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透過“7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這一現象得到“中國工業增長基本穩定,企業效益明顯改善”的結論是不夠科學的。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GDP增速放緩,但是以高技術產業等科技研發型產業為主的新興產業仍然保持相對較好的增長態勢,高技術產業對於中國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的拉昇作用。“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更加重視地區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高技術產業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中央政府的引領下,各地區紛紛支援,甚至大力扶持高技術企業的發展,創新創業的火花也在全國各地迅速流傳。
基於上述背景,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保持持續較高水平增長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但是以此證明“中國工業增長基本穩定,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存在論據不充分的嫌疑。不能以大好政策環境下,高技術產業總體發展優勢良好來研判整個工業增長基本穩定,更不能以此得到所有企業效益明顯改善的結論。
事實上,中國工業正處於重大轉型期,各地區產業都需要進行最佳化升級,在新時代背景下尋求與時俱進的科技、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這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改革道路。以東北地區為例,其具有完整的重工業體系,曾經是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資源的消耗,東北地區資源已經逐漸匱乏,急需進行長期有效的老工業改革和產業調整最佳化。
針對讀者反饋的資訊,我對上一次的回答進行補充。
透過提問者提供的資訊得到“中國工業增長基本穩定,企業效益明顯改善”的結論是很科學的。我做出了中國1978-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以及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三個指標的變化趨勢圖。1978-201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整體處於上升趨勢,但是部分年限相對上一年有所下降,2014-2016年連續三年均表現出下降的態勢。此外,1978-201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變化幅度較大,其中2010-2016年該比值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中國工業發展處於重大轉型期,各地區產業都需要進行最佳化升級,發展穩定性較低,急需尋求與時俱進的科技、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以此持續改善中國企業效益。
1978-201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和GDP及其比重變化趨勢圖
說明國家“去產能、去庫存、深化供給側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邁向中高速、中高階正在成為新常態,科學技術正在成為中國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我認為透過“7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這一現象得到“中國工業增長基本穩定,企業效益明顯改善”的結論是不夠科學的。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GDP增速放緩,但是以高技術產業等科技研發型產業為主的新興產業仍然保持相對較好的增長態勢,高技術產業對於中國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的拉昇作用。“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更加重視地區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高技術產業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中央政府的引領下,各地區紛紛支援,甚至大力扶持高技術企業的發展,創新創業的火花也在全國各地迅速流傳。
基於上述背景,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保持持續較高水平增長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但是以此證明“中國工業增長基本穩定,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存在論據不充分的嫌疑。不能以大好政策環境下,高技術產業總體發展優勢良好來研判整個工業增長基本穩定,更不能以此得到所有企業效益明顯改善的結論。
事實上,中國工業正處於重大轉型期,各地區產業都需要進行最佳化升級,在新時代背景下尋求與時俱進的科技、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這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改革道路。以東北地區為例,其具有完整的重工業體系,曾經是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資源的消耗,東北地區資源已經逐漸匱乏,急需進行長期有效的老工業改革和產業調整最佳化。
針對讀者反饋的資訊,我對上一次的回答進行補充。
透過提問者提供的資訊得到“中國工業增長基本穩定,企業效益明顯改善”的結論是很科學的。我做出了中國1978-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以及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三個指標的變化趨勢圖。1978-201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整體處於上升趨勢,但是部分年限相對上一年有所下降,2014-2016年連續三年均表現出下降的態勢。此外,1978-201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變化幅度較大,其中2010-2016年該比值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中國工業發展處於重大轉型期,各地區產業都需要進行最佳化升級,發展穩定性較低,急需尋求與時俱進的科技、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以此持續改善中國企業效益。
1978-201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和GDP及其比重變化趨勢圖