼應,令人回味。
片名之所以叫《1985》,大概是史密斯人生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